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学博士,经济评论员
即使要救市,也不能突破市场边界,不能突破底线思维。救市的时机必须是房价的下跌严重创伤中国经济,很有可能引发系统金融风险的情况下。这是必须遵守的边界。
5月12日,央行召开的“住房金融服务专题座谈会”,被外界普遍解读为中央层面对房地产开始救市的最明确信号。在这个座谈会上,央行要求商业银行要“优先满足居民家庭首次购买自住普通商品住房的贷款需求”,“及时审批和发放符合条件的个人住房贷款”。在此之前,包括南宁等城市,已经尝试松绑限购等救市的“自选动作”。
官方的统计数字也好,还是一些开发商资金链断裂跑路的消息也好,都明白无误地证明房地产市场的确不妙的事实。和以往不同,这次房价的下跌是在没有任何政策打压的情况下,由市场做出的自发反应。
事实上,对于房地产的走势,笔者在去年年底就提醒要关注房地产未来下跌对中国宏观经济可能造成的风险。从中国房价的基本逻辑看,过去推动房价上涨的几大引擎,无论是货币超发、还是基本的供求规律、经济高速增长、土地财政以及人民币升值因素,都在悄然发生逆转。笔者去年关于美联储QE退出后全球流动性将面临历史性转折的判断已经得到了现实的应验,这还只是开始,一旦美联储进入加息周期,国际资本将加速流出中国;从经济增速看,未来5年,中国经济能够维持7%左右的增长已经不易;加上过去10年房地产的大跃进,中国住房供需已经基本平衡,一二线以下住房过剩也已经成为事实。根据经济学家钟伟的数据,如果未来五年中国房地产投资的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7%左右,到2017年中国将至少建成1亿套以上的房子,这还不包括3600万套的保障房,这也意味着至少可以解决4亿人的住房问题,而到2017年,中国城镇化的人口最多不会超过1个亿,住房总体过剩会极为严重。
以上的基本事实意味着,中国房地产当下的调整是房价基本逻辑的自然反应,中国房地产的转折点确实已经到来。对于痛恨高房价的民众而言,这种局面自然值得欢欣。如果在2008年,房地产的调整不会影响中国经济,但在经历一系列刺激房地产的政策之后,我们发现,房地产已经完全绑架了中国经济。2013年中国经济能够增长7.7%,和房地产的表现有极大的关系。房地产投资占GDP15%以上的比重,对中国经济增长20%以上的贡献,土地收入占地方财政70%的份额,以及房地产行业去年12.2万亿的融资占中国全社会融资额70%以上的比重,这些令人瞠目结舌的数字意味着,中国经济已经完全沦为了房地产经济,房地产一旦出问题,中国经济必然崩溃,每个人都会成为中国高房价泡沫破灭的殉葬品。
基于此逻辑,中国民众恐怕要接受一个心理上难以接受的事实:如果房价一旦下跌,有关部门一定会出手救市,以维护房地产的稳定。但是,笔者认为,即使要救市,也不能突破市场边界,不能突破底线思维。就救市的时机而论,不能房价一出现调整就救市,这样只会让房地产的风险继续积聚。救市的时机必须是房价的下跌严重创伤中国经济,很有可能引发系统金融风险。这是必须遵守的边界。不遵守此边界,在房地产的供应日益过剩的情况下,人为维持房地产的泡沫,只会让中国经济对房地产的依赖更大,只会让房地产对中国经济的绑架更大,这不是救市,而是用一个更大的,更有杀伤力的炸弹换下一个小炸弹,是给中国经济的未来留下更大的“自杀式袭击”。管理层应该明白,在房地产的基本面已经今非昔比的情况下,妄图通过救市让中国房地产回到过去的单边上涨的繁华中去,是不现实的,也是很危险的。
责任编辑 张惠清
即使要救市,也不能突破市场边界,不能突破底线思维。救市的时机必须是房价的下跌严重创伤中国经济,很有可能引发系统金融风险的情况下。这是必须遵守的边界。
5月12日,央行召开的“住房金融服务专题座谈会”,被外界普遍解读为中央层面对房地产开始救市的最明确信号。在这个座谈会上,央行要求商业银行要“优先满足居民家庭首次购买自住普通商品住房的贷款需求”,“及时审批和发放符合条件的个人住房贷款”。在此之前,包括南宁等城市,已经尝试松绑限购等救市的“自选动作”。
官方的统计数字也好,还是一些开发商资金链断裂跑路的消息也好,都明白无误地证明房地产市场的确不妙的事实。和以往不同,这次房价的下跌是在没有任何政策打压的情况下,由市场做出的自发反应。
事实上,对于房地产的走势,笔者在去年年底就提醒要关注房地产未来下跌对中国宏观经济可能造成的风险。从中国房价的基本逻辑看,过去推动房价上涨的几大引擎,无论是货币超发、还是基本的供求规律、经济高速增长、土地财政以及人民币升值因素,都在悄然发生逆转。笔者去年关于美联储QE退出后全球流动性将面临历史性转折的判断已经得到了现实的应验,这还只是开始,一旦美联储进入加息周期,国际资本将加速流出中国;从经济增速看,未来5年,中国经济能够维持7%左右的增长已经不易;加上过去10年房地产的大跃进,中国住房供需已经基本平衡,一二线以下住房过剩也已经成为事实。根据经济学家钟伟的数据,如果未来五年中国房地产投资的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7%左右,到2017年中国将至少建成1亿套以上的房子,这还不包括3600万套的保障房,这也意味着至少可以解决4亿人的住房问题,而到2017年,中国城镇化的人口最多不会超过1个亿,住房总体过剩会极为严重。
以上的基本事实意味着,中国房地产当下的调整是房价基本逻辑的自然反应,中国房地产的转折点确实已经到来。对于痛恨高房价的民众而言,这种局面自然值得欢欣。如果在2008年,房地产的调整不会影响中国经济,但在经历一系列刺激房地产的政策之后,我们发现,房地产已经完全绑架了中国经济。2013年中国经济能够增长7.7%,和房地产的表现有极大的关系。房地产投资占GDP15%以上的比重,对中国经济增长20%以上的贡献,土地收入占地方财政70%的份额,以及房地产行业去年12.2万亿的融资占中国全社会融资额70%以上的比重,这些令人瞠目结舌的数字意味着,中国经济已经完全沦为了房地产经济,房地产一旦出问题,中国经济必然崩溃,每个人都会成为中国高房价泡沫破灭的殉葬品。
基于此逻辑,中国民众恐怕要接受一个心理上难以接受的事实:如果房价一旦下跌,有关部门一定会出手救市,以维护房地产的稳定。但是,笔者认为,即使要救市,也不能突破市场边界,不能突破底线思维。就救市的时机而论,不能房价一出现调整就救市,这样只会让房地产的风险继续积聚。救市的时机必须是房价的下跌严重创伤中国经济,很有可能引发系统金融风险。这是必须遵守的边界。不遵守此边界,在房地产的供应日益过剩的情况下,人为维持房地产的泡沫,只会让中国经济对房地产的依赖更大,只会让房地产对中国经济的绑架更大,这不是救市,而是用一个更大的,更有杀伤力的炸弹换下一个小炸弹,是给中国经济的未来留下更大的“自杀式袭击”。管理层应该明白,在房地产的基本面已经今非昔比的情况下,妄图通过救市让中国房地产回到过去的单边上涨的繁华中去,是不现实的,也是很危险的。
责任编辑 张惠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