“教”应简“意”须丰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nydxlh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略读课文的教学如何“略”得恰到好处,如何在课堂中去落实“略”等一连串的问题,促使笔者学习、实践、思考。于是笔者以人教版第六册略读课文《路旁的橡树》为例展开研讨进行教学实践,文章从“略读课文的教学设计要‘简约’”;“略读课文的教学设计简约应‘不简单’”等两方面论述了本人是如何进行自主有效的略读教学。
  关键词:略读课文教学 简约 不简单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将课文分为精读课文、略读课文、选读课文三类。略读课文在课题中用“*”标示。略读课文占据着一个分量不轻的比例: 二年级下册每两个单元有一篇略读课文,共4篇。三年级每个单元安排一篇,每册各有8篇。到了四年级上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略读课文占14篇,四年级下册32篇课文中有略读课文15篇。五年级略读与精读课文形成了各占一半的局面,到六年级下册略读课文甚至比精读课文还多了一篇。可见略读课文的教学是不能被忽视的。
  有些教师对略读课文教学与精读课文教学没什么大的区别;有些教师干脆什么也不讲,学习略读课文的课就成了自读课;还有些教师以课时紧张为由把略读课文变成了学生课外阅读材料;基于以上情形,我对略读课文如何进行有效自主的教学越加感到困惑。略读,显然不同于精读,到底不同在哪里?如何“略”地恰到好处,如何在课堂中去落实“略”?……一连串的问题,促使了我的学习、实践、思考……
  什么是有效的课堂教学?华南师范大学教科院的刘良华教授认为,“有效教学”意味着教师能够有效“讲授”、有效“提问”(并“倾听”)学生、有效地“激励”学生。下面我就以人教版第六册略读课文《路旁的橡树》一课为例,紧抓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展开如何进行有效的略读课文教学的研讨。
  1.教学目标要“简约”
  略读课文不同于精读课文。它的教学时间短,旨在通过阅读,发挥人的直觉思维的作用,快速捕捉信息,粗知文本大意,至于文字的训练,文章的结构、语言修辞等有关知识性方面的,则不是它所要特别关注的。因此我们的教学目标要抓住重点,不宜贪多求全。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在略读课文文章前,都有阅读提示。它用一段文字很自然地由精读课文过渡到略读课文,并提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使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形成一个整体,更好地发挥训练阅读、迁移能力和陶冶性情的功能。
  在我看来,略读课文教学中,目标的确定要充分利用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仔细研究导语,我们就会发现,导语隐含了课文学习的目标,隐含了课文学习的重点难点,因此认真仔细研究导语,有利于我们准确制定教学目标,引领我们整个教学设计应该何去何从。
  《路旁的橡树》一课的阅读提示:小村庄的人为了眼前“不错”的生活,几乎砍光了树木,结果毁了家园。下面这篇课文讲的也是人和树的故事。读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再交流一下对这件事的看法。
  这段话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到本单元的学习主题中,又引出了《路旁的橡树》学习的内容和方法。我们应该让学生仔细地研读,理出学习的重点:把握课文内容,交流看法,感受筑路人高尚的心灵。达成这一目标的学习方法是质疑、自读、交流和讨论。学生明确学习内容能帮助他们主动地展开阅读。
  2.教学环节要“简约”
  略读课文教学最大的失败是过度的设计。只有短短的几十分钟,如果我们的教学程序太多,环节太复杂,学生频繁地被动地完成一个个学习任务,势必影响学生的深入读书和思考。因此略读课文的教学结构一定要简约,要采取粗线条式的结构层次,要让大气度、大智慧充盈整个课堂,要为学生自主阅读留够时间和开辟大块大块的空间。
  下面谈谈我对《路旁的橡树》一课的教学。《路旁的橡树》是前苏联教育家、作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作品,讲的是筑路工人和工程师为保护一棵粗壮、结实、挺拔的橡树而精心设计,使公路在橡树旁边弯曲成马蹄形的故事。这篇略读课文最大的特点就是情节简单,语言质朴,所反映的人们的行为非常高尚。
  根据提示我将课堂教学分为这样几个阶段:
  一是初读质疑阶段。我让学生齐读课题后指出课题前面带了个*号,表明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的学习主要是借助学习提示在老师的帮助下自己去读懂课文。我就紧紧围绕学习提示提出了初读的要求:把课文读通读顺,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___这样,学生的朗读就有了目标指向,就能在读中思考,读中解决问题。
  二是扣文释疑阶段。在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之后我引导学生再读读写当时发生的这件事的1——7自然段,看看刚才做记号的哪些问题自己解决了,还有什么疑问?引导学生解决一般问题,提出主要问题:面对这棵橡树,工程师和工人们为什么叹气、左右为难呢?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我补充橡树是俄罗斯圣树的资料。学生再读课文,扣文释疑。
  三是交流看法阶段。这一阶段由学生交流对这件事的看法,先口头交流,再把想法写下来。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可以就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点,感受最深的一点,来进行交流,可以是内容上的,可以是情感上的……我只是提纲挈领,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提出看法。
  四是存疑结课阶段。在结课时,我抛出一个问题:假如这不是一棵圣树,而只是一棵普普通通的大树,你认为公路该不该为它弯曲成马蹄形?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课堂,将课内的兴趣延伸到课外,探索更多的未知的问题,从而产生自主学习的需要,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
  新大纲指出:略读课文的教学在内容理解上要求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方法上要更加放手。反思这一节略读课文教学课,我以“活”读书——“活”自悟——“活”训练为主线,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注重学生课堂主体作用的发挥,读贯始终、读写并进,以灵活开放的教学形式“活”教略读课文,也教活了略读课文,让略读课文实现了“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发展学生语言”的目标。
  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叶老的主张是,语文教学不仅要教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会学知识”。因此,略读课文应是“教”略而“学”不略,教师的“教”应尽量地“略”,学生的学要尽量地“丰”, 以求最大限度地扩张课堂,拓展课文,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昌发.简约而不简单——兼谈略读课文的教学设计[J].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07,(7-8)
