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回顾现代金融业的发展历史,不难看出,商业银行是最早出现的金融机构,而且长期以来,商业银行一直是金融机构体系的主体,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于我国来说,由于金融市场不发达,因此,商业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更为重要,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然而,随着金融创新步伐的加快、金融市场的迅速发展、投资基金规模的日益扩张、网络银行的急剧增加,尤其在我国加入WTO以后,商业银行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和挑战,因此,分析21世纪我国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混业经营;风险管理;商业银行
进入90年代,国际金融业日益呈现创新化、多元化、国际化、功能化的趋势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纳入到全球一体化的经济体系中来。中国商业银行既要加快改革、完善和提高银行的抗风险能力和运作效率,不断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金融需求,还要积极准备应对世界经济一体化和金融自由化浪潮。因此,深刻理解国际商业银行经营发展变化的内在机制,掌握其未来演变的方向,及时推进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改革,提高对外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对于银行分业还是混业经营这个问题,一直存在着较大的争论。
本人认为我国商业银行应该朝者混业经营的方向发展,以提高国际竞争力实现金融国际化。
一、商业银行综合经营的内涵
所谓商业银行综合,是相对分业而言的,实质上是指商业银行内部的分工与协作关系。商业银行的综合既涉及经营层面又涉及管理层面。就经营层面而言,即人们所说的商业银行分业经营与商业银行综合经营问题,这是商业银行业经营模式的内核;就监管层而言,既分业监管与统一监管的问题,它涉及商业银行监管体制的选择。狭义的理解,商业银行综合经营即银行机构与证券机构可以进入对方领域进行交叉经营;广义的理解,既银行、保险、证券、信托机构等商业银行机构都可以进入上述任一业务领域甚至非商业银行领域,进行业务多元化经营。
其实,在商业银行创新日新月异的今天,商业银行也可以通过资产证券化进军证券领域,而证券机构则可以通过创建共同基金的形式蚕食银行的存款。即使在银行内部,也可以开展一些非证券类的投资银行业务,如项目融资、结构融资、财务顾问、企业兼并顾问和商业银行创新产品等。各种商业银行机构也可以开展“商业银行综合经营前的热身运动”——各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通过银行转帐业务,开展网上交易业务,利用银行卡、银行存折直接买卖股票,券商委托银行网点代办开户业务,银行承担资金结算和基金托管业务以及在投资银行业务上的合作。
二、我国商业银行在21世纪面临的挑战
加入WTO后,我国已分期、分区域逐步对外资银行开放市场,同时根据约定对外资金融机构的限制在5年内逐步取消,这将会有更多的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外资银行凭借丰富的管理经验、雄厚的经济实力、超前的经营理念、灵活的营销策略,全球化的网络和混合经营等优势,与国有商业银行开展激烈的竞争,给中资金融机构在经营管理以及中央银行在制定货币政策及金融监管方面提出了新的课题,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同时也给我国的金融市场带来生机和活力。据有关资料反映,进入我国的外资银行62家,信贷资金639亿元,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就我国商业银行来讲,与之抗衡还存在着很多有待改革和完善的问题。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以下几点:
1.资本市场的发展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的挑战
(1)对商业银行存款业务的影响。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所引起的社会资金分流,既影响了商业银行的存款总量,又影响了商业银行的存款结构。从总量来看,资本市场的发展为广大的居民和机构提供了更多的投资渠道。为了获得更高的收益,他们纷纷从商业银行提取存款购买股票、债券、证券投资基金、保险等资本市场金融工具,因而直接影响着商业银行对于存款的吸收。据有关专家统计,1991年我国证券存量占金融资产的比例为3.6%,到2000年,这一比例则上升到51%,10年之间增长了13.2倍;从证券投资基金来看,我国从1998年第一批5家证券投资基金试点开始到2001年底,全国证券投资基金已有51只,基金总额已超过800亿元,而且基金的发展势头非常强劲,因而对商业银行的存款构成了潜在的严重的威胁。据中国建设银行在12个城市进行的开放型基金问卷调查显示,被调查者中有47%的机构和55%的个人表示愿意动用银行存款购买开放式基金。另外,随着人们风险意识和投资意识的增强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保险公司尤其是投资类险种的出现(如分红保险)对商业银行存款的冲击也不容忽视。到2001年底,我国保险资金已达4000亿元。虽然从理论上说,这些投资中会有相当一部分最终以财政存款或企业存款的形式又回流到商业银行,但这其中总有一定的漏损。因此,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在相当程度上会引起商业银行现有存款的减少及存款增长速度的下降。从存款结构上看,投资者进行投资动用的是储蓄存款和企业存款,且这些存款多为定期存款,而回流的往往是活期存款或短期存款,这就导致商业银行资金来源的稳定性下降,期限缩短,从而不利于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
