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语文“课程资源”必须成为语文教师特别关注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要想全面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重要举措。
语文 课程资源 开发 利用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语文“课程资源”必须成为语文教师特别关注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要想全面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重要举措。笔者对此浅谈如下看法:
一、语文课程资源的内涵及分类
一般认为,课程资源是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和实施条件,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这些概念看起来不是很好理解,我们如果按照功能特点就可将课程资源划分为素材资源和条件资源,将会有助于我们对这一概念的理解,有助于我们认识它的“庐山真面目”。
所谓素材资源是指直接作用于课程,并且能直接成为课程的素材或来源,如知识、经验、技能、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目标等因素。
所谓条件资源,是指并不直接形成课程来源,但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程的实施范围和水平,如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场地、媒介、设备、环境,以及对于课程的认识状态等等因素。
从上面这个分类来看,笔者认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该是全社会的事情,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学校和基层教师队伍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职责,例如,像上面的条件资源里列举的人力、物力、财力和场地、设备等资源内容,应该主要由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负责,而素材资源中的知识、经验和技能等内容则更多的是我们基层教师的职责所在。
二、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应遵循的原则
1、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原则。
课内是学习的基础。抓住课内,才能打好基础,而围于课内又根底浅薄,捉襟见肘。因为学生终归要走出课堂。我们应该一方面将语文活动延伸到课外,让学生主动自觉的延续课内的语文活动;另一方面开辟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让学生在课外应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得法于课内,活用于课外”,是语文学习的一条重要途径。
2、科内与科外相结合的原则。
语文学科的学习是语文学习的主渠道,是学生打基础、学方法、摸规律的重要手段。然而,其他学科也是语文课程资源,这其中也包含着语文要素,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其他学科中学语文,尤其要学习语言的应用和内含的人文精神。
3、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原则。
校园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为语文学习提供了素材、空间、样板,不仅可以练就学生“活”的语文能力,而且感染学生的精神、调整学生的心理。然而,学生的学习应是终身性的,单靠校内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将学生引向校外,促使学生形成主动意识,摒弃只有校园内才能学语文,只有语文课才能学语文的錯误观点,积极主动地从社会中、生活中寻找语文学习的内容,提高语文能力。只有这种学习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具有生命活力的学习。
三、初中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策略
1、结合教学实际,开发以教材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资源
首先,要转变教材观。在农村初中学校,要合理开发并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资源,必须转变课本就是教材的陈旧教学观。须认识“教材只是例子”,在“新课程”理念下,教材内涵已经赋予更新的内涵:它既包括教师教学用书、挂图、卡片、图书、报刊、杂志等“图书教材”,也囊括电影、电视、广播、唱片、影音、录音机等“视听教材”,还有多媒体课件、各种教学软件等电子教材与网络教材。所以说,教材应成为最丰富的课程资源中心,师生可共享这些资源。我们以人教版课文《木兰诗》教学为例,当学生学习古诗《木兰诗》时,有关乐府诗歌及记载,花木兰的故事传说、现代关于《花木兰》演绎作品的音像简介能够多样化地展现在师生面前,供师生欣赏品味,这样就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对中华古代英雄的憧憬和热爱,让学生对我国古代诗歌作更深刻的了解、探究激发其文学情趣。
其次,要转变“课堂即教室”的片面教育观念。从语文课程实施的活动空间来看,教室仅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之一。而广播电视、多媒体教学平台、书籍、报刊、美丽的校园、师生丰富多彩的生活,旖旎秀丽的自然风物等等,这一切都是我们宝贵的教学资源。农村地区初中虽然经济条件相对落后,但从作为课程要素来源的课程资源方面看是丰富多彩的。因此,教师可着重立足学校,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①从校园环境中开发课程资源。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校园管理、设计,如让学生设计校园环境管理广告牌,校园美化方案,从中让学生感受和表达美。同时,教师还可利用校园花草树木开展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在日常生活的环境整治中实施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实践、学习能力。
②利用校园文化开发课程资源。校训、班训、校园、班级建设蕴含着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开展的活动也立足于构建校园文化,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有关内容、活动进行了解、研究。特别在班级布置方面,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制订班级公约,营造出融教育性、艺术性于一体的良好氛围,形成班级特色,从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③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设备的作用。教师可以利用实验器材组织开展实验活动,利用学校图书馆、班级图书角,开展阅读交流活动,利用广播室开展诸如“科普天地”、“佳作欣赏”等主题的宣传教育,利用操场组织学生开展课间活动,实现操场功能的最大化。
2、积极开发社会语文资源
社会是一个大课堂,社会课程资源属于一项重要的课程资源。作为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年龄特征,以及现有发展的基础和差异,了解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根据各地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学校周围的有利条件,选择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有效的资源和素材,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社会和实践中去,达到学以致用、以用促学的目的,从而进一步使社会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更具有针对性和适应性。
