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腾的牦牛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sh51914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首先需要交代,所谓奔腾,其一喻指牦牛在雪域高原生生不息,创造着生命的极致和不朽的神话;其二是实指一种动作状态。
  牦牛之于青藏高原,犹舟船之于江河湖海,鹰隼之于浩茫天宇。鱼儿离不开水,葵花离不開太阳,牦牛离不开雪域高原。
  是广袤无垠的青藏高原,给牦牛家族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水草和盐碱,使牦牛种群有了绵延不绝生息繁衍的空间和理由。在青藏高原,无论低海拔地区的平野山垣还是氧气稀薄的高山草甸,甚至干旱半干旱山区,到处可见牦牛的身影。它们或三五成群或数百头齐聚在一起,不是在草滩上低头吃草、追逐嬉戏,就是在某座高山的半山腰处头顶云层雾岚,脚踩乱石或灌丛,低头啃噬。那一丛丛一簇簇鲜嫩的绿草,高原牦牛情有独钟。被粗糙又柔韧的牦牛舌头卷裹进嘴里去的,还有杂草野花,有中藏药材的茎秆,也有某些山地植物的块根。在雪域高原,牦牛是生存条件最差,所求极少,生存能力却最强的动物。只有那数十年不遇的大雪灾,才有可能摧毁牦牛的生命意志,使其在饥寒交加之时,永远闭上那可爱的水汪汪的会表情达意的眼睛。自然,每次不期而遇罕见的大雪灾,各地政府部门都会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以最快的速度将干草和饲料运至灾害现场,最大限度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
  牦牛体型庞大,犄角粗壮锐利,四蹄力大无穷,足以吓退不期而遇的狼虫虎豹。牦牛皮厚,体毛既长又密,因而极耐严寒。海拔四五千米的高寒山地,老天翻脸如同人们翻书,一忽儿艳阳高照,清风徐徐,浑身和暖;一忽儿天上乌云翻滚,暴雨和冰雹随时都有可能劈头砸下来,气温陡降,放牧者或行路人冷得直发抖,寒冷轻而易举就降服每个不服气的人。转瞬间,急雨顿作飞雪,鹅毛大雪片随风劲舞,上下翻飞。六月雪,不光只是文人戏剧家们的虚构和想象,在青藏高原腹地,司空见惯。而牦牛,面对时冷时热时阴时晴的气候,该进食进食,该行走行走,该反刍反刍。
  牦牛毛色驳杂,黑色者常见,黄色、棕色、白色者也不稀缺。在湟源县日月山下,一头头白牦牛立在公路西北边的草坡草滩上,静默无语地等待每个想过把骑乘之瘾或者想跟它合影留念的游客。矗立在山顶,阅尽世间寒来暑往,看惯秋月春风的日月二亭,朝朝暮暮见证着这十几头甚或数十头白牦牛的舒适惬意志得意满抑或劳累辛酸不堪负重。把日子当作磨盘,那心中就有永远无法承受之重;将生命过程当成一种自然而然却之不恭的磨砺,也许一切就顺风顺水,理所应当,处之泰然。
  白牦牛们无论雄雌大都文静悠闲,扑闪着一双双含情脉脉的大眼睛,白牦牛们通体皆白,白得纯粹,白得生猛,白得令人生疑,牛主人平日里刷洗照料的不遗余力可窥见一斑。白牦牛头顶的犄角上系着一些象征热情吉祥的红布条,红布条在劲风中翩翩起舞,白牦牛们在低头静思默想着,兴许想拴在家中牛槽上的小牛犊,也或许在牵挂一顿好草料。被豢养被奴役的历史,跟屈辱无关,已黯淡在时空的烟雨中,此生谁料,身在农牧交界的分水岭,心在高山草甸驰骋徜徉,那份与生俱来的自由与洒脱,以遗传基因的形式,储存在它们体内,活跃在甚或黯淡在其汩汩涌流的血液中。白牦牛,能驱邪避祟的白牦牛,在日月山下的草坡上,将自己立成一尊雕塑。
  在黄南泽库草原,车子经过一路颠簸后,拐过几个山湾,爬上一处高坡,路右侧不远处是一座不甚高大的山,从山脚到山顶,野花匝地,到处纷开着或黄或红或蓝或白的碎花,山顶有一处峨堡,当地人以其为圆心,扯挂出一条条彩色的经幡。极目远处,浩阔无际的草原上,这里一群,那里一簇,尽都是毛色油黑发亮的牦牛,它们随意游荡在和风丽日吹拂照耀下的草原,仿佛自由徜徉在天界圣域的灵物,那么惬意,那么无目的性地游移着——高原之舟,这个再恰切不过的成语,其内涵至此时我才领悟。舟者,荡悠漂浮于水面之物也,在此,天造地设的绿毡毯般硕大无朋的草原就是水,而牦牛,就是游移于其上之轻舟。所谓舟,一则可负重承载,二则可游移漂浮,可作为雪域高原精灵的牦牛,它在承载什么?它承载源远流长的藏民族文化,承载雪域子民生生不息的文明,承载永不断嗣的生命信念和意志。在河湟谷地的农村里,人们一般不饲养牦牛,兴许牦牛天生就不是耕地播种耙磨的好手,当然牦牛本身不宜生活繁衍于海拔较低、气候温暖的农业区。可在高寒牧区,牦牛可用来骑乘、驮物,大到帐篷、床板、扎成捆的帐房竿子,小到粮食口袋、干牛粪袋、锅碗瓢盆切菜板及一应生活物什。没有牦牛驮不了的东西。世代居住于草原,逐水草而居的藏族、蒙古族同胞们的家以及所有财物,都常常绑在牦牛脊背上。
  那星星点点似黑珍珠般散落抛撒在草地深处的黑牦牛,来自天域,守望高大陆唯美的明天!
