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作为一项重要的语言类科目,其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感,通过提高文化素养深化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及民族自信心,初中语文相比于小学语文,更重视对文章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培养,更具有教学难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例如难以理解文章导致背诵任务无法顺利完成,在考试中难以找到阅读题目的关键,导致丢分情况出现,故此开展课前预习,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前预习的重要性;预习的策略
1.前言
初中语文教学与小学语文相比,文章难度提升,背诵任务量提升,对学生提出了更多方面能力培养的要求,这些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原因在于,初中生正处于能力培养、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新型教学理念要求教师相比于知识的传授,应当更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及全面能力的培养,从而推动教育水平的提高。本文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针对初中语文教学中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做出如下讨论,希望能为广大教师带来一定的启发和帮助。
2.课前预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2.1能够转变师生角色,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下,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代社会的发展需求,也不能满足当代初中生的学习需求和成长需要,因此教师必须要通过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来实现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课前预习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课前预习的价值,可以让学生在预习中领会课文的重点和难点,这样教师可以根据及时了解学生课前预习的效果,来优化备课的内容,通过整理将学生普遍认为难点的地方进行重点讲解,这种教学模式充分转变了师生之间的角色,体现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有参与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2能够转变学生学习态度,认识到语文的魅力
所谓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想要改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刻板印象,让学生从内心去感受语文学习的趣味,就必须要先让学生转变学习态度。教师通过课前预习的有效开展,可以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解决一些问题,学生可以通过教材知识与课外教学资源的有效结合,来让学生主动去查阅资料,去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当学生对预习内容产生兴趣之后,自然就会愿意去主动探索和学习,这既可以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态度,而且可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可以增强自身的语文核心素养,推动其语文综合能力的进步。
2.3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重视课前预习的有效开展,可以帮助学生在不断探索和研究的过程中学习很多先进的学习方法。在初中语文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习惯跟随教师的思维来进行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很多想法都不能得到充分的表达,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然而学生在课前预习中基本完全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开展预习和研究,当学生遇到一些问题时,也只能自己去思考解决办法,学生通过长时间的课前预习,就可以在此过程中总结出一些学习方法,针对自己的习惯和能力设计一套课前预习的方案,这样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就可以更好更快地吸收语文知识,不仅可以积累语文知识量,而且可以教会学生很多学习方法。
3.帮助学生有效开展课前预习的策略
3.1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初中生正处于中学教育的开端,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戒掉小学学习过程中养成的松散学习习惯,将精神紧张起来,逐渐向成年人的思维方式与思考习惯靠拢。学习是一项任务也是一项工作,因为面向时代、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教育事业是祖国发展的根基,初中生由于没有独立生存的能力,因此要接受教育提高自身。首先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正确认知语文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阻碍,并提高自身的阅读理解能力,课文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多半可以通过开展课前预习的方式解决,将下一堂课讲解的课文内容提前阅读,理解大意后划分段落,如果课后要求有背诵任务,对需要背诵的段落进一步学习。
3.2培养自主学习意识
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通过对文章的学习,带动着学习能力的提高,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并不能保证将全班学生的关注点集中到自己的讲解节奏中,而在预习过程中,学生不会受到教师与其他学生的影响,深入到自己的学习节奏中,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教育的意义体现在学生产生自我意识,认识到自身处在主体的教学地位,在学习过程中找到专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并感受自身的能力特点与特长,为高中科目的选择及大学专业的选择奠定基础。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不仅为将来的学习生活夯实基础,也为养成终身学习意识做好铺垫,推动国民素质的整体提升。
3.3广泛阅读提高素养
预习任务布置可以采取一些复习的思路,复习过程中为了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认知,可以通过网络进行相关文章的阅览,拓宽知识面,而教师可以将此任务搬到预习过程中,先拓宽了解,提升认知,引起举一反三和融会贯通,在此基础上课文内容的学习难度便降低很多。相关文章的选择需要教师来完成,选择的范围可以按照时间、作者和题材等角度进行规划,主要取决于教师对本篇文章的教学目的制定。同時通过此预习任务,可以带动学生阅读兴趣的提升,进而提高语文素养和全面能力。
例如,在学习《马说》这篇文言文时,我要求学生们在预习过程中以资料查阅和搜集的方式对作者韩愈进行了解,了解他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了解他的个人生涯、书写本篇文章时的心态,以及想要通过文章表达的主旨思想。并要求学生们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阅读《杂说》中的其他文章,以能够从多角度、多方面了解韩愈。进而使学生们在理解作者的前提下进行文章的学习,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文言文的预习效果,并能够使学生们在自主预习的过程中产生自己对文章和文章作者独特的认知,符合现代教育中对学生“独特性”的培养,进而使学生们能够对一切事物及事件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并通过广泛阅读来拓展学生们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们的文化素养,进一步促成既定教学目标的完成。
4.结束语
总而言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前预习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其在新时期的初中语文教学中也占据着不可撼动的重要地位,同时高质量的课前预习则需要我们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等进行预习目标的制定、预习内容的设定,以在帮助学生们完成预习任务的的同时,帮助学生们发现自己存在的学习问题,使其能够更有目的性的参与课堂学习,更进一步促成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及学习能力的培养,以为其在将来更深入的进行语文知识学习、更高质量的参与社会生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素琴.试论课前预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考试周刊,2018(97):39-39.