(2)对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的影响。资本市场的发展首先影响了银行的贷款总量。一方面,由于存款规模的减少,商业银行可贷资金减少,因而贷款规模相应受到影响;另一方面,由于资本市场的发展使企业直接融资比例上升,通过银行间接融资的比重亦相应下降。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统计,1995年我国直接融资(股票和企业债券)只有366亿元,占当年全部融资额(金融机构贷款新增额加直接融资合计11307亿元)的3.6%,到2000年直接融资额达到2176亿元,占当年全部融资额的27.9%,从发展的势头和趋势看,其所占比重会进一步扩大,因此,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贷款间接融资比重会进一步缩小(张喜军,2002)。其次,资本市场的发展也影响了商业银行贷款的结构。一方面,资本市场的发展使业绩好的企业纷纷到资本市场融资而不从银行或少从银行贷款,导致从银行贷款的大多是效益不太好的企业,进而造成商业银行贷款的客户结构发生变化,风险上升;另一方面,由于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筹集的主要是长期或永久性资金,因此,商业银行贷款的期限结构也相应发生了变化,短期流动资金贷款比重增加,长期固定资产贷款比重下降,银行利息收益受到影响。 (3)对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形成了冲击。由于资本市场发展对商业银行业务的上述影响,传统的贷款收入减少,因而商业银行的利润下降。
2.外资银行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挑战
据统计,到2002年3月,进入我国的外资银行已经有400多家,其中200多家已经开始营业。虽然外资银行目前只占有市场份额的2%,但据亚洲开发银行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布鲁斯估计,10年或15年之后,外资银行占有的市场份额可能会上升到30%左右,外资银行对我国商业银行构成的潜在威胁由此可见一斑。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后,将会在优质客户、优秀人才、中间业务等方面与我们展开激烈的竞争,因此,我国银行业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来自外资银行的挑战。
(1)优质客户资源的激烈竞争。一般说来,银行80%的利润由20%的主要客户形成,因此,优质客户的争夺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而外资银行拥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和金融创新能力,可为客户提供高效全面的服务,因此,中资银行的一部分优质客户可能会转移到外资银行,从而导致中资银行较大的损失。据报道,有不少外资金融机构已在中国市场进行有关市场调查,并掌握了有关中资金融机构优质客户的确切数据,其目的就在于为将来的竞争做准备。
(2)优秀人才的争夺。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后,本土化及经营管理的需要都会促使其在人才方面与中资银行进行争夺,而外资银行高薪、高福利及较多的培训机会对优秀人才有较大的吸引力,因此,中资银行人才的流失在所难免。优秀人才的流失短期内会导致中资商业银行一部分客户的流失,长期内则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中资商业银行发展后劲不足,因此,优秀人才流失对中资银行的影响不容忽视。
(3)中间业务方面的挑战。中间业务作为现代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具有成本低、风险小、收益高的特点,因此是商业银行非常理想的业务类型。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种类少、创新能力差、发展滞后,在中间业务的开展方面和外资银行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在中间业务的竞争方面我国银行业处于劣势地位,从而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极为不利。以外资银行较为集中的上海为例,目前上海市外资银行的进出口结算业务量占上海市进出口结算总额的比重已经达到了35%~40%。
3.网络银行的发展对商业银行的挑战
网络银行与传统银行相比,设置成本和营运成本都很低。在美国,开办一家网络银行的成本为100万美元,而开办一家传统银行分支机构的成本则为150~200万美元,这样会使一大批非银行机构通过网络进入银行领域,进一步加剧银行业的竞争;另外,据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的统计,各种客户服务渠道的平均每项交易成本也有较大差别,利用传统手段完成一笔业务的费用高达1.07美元,而网络银行的成本仅为1美分。根据艾伦米尔顿国际管理顾问公司的调查预测,到2003年,网络银行将瓜分30%的银行业利润。因此,我国传统银行业也必将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据CNNIC调查,截止到2001年6月30日,我国网民数量已达到2650万,是2000年同期的2倍,上网计算机台数达1002万台,也比2000年同期翻了一番。据预测,我国网民数量在2014年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这为网络银行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同时,这也意味着传统商业银行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来自网络银行的挑战。而且,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后,也会在网络银行业务方面和我国银行业展开激烈的竞争。
4.非银行金融机构对商业银行的挑战
从国际金融业的发展来看,由于金融创新和金融自由化步伐的加快,因此,各国纷纷放宽金融管制,与此相伴随,混业经营已成为世界潮流。在这种情况下,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如储蓄贷款协会、信用社、证券公司、人寿保险公司和某些金融公司纷纷涌入传统的商业银行经营领域,从而使得商业银行传统业务优势丧失,进而面临的对手空前增多。在英国,这一特点尤其表现在建筑协会通过结构重组,大量地向银行转变。我国金融业亦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从20世纪80年代信托机构大办银行业务到目前邮政储蓄与商业银行的存款争夺,证券投资基金及保险公司对商业银行存款的分流,如此等等,都表明我国商业银行将面临着来自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激烈竞争。而且,当前我国实行的还是分业经营,且金融创新步伐较慢,金融自由化程度不高,应该说,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非银行金融机构对于商业银行的冲击。可以预计,随着这种情况的改变,非银行金融机构对商业银行构成的威胁将会大大增。
