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iximd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的大潮把我们推进到一个崭新时代。教研、教改成为时代的主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齐头并进。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明白,造就有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的人才是教育的主要目标。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作为教学的一个核心,只有教会学生新的学习方法,才能培养出有创造性思维的学生,造就符合时代潮流的栋梁,结合实际,从教改、教研的角度,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一、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灵魂
  
  人的创造能力离不开创造性思维。科学文化知识是前人类智慧的结晶,它为人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基本理论、概念和方法,是人们进行思维的根本,一切现象和事实表明,不管是过去、现在和将来,必须通过思维才能产生分析问题和解决的方法。没有思维,就不可能认识世界,也不可能有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所有科学家的发明和创造是他们创新的智慧结晶,是思维成果的体现。也就是说,思维方法和思维水平越高,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就越深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强,效果也就越明显。创造性思维不仅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内在的联系,而且具有创新和开拓性,是创造性智力的核心。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应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灵魂。
  
  二、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自主性是人成为主体的前提和基础,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是独立支配学习的一种动力。只有学生有了自主性,才会主动学习,思想才会解放,思维才会活跃,潜能才能得以发挥,才会有创新的意识。学生学习时,才能在课文中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学习课文时,能深入地去体验作者的生活、思维、以及语言的表达,从而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在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的前提下,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教师应让学生大胆去想象、去创造,应从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等方面入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自主学习,独立思考
  早有“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的说法,从一些教育现象中得知,还有一部分教师教学的观念还难以更改,教学的过程大多被教师主宰着,学生却被动地去完成学习任务。用信息时代的语言描述,学生就是一套纯粹的输入设备,输入什么,他就只有什么,甚至被动得什么也不知。这样,无意中扼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长此以往,学生思维就会被禁固,变得呆板,成为固定性思维模式,久而久之,他们就不会去研究、去设想,只能原地踏步,教育的改革将是一句空话。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要痛下决心,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习形式应以独立自主学习为主,强调独立思考,充分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把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
  
  三、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一)让学生有大胆怀疑的欲望
  怀疑是创造性思维的开端,学若无疑,就不会有新的发现、新的发明。正如古人所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然而传统的教育方法过分地注意“懂”字,而不注重引导学生去怀疑问题,教师在讲授某个知识或某篇课文时,总是多管齐下,举一反三,让学生明白它的意思、内容、情节,而很少向学生讲明它的局限性和延展性,更不去激发学生疑的欲望。实际上,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的科学性是相对而言的,即使是一种重大的发现和发明,都有很大的局限和需要修补的空白,都有待去延伸和发展。因此,教师的课堂教学,不仅要注重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注重知识积累和运用。教师要鼓励学生沿着不同的方向,从各个角度去展开自己的思维,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敢于标新立异。
  (二)有“疑”的实践
  “疑”是学习的动力,有疑才会去学习、去思维。很多教育理念表明,创新从质疑开始,可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个关键。
  江泽民同志说过:“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条重要的途径。
  首先,教育工作者要从教育的误区中走出,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大胆地去提问,即:“ 敢问”。
  其次,教师要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多方位、多角度提问,即;“善问”。
  
  四、注重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
  
  语文教师都有很深的体会,语文是一门知识面很广的学科,要全面掌握真是件不容易的事。单凭一本课本,知识是很有限的,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因而,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大量阅读各种报刊、图书,多积累语文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仔细地观察及思考。对于每一种事物的出现,要由感知上升到理论与自己所学的知识相结合,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既丰富生活,又积累语文知识,做到广收博取。
  
  五、从直观思维中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实践证明,通过直观的事物,形成学生的感性认识,对其形象和本质有一定的感知。并引导学生去发现、研究它,从而上升为创造性思维。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提高语文能力的重中之重,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灵魂。教师要紧扣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知识结构以及本班的实际,让学生以教材内容为准绳,踊跃地去开拓,去创新。
  
