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数字技术对纪录片的影响

来源 :学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min5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国内纪录片创作过程中,数字技术的应用挑战着纪录片的传统观念。但一些纪录片成功地运用数字技术手段已经被观众和业界逐渐接受和认可。特别在一些历史文献纪录片中,创作者用三维数字技术模拟场景,弥补了原始影像资料不足的缺憾,丰富了画面的表现力,增强了叙述的对应性,开创了纪录片创作的新领域。
  【关键词】纪录片;数字技术;影响
  
  一.数字技术的应用挑战纪录片传统观念
  
  纪录片的本质是真实,这个真实的涵义是观众期待看到历史和生活的真实。但是,这并不排斥观众期待纪录片具有情节性和故事性,期待从纪录片中看到人物性格、命运和矛盾冲突等等戏剧性因素。对真实的探求是纪录片存在的根本,而表现真实的技巧和创作手法的不同并不意味着不追求本质层面真实。
  在较早时期的国内纪录片创作过程中,真实再现的应用一度挑战着纪录片的传统观念。第一批吃螃蟹的总是需要冒一定的风险,但一些纪录片运用真实再现的手法获得了成功,也被观众和业界逐渐接受和认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传统影视制作做不到的镜头需要借助电脑完成,或者运用了电脑技术会使影片更完美,于是在传统电影电视制作中引入数字技术起着或锦上添花,或雪中送炭的作用。现今,尤其在一些历史文献纪录片中,创作者运用三维数字技术模拟场景,弥补了原始影像资料不足的缺憾,丰富了画面的表现力,增强了叙述的对应性,确实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著名的纪录片频道探索·发现在创作理念上就明确提出“利用所有可能的电视手段,比如搬演、再现、动画特技等”〔1〕加强节目的表现力。例如《复活的军团》以历史细节为依据复现整体,真实再现的手法展现秦军战无不胜的气势,营造出一种浓厚的历史氛围;又例如在纪录片《故宫》里,三维技术营造的“真实再现”也是运用得比较多的手段,比如运用拍摄电影、电视的手法,用真人模拟故事情节;人物服饰、人物背景等,根据相关资料记载从而二度演绎。运用三维技术真实再现的手法,我们仿佛真的看见了当年那些鲜为人知抑或不为人知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故事。非虚构是纪录片的生命和道德底线,纪录片以纪实为途径和工具无限逼近本质真实,但无法等同于原生态真实。
  用数字技术形式展现的“真实再现”虽是扮演,却与影视剧中的表演艺术有原则性的不同。后者是在影视剧总体艺术风格和基调下进行历史事件的演绎,在历史真实的基础上,大胆的虚构和卓越的表演往往是影视剧成功的关键;但数字技术展现的“真实再现”原则必须服从总体纪实基调,运用数字技术的扮演和场景模拟等手段仅仅是纪实手法的特殊补充,是集摄影、访谈和解说词的综合叙事的一种过渡和衔接,是特殊的时空桥梁,是写实写意的结合,借以突出某些特定时刻中的人物、环境和氛围,增强历史感。
  运用数字技术制造仿真的虚拟世界,这在传统的纪实理念是不可思议的。但是,纪录片的真实本来就是一种心理真实而不是哲学真实。真实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它是相对的,它存在于观众的认知和生活经验之中,某种程度上说只有符合观众的生活经验才是真实有意义的。就像“扮演” 的“真实再现”、“情景再现”等表现手法一样,在它刚刚引入国内纪录片拍摄时,也有人大呼这是对纪录片的“颠覆”,但是观众非但没有觉得这样做破坏了纪录片的真实性,反而感到增强了纪录片的形象感和生动性。纪录片运用三维数字技术,同样是为了增强了纪录片的形象性、逼真感、生动性,开拓纪录片创作新的领域。
  