综上所述,21世纪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不再是传统的同业竞争、国内竞争、服务质量和价格的竞争,而是金融业与非金融业、国内与国外、网上银行和网下银行等多元竞争格局。因此,如何应对来自方方面面的挑战,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是我国商业银行目前亟待研究的重要问题。
三、我国商业银行实施综合经营的可能性和必然性
具有业务多元化,商业银行化特征的综合经营战略顺应了世界商业银行经济发展的潮流,以其灵活、多样的全方位服务满足了现代社会的需求,极大地推动了一国经济的发展。我国专业银行转化为商业银行之后,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成为各银行发展的宗旨追求利润、自负盈亏必将使各商业银行的经营者的经营观念和体系发生改变,经营的综合性战略已成为一种商业银行的必由之路。另外,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商业银行人才素质的不断提高国际间商业银行竞争的日趋激烈,组合式商业银行工具的大量涌现,综合经营战略作为一种商业银行领域的新生事物必将受到更多的国家和地区的青睐,成为世界商业银行业发展的主流。目前我国正积极复关,与世界经济接轨,复关后,市场领域的垄断地位就要被打破,竞争将日益国际化。我国的商业银行要想在竞争中站稳脚,与强大的外国商业银行机构抗衡,实施灵活、高效独具特色的综合经营战略将成为最佳选择。
1.在资产业务方面
随着证券市场特别是政府债券市场的迅速发展以及证券流动性的提高,商业银行可以及时调整资产结构,减少库存现金、存放央行、存放同业等一级准备,逐步增加持有部分变现能力强且收益率较高的政府短期债券作为二线准备,以优化资产结构、增强盈利能力。由于在机构网络分布、传统客户群、资金实力、专业人才、信誉、信息方面具有绝对的实力和优势,商业银行在代理发行、兑付、承销、买卖政府债券方面将获得巨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现在我国又将政府债券的作用从单纯弥补财政赤字发展为刺激经济增长,政府债券的发行量将保持较大规模,商业银行更是应当抓住机遇,在政府证券市场中保持并扩大市场份额,获取丰厚的利润回报。 2.在负债业务方面
直接融资的发展,给客户资产组合更多的选择。客户不满足于把自己的商业银行资产存放在银行里,而更加看重投资类产品。商业银行为拓展其负债业务,增加资金来源,必须要提供更多的包括证券、投资、保险、基金、信用卡、外汇等在内的有效商业银行产品,才能进一步锁定客户,使其在一站式商业银行服务中得到满意。商业银行应加强与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的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优势互补。
3.在中间业务方面
我国现行商业银行法不允许商业银行从事股票业务,但并没有限制商业银行从事与资本市场有关的中间业务。特别是在当前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领域发展空间有限情况下,商业银行可利用其在信息、专业水平、人力资源上的优势,积极推进商业银行创新,注意发展与资本市场有关的中间业务:
(1)资产评估业务,如为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和证券市场中的收购兼并提供资产评估服务。
(2)客户理财业务,如涉及个人理财和公司理财的咨询服务。
(3)资金结算与清算业务,如为券商资金往来提供结算、代理股票发行市场中申购款的收缴与结算等。
(4)信息咨询业务,如为企业提供国家产业政策、进出口政策、投融资政策、财政货币政策等重要信息。
(5)基金资产管理业务,如基金托管业务、投资业务等。《商业银行法》允许商业银行发行商业银行债券,代理发行、兑付、承销政府债券等投资银行业务。如在实践中出现:上海城市合作银行推出了企业购并转项贷款;中国工商银行托管开元。
4.在国际业务方面
由于国际业务往往较少受到国内商业银行法规的约束,商业银行可以在国际业务中广泛参与资本市场的运作,如投资外国债券、在国外发行商业银行债券、参加国际证券包销和银团货款等。商业银行还可在境外购买、控股或新设一家专门从事投资银行业务的公司,直接从事包括证券市场一级、二级市场在内的全部业务,如:中国工商银行收购香港西敏证券公司。对于国际网络比较完善的商业银行,则可尝试全球保管业务,即跨国证券管理服务业务。
5.在银行IT业务方面
1999年底,全世界已有2700家银行提供网上银行的服务,不仅如此,使用者对在网上商业银行的认知度是很高的,62%的人认为网上提供的信息超过与客户面对面的交流,网上银行具有全球性、全能性、全速性和全民性的特点。我国商业银行可以通过银行卡、网上银行的服务,为客户提供全方面的商业银行服务。如:全国统一的银行卡网络中心将建立、银行卡发行突破2亿张、证券保险通过网上银行和银行卡委托交易等。
四、我国商业银行迎接挑战,加快自身发展的对策
1.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快速发展的机遇,促进商业银行快速发展
(1)利用资本市场多渠道筹集资金,解决商业银行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的问题。从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结构来看,负债的绝大部分是存款,所有者权益则全部来自国家投资,而且几乎都是核心资本,资金来源渠道比较狭窄,银行资金与资本市场没有形成双向流动的机制,主要是银行资金单方面流向资本市场。其实,在资本市场的发展分流银行资金的时候,银行也可通过资本市场来筹资。如商业银行可通过股份制改造在资本市场上公开发行股票来筹集资本,也可以通过发行金融债券、次级债券来筹资,这样既可以增加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增强资金的稳定性,又可以提高资本充足率。
(2)通过参与资本市场交易,改善资产结构,提高资产质量。①资本市场的发展为商业银行解决资产结构单一问题提供了可能。商业银行除了传统的贷款业务外,还可以通过购买和持有各种有价证券来优化其资产结构,提高其资产的流动性,实现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的最佳组合。我国商业银行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我国商业银行持有债券占其总资产比例已经从1997年的4.98%上升到2001年末的12.51%,债券投资已经成为商业银行的一条重要的资金运用渠道,对提高商业银行整体收益水平作用明显(宋清华,2002)。可以预计,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商业银行利用资本市场改善资产结构的作用会越来越大。②通过资产证券化,提高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商业银行传统的信贷资产往往缺乏流动性,而资本市场的发展为商业银行改善其资产流动性提供了可能。因此,商业银行可通过资产证券化技术将住房抵押贷款、信用卡贷款、汽车贷款等转化为标准的可交易证券,借助资本市场把它们推销出去,以增强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③通过资本市场,解决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降低商业银行的风险。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拥有比例相对较高的不良资产,因而蕴藏着较高的经营风险。实践证明,不良资产能否有效处置,关系到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进程。而资本市场的发展恰恰为这些不良资产的处置提供了市场空间和实现途径。
