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探析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出现了大量剩余劳动力,而这些劳动力素质普遍低下,只有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才能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快速发展。金昌市农村职业教育在发展中呈现出思想观念落后,师资力量短缺,职业培训不够规范等问题。因此,要以农村服务为教育目标,积极开展农村职业培训等措施,解决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农村建设输送人才。
   关键词:农村;职业教育;培训;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4-0055-02
  
   一、农村职业教育的内涵及其必要性
   1.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内涵。农村职业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农村劳动力或农村青少年学生为服务对象,实施包括农业在内的各类职业需要的知识、技能教育,目的是为农村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初中级技术人才和基层管理人才[1]。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需要提升,而农村职业教育就是提高农村劳动者的思想道德和科技文化素质的一种农村服务教育。农村职业教育是增强农村劳动者素质,提高劳动力技能的途径,是实现农民脱贫致富的必要环节,加强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关键要从广大青年学生和农民开始,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农村职业教育是针对农村劳动力科学技术知识匮乏,劳动力素质低下而大力开展的技术教育革新。
   2.加强农村职业教育的必要性。(1)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环节。农民是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当前农民的素质普遍低下,因此成了建设新型农村的绊脚石,而实行农村职业教育加大对农民的培训,让他们用科学文化知识来武装自己,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排头兵。农民培训主要是针对有一定教育基础的农民进一步学习提高其专业基础知识,及时掌握农业生产中不断出现的新技术的教育形式,包括农产品的种植技术和土壤改进技术,以及销售渠道联系等技术。(2)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现代农业的需要。如今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城乡差距仍然很大,农民是农村建设和发展的主体。但农民的受教育水平又限制了他们自身的发展。建设现代农业,是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有数据显示:中国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短期培训的只占20%,接受过初级职业技术教育或培训中占3.4%,接受过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只占0.13%,而没有接受过技术培训的竟高达76.4% [2],而接受教育的这些人中,有很大一部分进城务工或成为了个体户,农村中仍然留下了素质较差的农民。因此要建立现代农业,还必将大力发展和普及农村职业教育。(3)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选择。农村劳动力是比较富裕的,但劳动力素质不高,专业技术匮乏,造成农村劳动力很廉价,不能很好地将农村劳动力资源运用于新型农村的建设,使得大量劳动力资源闲置。特别是二三产业,必须对劳动者进行系统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成为现代农村所需要的新型农民。而农村富余的劳动力在农村职业教育的培育下,进成投入二三产业的建设当中,不仅对农村劳动力进行了合理分配,而且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为新农村的建设提供大量的资金储备。
   二、金昌市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农村职业教育地位普遍低下。全市大多数人对职业教育认识不足,人们普遍认为除了考大学就无法就业。特别是农村对职业教育不够重视,受几千年来重书本轻实践、重理论轻技能的影响,直到现在,“鄙薄” 职业教育。认为毕业出来跟打工没有任何区别,所以全市的职校,职中的报名人数很少,2011年永昌职中有学生487人,农中450人,金川集团公司技校有学生540人,八冶公司技校有学生237人,私人办培训学校在校生也只有100~300人左右,远远低于省上要求在校生1 600人的标准,职业教与普通教育的比例与国家规定的1∶1和省上规定的4∶6的比例标准相差较大[3]。相对于普通教育而言,金昌市的职业教育还处于弱势和次要地位,还没有形成好的职业教育的教育氛围。家长、学生和社会对对职业教育很轻视。不愿为这样的教育花钱,优秀学生不愿报职业院校,使职业院校生源匮乏。
   2.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对职业培训的认识不足。 随着金昌市城镇化速度的加快,迫切需要一批高素质农村技术人才,但是根据统计,全市总人口46万,其中农村人口24万,占总人口的53%,由此可见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全市农村劳动力中文盲、半文盲占8.12%,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占到33.7%,初中文化程度的占45.42%,高中以上的占11.85% [4]。由此数据可见,农村人口多,并且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很少,职业教育发展不景气。农民对教育的观念没有改变,仍然保留着“一亩地一头牛”的传统思想,对自己受教育缺乏合理的认识,都认为自己受教育为时已晚,让孩子成就自己的梦想,轻视自己接受教育,即使政府大力投资,让农民接受各种培训,但接受者仍然寥寥无几。
