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教学实践中,“四多”在数学课堂上起到非常重要的效果,多一点想象,让学生多份知识的理解,多一遍验证,让学生多份学习的乐趣,多一些思考,让学生多份创新的精神,多一次机会,让学生多份成功的体验。很好的利用“四多”有利于我们有效落实三维目标,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学生。
关键词:想象 验证 思考 机会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指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这是对教育的最好阐述。那怎么去实现课堂的有效性?在教学实践中,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在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引下,以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为出发点,强调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我们要努力给学生构建一种高效的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四多“在学习活动中的积极作用,使学生对数学学习拥有饱满的积极态度,真正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价值和快乐。
一、多一点想象,让学生多份知识的理解。
古希腊时代亚里士多德说:“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由此我们可见,想象力的重要性,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它推动世界的进步,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得首先丰富他们的建构新知的表象,强化他们的想象力。怎么样让学生通过想象力建立表象,是一个瓶颈性问题,一直困扰着大部分教师,难以突破。邢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很好的建立表象的示范课,在教学《认识分米》设计新颖,层层递进。利用学生想象的思维建立表象,突破难点。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让课堂的效率性达到最佳。具体呈现的情景是:
师:你们每人手上都捏有一个一分米长的纸条。看到了吗?(这是老师精心准备的学具)
师:现在请大家举起小纸条和老师一起做,123闭上眼睛。(同学们都照着默默的做了)
师:现在你们还能看到吗?(同学们闭着眼睛争着发言看到了)
师追问:你们在哪里看到的。(有个同学说:我把它记在头脑里了,在大脑里看见的。还有的同学说记在心里了。)
师:同学们已经在大脑里想象出一分米的样子,现在用手比划出来。(同学们都比较的准确的比划出一分米的长度)
整个过程就是依托想象,在想象的空间里建立一分米表象,让学生很容易理解一分米,突破了教学的难点。设计这样实践操作,强化了他们的想象力,不但落实了新课标要求的“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而且也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达到乐学的境界。
二、多一遍验证,让学生多份学习的乐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如老师在教学四年级下册“认识平行四边形”时,可以这样来体验定理的推导过程:首先让学生拿出事先做好的平行四边形,让学生看着图形并引导学生大胆的猜测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然后对照手中的图讨论交流实验结果。各述其见,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都在寻找不同方法,教师“趁热打铁”,让学生观察、总结,最后引导学生验证定理的正确性。整个过程都是学生亲自参与学习活动,学生亲身体验到获得成功的那份喜悦,唤醒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极大乐趣。有效落实了三维目标
同样的效果也发生在在教学《认识分米》这堂课上,教师在教学的尾声为了让大家都能更清楚的加深对1米和1分米关系的理解,特地让10位同学把长一分米的纸条首尾相连贴到黑板上1米长的纸条上,再一起数一数。同学们通过自己亲手验证加深对米和分米关系的理解。这种好方法突破了重点,让学生在多一遍验证中多了份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多一些思考,让学生多份创新的精神。
在课堂上,我们要给学生多一些思考,让他们多份创新的精神,創新精神是指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的挖掘资源,尊重个性发展,多给学生发表思考结果的机会,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正如英国数学家罗素说:“教育应该培养追求真理的愿望,而不是相信很快的讲授,多从事于讨论,给学生以更多的机会使他们受到鼓励来发表自己的意见,更多地尝试使教育的内容能使学生感到一些兴趣。”兴趣来了,思考多了,创新的思维和精神就活了。老师在教学《认识平行四边形》时,首先引导学生提出一个命题,例如:平行四边形对边可能平行?可能相等?产生疑问,是需要学习的开始。疑问萌发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同学们跃跃欲试,开始了新知识的探求,创新精神之路正是从这里起步。学生不再是“知识的容器”他们敢于去一遍遍的实验和探究。学生们兴趣盎然的展开多方位的证明,通过大量的实验证明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和相等,学生的思维非常的活跃,投入的积极性高,迸发出创造思想的火花。
我认为每个学生都有创造潜力,学生学习数学的正确方法就是挖掘潜力进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把要学的知识自己去发现,或者创造出来。老师的这节课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它很好的诠释了学生在数学活动的实践中学习数学、学会创造。 其实只要教师树立科学的教学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教师创造性的劳动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多一次机会,让学生多份成功的体验。
成功体验,是一个人对愿望、要求的成功的感受。每个儿童都有的渴望成功的共同愿望。成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孩子,如果从未品尝过学习劳动的欢乐,从未体验克服困难的骄傲——这是他的不幸。”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力求保障每位学生的自尊,满足他们的成功体验。在组织数学活动时,我们应该多给学生一次机会,照顾好他们的自尊,让他们多份成功的体验。
由此可见,小学数学课堂“四多“的效果的重要性,它是值得我们去探究和执行的。为了让我们的学生更爱我们的数学课堂,我们在课堂上留给学生多一点想象的空间,多一次成功体验,让学生在多一些思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多一遍验证中拥有学习的快乐。
参考文献
[1]张奠宙《中国数学双基教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年
[2]范丽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理念下“少教多学”的策略及应用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06):132.