(3)大力拓展与资本市场相关的业务。如代理开放式基金的销售及基金的托管、清算,开办资产管理、证券投资咨询、证券交易结算等业务,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发展机遇拓展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拓宽商业银行的收入来源渠道。
2.加强自身建设,增强竞争力,以应对外资银行的挑战
(1)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商业银行运行机制的要求,加快商业银行的改革步伐,使我国商业银行成为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内控机制健全、按照市场化机制运作的现代商业银行。
(2)加大处置、消化不良资产的力度,努力降低不良资产比例,尽量避免新的不良资产的形成,使商业银行能轻装上阵。
(3)借鉴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经验,调整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理念,改革用人机制,加快金融创新,加强内控制度建设,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整体竞争力。
3.抓住机遇,大力拓展网上银行业务
根据前述分析,随着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和互联网的普及,传统银行赖以生存的基础已经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变化,在这种背景下,商业银行唯有把握机遇,将传统银行的优势与网上银行相结合,才能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的网上银行业务。 (1)完善网上银行功能,充分发挥网上银行的服务优势。如,尽快开通网上B2B业务,借助电子商务的发展机遇求得网上银行自身的发展;开办一些和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业务,拓展网上银行的业务范围,发挥网络银行成本低的优势。
(2)改革传统管理体制,适应网上业务发展需要。网上银行是金融创新与技术创新相结合的产物,需要有新的组织架构和管理体制与之相适应。如对现有银行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变“垂直式”、“直线式”管理模式为“扁平型”、“矩阵式”管理模式,加强部门间的沟通与协调,加快对市场的反应速度;按照最能满足客户需要、开发客户价值的要求设计业务流程,打破传统的分工概念等。
(3)重视对网络人才,特别是同时具备网络知识和金融知识的人才的培养。网络银行网站的建立和维护,网络银行业务的顺利开展,网络金融新产品的开发,都离不开拥有充分网络知识和金融知识的人才,因此,对这些相关人才的培养,是关系我国银行业电子化建设和网络银行发展的关键。
4.利用分业经营政策日益松动的形势,积极拓展商业银行业务,加强商业银行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合作,并为将来的混业经营作准备
我国金融业目前的分业经营格局是在当初特定环境下作出的选择,等将来混业经营的条件具备后,我国必然也会走上混业经营之路。应该看到,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在给商业银行带来挑战的同时,也为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因此,商业银行应加强与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充分利用非银行金融机构带来的发展机遇,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这样,商业银行在面临来自非银行金融机构挑战的同时,也可将业务范围逐步渗透到非银行金融机构领域,变被动为主动,在竞争中发展壮大。
总之,针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我国商业银行只有勇于进行改革和创新,积极开拓进取,才能在21世纪激烈的竞争中获得生存和发展。
五、商业银行综合经营中的全面风险管理
在我国,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如何尽快地向规范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和风险管理过渡,是我国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和风险管理与国际惯例相比还存在较大差异,主要表现在:(1)资本充足率低,自有资金严重不足。(2)存贷倒挂不平衡,超负荷运行严重。(3)资产负债结构不合理,流动性差。(4)资产结构单一,存量板结。(5)资产质量低,安全性差。鉴于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的现状,综合经营中的全面风险管理至少包括三方面问题:一是内部条件创造;二是外部环境改善;三是实行性操作方法。
六、结束语
自1933年美国等西方国家实行商业银行分业经营模式而德国等一部分欧洲国家坚持实行综合经营模式以来,综合经营与分业经营一直是一个很有争议的话题。尤其在目前,随着技术的进步、信息处理和传输手段的改进,金融自由化、经济和金融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国家纷纷放弃原先的商业银行分业经营模式。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程度不断加深,我国商业银行必然也会融入到世界银行体系当中,综合经营将是我国最终的选择。
参考文献:
[1]菲利普·莫利纽克斯、尼达尔·沙姆洛克:《金融创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叶辅靖:《全能银行比较研究——兼论混业与分业经营》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版.
