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专业大学生思辨能力培养途径研究

来源 :看世界·学术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elo13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外语专业培养大学生的思辨能力,应该贯穿于本科阶段人才培养过程的始终。日语专业由于自身学科特点等原因,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面临严峻的挑战。从优化课程设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转变教师教育理念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四个方面,探讨普通高校日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途径,旨在培养优秀的日语人才,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日语专业;思辨能力;培养;对策
  进入新时代,教育部在高等学校外语人才培养方面出台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018),其中对外语类专业学生的能力培养提出明确要求,“外语类专业学生应具备外语运用能力,文学赏析能力,跨文化能力,思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随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日语专业教学指南》也相继问世,进一步明确了日语专业的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标准。思辨能力成为日语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思辨能力研究的现状
  思辨能力一词源于“critical thinking skills”,有关大学生思辨能力的研究起源于欧美。国外关于思辨能力的理论研究,最著名的是德尔斐报告中提出的思辨能力二维结构模型和思辨能力三元框架,从不同的角度界定了思辨能力包含的各要素。除此之外,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将思辨能力培养列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并就高等教育中思辨能力的培养途径展开了研究。
  在1998年我国学者黄源深提出了“思辨的缺席”概念,认为大学生的思辨能力较为薄弱,但是并没有引起学术界的关注。随后,文秋芳教授将思辨能力界定为“依据恰当的评价标准,进行有意识的思考,最终做出有理据的判断的能力”,包含思辨技能和思辨倾向。
  大学生外语思辨能力就是指能够运用外语语言文学知识,进行深刻地思考与分析,对个人或他人的观点做出质疑、反思和判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较高的创新素质。因此,日语人才的培养在注重培养学生日语语言知识的同时,也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判断力等综合能力,使学生能够在日语的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具有一定的论证能力和界定能力,在提出假设的基础上进行验证,并得出合理的结论。
  二、日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现状分析
  (一)日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现状
  目前,全国各高校的培养方案不尽相同,但是主要特点基本一致:(1)调整理论课程与实践类课程的比例,进一步提高实践课程所占的比重;(2)以新国标为依据,保证开满、开足本专业所要求的核心课程;(3)力争在培养方案中体现思辨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以及文学鉴赏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但是关于思辨能力的培养与评价方法目前还缺乏较为统一的标准。
  日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在经过一、二年级语言技能的基本训练以后,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日语语言功底。但是如果让学生针对某一问题进行分析,阐述自己的观点时,便暴露出日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不强、词不达意、中心不明或逻辑混乱等诸多问题,也就是说学生的思辨能力亟待提高。
  (二)思辨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课程设置的客观制约
  目前,日语专业的学生基本都是零起点,进入大学以后才开始学习日语,因此日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在低年级阶段一般以夯实日语语言能力为根本目的。课程以基础日语、日语视听说、日语会话、日语阅读等课程为主,主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语言基本技能。由于低年级阶段学生需要掌握的单词和语法点数量多,且较为分散,因此适合引入文化比较等思辨能力训练的内容也呈现出分散的特点。如果授课教师对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意识不强,再加上学生相关的日语基础知识较为薄弱的客观限制,那么低年级阶段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基本上得不到,或很少能够得到培养与锻炼。
  近年来,随着教学环节中人工智能、互联网等科技手段的引进,各高校纷纷建立或加入网络教学平台,鼓励授课教师转变思想,改进教学方式,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借助慕课、微课等多种网络课程弥补课时不足对人才培养带来的影响。但是目前线上教学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与思辨能力培养结合不紧密,练习、线上答疑等课程辅助环节建设有待完善。
  2.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弱
  普通高校的学生中,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问题意识”以及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并不多。许多学生在考入大学以后,往往认为自己完成了一项“艰巨”的任务,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特别是离开了父母的监管,许多学生由于自律性较差,整个大学阶段学习状态较为放松,进而影响学习效果。目前,部分普通高校的日语专业在一年级阶段实施了“晚自习”,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许多学生仅仅利用晚自习时间完成当天作业,且主要以背单词和语法练习为主,晚自习的整体效果并不明显。甚至还有一部分学生进入大学以后仍然停留在高中的被动式学习阶段,希望能够统一订购练习题,并由老师利用晚自习时间组织统一的测试、讲评等。
  3.授课教师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相对滞后
  日语专业的授课教师,特别是担任低年级课程的授课教师教学任务都比较重。学生没有日语基础,日语语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都需要在一、二年级阶段完成。学生受到单词、语法的限制也很难完成扩展性的练习或开放型的题目。因此,低年级阶段的课程大多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以教师传授、学生接受为主,授课教师在课程的初期以信息输入为主,不注重输出环节。
