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教材的使用

来源 :新科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_yao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数学教材,不知道被我翻了多少遍,但是再次备课时,我依然会认真剖析,结合本班实际,采取切实可行的新教法。力求做到读透教材,用活教材,从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一、让学生体验“再发现”过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各方面能力
  每节课,我都会找到新旧知识的最佳结合点,让学生利用“把未知转化为已知”的思想方法,乘坐“思考”“探究”之舟,在数学的海洋里乘风破浪,自己去探索,发现性质、法则、定理。在我看来,一个学生自己发现在直角三角形里,两直角边平方之和等于斜边的平方,那么他就当了一回“毕达哥拉斯”,他就进行了一次创新活动。如果教师再大加表扬鼓励,那么久而久之,他的創造潜能解决问题能力就会不断提高和发展。
  二、利用好“归纳”栏目,培养学生反思习惯
  教材正文共设有“思考”“探究”“归纳三个栏目,在“思考”“探究”或例题的后面往往有“归纳”栏目,我觉得此项不可忽视,文字虽不多,却揭示了问题的本质,把学生的思想认识提高到了一定的高度。由此,我受到了启发,我要求学生每做完一题都要反思,总结概括方法、规律,做题注意事项等等。天长日久,每个学生都有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分析方法,并且我组织学生交流,因而每个学生的方法都相当多,不管问题如何改变,他们都能以不变应万变,做到游刃有余。
  三、开展数学活动,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教材每一章中,都安排了有趣的数学活动,我自然不会放过身边的教育资源,从来都不吝惜时间,让学生尽情地活动。不但如此,我还根据教材内容,自己设计数学活动。我要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例如在教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20页: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时,我让每名学生事先制作了一个正方体,然后沿着正方体的某些棱剪开,尝试探究正方体的展开图,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如有雷同,可用胶布粘上,再次探讨。最后可将展开图展示在黑板上,没想到教室里气氛空前高涨,学生激烈地讨论交流,争先恐后地展示“作品”。更没想到的是,学生竟然将正方体表面展开图的11种情形都展示出来。我觉得意犹未尽,立刻又设计了一个活动,把这11种展开图分发给各小组,让他们在每个面上写一个字,然后研究折成正方体的相对两个面分别是什么字。学生马上又动手操作起来。他们发现了规律,增强了空间观念,最后,根本不用动手,凭空一想就能说出答案。这样,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容易。可以说,数学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学生在自己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困惑,获得新知,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
  四、数学知识、方法要活学活用
  我认为教师不能教学生固定的模式,不能让学生形成思维定式,而是让学生大脑高速运转,根据习题的特点灵活地选择方法,这样才可能产生奇思妙想,达到教育的最高境界。例如七年级的数学教材第33页有这样一道例题:用两种方法计算(+—)×12,解法1是先做括号里的加法运算,解法2是运用分配律先做乘法运算。通过比较,学生很快就得出结论:运用分配律更简单。我马上就有了疑问:凡是这种形式的题运用分配律都简单吗?为了让学生有个明确的认识,我又出示了另一道题:(—)×(—++),学生通过计算发现,运用分配律计算量太大,如果先算括号里的加法运算,根据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为零,不就特别简单了吗?同样的题,却采用截然相反的顺序,它让学生真正明白了,不能千篇一律,机械学习,而是要抓住习题特点,灵活地选择恰当的方法。
  五、一题多变,拓展延伸,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教学中适当地进行一题多变练习,能够引导学生充分认识数学知识结构以及数学知识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如在教百分率应用题时,我进行了如下训练:
  1、某钢铁厂元月份生产钢铁5000吨,由于技术革新,三月份增长到7200吨,则二三月份平均增长率为多少?
  2、某钢铁厂元月份生产钢铁5000吨,由于技术革新,三月份增了2200吨,则这两月平均每月增长率为多少?
  3、某钢铁厂元月份生产钢铁5000吨,由于技术革新,三月份比二月份多生产了1200吨,求二三月份平均每月的增长率。
  4、某钢铁厂元月份生产钢铁5000吨,由于技术革新,二三月份比上月增长相同的百分数,第一季度产钢18200吨,则二三月份增长的百分数为多少?