[3]许少奇:《论入世后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之必然趋势与模式选择》,《经济法》,2003年第8.
[4]胡再勇:《中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风险分析》 2007年1月第1版.
关键词:混业经营;风险管理;商业银行
进入90年代,国际金融业日益呈现创新化、多元化、国际化、功能化的趋势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纳入到全球一体化的经济体系中来。中国商业银行既要加快改革、完善和提高银行的抗风险能力和运作效率,不断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金融需求,还要积极准备应对世界经济一体化和金融自由化浪潮。因此,深刻理解国际商业银行经营发展变化的内在机制,掌握其未来演变的方向,及时推进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改革,提高对外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对于银行分业还是混业经营这个问题,一直存在着较大的争论。
本人认为我国商业银行应该朝者混业经营的方向发展,以提高国际竞争力实现金融国际化。
一、商业银行综合经营的内涵
所谓商业银行综合,是相对分业而言的,实质上是指商业银行内部的分工与协作关系。商业银行的综合既涉及经营层面又涉及管理层面。就经营层面而言,即人们所说的商业银行分业经营与商业银行综合经营问题,这是商业银行业经营模式的内核;就监管层而言,既分业监管与统一监管的问题,它涉及商业银行监管体制的选择。狭义的理解,商业银行综合经营即银行机构与证券机构可以进入对方领域进行交叉经营;广义的理解,既银行、保险、证券、信托机构等商业银行机构都可以进入上述任一业务领域甚至非商业银行领域,进行业务多元化经营。
其实,在商业银行创新日新月异的今天,商业银行也可以通过资产证券化进军证券领域,而证券机构则可以通过创建共同基金的形式蚕食银行的存款。即使在银行内部,也可以开展一些非证券类的投资银行业务,如项目融资、结构融资、财务顾问、企业兼并顾问和商业银行创新产品等。各种商业银行机构也可以开展“商业银行综合经营前的热身运动”——各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通过银行转帐业务,开展网上交易业务,利用银行卡、银行存折直接买卖股票,券商委托银行网点代办开户业务,银行承担资金结算和基金托管业务以及在投资银行业务上的合作。
二、我国商业银行在21世纪面临的挑战
加入WTO后,我国已分期、分区域逐步对外资银行开放市场,同时根据约定对外资金融机构的限制在5年内逐步取消,这将会有更多的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外资银行凭借丰富的管理经验、雄厚的经济实力、超前的经营理念、灵活的营销策略,全球化的网络和混合经营等优势,与国有商业银行开展激烈的竞争,给中资金融机构在经营管理以及中央银行在制定货币政策及金融监管方面提出了新的课题,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同时也给我国的金融市场带来生机和活力。据有关资料反映,进入我国的外资银行62家,信贷资金639亿元,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就我国商业银行来讲,与之抗衡还存在着很多有待改革和完善的问题。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以下几点:
1.资本市场的发展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的挑战
(1)对商业银行存款业务的影响。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所引起的社会资金分流,既影响了商业银行的存款总量,又影响了商业银行的存款结构。从总量来看,资本市场的发展为广大的居民和机构提供了更多的投资渠道。为了获得更高的收益,他们纷纷从商业银行提取存款购买股票、债券、证券投资基金、保险等资本市场金融工具,因而直接影响着商业银行对于存款的吸收。据有关专家统计,1991年我国证券存量占金融资产的比例为3.6%,到2000年,这一比例则上升到51%,10年之间增长了13.2倍;从证券投资基金来看,我国从1998年第一批5家证券投资基金试点开始到2001年底,全国证券投资基金已有51只,基金总额已超过800亿元,而且基金的发展势头非常强劲,因而对商业银行的存款构成了潜在的严重的威胁。据中国建设银行在12个城市进行的开放型基金问卷调查显示,被调查者中有47%的机构和55%的个人表示愿意动用银行存款购买开放式基金。另外,随着人们风险意识和投资意识的增强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保险公司尤其是投资类险种的出现(如分红保险)对商业银行存款的冲击也不容忽视。到2001年底,我国保险资金已达4000亿元。虽然从理论上说,这些投资中会有相当一部分最终以财政存款或企业存款的形式又回流到商业银行,但这其中总有一定的漏损。因此,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在相当程度上会引起商业银行现有存款的减少及存款增长速度的下降。从存款结构上看,投资者进行投资动用的是储蓄存款和企业存款,且这些存款多为定期存款,而回流的往往是活期存款或短期存款,这就导致商业银行资金来源的稳定性下降,期限缩短,从而不利于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
(2)对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的影响。资本市场的发展首先影响了银行的贷款总量。一方面,由于存款规模的减少,商业银行可贷资金减少,因而贷款规模相应受到影响;另一方面,由于资本市场的发展使企业直接融资比例上升,通过银行间接融资的比重亦相应下降。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统计,1995年我国直接融资(股票和企业债券)只有366亿元,占当年全部融资额(金融机构贷款新增额加直接融资合计11307亿元)的3.6%,到2000年直接融资额达到2176亿元,占当年全部融资额的27.9%,从发展的势头和趋势看,其所占比重会进一步扩大,因此,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贷款间接融资比重会进一步缩小(张喜军,2002)。其次,资本市场的发展也影响了商业银行贷款的结构。一方面,资本市场的发展使业绩好的企业纷纷到资本市场融资而不从银行或少从银行贷款,导致从银行贷款的大多是效益不太好的企业,进而造成商业银行贷款的客户结构发生变化,风险上升;另一方面,由于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筹集的主要是长期或永久性资金,因此,商业银行贷款的期限结构也相应发生了变化,短期流动资金贷款比重增加,长期固定资产贷款比重下降,银行利息收益受到影响。 (3)对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形成了冲击。由于资本市场发展对商业银行业务的上述影响,传统的贷款收入减少,因而商业银行的利润下降。