  在教学手段上,虽然近年来各高校纷纷引进了多媒体、数字平台以及其他较为先进的科技手段,但是由于日语学科基础阶段知识点较为细碎,数量繁多,因此翻转课堂、微课、慕课等形式的教学改革尝试的效果并不明显。由学生作为课堂主导,展开讨论和思考的课程或课时安排并不多。
  三、思辨能力培养的途径
  (一)完善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
  新国标公布以后,各高校在修订新版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充分考虑到了对学生思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等的培养,但是课程的具体实施与推进还需要不断调整。目前,日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有关学生听、说、读、写、译语言基本技能培养的科目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除此之外,增设了跨文化交际、演讲与辩论等课程,旨在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思辨能力。在课程的设置中,还应注重课程之间的衔接,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在实践课程中,不断提高实践类课程所占比例,充分利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通过实践活动启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继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发挥“晚自习”的作用,使学生能够较快适应大学的学习。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转变学生的观念,督促学生进入大学以后不能有松懈的思想。另外日语专业还可以通过举办日语角、日本文化体验、配音比赛、日语小剧竞演等各种与日语、日本文化相关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日语学习积极性。利用语言学习的特点,通过组建会话小组、学习小组等形式,将学生组织起来进行活动,既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转变教师教学理念
  在课堂中实现“师生角色的转变”,这一提法已经倡导了多年。在思辨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思考、主动探索的前提就是要求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师生角色的转换,实际上是教师教育理念的一个转换过程。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离不开教师培训与交流活动。通过有针对性的主题教学研讨会、交流会等活动,不断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导入新的教育理念,提升教师自身的教育理论修养,完善自我,不断探索新的教育理论与方法。同时,鼓励教师参加有关日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学术会议、教学工作坊等培训,在日语教育专家的指导下,通过与同行的交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另外,教师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中,应该时刻关有关日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前沿信息,将培养思辨能力合理、有效地设置到教学中,使学生的思辨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和锻炼。
  (四)探索任务式教学与数字化教学平台的结合
  在各类教学平台搭建的大背景下,许多高校的外语专业积极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学生通过线上课程可以完成系统知识点的学习,在线下安排以学生为主导的课堂讨论可以达到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目的。这一系列活动较为圆满地解决了学时减少与人才培养之间的矛盾。因此网络课程的建设与教学平台的开发与利用是今后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除此之外,还可以尝试在教学过程中尝试以内容为依托,从文化的视角引导学生思考,利用课余时间调查研究,在通过课堂讨论等形式分析和解决问题,切实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笔者在日语专业三年级的高级日语课程中,通过“布置任务——调查研究——汇报发表——师生点评”一系列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班級内以小组为单位布置课题,内容大多涉及语言学、日本文学、日本文化、日本社会等。通过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完成课题以后,向全班同学汇报发表。最后进行学生间的互相评价和教师点评。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表明,教学效果较为理想。
  四、结束语
  思辨能力作为高校外语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普通高校的日语专业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探讨新的教学方法等方式,积极进行探索与尝试。日语人才的培养不能仅仅满足于学生语言技能的掌握,还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充分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力,使学生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并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文秋芳,王建卿,赵彩然等.构建我国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量具的理论框架[J] .外语界,2009(1) .
  [2] 文秋芳,孙旻,张伶俐.外语专业大学生思辨技能发展趋势跟踪研究[J].外语界.2018(6).
  [3]徐捷.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J].时代文学.2012(10).
  [4] 方海燕.论外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以日语专业学生为例[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10).
  [5] 王晓杰.地方高校外语专业大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策略[J].文学教育.2020(1).
  作者简介:
  顾杨妹(1978-),女,山东莱州人,副教授,博士,从事日语教学、日本文化研究。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级日语’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研究” (GH170160).