关键词:想象 验证 思考 机会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指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这是对教育的最好阐述。那怎么去实现课堂的有效性?在教学实践中,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在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引下,以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为出发点,强调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我们要努力给学生构建一种高效的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四多“在学习活动中的积极作用,使学生对数学学习拥有饱满的积极态度,真正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价值和快乐。
一、多一点想象,让学生多份知识的理解。
古希腊时代亚里士多德说:“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由此我们可见,想象力的重要性,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它推动世界的进步,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得首先丰富他们的建构新知的表象,强化他们的想象力。怎么样让学生通过想象力建立表象,是一个瓶颈性问题,一直困扰着大部分教师,难以突破。邢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很好的建立表象的示范课,在教学《认识分米》设计新颖,层层递进。利用学生想象的思维建立表象,突破难点。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让课堂的效率性达到最佳。具体呈现的情景是:
师:你们每人手上都捏有一个一分米长的纸条。看到了吗?(这是老师精心准备的学具)
师:现在请大家举起小纸条和老师一起做,123闭上眼睛。(同学们都照着默默的做了)
师:现在你们还能看到吗?(同学们闭着眼睛争着发言看到了)
师追问:你们在哪里看到的。(有个同学说:我把它记在头脑里了,在大脑里看见的。还有的同学说记在心里了。)
师:同学们已经在大脑里想象出一分米的样子,现在用手比划出来。(同学们都比较的准确的比划出一分米的长度)
整个过程就是依托想象,在想象的空间里建立一分米表象,让学生很容易理解一分米,突破了教学的难点。设计这样实践操作,强化了他们的想象力,不但落实了新课标要求的“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而且也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达到乐学的境界。
二、多一遍验证,让学生多份学习的乐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如老师在教学四年级下册“认识平行四边形”时,可以这样来体验定理的推导过程:首先让学生拿出事先做好的平行四边形,让学生看着图形并引导学生大胆的猜测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然后对照手中的图讨论交流实验结果。各述其见,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都在寻找不同方法,教师“趁热打铁”,让学生观察、总结,最后引导学生验证定理的正确性。整个过程都是学生亲自参与学习活动,学生亲身体验到获得成功的那份喜悦,唤醒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极大乐趣。有效落实了三维目标
同样的效果也发生在在教学《认识分米》这堂课上,教师在教学的尾声为了让大家都能更清楚的加深对1米和1分米关系的理解,特地让10位同学把长一分米的纸条首尾相连贴到黑板上1米长的纸条上,再一起数一数。同学们通过自己亲手验证加深对米和分米关系的理解。这种好方法突破了重点,让学生在多一遍验证中多了份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多一些思考,让学生多份创新的精神。
在课堂上,我们要给学生多一些思考,让他们多份创新的精神,創新精神是指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的挖掘资源,尊重个性发展,多给学生发表思考结果的机会,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正如英国数学家罗素说:“教育应该培养追求真理的愿望,而不是相信很快的讲授,多从事于讨论,给学生以更多的机会使他们受到鼓励来发表自己的意见,更多地尝试使教育的内容能使学生感到一些兴趣。”兴趣来了,思考多了,创新的思维和精神就活了。老师在教学《认识平行四边形》时,首先引导学生提出一个命题,例如:平行四边形对边可能平行?可能相等?产生疑问,是需要学习的开始。疑问萌发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同学们跃跃欲试,开始了新知识的探求,创新精神之路正是从这里起步。学生不再是“知识的容器”他们敢于去一遍遍的实验和探究。学生们兴趣盎然的展开多方位的证明,通过大量的实验证明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和相等,学生的思维非常的活跃,投入的积极性高,迸发出创造思想的火花。
我认为每个学生都有创造潜力,学生学习数学的正确方法就是挖掘潜力进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把要学的知识自己去发现,或者创造出来。老师的这节课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它很好的诠释了学生在数学活动的实践中学习数学、学会创造。 其实只要教师树立科学的教学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教师创造性的劳动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多一次机会,让学生多份成功的体验。
成功体验,是一个人对愿望、要求的成功的感受。每个儿童都有的渴望成功的共同愿望。成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孩子,如果从未品尝过学习劳动的欢乐,从未体验克服困难的骄傲——这是他的不幸。”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力求保障每位学生的自尊,满足他们的成功体验。在组织数学活动时,我们应该多给学生一次机会,照顾好他们的自尊,让他们多份成功的体验。
由此可见,小学数学课堂“四多“的效果的重要性,它是值得我们去探究和执行的。为了让我们的学生更爱我们的数学课堂,我们在课堂上留给学生多一点想象的空间,多一次成功体验,让学生在多一些思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多一遍验证中拥有学习的快乐。
参考文献
[1]张奠宙《中国数学双基教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年
[2]范丽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理念下“少教多学”的策略及应用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06):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