2.外资银行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挑战
据统计,到2002年3月,进入我国的外资银行已经有400多家,其中200多家已经开始营业。虽然外资银行目前只占有市场份额的2%,但据亚洲开发银行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布鲁斯估计,10年或15年之后,外资银行占有的市场份额可能会上升到30%左右,外资银行对我国商业银行构成的潜在威胁由此可见一斑。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后,将会在优质客户、优秀人才、中间业务等方面与我们展开激烈的竞争,因此,我国银行业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来自外资银行的挑战。
(1)优质客户资源的激烈竞争。一般说来,银行80%的利润由20%的主要客户形成,因此,优质客户的争夺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而外资银行拥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和金融创新能力,可为客户提供高效全面的服务,因此,中资银行的一部分优质客户可能会转移到外资银行,从而导致中资银行较大的损失。据报道,有不少外资金融机构已在中国市场进行有关市场调查,并掌握了有关中资金融机构优质客户的确切数据,其目的就在于为将来的竞争做准备。
(2)优秀人才的争夺。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后,本土化及经营管理的需要都会促使其在人才方面与中资银行进行争夺,而外资银行高薪、高福利及较多的培训机会对优秀人才有较大的吸引力,因此,中资银行人才的流失在所难免。优秀人才的流失短期内会导致中资商业银行一部分客户的流失,长期内则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中资商业银行发展后劲不足,因此,优秀人才流失对中资银行的影响不容忽视。
(3)中间业务方面的挑战。中间业务作为现代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具有成本低、风险小、收益高的特点,因此是商业银行非常理想的业务类型。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种类少、创新能力差、发展滞后,在中间业务的开展方面和外资银行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在中间业务的竞争方面我国银行业处于劣势地位,从而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极为不利。以外资银行较为集中的上海为例,目前上海市外资银行的进出口结算业务量占上海市进出口结算总额的比重已经达到了35%~40%。
3.网络银行的发展对商业银行的挑战
网络银行与传统银行相比,设置成本和营运成本都很低。在美国,开办一家网络银行的成本为100万美元,而开办一家传统银行分支机构的成本则为150~200万美元,这样会使一大批非银行机构通过网络进入银行领域,进一步加剧银行业的竞争;另外,据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的统计,各种客户服务渠道的平均每项交易成本也有较大差别,利用传统手段完成一笔业务的费用高达1.07美元,而网络银行的成本仅为1美分。根据艾伦米尔顿国际管理顾问公司的调查预测,到2003年,网络银行将瓜分30%的银行业利润。因此,我国传统银行业也必将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据CNNIC调查,截止到2001年6月30日,我国网民数量已达到2650万,是2000年同期的2倍,上网计算机台数达1002万台,也比2000年同期翻了一番。据预测,我国网民数量在2014年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这为网络银行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同时,这也意味着传统商业银行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来自网络银行的挑战。而且,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后,也会在网络银行业务方面和我国银行业展开激烈的竞争。
4.非银行金融机构对商业银行的挑战
从国际金融业的发展来看,由于金融创新和金融自由化步伐的加快,因此,各国纷纷放宽金融管制,与此相伴随,混业经营已成为世界潮流。在这种情况下,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如储蓄贷款协会、信用社、证券公司、人寿保险公司和某些金融公司纷纷涌入传统的商业银行经营领域,从而使得商业银行传统业务优势丧失,进而面临的对手空前增多。在英国,这一特点尤其表现在建筑协会通过结构重组,大量地向银行转变。我国金融业亦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从20世纪80年代信托机构大办银行业务到目前邮政储蓄与商业银行的存款争夺,证券投资基金及保险公司对商业银行存款的分流,如此等等,都表明我国商业银行将面临着来自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激烈竞争。而且,当前我国实行的还是分业经营,且金融创新步伐较慢,金融自由化程度不高,应该说,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非银行金融机构对于商业银行的冲击。可以预计,随着这种情况的改变,非银行金融机构对商业银行构成的威胁将会大大增。
综上所述,21世纪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不再是传统的同业竞争、国内竞争、服务质量和价格的竞争,而是金融业与非金融业、国内与国外、网上银行和网下银行等多元竞争格局。因此,如何应对来自方方面面的挑战,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是我国商业银行目前亟待研究的重要问题。
三、我国商业银行实施综合经营的可能性和必然性