其他文献
摘要:学生评教制度是高校教学质量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题从质量控制的角度出发,首先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对学评教困境进行考察,其次基于学生意愿在学评教制度中引入 “双向评价反馈机制”,意在促进师生间双向信息沟通,使学评教制度能够真实反映学生意志与教师教学水平,切实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高校教学质量;学评教;双向评价反馈机制  一、引言  学评教制度是高校学生利用一系列评价
期刊
摘要: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不仅要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更要承担起引领文化建设和发展的作用。如何深入挖掘新媒体时代文化育人的新路径,探究地方文化的特色,培养具有家国情怀,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和德育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文化育人;价值取向;优化  “一个民族
期刊
摘要:舞蹈艺术需要舞者通过身体的动作语言来对形象进行塑造、对情感进行表达,且美学思想与文化内涵极为深厚。舞蹈鉴赏在舞蹈教育中通常会占据极为重要的作用,也是整个舞蹈教育体系的主要组成之一。通过舞蹈鉴赏,既可增强舞蹈教育质量,又可提高舞蹈教育效率,还可推动舞蹈教学的可持续性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了舞蹈鉴赏的重要意义,其次,深入探讨了舞蹈鉴赏在老年大学舞蹈教育中的作用,体现在:一、舞蹈鉴赏可提升基础训练效果
期刊
摘要:新视角影响下,在高校音乐专业中,钢琴教学是重要的内容,需要相关教师提起重视。当前,大学音乐教师需要对钢琴教学模式进行合理的创新与改革,优化教学理念,为学生学好钢琴理论知识、养成良好的钢琴弹奏技能提供助力。因此,文章将在新视角下,提出几点有利于钢琴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的途径,为高校钢琴教学提供支持。  关键词:新视角;钢琴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  引言:在新教育理念影响下,我国教育形势发生了一定程
期刊
摘要:在民族民间舞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学习羌族萨朗舞能够对他们的情感进行有效培养,便于将民族民间舞的“核心内涵”向广大观众传递,切实增强舞蹈的感染力,让民族民间舞蹈能够给观众带来较大的冲击力。本文首先分析了羌族萨朗舞的表现形式,其次,深入探讨了羌族萨朗舞在民族民间舞教学中的训练价值。  关键词:民族民间舞;萨朗舞;训练价值  一、前言  羌族是我国56个民族中的“璀璨明珠”,在先秦时代,羌族主要以游
期刊
摘要:我国高速发展的邮轮旅游业亟需大批高素质邮轮旅游人才,而实践教学是培养邮轮旅游应用型人才的关键环节。针对当前邮轮旅游实践教学存在的不足,提出应用型本科院校邮轮旅游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内容:即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积极寻求合作,加强实践场地建设;共建邮轮人才培养联盟,加强校企合作;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关键词:邮轮旅游;实践教学;人才培养  一、引言  国际邮轮协
期刊
摘要:本文以中国画的意象造型为基本题材,从中国画造型观的根源,即中国文化的本源(人本思想、人文情怀)和造型艺术的本质(客观形象与主观意识的高度融合)出发对中国画的意象造型定义、成因、发展过程以及基本表现方法和对当下的指导意义做出简要阐述。  关键词:中国画;意象造型; 以形达意  一、何为“意象”与“意象造型”  所谓“意象”,在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客观形象与主观心灵融合而带有某种意蕴与情调的东西
期刊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也逐渐开始关注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虽然景观设计中也已经逐渐关注生态,但是还是存在不少未解决的问题,所以本文通过对生态理念进行阐述分析,总结生态理念融入园林景观设计的策略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理念;园林景观;策略;分析  引言:生态环境问题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生态思维也在园林景园设计中有所体现。生态理念主要是从自然环境环保的角度出发,而园林景观
期刊
摘要:《领导学》是一门应用性、综合性极强的课程,对于大学生领导力开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门课程内容广泛,教学与学习难度较大,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理论上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在存在一些问题,有待完善。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领导学;领导力  一、引言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期刊
摘要:铜管人体的气息吹出铜管的声音,使上下嘴唇振动以产生优美的声音。铜管乐器演奏者产生声音的动源和根本是人体内部的吸气和吹气。如果您要弹奏铜管乐器,音调柔和,细腻,呼吸方式,正确的发音方式,都至关重要,不同的呼吸方式带来的音色效果都是不一样的。下面我要阐述一些我自己的实践经验,以及在演奏铜管乐器的嘴唇和呼吸方式方面的经验跟大家分享,希望对爱好管乐器者会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铜管乐器的发声原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