   3.职业技能培训的发展不规范,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金昌市现有4家培训中心、3所职业高中、5家技工学校,还有十多家私立技校 [5],总体来说规模较小。另外,农村职业技能培训虽有教材,却没有统一的教材和教学大纲,使得职业教育不能适应市场所需,只能在职业学校的探索中艰难的进行,既耗费了学校老师的大量精力和时间,但却收不到很好的效益,虽然输送了一些学员但都不能适应工作的要求。一般情况职业教育的培训时间较短,学习时间有限,并且是实践技能很强的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与职业教育所要求的知识结构不相适应,缺乏必要的工作实践能力和专业实践技能 [6],再加上教学设施不够完善,教师队伍不够专业,学员很难学到真正意义上的硬技术。
   三、金昌市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对策
   1.走出农村职业教育的“思想误区”。受到接受高等教育可以改变地位和身份、增加收益的思想影响,不少农民家庭多抱着上大学接受高等教育的希望,家长苦供,学生苦学,只是为了进入高中考入大学,认为这才是成才的最好出路,导致了人才观和择业观的偏差。他们没有看到农村职业教育的潜在力量,忽略了农村职业教育的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目前随着金昌市的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就需要加强农村劳动力的转岗就业能力。而农村职业教育旨在培养具有实用技术的专业人才,能为农村注入新的活力,提高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通过农村职业教育,一样可以学到实用的专业技术。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各行各业的人才,因此要结合自己的专长树立多样化的人才观。因此,必须转变思想观念,走出思想偏差的误区,把职业教育的地位不断提升,做好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使群众正确认识农村职业教育,树立“大农业、大教育、大服务”的观念,实行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三教统筹”和“农、科、教”相结合,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农村学校的综合功能,提高办学效益 [6]。
   2.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一支高素质的职业教育队伍,要提高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由于农村职业教育需要实用的应用技术,更加注重对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不能一味地照本宣科,要采用各种各样的渠道提高教师的整体业务水平,建立一支文化理论与专业技能结合的强大的师资队伍。现如今,农村职业教育的教师匮乏,因此要加强企业与职业教师培训的联系,将企业中的特殊技能的人才聘为兼职教师,形成一套灵活多样的师资培训模式。加大“双师教学团队”的建设,完善教师资格准入和考评制度。
   3.加大对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农村职业教育不仅对农村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需要政府加大对农村职业教育的投入。农村职业教育还未进入正规化,只是空有其名,由于农村贫困,无法购置先进的技术设备,以至办学模式陈旧,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把农村职业教育列入经济发展的纲要,以便农村职业教育在规模和专业设置上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要鼓励社会各种资金投入农村职业教育,鼓励金融机构开展农村职业教育信贷业务的政策 [7],加大农村职业教育的投入比例,切实改变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困境。
   4.积极开展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素质。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农民的素质也要求越来越高。而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就是增强农村劳动力的关键所在。因此,在具体的培训工作中要因地制宜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可以采用在田间进行具体的技术指导的模式,充分发挥他们的传播和指导作用。农村技术培训需要整合各类资源,建立培训基地,建立专家和农民的“桥梁”。农民培训要整合市场资源,大力推行“教学培训+就业安置+跟踪服务”一体化运作,建设一批能够起示范和带动作用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8]。在培训中,要符合农民的愿望,加强农技人员和他们的沟通,带动他们的积极性,采用各种渠道,突出培训的实践性,切实为农民谋福利。
  
  参考文献:
  [1] 邓燕勤.重庆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探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0:2-3.
  [2] 赵振有.欠发达地区实施农村职业教育的意义[J].成人教育,2010,(5).
  [3] 金昌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Z].
  [4] 刘万泰.加快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步伐[J].金昌发展研究,2007,(4).
  [5] 张燕.发展金昌市职业教育的思考[J].科技教育,2007,(9):124.