具有业务多元化,商业银行化特征的综合经营战略顺应了世界商业银行经济发展的潮流,以其灵活、多样的全方位服务满足了现代社会的需求,极大地推动了一国经济的发展。我国专业银行转化为商业银行之后,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成为各银行发展的宗旨追求利润、自负盈亏必将使各商业银行的经营者的经营观念和体系发生改变,经营的综合性战略已成为一种商业银行的必由之路。另外,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商业银行人才素质的不断提高国际间商业银行竞争的日趋激烈,组合式商业银行工具的大量涌现,综合经营战略作为一种商业银行领域的新生事物必将受到更多的国家和地区的青睐,成为世界商业银行业发展的主流。目前我国正积极复关,与世界经济接轨,复关后,市场领域的垄断地位就要被打破,竞争将日益国际化。我国的商业银行要想在竞争中站稳脚,与强大的外国商业银行机构抗衡,实施灵活、高效独具特色的综合经营战略将成为最佳选择。
1.在资产业务方面
随着证券市场特别是政府债券市场的迅速发展以及证券流动性的提高,商业银行可以及时调整资产结构,减少库存现金、存放央行、存放同业等一级准备,逐步增加持有部分变现能力强且收益率较高的政府短期债券作为二线准备,以优化资产结构、增强盈利能力。由于在机构网络分布、传统客户群、资金实力、专业人才、信誉、信息方面具有绝对的实力和优势,商业银行在代理发行、兑付、承销、买卖政府债券方面将获得巨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现在我国又将政府债券的作用从单纯弥补财政赤字发展为刺激经济增长,政府债券的发行量将保持较大规模,商业银行更是应当抓住机遇,在政府证券市场中保持并扩大市场份额,获取丰厚的利润回报。 2.在负债业务方面
直接融资的发展,给客户资产组合更多的选择。客户不满足于把自己的商业银行资产存放在银行里,而更加看重投资类产品。商业银行为拓展其负债业务,增加资金来源,必须要提供更多的包括证券、投资、保险、基金、信用卡、外汇等在内的有效商业银行产品,才能进一步锁定客户,使其在一站式商业银行服务中得到满意。商业银行应加强与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的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优势互补。
3.在中间业务方面
我国现行商业银行法不允许商业银行从事股票业务,但并没有限制商业银行从事与资本市场有关的中间业务。特别是在当前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领域发展空间有限情况下,商业银行可利用其在信息、专业水平、人力资源上的优势,积极推进商业银行创新,注意发展与资本市场有关的中间业务:
(1)资产评估业务,如为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和证券市场中的收购兼并提供资产评估服务。
(2)客户理财业务,如涉及个人理财和公司理财的咨询服务。
(3)资金结算与清算业务,如为券商资金往来提供结算、代理股票发行市场中申购款的收缴与结算等。
(4)信息咨询业务,如为企业提供国家产业政策、进出口政策、投融资政策、财政货币政策等重要信息。
(5)基金资产管理业务,如基金托管业务、投资业务等。《商业银行法》允许商业银行发行商业银行债券,代理发行、兑付、承销政府债券等投资银行业务。如在实践中出现:上海城市合作银行推出了企业购并转项贷款;中国工商银行托管开元。
4.在国际业务方面
由于国际业务往往较少受到国内商业银行法规的约束,商业银行可以在国际业务中广泛参与资本市场的运作,如投资外国债券、在国外发行商业银行债券、参加国际证券包销和银团货款等。商业银行还可在境外购买、控股或新设一家专门从事投资银行业务的公司,直接从事包括证券市场一级、二级市场在内的全部业务,如:中国工商银行收购香港西敏证券公司。对于国际网络比较完善的商业银行,则可尝试全球保管业务,即跨国证券管理服务业务。
5.在银行IT业务方面
1999年底,全世界已有2700家银行提供网上银行的服务,不仅如此,使用者对在网上商业银行的认知度是很高的,62%的人认为网上提供的信息超过与客户面对面的交流,网上银行具有全球性、全能性、全速性和全民性的特点。我国商业银行可以通过银行卡、网上银行的服务,为客户提供全方面的商业银行服务。如:全国统一的银行卡网络中心将建立、银行卡发行突破2亿张、证券保险通过网上银行和银行卡委托交易等。
四、我国商业银行迎接挑战,加快自身发展的对策
1.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快速发展的机遇,促进商业银行快速发展
(1)利用资本市场多渠道筹集资金,解决商业银行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的问题。从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结构来看,负债的绝大部分是存款,所有者权益则全部来自国家投资,而且几乎都是核心资本,资金来源渠道比较狭窄,银行资金与资本市场没有形成双向流动的机制,主要是银行资金单方面流向资本市场。其实,在资本市场的发展分流银行资金的时候,银行也可通过资本市场来筹资。如商业银行可通过股份制改造在资本市场上公开发行股票来筹集资本,也可以通过发行金融债券、次级债券来筹资,这样既可以增加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增强资金的稳定性,又可以提高资本充足率。
(2)通过参与资本市场交易,改善资产结构,提高资产质量。①资本市场的发展为商业银行解决资产结构单一问题提供了可能。商业银行除了传统的贷款业务外,还可以通过购买和持有各种有价证券来优化其资产结构,提高其资产的流动性,实现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的最佳组合。我国商业银行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我国商业银行持有债券占其总资产比例已经从1997年的4.98%上升到2001年末的12.51%,债券投资已经成为商业银行的一条重要的资金运用渠道,对提高商业银行整体收益水平作用明显(宋清华,2002)。可以预计,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商业银行利用资本市场改善资产结构的作用会越来越大。②通过资产证券化,提高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商业银行传统的信贷资产往往缺乏流动性,而资本市场的发展为商业银行改善其资产流动性提供了可能。因此,商业银行可通过资产证券化技术将住房抵押贷款、信用卡贷款、汽车贷款等转化为标准的可交易证券,借助资本市场把它们推销出去,以增强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③通过资本市场,解决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降低商业银行的风险。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拥有比例相对较高的不良资产,因而蕴藏着较高的经营风险。实践证明,不良资产能否有效处置,关系到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进程。而资本市场的发展恰恰为这些不良资产的处置提供了市场空间和实现途径。
