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千方百计惠民生,不断提高藏区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水平。要大力实施藏区三大民生工程,以实施牧民定居行动计划为重点,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以实施‘9+3’免费教育计划为重点,提高藏区教育事业发展水平;以实施卫生事业发展计划为重点,提高藏区医疗卫生保障水平。”
——刘奇葆
一
青藏高原东南缘,川、滇、藏、青四省区结合部,有一个以藏民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在15.37万平方公里的广袤高原上,藏、汉、彝、回等25个民族和谐共处。
这里,是中国第二大藏区——康巴藏区的主要组成部分和腹心地带,自古以来是汉藏经济文化交流的要冲;这里不仅风光绝美,还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民族文化和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同时也是一片红色的土地。红军长征,在这里飞夺泸定桥,打破了石达开的“安顺场宿命”。红二、四方面军在这里会师,民族地区第一个革命政权——苏维埃“博巴”政府在这里建立。朱德总司令与五世格达活佛在此结下深厚友谊的故事,更是传诵至今。1950年,这里成为新中国最早实行民族自治的一个州。
这里,就是如今的甘孜藏族自治州。
自治州成立以来,这里实现了一步跨千年的飞越,古老而神奇的康巴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呈现出经济加快发展、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安定的可喜局面。
二
平均海拔3500米的甘孜州地形复杂,高寒缺氧,先天的地理劣势成为制约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全州26万多牧民群众,生活在海拔最高、气候条件最恶劣的区域,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发展缓慢。
如何实现康巴藏区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中央第五次藏区工作座谈会“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精神指明了方向。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民生是安定团结的稳定器,民生是协调发展的助推器。没有民生的改善,绝不会有民众素质的提高,绝不会有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藏区民生问题。2007年6月,四川藏区“富民安康工程”实施,基础设施、民生改善、特色经济、生态建设、政权建设和对口支援六大项目,有效地改善了民生,增强了四川藏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省委书记刘奇葆两年多时间里五进甘孜调研工作,体现出省委、省政府对藏区工作一以贯之、竭智尽力的工作态度和工作力度。
民生有大有小,涉及广泛,而居有其屋、学有所教、病有所医,无疑是民众面临的最为紧迫和现实的民生问题。基于此,以“三大民生工程”为龙头,中央、省委推出了一系列改善民生的举措,而这些举措,正在甘孜散发出璀璨的光芒。如今的藏区风貌,正可谓日新月异。
三
千百年来,“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有了自己的定居之地;适龄的青少年,有了走出崇山峻岭、免费学习一技之长、富裕家庭的机会;受到病痛折磨的广大群众,越来越多地享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和更完善的医疗和社会保障。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真正地享受到了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实惠。
适逢甘孜州建州60周年之际,本刊记者与甘孜日报社同仁一道,跋涉四千余里,深入牧区农村,亲身感受“三大民生工程”实施以来的民生之变、民情之化、民众之喜。
四千里的感动,感动于一路的所见所闻,感动于这片土地呈现给世人的勃勃生机和希望。
四千里的见证,见证15万平方公里上的改善民生之举。相信,甘孜一定能跨越发展、长治久安。(陈庆)
——刘奇葆
一
青藏高原东南缘,川、滇、藏、青四省区结合部,有一个以藏民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在15.37万平方公里的广袤高原上,藏、汉、彝、回等25个民族和谐共处。
这里,是中国第二大藏区——康巴藏区的主要组成部分和腹心地带,自古以来是汉藏经济文化交流的要冲;这里不仅风光绝美,还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民族文化和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同时也是一片红色的土地。红军长征,在这里飞夺泸定桥,打破了石达开的“安顺场宿命”。红二、四方面军在这里会师,民族地区第一个革命政权——苏维埃“博巴”政府在这里建立。朱德总司令与五世格达活佛在此结下深厚友谊的故事,更是传诵至今。1950年,这里成为新中国最早实行民族自治的一个州。
这里,就是如今的甘孜藏族自治州。
自治州成立以来,这里实现了一步跨千年的飞越,古老而神奇的康巴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呈现出经济加快发展、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安定的可喜局面。
二
平均海拔3500米的甘孜州地形复杂,高寒缺氧,先天的地理劣势成为制约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全州26万多牧民群众,生活在海拔最高、气候条件最恶劣的区域,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发展缓慢。
如何实现康巴藏区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中央第五次藏区工作座谈会“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精神指明了方向。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民生是安定团结的稳定器,民生是协调发展的助推器。没有民生的改善,绝不会有民众素质的提高,绝不会有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藏区民生问题。2007年6月,四川藏区“富民安康工程”实施,基础设施、民生改善、特色经济、生态建设、政权建设和对口支援六大项目,有效地改善了民生,增强了四川藏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省委书记刘奇葆两年多时间里五进甘孜调研工作,体现出省委、省政府对藏区工作一以贯之、竭智尽力的工作态度和工作力度。
民生有大有小,涉及广泛,而居有其屋、学有所教、病有所医,无疑是民众面临的最为紧迫和现实的民生问题。基于此,以“三大民生工程”为龙头,中央、省委推出了一系列改善民生的举措,而这些举措,正在甘孜散发出璀璨的光芒。如今的藏区风貌,正可谓日新月异。
三
千百年来,“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有了自己的定居之地;适龄的青少年,有了走出崇山峻岭、免费学习一技之长、富裕家庭的机会;受到病痛折磨的广大群众,越来越多地享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和更完善的医疗和社会保障。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真正地享受到了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实惠。
适逢甘孜州建州60周年之际,本刊记者与甘孜日报社同仁一道,跋涉四千余里,深入牧区农村,亲身感受“三大民生工程”实施以来的民生之变、民情之化、民众之喜。
四千里的感动,感动于一路的所见所闻,感动于这片土地呈现给世人的勃勃生机和希望。
四千里的见证,见证15万平方公里上的改善民生之举。相信,甘孜一定能跨越发展、长治久安。(陈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