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数学教材,不知道被我翻了多少遍,但是再次备课时,我依然会认真剖析,结合本班实际,采取切实可行的新教法。力求做到读透教材,用活教材,从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一、让学生体验“再发现”过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各方面能力
每节课,我都会找到新旧知识的最佳结合点,让学生利用“把未知转化为已知”的思想方法,乘坐“思考”“探究”之舟,在数学的海洋里乘风破浪,自己去探索,发现性质、法则、定理。在我看来,一个学生自己发现在直角三角形里,两直角边平方之和等于斜边的平方,那么他就当了一回“毕达哥拉斯”,他就进行了一次创新活动。如果教师再大加表扬鼓励,那么久而久之,他的創造潜能解决问题能力就会不断提高和发展。
二、利用好“归纳”栏目,培养学生反思习惯
教材正文共设有“思考”“探究”“归纳三个栏目,在“思考”“探究”或例题的后面往往有“归纳”栏目,我觉得此项不可忽视,文字虽不多,却揭示了问题的本质,把学生的思想认识提高到了一定的高度。由此,我受到了启发,我要求学生每做完一题都要反思,总结概括方法、规律,做题注意事项等等。天长日久,每个学生都有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分析方法,并且我组织学生交流,因而每个学生的方法都相当多,不管问题如何改变,他们都能以不变应万变,做到游刃有余。
三、开展数学活动,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教材每一章中,都安排了有趣的数学活动,我自然不会放过身边的教育资源,从来都不吝惜时间,让学生尽情地活动。不但如此,我还根据教材内容,自己设计数学活动。我要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例如在教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20页: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时,我让每名学生事先制作了一个正方体,然后沿着正方体的某些棱剪开,尝试探究正方体的展开图,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如有雷同,可用胶布粘上,再次探讨。最后可将展开图展示在黑板上,没想到教室里气氛空前高涨,学生激烈地讨论交流,争先恐后地展示“作品”。更没想到的是,学生竟然将正方体表面展开图的11种情形都展示出来。我觉得意犹未尽,立刻又设计了一个活动,把这11种展开图分发给各小组,让他们在每个面上写一个字,然后研究折成正方体的相对两个面分别是什么字。学生马上又动手操作起来。他们发现了规律,增强了空间观念,最后,根本不用动手,凭空一想就能说出答案。这样,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容易。可以说,数学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学生在自己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困惑,获得新知,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
四、数学知识、方法要活学活用
我认为教师不能教学生固定的模式,不能让学生形成思维定式,而是让学生大脑高速运转,根据习题的特点灵活地选择方法,这样才可能产生奇思妙想,达到教育的最高境界。例如七年级的数学教材第33页有这样一道例题:用两种方法计算(+—)×12,解法1是先做括号里的加法运算,解法2是运用分配律先做乘法运算。通过比较,学生很快就得出结论:运用分配律更简单。我马上就有了疑问:凡是这种形式的题运用分配律都简单吗?为了让学生有个明确的认识,我又出示了另一道题:(—)×(—++),学生通过计算发现,运用分配律计算量太大,如果先算括号里的加法运算,根据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为零,不就特别简单了吗?同样的题,却采用截然相反的顺序,它让学生真正明白了,不能千篇一律,机械学习,而是要抓住习题特点,灵活地选择恰当的方法。
五、一题多变,拓展延伸,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教学中适当地进行一题多变练习,能够引导学生充分认识数学知识结构以及数学知识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如在教百分率应用题时,我进行了如下训练:
1、某钢铁厂元月份生产钢铁5000吨,由于技术革新,三月份增长到7200吨,则二三月份平均增长率为多少?
2、某钢铁厂元月份生产钢铁5000吨,由于技术革新,三月份增了2200吨,则这两月平均每月增长率为多少?
3、某钢铁厂元月份生产钢铁5000吨,由于技术革新,三月份比二月份多生产了1200吨,求二三月份平均每月的增长率。
4、某钢铁厂元月份生产钢铁5000吨,由于技术革新,二三月份比上月增长相同的百分数,第一季度产钢18200吨,则二三月份增长的百分数为多少?