(3)大力拓展与资本市场相关的业务。如代理开放式基金的销售及基金的托管、清算,开办资产管理、证券投资咨询、证券交易结算等业务,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发展机遇拓展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拓宽商业银行的收入来源渠道。
2.加强自身建设,增强竞争力,以应对外资银行的挑战
(1)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商业银行运行机制的要求,加快商业银行的改革步伐,使我国商业银行成为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内控机制健全、按照市场化机制运作的现代商业银行。
(2)加大处置、消化不良资产的力度,努力降低不良资产比例,尽量避免新的不良资产的形成,使商业银行能轻装上阵。
(3)借鉴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经验,调整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理念,改革用人机制,加快金融创新,加强内控制度建设,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整体竞争力。
3.抓住机遇,大力拓展网上银行业务
根据前述分析,随着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和互联网的普及,传统银行赖以生存的基础已经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变化,在这种背景下,商业银行唯有把握机遇,将传统银行的优势与网上银行相结合,才能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的网上银行业务。 (1)完善网上银行功能,充分发挥网上银行的服务优势。如,尽快开通网上B2B业务,借助电子商务的发展机遇求得网上银行自身的发展;开办一些和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业务,拓展网上银行的业务范围,发挥网络银行成本低的优势。
(2)改革传统管理体制,适应网上业务发展需要。网上银行是金融创新与技术创新相结合的产物,需要有新的组织架构和管理体制与之相适应。如对现有银行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变“垂直式”、“直线式”管理模式为“扁平型”、“矩阵式”管理模式,加强部门间的沟通与协调,加快对市场的反应速度;按照最能满足客户需要、开发客户价值的要求设计业务流程,打破传统的分工概念等。
(3)重视对网络人才,特别是同时具备网络知识和金融知识的人才的培养。网络银行网站的建立和维护,网络银行业务的顺利开展,网络金融新产品的开发,都离不开拥有充分网络知识和金融知识的人才,因此,对这些相关人才的培养,是关系我国银行业电子化建设和网络银行发展的关键。
4.利用分业经营政策日益松动的形势,积极拓展商业银行业务,加强商业银行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合作,并为将来的混业经营作准备
我国金融业目前的分业经营格局是在当初特定环境下作出的选择,等将来混业经营的条件具备后,我国必然也会走上混业经营之路。应该看到,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在给商业银行带来挑战的同时,也为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因此,商业银行应加强与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充分利用非银行金融机构带来的发展机遇,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这样,商业银行在面临来自非银行金融机构挑战的同时,也可将业务范围逐步渗透到非银行金融机构领域,变被动为主动,在竞争中发展壮大。
总之,针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我国商业银行只有勇于进行改革和创新,积极开拓进取,才能在21世纪激烈的竞争中获得生存和发展。
五、商业银行综合经营中的全面风险管理
在我国,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如何尽快地向规范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和风险管理过渡,是我国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和风险管理与国际惯例相比还存在较大差异,主要表现在:(1)资本充足率低,自有资金严重不足。(2)存贷倒挂不平衡,超负荷运行严重。(3)资产负债结构不合理,流动性差。(4)资产结构单一,存量板结。(5)资产质量低,安全性差。鉴于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的现状,综合经营中的全面风险管理至少包括三方面问题:一是内部条件创造;二是外部环境改善;三是实行性操作方法。
六、结束语
自1933年美国等西方国家实行商业银行分业经营模式而德国等一部分欧洲国家坚持实行综合经营模式以来,综合经营与分业经营一直是一个很有争议的话题。尤其在目前,随着技术的进步、信息处理和传输手段的改进,金融自由化、经济和金融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国家纷纷放弃原先的商业银行分业经营模式。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程度不断加深,我国商业银行必然也会融入到世界银行体系当中,综合经营将是我国最终的选择。
参考文献:
[1]菲利普·莫利纽克斯、尼达尔·沙姆洛克:《金融创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叶辅靖:《全能银行比较研究——兼论混业与分业经营》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版.
[3]许少奇:《论入世后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之必然趋势与模式选择》,《经济法》,2003年第8.
[4]胡再勇:《中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风险分析》 2007年1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