[2]姜爱萍.浅析语文课前预习的重要性[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下旬),2013(9):81.
新疆伊犁霍城县瞻德中学 新疆 伊犁 835200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前预习的重要性;预习的策略
1.前言
初中语文教学与小学语文相比,文章难度提升,背诵任务量提升,对学生提出了更多方面能力培养的要求,这些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原因在于,初中生正处于能力培养、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新型教学理念要求教师相比于知识的传授,应当更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及全面能力的培养,从而推动教育水平的提高。本文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针对初中语文教学中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做出如下讨论,希望能为广大教师带来一定的启发和帮助。
2.课前预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2.1能够转变师生角色,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下,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代社会的发展需求,也不能满足当代初中生的学习需求和成长需要,因此教师必须要通过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来实现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课前预习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课前预习的价值,可以让学生在预习中领会课文的重点和难点,这样教师可以根据及时了解学生课前预习的效果,来优化备课的内容,通过整理将学生普遍认为难点的地方进行重点讲解,这种教学模式充分转变了师生之间的角色,体现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有参与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2能够转变学生学习态度,认识到语文的魅力
所谓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想要改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刻板印象,让学生从内心去感受语文学习的趣味,就必须要先让学生转变学习态度。教师通过课前预习的有效开展,可以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解决一些问题,学生可以通过教材知识与课外教学资源的有效结合,来让学生主动去查阅资料,去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当学生对预习内容产生兴趣之后,自然就会愿意去主动探索和学习,这既可以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态度,而且可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可以增强自身的语文核心素养,推动其语文综合能力的进步。
2.3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重视课前预习的有效开展,可以帮助学生在不断探索和研究的过程中学习很多先进的学习方法。在初中语文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习惯跟随教师的思维来进行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很多想法都不能得到充分的表达,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然而学生在课前预习中基本完全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开展预习和研究,当学生遇到一些问题时,也只能自己去思考解决办法,学生通过长时间的课前预习,就可以在此过程中总结出一些学习方法,针对自己的习惯和能力设计一套课前预习的方案,这样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就可以更好更快地吸收语文知识,不仅可以积累语文知识量,而且可以教会学生很多学习方法。
3.帮助学生有效开展课前预习的策略
3.1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初中生正处于中学教育的开端,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戒掉小学学习过程中养成的松散学习习惯,将精神紧张起来,逐渐向成年人的思维方式与思考习惯靠拢。学习是一项任务也是一项工作,因为面向时代、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教育事业是祖国发展的根基,初中生由于没有独立生存的能力,因此要接受教育提高自身。首先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正确认知语文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阻碍,并提高自身的阅读理解能力,课文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多半可以通过开展课前预习的方式解决,将下一堂课讲解的课文内容提前阅读,理解大意后划分段落,如果课后要求有背诵任务,对需要背诵的段落进一步学习。
3.2培养自主学习意识
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通过对文章的学习,带动着学习能力的提高,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并不能保证将全班学生的关注点集中到自己的讲解节奏中,而在预习过程中,学生不会受到教师与其他学生的影响,深入到自己的学习节奏中,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教育的意义体现在学生产生自我意识,认识到自身处在主体的教学地位,在学习过程中找到专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并感受自身的能力特点与特长,为高中科目的选择及大学专业的选择奠定基础。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不仅为将来的学习生活夯实基础,也为养成终身学习意识做好铺垫,推动国民素质的整体提升。
3.3广泛阅读提高素养
预习任务布置可以采取一些复习的思路,复习过程中为了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认知,可以通过网络进行相关文章的阅览,拓宽知识面,而教师可以将此任务搬到预习过程中,先拓宽了解,提升认知,引起举一反三和融会贯通,在此基础上课文内容的学习难度便降低很多。相关文章的选择需要教师来完成,选择的范围可以按照时间、作者和题材等角度进行规划,主要取决于教师对本篇文章的教学目的制定。同時通过此预习任务,可以带动学生阅读兴趣的提升,进而提高语文素养和全面能力。
例如,在学习《马说》这篇文言文时,我要求学生们在预习过程中以资料查阅和搜集的方式对作者韩愈进行了解,了解他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了解他的个人生涯、书写本篇文章时的心态,以及想要通过文章表达的主旨思想。并要求学生们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阅读《杂说》中的其他文章,以能够从多角度、多方面了解韩愈。进而使学生们在理解作者的前提下进行文章的学习,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文言文的预习效果,并能够使学生们在自主预习的过程中产生自己对文章和文章作者独特的认知,符合现代教育中对学生“独特性”的培养,进而使学生们能够对一切事物及事件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并通过广泛阅读来拓展学生们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们的文化素养,进一步促成既定教学目标的完成。
4.结束语
总而言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前预习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其在新时期的初中语文教学中也占据着不可撼动的重要地位,同时高质量的课前预习则需要我们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等进行预习目标的制定、预习内容的设定,以在帮助学生们完成预习任务的的同时,帮助学生们发现自己存在的学习问题,使其能够更有目的性的参与课堂学习,更进一步促成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及学习能力的培养,以为其在将来更深入的进行语文知识学习、更高质量的参与社会生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素琴.试论课前预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考试周刊,2018(97):39-39.
[2]姜爱萍.浅析语文课前预习的重要性[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下旬),2013(9):81.
新疆伊犁霍城县瞻德中学 新疆 伊犁 83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