  在玛多草原,在祁连野牛沟草原,在环青海湖草原,在玉树隆宝滩草原,在巴颜喀拉山周遭草原,牦牛,所见无非是牦牛。是数百上千万头牦牛,主宰着雪域高原。雪域高原的春夏秋冬,因有了牦牛的点缀而五彩斑斓摇曳生姿。隆宝滩草原湿地是自然保护区,丰美碧绿的牧草映衬得牦牛愈益黑亮,还有点缀着几朵白云的蓝天,有大小不一星罗棋布的海子和似飘带一般曲里拐弯铺陈在草原的河流。围着长方形的隆宝滩草原的,是南北走向的两列高山,两列高山的山脚山湾里,依稀排布着一些不大的村落,干打垒庄廓院各抱地势,参差错落。每户人家屋顶的烟囱里飘着一缕炊烟,那灰中带蓝的炊烟,极易使人想起五柳大夫《归园田居》中的诗句。“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众牦牛们悠然出没于随意弥漫的雾气烟霭中,在黑颈鹤走尽的七月尽头,守望一个沉甸甸的金秋。此情此景,即或是技艺超群的画家,也难描摹其神韵之一二,其实大自然是最美最逼真最具艺术境界的画作。
  那是三年前的盛夏季节,我和一同伴游览完敦煌市的玉门关和阳关后,驱车翻越当金山之前,在甘肃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的草原上看到一副震撼人心的画面。数千头牦牛,在无人驱策追逐的情况下,集体狂奔。蹄声似惊雷滚过,牛蹄扬起的烟尘几乎遮蔽天空,使日光黯淡前路模糊。奋鬃扬蹄一路飞奔的黑牦牛,营造出一种惊天动地的气势,我只好停下车,默默瞩望如潮涌来的牦牛群从路边草地上飞奔而过。“咵哒哒”“咵哒哒”,那蹄声足足在耳畔响了十几分钟。那瓷实稳沉的蹄音至今仍回荡在我的脑际。我每每从中汲取力量,咬牙度过每一个坚硬而苦涩的日子。我终于学会了如何化腐朽为神奇,如何将百无聊赖的日月推得风生水起。
  感谢牦牛,我叹服于你的勇毅、无畏、持之以恒、无怨无悔以及朝着美好的明天,毅然决然地走上前去。牦牛与高原相伴始终,是青藏高原不朽的生命神话。奔腾的牦牛,见证了并将永远见证高原的沧桑变迁,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选自2015年9月15日《嘉峪关日报》
其他文献
小时,农村家家户户酿酒。每到冬天,糯米收成之后,走在乡间,总不时会闻到那糯米蒸熟飘起来的香味,红曲里飘出的酒的气息。这个季节,就是酿酒的季节。  这才是真正的粮食酒——米酒。糯米、红曲、水,放在一个酒瓶里,用泥封口。就在那黑暗的空间里,就在时间的沉淀里,不可思议地转换融合之间,浓成了酒。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酿一方酒。我们这里的酒,没有茅台酒的奢华,没有绍兴加饭酒的历史。永康的黄酒,犹如永
期刊
鄂尔多斯人是以“勤劳勇敢、能歌善舞、大碗吃肉、大碗喝酒、热情好客、豪爽耿直”而闻名遐迩。这一点都不假。  说到喝酒,我就想起这么一句俗话,有其父必有其子。在我们四川也有同样的说法:有种敢(象)种,无种不生。这句话说的一点都没错。我和父亲一样沾酒脸就通红。有人说,喝酒脸红的人心好。我不是夸奖自己,我最大的优点就是心地善良,但缺点就是怕喝酒。所以,我平素是很难饮洒的。除非家里来客或在外应酬。父亲又告诉
期刊
始于天涯,起于微末。未出寒淖,已怀沧海之志;甫近贵德,乃萌济世之心。襟抱关山,回护桑梓,造化万物,哺育生灵。蒙泽则山青,流韻则川媚。升腾而为云霓,潜伏而为草露。沁浥春蕾,唤醒梨英万树;呢喃垄亩,赢来麦秀千顷。且也,载舟楫,抱商埠,净天宇,洁城廓,赉能源,利百业。泽被苍生,恩同再造。  至若禾稻半枯之秋,一瓢难得;旷原龟裂之时,万斛不拒。焦土苟得痛饮,珠玉何啻粪土。甚者,冰川退,雪峰融,江河痩,湖泊