  参考文献:
  1、“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摘于江泽民同志的讲话)
  (作者单位:562105贵州省普定县马场小学)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作业的功能定位于“知识的巩固”与“技能的强化”上,认识的偏狭加之“应试”的指向,导致作业陷入了机械重复、单调封闭的误区。泯灭了小学生的创新意识。为了适应新形势下教改的要求,点燃创新的火花,我力求在语文开放式作业中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创新舞台。    一、在立异中求新    如:学习了《新型玻璃》一课,在学生比较了几种新型玻璃的不同特点、不同用途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想,我们还需要
期刊
中国古诗词以其精炼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愫传唱千年不衰。学好古诗词,有利于学生开拓视野,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和提高欣赏能力。但是,由于古诗词的创作距离我们时间久远,语法结构特殊,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现借助多媒体技术,搭建出一条无形的时空隧道,穿过它,学生能以敏锐的目光捕捉到古诗词闪烁千年的异彩。    一、再现写作背景,把握诗人的感情脉络    诗必有感而发,优秀的诗作都是诗人感
期刊
在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浪浪潮中,各种新名词,各种新说法让人应接不暇,本人认为万变不离其宗,无论怎样变,不管有多新,其中有一点:推进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而学生间的差异是永远存在的,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转化“后进生”,促进“后进生”的能力与学业成绩的提高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对待后进生的态度冷漠,或将他们划入另册,利用课外的时间对他们进行“填鸭式”的灌输补习,极大地
期刊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战场,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通道,也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重要平台。课堂教学的好坏成败直接影响着语文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所以,抓好课堂教学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和发展方向。  当前语文课堂教学形势令人堪忧,很多中小学的课堂语文教学还是死气沉沉,毫无生机与活力。课堂教学内容不丰富,教学形式单调,枯燥无味。“满堂灌”、“一言堂”、“笔记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比比皆是;外面教改呼声如雷,
期刊
何为人文素养,这得从“人文”说起,“人文”应该是以人为根本,以人性为前提的文化。那么人文素养应该是以人为核心,建立在教师自己知识体系中的一个丰富的较人性的文化背景。其实,不必讳言,现在的教学有这样一部分老师是从教科书到参考书,然后从参考答案再到试卷,这或者几乎就是普遍的现象,因为高考的存在,分数是用来衡量工作成绩的唯一手段,这使得教学成为手段而不是目的,最起码不能让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以最人性化的方
期刊
历史上许多伟人的事迹证明,一个有成就的人总是有着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的。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又要得益于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就没有内驱力,就不会产生良好的效果,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下面谈谈个人肤浅的看法:    一、导语精巧,增强浓厚学习氛围    教学导语即“引言”或“开场白”,是组织教学的重要手段。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可见
期刊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段7至9年级语文,每册6个单元,计169课。其中现代诗(含散文诗)共22课,有30首,约占整套教材百分之十三的篇目,均为中外著名诗人的佳作。  按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中要贯彻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的教学目标。作为现代诗,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合理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并最终实现,就成为语文教师 急需解决的问题。对此,笔者作了以下一些思考与努力: 
期刊
在当前课程改革的大潮中,教师要转变理念,摆正角色,学生要主动参与,合作探究,对话显得尤为重要。  所谓对话,是指活动者双方之间的交流,既然是交流,交谈双方一定是平等的、自由自在的、不受任何的束缚。也就是说,对话体现了课堂的自主、师生的平等。有人认为,既然是交流,那一定是课堂上的师生讨论、解疑。其实不然。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不仅仅是一般教学中的“对话”关系,而且是各种“对话”的交织,它包括着师生的
期刊
上一堂课不难,要上好一堂实则不易。一堂成功的课,关键在于教师怎样把所授内容跟学生实际相结合,精心设计、合理安排,师生互动、体现三维目标,把握好语文教学的“六步曲”。下面以《教学设计》为例,谈谈自己的作法。    一、明确目标、逐层化解    教学目标是整堂课的“纲”,“纲”明确了,“目”就清楚了,“目”清楚了,才能把目标落实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问题才能得以逐层化解。  (一)、教学目标  1、从情
期刊
阅读教学是指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它要求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时,不能把一篇篇作品讲解得支离破碎,而要重视文学作品的熏陶和感染,要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个人体验和感受,个人的兴趣和爱好。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每个学生潜心阅读,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学生与教师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自我构建、学会阅读的过程。通过阅读教学,学生不仅能够开阔眼界,增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