  [2] 蔡君英.《对略读课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教育局教研室http://blog.cersp.com/28661/397048.aspx
  [3]《打好略读基础,培养自学能力——小学三年级略读课文教学》 http://blog.cersp.com/28661/397048.aspx
其他文献
摘要:学生阶段是思维和认识活动最活跃的时期。在学生身上,创新意识处于潜在或萌芽状态,需要教师不断挖掘,促进其生长与发展。而美术教育正是激发学生创造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主要从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出发,分别从激发学生兴趣、鼓励探索求异、克服学习障碍、建立科学评价机制及教师自身素质等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创造能力 美术教育 培养 兴趣 探索  现代美术教育家伊顿说:“教育是一种勇敢者的探险——尤其
曾有很多教育界的同仁感慨:"语文教学已经进入了死胡同。"这足见在旧的教育体制下,语文教学已经深深陷入了迷茫之中,教师们找不到语文教学的出路。这种迷茫主要集中在:课堂上多讲还是少讲,注重基础还是能力提升,讲解知识还是设置题目,答案固定还是发散,注重课本内容还是考试应用。  这些疑惑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语文学科的本身,"语文",我个人人认为,"语",便指的语言,而"文",则指的文学,因而语文不同意英语,
摘要:当下,信息技术与学科知识教学间的关系已不再是工具与内容间的关系,而正在更多成为一体化的关系,已没有任何学科的存在和发展能离开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平台与方法。因此,即便是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也要在教学中自觉地贯彻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机整合这一时代要求。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语文 有机整合  传统的语文教学,语文教师起的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所以,一本书在手,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教师是
【摘 要】地理多媒体教学是提高地理教育质量的先进教学手段,是增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地理素质的“催化剂”,也是地理教学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要想在地理课中有效地促进学生地理素质的提高,就必须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优势。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地理课 地理素质  多媒体教学手段能把大量生动的声形材料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其“身临其境”,更富有真实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兴趣。
任务教学法, 也叫任务型教学法,是美国教育家杜威以实用主义作为教育理论基础而提出的”学生中心,从做中学”的教学模式,他主张教育的中心应从教师和教科书转到学生,教学应引导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学习。课堂教学中始终围绕既定的教学任务展开,使每节课目的明确、内容实在,效果最佳。这种课堂教学模式,被概况为任务型教学模式。  任务教学法是从20世纪8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广为应用语言学家和外语教学实践者认可和接受的
摘要:音乐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它是实施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 。在优美的旋律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其中的诗情画意,而且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  关键词:小学音乐 生活气息 教学策略  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的本性。长期以来,音乐课堂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把音乐教育禁锢在固定的区域内,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热爱音乐的情感受到极大的抑制。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如
教学目标:  1.精读课文,感受诗人话别的情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教学重点:  通过课文与诗的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放松心境,准备上课  二、吟诵诗歌,做好衔接  指名背诵有关“送别”的诗篇。  三、回味生活,再现情景。  欣
【摘 要】女教师在外语系教师队伍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她们在智力、性格,以及事业心和稳定性等方面具有优势。同时,家庭和社会双重角色的冲突以及自身的生理特点,对女教师的发展又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女教师要树立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及早制定职业规划,不断提升自己,努力在工作岗位上做出更大成绩。  【关键词】独立学院;女教师;现状分析;职业发展  由普通本科院校和社会力量合作办学的独立学院是近十年来
摘要:高校学生党支部作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基层组织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的战斗堡垒,充分发挥高校学生党支部在党风廉政和反腐败斗争中的作用,提高学生党支部工作的活力和战斗力,增强党在基层组织中凝聚力、影响力和执行力是当前摆在高校学生党支部工作中的一项重大任务和重要课题。  关键词:高校 党支部 党风 廉政建设  高校学生党支部是党的组织系统中的一个细胞,是发展
摘要:教学后记,是教学过程中不容忽视的“细枝末节”。或许是因为受了教学参考书的制约,或因为自身的惰性,有的语文教师教学思路极度模式化,形成了一个颇具操作性的教学流程,而且“放之每课而皆准”。本文针对此,依据笔者自己的教学实践予以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 鉴定 改进 积累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面对着两个世界,一个是课文的艺术世界,一个是学生的内心世界。这两个世界都丰富的如同浩瀚的宇宙。作为引导者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