  二.数字技术的运用是国产纪录片走出困境的现实需要
  
  中国电视纪录片第一个阶段的繁荣,依靠的是中国大众文化的兴起和纪实主义手法的运用。但是,现在纪实手法已经在电视虚构与非虚构的节目中得到空前广泛的运用,打着“老百姓”旗号的各路人马也越来越多,这也是大势所趋。问题在于,曾经依靠纪实手法打天下的纪录片已经无法‘一招鲜吃遍天’了。它必须正视自我,寻找新路,突出重围。
  中国目前电视纪录片发展存在的问题是:“新的模式化和僵化,使纪实主义的美学风格日益成了一面空洞的旗帜,来掩盖作品内容的贫乏和苍白,选题狭窄,千人一面,比如1996年中国电视纪录片学术奖的参评作品中,关于弃婴题材的作品竟有十几部之多。作为对现实社会进行思考的一种方式,模式化使纪录片丧失了原动力,纪实主义的美学也因为一种消耗性的使用而日渐枯竭,很多创作者产生了一种身处围城渴望突围的焦虑。”〔2〕很多问题诸如纪录片创作的技术手段和现实困境都需要重新反省和思考了。纪录片收视率不高,在国际上其实也不是新闻,困境已成定局,生存与突围是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直至今天中国电视纪录片的主要命题。
  在电视节目市场化竞争激烈的今天,如果纪录片还死抱着纪实主义是唯一的创作标准的理念,难免不会被娱乐文艺节目、电视剧、真人秀等节目挤出市场的。所幸的是,纪录片界的一些有识之士先于危机之前就开始行动了。他们向国外同行学习先进的经营理念、创作理念和表现方法。
  国外很早就运用数字技术模拟“真实再现”、“情景再现”的表现手法。在理论上为此著书立说的并不少见。美国芝加哥哥伦比亚学院资深教授、著名纪录片创作者Michael Rabiger 在他的《制作纪录片》一书中写道:“纪录片中无法以其他方式去表现而非得重新选择演出(三维数字模拟)的重要段落,对于刺激观众的想象力与填补故事空隙乃不失为一有用且妥当的办法。”〔3〕国内纪录片工作者在反思纪实主义的僵化使用后,也开始借用数字化手段的“真实再现”、“情景再现”的表现手法。“真实再现”、“情景再现”作为一种对已经过去了的历史,已经发生过的事件的补拍,是有积极的意义:通过搬演,我们有比口述历史更精采的画面形象;通过再造现场,我们有了能够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生动的细节表现,我们对事件有了更具象的认识。
  纪录片追求的应当是生活的本质上的真实。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一个镜头都是客观真实的,这在实践中是办不到的,就像长镜头理论要求一个镜头,不用任何剪接地拍出一部电影一样,是一个天方夜谭。事实上,只要我们举起摄影机拍摄,就是一种主观地选择了,“你为什么拍这个,而不拍那个?”这样的提问,你能回答吗?纪录片工作者对真实性的追求在于他的职业操守和内心良知。
  我们追求的是纪录片应当反映现实生活的本质,而不应拘泥于每一幅画面都要客观真实。我们又要把纪录片做得好看,有艺术性,能吸引观众。如果连观众都不爱看,我们拍纪录片又有什么价值呢?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观众是纪录片优劣的主要评判者。在我们有些理论家还在对“真实再现”、“情景再现”提出这样那样的批评时,观众已经为这种生动的艺术表现手法叫好。系列纪录片《失落的文明》“真实再现”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几个重要的文明消失之谜,具有戏剧性和观赏性,所有的表演镜头都有明显的特技处理。观众自然会有所发觉什么是带有表演成份的,什么是真实记录的。“真实再现”是为弥补了影像资料的匮乏而存在的,具有一定的历史参考价值。正是有了这样的理解,观众认可了它。因而系列纪录片《失落的文明》在央视10套播出时,因其别开生面的、生动的艺术表现力而创下了颇高的收视率。
  国外的纪录片因为“真实再现”、“情景再现”而显得好看,那么国内的纪录片创作者为何不可以借鉴?于是,到2000年以后,对“真实再现”、“情景再现”的异议消失了,“真实再现”、“情景再现”手法在纪录片中大量使用,《狙击英雄》、《复活的军团》都是很典型的代表作,由演员扮演当事人或历史人物,讲述当时发生的故事与情节,并与当事人和历史学家的口述相结合。在央视的《百姓故事》和许多叙述案件、案情的法制栏目中,都不断出现“真实再现”、“情景再现”的画面内容。
  纪录片的发展,除了继承,更重要的是创新。数字影视技术、电脑三维动画技术能够做更好的“真实再现”、“情景再现”, 是高科技的“真实再现”、“情景再现”,能够完成用搬演都无法实现的历史“真实再现”。
  