期刊
这是一台实景演出的剧目。  虽是舞台剧,但考虑到主角均系未曾驯化的野畜之缘故,是即兴表演,因而这也是一台只能在旷野上演的大型剧目——它应该是一种全新的剧种,叫田野剧。舞台就是一片一望无际的草原,背景是地平线之上的巴颜喀拉和天空,惟一的舞台道具是两道望不到尽头的铁丝网——铁丝网架设在一根根一人高的水泥柱上。为本剧担纲主角的野畜分别是两头藏野驴、两只藏原羚(也叫黄羊)、一匹狼和三只狐狸。参与本场演出的
期刊
海北即青海湖以北的门源县,“夏观油菜花海”已为青海一大盛事。现在,又可续加“秋赏青稞美景”。两样高原农事见花见果,汗水加雨水的劳动生产,一跃升级为舉世瞩目的大地艺术,七月观罢油菜花,八月再访青稞地,美哉壮哉,痛快过瘾哉!  百万亩油菜花海连年备受追捧,不多说它。回想青稞,是不是曾被忽略冷落了?此纯属无意。当青稞一展碧翠芒刺,会听到惊呼:这就是青稞?好生漂亮!油菜花,心仪久之;青稞,不期而艳遇。如此
期刊
对于上班族来说,周末如同镜花水月,兴高采烈地踏着霞光而来,垂头丧气地夹着尾巴而去。不管怎样,醉倒在这短暂的闲暇时分,是我退休前不懈的追求。除了美美地睡到自愿起以外,我还有个雷打不动的任务,那就是去超市为两个小毛球采购鸡胸肉,这对于它们而言可是饕餮盛宴。  小家伙们接到家里已经五十天了,眼看着它们从惊慌失措的“小巴掌”变成无法无天的“山大王”。眉目里的害羞胆怯逐渐褪去,长成气宇轩昂的风火之狮。它们是
期刊
一  坐在白马寺的一方石阶上,眼前是湟水河河谷。河谷其实足够开阔,尽管南北山之间的距离,不过半小时车程。湟水河的身影时常被楼层和树木遮住,偶尔闪现出来的一两段,有微白光斑跃于其上,看不出缓慢前行的模样,亦听不到泠泠水声。南山显得遥远,始终看不清山峰的容貌,烟云罩着那里,有时是炫目阳光。山脊上,草木应该没有多少,也肯定没有牛羊。河谷的大部分地方,是密集的灰色楼层,高低参差,一些信号塔矗立其间,还布有
期刊
姐妹两个字,有多少亲切的情愫在里面。姐妹之间,那是心照不宣的感悟,那是心灵相通的情感。贴心的话语,委屈的泪水,在姐妹面前都可以毫无顾忌地道出。不管在何时,不管在何地,姐妹之间没有什么不能说的秘密,姐妹之间没有什么不能讲的心事。最好的闺蜜,莫过于自己的亲姐妹。  我的同龄人有很多都是独生子,我很庆幸自己出生在一个兄弟姐妹众多的大家庭里。作为一个女孩子,有姐姐、有妹妹是件很幸福的事。  大姐  在我们
期刊
这么多年,我几乎走遍了青海,我曾到过青海南部草原的黄河源头、扎陵湖、鄂陵湖、阿尼玛卿雪山、长江源头的沱沱河、可可西里、澜沧江上游……以及环青海湖草原、祁连牧地、柴达木盆地。到过众多寺院庙宇,山乡村寨,并数次南达昆仑山口、唐古拉山口,直至藏北羌塘高原的安多、那曲、念青唐古拉山下、纳木措、羊八井、拉萨、世界最高峰下的珠峰大本营……青藏高原的辽阔之美、雄奇之象常让我流连忘返。  我有一个梦想,就是走遍青
期刊
一  老家有一棵柏树,苍苍然,郁郁然,孤立南院。其种属为祁连圆柏或刺柏,但隔壁邻舍亲朋好友都尊为“龙柏”。  龙柏岁在百年之上,具体岁时谁也说不清楚,相传是我祖上太爷亲植,树苗来自北山后,即老家以北祁连山支脉龙王山那边。那里崇山峻岭,卧虎藏龙,草木葳蕤,是祁连圆柏的故乡。  我在龙柏的注视下呱呱坠地,在龙柏的注视下艰难成人,在龙柏的注视下出门远行,也在龙柏的注视下送别了一个又一个亲人,迎来了一个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