尽管我班学生惧怕应用题,但经过这样的变式训练,他们对百分率应用题已了如指掌,他们有了自信,并且再也不怕这样的应用题了。
六、练习开放题,培养思维独创性
教学中,适当练习开放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积极开展智力活动,用多种思维方法进行思考和探索,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独创性。
总之,我要用教材教,而不是在教教材,我要时时刻刻反思,以弥补自己的不足,让自己每节课都有欣喜、收获。
一、让学生体验“再发现”过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各方面能力
每节课,我都会找到新旧知识的最佳结合点,让学生利用“把未知转化为已知”的思想方法,乘坐“思考”“探究”之舟,在数学的海洋里乘风破浪,自己去探索,发现性质、法则、定理。在我看来,一个学生自己发现在直角三角形里,两直角边平方之和等于斜边的平方,那么他就当了一回“毕达哥拉斯”,他就进行了一次创新活动。如果教师再大加表扬鼓励,那么久而久之,他的創造潜能解决问题能力就会不断提高和发展。
二、利用好“归纳”栏目,培养学生反思习惯
教材正文共设有“思考”“探究”“归纳三个栏目,在“思考”“探究”或例题的后面往往有“归纳”栏目,我觉得此项不可忽视,文字虽不多,却揭示了问题的本质,把学生的思想认识提高到了一定的高度。由此,我受到了启发,我要求学生每做完一题都要反思,总结概括方法、规律,做题注意事项等等。天长日久,每个学生都有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分析方法,并且我组织学生交流,因而每个学生的方法都相当多,不管问题如何改变,他们都能以不变应万变,做到游刃有余。
三、开展数学活动,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教材每一章中,都安排了有趣的数学活动,我自然不会放过身边的教育资源,从来都不吝惜时间,让学生尽情地活动。不但如此,我还根据教材内容,自己设计数学活动。我要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例如在教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20页: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时,我让每名学生事先制作了一个正方体,然后沿着正方体的某些棱剪开,尝试探究正方体的展开图,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如有雷同,可用胶布粘上,再次探讨。最后可将展开图展示在黑板上,没想到教室里气氛空前高涨,学生激烈地讨论交流,争先恐后地展示“作品”。更没想到的是,学生竟然将正方体表面展开图的11种情形都展示出来。我觉得意犹未尽,立刻又设计了一个活动,把这11种展开图分发给各小组,让他们在每个面上写一个字,然后研究折成正方体的相对两个面分别是什么字。学生马上又动手操作起来。他们发现了规律,增强了空间观念,最后,根本不用动手,凭空一想就能说出答案。这样,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容易。可以说,数学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学生在自己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困惑,获得新知,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
四、数学知识、方法要活学活用
我认为教师不能教学生固定的模式,不能让学生形成思维定式,而是让学生大脑高速运转,根据习题的特点灵活地选择方法,这样才可能产生奇思妙想,达到教育的最高境界。例如七年级的数学教材第33页有这样一道例题:用两种方法计算(+—)×12,解法1是先做括号里的加法运算,解法2是运用分配律先做乘法运算。通过比较,学生很快就得出结论:运用分配律更简单。我马上就有了疑问:凡是这种形式的题运用分配律都简单吗?为了让学生有个明确的认识,我又出示了另一道题:(—)×(—++),学生通过计算发现,运用分配律计算量太大,如果先算括号里的加法运算,根据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为零,不就特别简单了吗?同样的题,却采用截然相反的顺序,它让学生真正明白了,不能千篇一律,机械学习,而是要抓住习题特点,灵活地选择恰当的方法。
五、一题多变,拓展延伸,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教学中适当地进行一题多变练习,能够引导学生充分认识数学知识结构以及数学知识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如在教百分率应用题时,我进行了如下训练:
1、某钢铁厂元月份生产钢铁5000吨,由于技术革新,三月份增长到7200吨,则二三月份平均增长率为多少?
2、某钢铁厂元月份生产钢铁5000吨,由于技术革新,三月份增了2200吨,则这两月平均每月增长率为多少?
3、某钢铁厂元月份生产钢铁5000吨,由于技术革新,三月份比二月份多生产了1200吨,求二三月份平均每月的增长率。
4、某钢铁厂元月份生产钢铁5000吨,由于技术革新,二三月份比上月增长相同的百分数,第一季度产钢18200吨,则二三月份增长的百分数为多少?
尽管我班学生惧怕应用题,但经过这样的变式训练,他们对百分率应用题已了如指掌,他们有了自信,并且再也不怕这样的应用题了。
六、练习开放题,培养思维独创性
教学中,适当练习开放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积极开展智力活动,用多种思维方法进行思考和探索,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独创性。
总之,我要用教材教,而不是在教教材,我要时时刻刻反思,以弥补自己的不足,让自己每节课都有欣喜、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