  三.数字技术开创了纪录片创作的新局面
  
  数字技术的运用给影视业也带来了历史性的变革,把银幕世界带向了数字化和信息化。从技术层面讲,广播电视数字化进程的逐步深入,其系统功能不断完善,工作性能大大提高,给广大听众和观众提供的声音、图像质量不断提高,信息量不断增加,完成了以前无法完成的工作。
  从艺术的角度讲,它丰富了纪录片的创作手法。近年来,纪录片形式的创新主要体现在——节目形态和表现手段的多样化,一些影视剧的表现手法和叙事方式被借鉴并合理运用于纪录片创作中。尤其在许多历史题材的纪录片中,真实再现是突破时空障碍、力图还原历史风貌的主要表现手段;而三维数字技术在一些纪录片中的运用也非常有艺术性,如运用三维数字模拟与实景相结合、纪实和数字技术相融合,从而使画面结构更协调、更自然。历史上已经消失了的景物能够奇迹般地重现,高科技手段的运用,让人们看到了未来纪录片发展的新领域。获得第九届四川电视节“金熊猫”评委特别奖的《秘密访问》是一本高清记录电影,在影片中大胆运用数字特效技术,很好地处理了一些无法复原的历史镜头。基辛格初次访华,就是在绝对保密的前提下进行。美国官员一行到达北京,住宿在钓鱼台,在当时文化大革命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如何不让同住钓鱼台的其他人员发现,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编导在无法用镜头画面展示当年钓鱼台背景的情况下,利用三维动画技术,把地理位置关系、指定的保密政策等清晰地展现给观众。
  从市场角度来看,数字技术的运用,有利于纪录片的产业化发展。中国纪录片市场正处于起步状态。纪录片走商业化道路,在国际上早已形成气候。从世界趋势看,纪录片产业化,不仅仅是做成一种阳春白雪的概念电影,它应该是面向大众化的文化产业。产业就是生意,纪录片已经进入一个需要票房和收视率的时代了,而票房与收视率的高低关键要看纪录片在技术性与艺术性的创作上是否能让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都认可、买账。
  无论从艺术性上评价还是从市场票房来衡量,一系列数字技术纪录片的成功传递给我们这样一个信号:中国纪录片创作者正在开始转变观念,把自己从阳春白雪的孤芳自赏放置到世俗社会的市场评判中,在个性化与市场化之间寻找着一定的折中与融合,以逐步适应市场竞争。
  中国纪录片要繁荣,必须走市场化之路。市场化除了经济成本核算,市场营销策略以外,最主要的还是提高纪录片制作质量。现今中国的纪录片市场,我们并不缺少制作力量,但需要更宽的视野,更国际化的技术手段和表达手段。数字化技术的运用,对于纪录片来讲,无论从战略的角度还是实践应用的角度,都应当受到重视。
  
  【参考文献】
   [1]张艳秋.《从<探索发现>看纪录片创作观念的变化》〔J〕.中国电视,2006,(1):51
   [2]吕新雨《我们为什么需要纪录片?——中国电视纪录片发展现状的反思》http://www.filmsea.com.cn/newsreel/commentator/200304160024.htm.
   [3]Michael Rabiger.《制作纪录片》〔M〕.台湾:远流出版社,1998. 359
  