  尽管我班学生惧怕应用题,但经过这样的变式训练,他们对百分率应用题已了如指掌,他们有了自信,并且再也不怕这样的应用题了。
  六、练习开放题,培养思维独创性
  教学中,适当练习开放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积极开展智力活动,用多种思维方法进行思考和探索,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独创性。
  总之,我要用教材教,而不是在教教材,我要时时刻刻反思,以弥补自己的不足,让自己每节课都有欣喜、收获。
其他文献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心理活动的倾向性。要使学生对思想品德课好学、乐学,就必须激发其学习兴趣。下面结合一些教师的教学实践概述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兴趣的几点做法。  形象激趣法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讲究教学艺术,并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生动的感性材料,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化静为动,化远为近,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一位教师在讲《爱惜粮食》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懂得粮食来之不易,结合当地实际,
期刊
一、针对性的临摹掌握基本技能  掌握水粉画的基本技法是临摹的主要目的之一,水粉色彩的基本技法包括:  (一)湿画法,湿画法分为两种:一种是在潮湿的画面上进行操作,或将颜料调入充足的水分涂抹在画面上;另一种是用软毛刷在白纸上刷一层清水,待半干时作画。湿画法一般要求一次画完,不宜反复修改,也可作为一个步骤铺垫底色。成与败的关键是把握好水分的多少,这种画法偶然性大,应把握住可遇不可求的偶然效果,见好就收
期刊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较多关注学生学习活动的结果,忽视了学生学习活动、发展的过程,导致对结果评价的过度关注,把评价功能退化为仅仅是对学生分数的鉴定,这是对学习评价的扭曲。过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由于每一个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决定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富有个性的过程。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应把重点放在学生自身的纵向评
期刊
创造力培养不仅是语文教学所具有的功能,也是语文教学提高效率、扩大效益的内在动力。要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学生必须要有强烈而持久的语文学习动力。按心理学的原理,學生学习动力有外在动力(如奖励或惩罚等刺激所产生的动力)和内在动力(人的认知需要——认识和发现的需要与审美需要所产生的动力)。外在的动力是短暂的,作用是很有限的,需要不断地进行奖励或惩罚刺激。持续不断地反复使用相同性质的刺激手段,刺激效果会逐渐降
期刊
一、巧用插图,创设情境来导行  小学思想品德教材安排了大量的插图,旨在通过这些直观的插图给学生以启示,达到导行的目的。教学时,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插图创设情境,让学生介绍图面内容,谈谈自己的感想,图文并茂,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直观地受到教育。如教学第七册《骑自行车要遵守交通规则》一课,我利用插图制作课件,使插图更直观,更形象。教学为什么不能乱骑自行车时,出示课件,将同学们带入学生跟着大卡车飞速骑
期刊
一、树立学生自学的信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我们的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因而,教师应利用各种手段和途径,例如介绍一些历史上刻苦学习的伟人的例子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唤醒学生的求知欲,坚定学生自主学习意志,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深入教育。让学生明白自主学习是自我发展的需要,也
期刊
如何在作文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因而本文仅就作文的修改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  首先要消除其不敢改和不想改的心理,激发自改的兴趣。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首先介绍一些相关的成功人物及其事迹。如小时候不会写文章,后来成名成家的前苏联作家托尔斯泰,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的由来:讲古典巨著《红楼梦》的“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同时也以历年来修改得
期刊
摘要:新的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出“欣赏评述”的目标,指出:评述是在通过欣赏获得审美感受之外,还用语言、文字等表述自己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的感受、认识和理解。“评述”能使美术课更有灵性,使学生的个性发展空间更加广阔,因此,美术教学要注重学生评述能力的培养,从而促进个性的发展。  关键词:美术教学;评述能力;培养;方法    美术评述的意义在于指出作品的優缺点,在艺术的范畴内称之谓艺术批评,是美术
期刊
一、化学科学知识水平  1、对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元素化合物这两大知识内容,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在初中化学中的重要性,教学要求分为常识性介绍了解、理解、掌握四个不同层次。  2、对化学基本计算教学要求的层次是掌握。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有关化学式、化学方程。  3、对化学实验的教学要求分为练习初步学会两个层次。在教学中,教师应按要求认真做好每个演示实验。对于学生实验,要积极创造条件,力争使每个学生都有
期刊
习惯是人在某种情况下自动化的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倾向,好习惯的养成是人们成功的关键。对于学生而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尤为重要,下面谈一谈我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几点做法。  一、培养举手发言,敢于质疑的习惯  课堂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向活动。要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不能只偏重教师“教法”的研究,而忽视学生“学法”的培养。实践证明,学生举手发言能力的培养是“学法”中最基础的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