  [6] 王正飞.新形势下农村职业教育的意义及趋势[J].市场周刊·财经论坛,2003,(11).
  [7] 郑富年.发展我市农村职业教育,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景德镇高专学报,2011,(6):110.
  [8] 赵宏斌.当前农民培训的认识与分析[J].理论研讨,2011,(35):121.[责任编辑 吴高君]
其他文献
先进复合材料结构在服役过程中易受到低速冲击作用,且其冲击后损伤多表现为目视勉强不可见损伤。复合材料在低速冲击作用下损伤机理复杂,力学性能下降明显,特别是冲击后压缩(Compression After Impact,CAI)性能。冲击后压缩性能是复合材料结构安全性能评估与损伤容限定义的重要指标。除此之外,如何恢复含冲击损伤复合材料的承载能力,是复合材料研究者不可回避的问题。螺栓修理是恢复含冲击损伤复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总量不断突破,城市化进程脚步越来越快,大量人口汇聚至各大中型城市中。为了解决城市人口的住房需要,大量城中村被改造成现代化高层住宅建筑。在我国现行的高层住宅建筑设计过程中,一般只考虑建成使用状态下的恒载、活载、风载及地震荷载等,而对建设过程中的施工荷载考虑甚少,但是在建设过程中主体结构强度还达不到设计值,此时施工荷载的危害是不容忽视的,其中最显著且不可避免的就是塔吊动荷
面外褶皱是复合材料结构制造过程中最常见的缺陷之一,会严重降低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影响复合材料结构的稳定性,造成大量浪费。本文研究了含面外褶皱的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强度变化规律。为复合材料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对提高复合材料的利用率,提高复合材料结构的质量,促进复合材料行业的发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使用理论解析、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含面外褶皱的复合材料层合板进行了研究。首先将面外褶皱引入
应用于工程实际的橡胶制品通常会承受周期性载荷,且往往遭遇不同的环境温度,但目前人们在这方面的认识尚不充分。鉴于此,本文拟采用实验研究和理论表征相结合的方法,对炭黑增强橡胶材料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循环拉伸力学行为展开研究。为考察温度变化与炭黑增强对橡胶循环拉伸力学行为的影响,利用含温度箱的非接触式自动网格法测试系统,分别采用等应变幅值和逐级增加应变幅值两种加载方式,对无变形历史和有变形历史的一系列炭黑
自然界中的波浪都具有一定的能量,一方面可能对水域内的工程结构和海床、河堤、沿岸的植被和水生生物等造成不利影响。另一方面波浪能也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对其合理地开发利用有利于应对全球能源需求与传统燃料有限的情况。波浪强度直接决定其破坏性和可利用率,因此针对波浪传播路径控导机理和波浪强度分布规律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对于水面波的研究主要针对缓坡和海脊的影响机制来开展工作,对其它水底障碍物对表面波的
摘 要:通过对蒙牛企业在成长过程中,从模仿者、公益行动者、领导者到恶性竞争者的角色转变,运用制度主义分析组织运行结构。从案例的剖析中,理清制度主义学派的基本思想,同时解答三个基本的组织现象:组织的模仿趋同性、组织进行与本身目标无关的活动以及制度规则与组织实际运行结构的分离。而合法性机制、制度建构的理性神话将在组织运行背后起到不可估摸的强制性隐性作用。   关键词:制度主义;趋同性;合法性机制;理
期刊
摘 要:一直以来,农村财务管理都是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财务管理及债务化解工作已成为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对东部发达地区与西部欠发达地区村级债务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探索东西部村级债务形成原因的差异及西部村级债务化解对策,为减轻西部农民负担,遏制农村债务的增加,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社会的稳定提供参考。   关键词:村级债务;化解对策;西
期刊
摘 要:在二元体制发展模式下的农村已经远远落后于城镇,致使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严重失衡,农村发展缓慢。大量供给农村发展所需的公共物品是加快农村发展的基础,这需要转变执政理念,给予政策倾斜和资金保障,才能够让农村和城市一道协调发展。   关键词:公共物品;供给机制;新农村   中图分类号:F32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4-0047-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