  作者简介:
  陈海华,1982年生,女,硕士。浙江师范大学 ,教师教育学院
  杨松,1985年生,男,学士。浙江传媒学院学生处
  
  责任编辑:李雯
其他文献
【摘要】电视节目进入栏目化运作的阶段,是地方中小电视台选择的必经之路。因为不论是扩大规模、 提高质量,还是削减频道、 精办节目,都是以栏目为其生存之依托。本文所思考的是站在栏目化运作的角度来审视中小电视台的节目状况,找出进入栏目化运作的障碍和主要矛盾,力求达到统一认识 、得到破解。  【关键词】地方电视台;栏目化运作前; 思考      思考一:栏目路向——栏目化运作是顺乎电视节目发展趋势的必经之
期刊
【摘要】如何选取合理的凸凹模间隙,是模具设计时不容忽视的问题。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正使CAD/CAM/CAE技术跨地区、跨院所地在整个行业中推广成为可能,实现技术资源的重新整合,使虚拟制造成为可能。本文针对影响模具寿命的主要因素,冲模间隙对冲片质量的影响及CAD/CAM/CAE在冲裁模的设计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模具;凸凹模间隙;冲片质量    近十多年来,随着对发展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性获
期刊
【摘要】在电动机机械故障中,95%左右的故障较为好处理,属于一般配件处理,还有近3%的故障没有能力解决,主要由于这类故障发生频率极低,处理故障所储备的设备资金较大、人员培训较为困难,采取送外修理。还有2%的故障,例如:电动机抱轴,处理起来费工费时,对装置平稳运行产生极大威胁,下面对电动机机械故障进行分析。  【关键词】机械故障;电气故障;电动机    1、电动机机械故障分类    1.1端盖跑套端
期刊
【摘要】探讨了新形势下我国住宅建筑能耗基本情况,提出住宅建筑节能应从规划设计阶段入手,并介绍了围护结构的节能设计和电气节能措施。  【关键词】住宅节能;规划设计;围护结构;电气节能    随着全球范围内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不可再生资源的快速消耗,能源供应日趋紧张。从资源消耗来看,全球约1/6的资源消耗和建筑行业直接相关,发达国家的建筑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比例达到了30%-40%。    1 新形势
期刊
【摘要】企事业保卫工作作为公安工作的组成部分,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手段,具有打击违法犯罪分子和保护人民两方面的职能,但其性质具有特殊性,表现在:保卫工作是预防工作,保卫工作是专政工作,保卫工作是行政管理工作。  【关键词】保卫工作;预防;专政;行政管理    企事业保卫工作是公安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具有打击犯罪、对敌实行专政及安全预防、管理和维护内部治安的职能。但它在职责范围、机构设置、具体手段等方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型”进入了“大众化”发展阶段,许多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已经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本文从交际困难、学习问题、恋爱问题、择业心理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目的是探讨切实可行的对策,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对策    随着高校扩招,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型”进入了“大众化”发展阶段。大学生的个人程度参差不齐,学业和就
期刊
【摘要】本文结合实际对建筑电气设计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在建筑住宅电气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对策。  【关键词】用电负荷线;保护线(PE线)截面;等电位联结技术交流    1用电负荷的计算    用电负荷计算的内容,方法及其有关问题在《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中均有叙述,用电负荷计算是电气设计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要根据计算结果来选取电器设备、线缆型号规格及断路器整定值,可见用电负荷计
期刊
【摘要】随着计算机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机械加工也开始运用数控技术,这时刀具选择与切削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就如何确定数控加工中的刀具选择与使用以及切削用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数控技术;刀具选择;换刀点;切削用量    一、科学选择数控刀具    1.选择数控刀具的原则  对于机夹可转位刀具,由于换刀时间短,为了充分发挥其切削性能,提高生产效率,刀具寿命可选得低些,一般取15-30min。
期刊
【摘要】如何保证超长容器直线度、垂直度和平行度,和锥形裙座放样是制造大型塔器的关键问题。根据脱碳塔着重介绍了大型、薄壁、大长径比塔器设备的制造工艺以及一些关键工序的保证措施。  【关键词】长径比、直线度、垂直度、平行度、锥形裙座放样    引言    大庆化工集团醋酸装置是大庆石油管理局重点项目。其中脱碳塔工作介质为NHD溶液、CO、CO2,属易燃、易爆、中度危害。设备技术难度、制造精度和技术要求
期刊
【摘要】职业中学机类专业都开《有机械基础》课,学好该门课程对于学好后续课程或从事机类专业都是很重要的,而培养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非常关键,本人从事《机械基础》教学多年,经验告诉我: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实践环节教学、做好学生专业的引路人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兴趣;实践;引路人    《机械基础》是机械工程方面一门入门性质的技术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获得从事与机械类专业技术有关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