语文 课程资源 开发 利用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语文“课程资源”必须成为语文教师特别关注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要想全面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重要举措。笔者对此浅谈如下看法:
一、语文课程资源的内涵及分类
一般认为,课程资源是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和实施条件,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这些概念看起来不是很好理解,我们如果按照功能特点就可将课程资源划分为素材资源和条件资源,将会有助于我们对这一概念的理解,有助于我们认识它的“庐山真面目”。
所谓素材资源是指直接作用于课程,并且能直接成为课程的素材或来源,如知识、经验、技能、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目标等因素。
所谓条件资源,是指并不直接形成课程来源,但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程的实施范围和水平,如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场地、媒介、设备、环境,以及对于课程的认识状态等等因素。
从上面这个分类来看,笔者认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该是全社会的事情,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学校和基层教师队伍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职责,例如,像上面的条件资源里列举的人力、物力、财力和场地、设备等资源内容,应该主要由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负责,而素材资源中的知识、经验和技能等内容则更多的是我们基层教师的职责所在。
二、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应遵循的原则
1、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原则。
课内是学习的基础。抓住课内,才能打好基础,而围于课内又根底浅薄,捉襟见肘。因为学生终归要走出课堂。我们应该一方面将语文活动延伸到课外,让学生主动自觉的延续课内的语文活动;另一方面开辟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让学生在课外应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得法于课内,活用于课外”,是语文学习的一条重要途径。
2、科内与科外相结合的原则。
语文学科的学习是语文学习的主渠道,是学生打基础、学方法、摸规律的重要手段。然而,其他学科也是语文课程资源,这其中也包含着语文要素,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其他学科中学语文,尤其要学习语言的应用和内含的人文精神。
3、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原则。
校园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为语文学习提供了素材、空间、样板,不仅可以练就学生“活”的语文能力,而且感染学生的精神、调整学生的心理。然而,学生的学习应是终身性的,单靠校内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将学生引向校外,促使学生形成主动意识,摒弃只有校园内才能学语文,只有语文课才能学语文的錯误观点,积极主动地从社会中、生活中寻找语文学习的内容,提高语文能力。只有这种学习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具有生命活力的学习。
三、初中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策略
1、结合教学实际,开发以教材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资源
首先,要转变教材观。在农村初中学校,要合理开发并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资源,必须转变课本就是教材的陈旧教学观。须认识“教材只是例子”,在“新课程”理念下,教材内涵已经赋予更新的内涵:它既包括教师教学用书、挂图、卡片、图书、报刊、杂志等“图书教材”,也囊括电影、电视、广播、唱片、影音、录音机等“视听教材”,还有多媒体课件、各种教学软件等电子教材与网络教材。所以说,教材应成为最丰富的课程资源中心,师生可共享这些资源。我们以人教版课文《木兰诗》教学为例,当学生学习古诗《木兰诗》时,有关乐府诗歌及记载,花木兰的故事传说、现代关于《花木兰》演绎作品的音像简介能够多样化地展现在师生面前,供师生欣赏品味,这样就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对中华古代英雄的憧憬和热爱,让学生对我国古代诗歌作更深刻的了解、探究激发其文学情趣。
其次,要转变“课堂即教室”的片面教育观念。从语文课程实施的活动空间来看,教室仅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之一。而广播电视、多媒体教学平台、书籍、报刊、美丽的校园、师生丰富多彩的生活,旖旎秀丽的自然风物等等,这一切都是我们宝贵的教学资源。农村地区初中虽然经济条件相对落后,但从作为课程要素来源的课程资源方面看是丰富多彩的。因此,教师可着重立足学校,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①从校园环境中开发课程资源。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校园管理、设计,如让学生设计校园环境管理广告牌,校园美化方案,从中让学生感受和表达美。同时,教师还可利用校园花草树木开展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在日常生活的环境整治中实施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实践、学习能力。
②利用校园文化开发课程资源。校训、班训、校园、班级建设蕴含着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开展的活动也立足于构建校园文化,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有关内容、活动进行了解、研究。特别在班级布置方面,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制订班级公约,营造出融教育性、艺术性于一体的良好氛围,形成班级特色,从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③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设备的作用。教师可以利用实验器材组织开展实验活动,利用学校图书馆、班级图书角,开展阅读交流活动,利用广播室开展诸如“科普天地”、“佳作欣赏”等主题的宣传教育,利用操场组织学生开展课间活动,实现操场功能的最大化。
2、积极开发社会语文资源
社会是一个大课堂,社会课程资源属于一项重要的课程资源。作为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年龄特征,以及现有发展的基础和差异,了解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根据各地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学校周围的有利条件,选择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有效的资源和素材,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社会和实践中去,达到学以致用、以用促学的目的,从而进一步使社会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更具有针对性和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