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主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思想和教育教学模式,已经步入课堂中。为学生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并惯穿与整个课堂是学生所需,也是形势所需。自主即为自己做主的意思,也就是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自主学习就是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和发展能力打好基础的。它把学生作为主动的求知者,在学习中培养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探求,主动运用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本文就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谈一些看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设良好氛围,激励自主学习
教师应充分信任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给读书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创设自主学习氛围,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有了进步时及时给与表扬,从而激励学生自主学习,良好的学习习惯,强烈的学习责任感,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学习者通过自己练习、探索、发现,所获得的知识才真正有效。
首先,应创设自学氛围,教给学生自学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是放任自流,在学生自学前,教师应教绐自学的方法,采用一读(将课文读通读顺,了解课文脉络,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二思(看一看"预习提示",读一读课后思考题,明确新课要学什么),三写(即认真读课文,深入思考,在文中圈圈画画,记下疑难,写下感受),四用(即使用工具书,迁移旧知识,初步解决一些自己能解决的问题)的方法,使学生自学时有法可循,明白如何入手,懂得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由教到学有个过程,这个过程是不可缺少的,老师要充分发挥引导和示范作用,但不要扮演包办代替的角色。
其次,激发自主学习的动机,让学生乐学。动机是内驱力,自主学习需要一种内在激励的力量。如果学生对自己从事的探索活动具有强烈的欲望和追求,这种内驱力就能把学生内部的精神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有效持久地投入探索活动。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学生好奇心强烈的特点,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产生对新知识的需要和渴求,并在兴趣的激励下形成探索动机。
第三、营造民主氛围,让学生愿学。教师要转变角色,努力营造出和谐、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通过生说生评,生说师评、师说生评等形式,让学生自己获得问题的解决,使学生走向成功,体验到成就感;适当组织学习竞赛,开展合作学习,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使学生愿学、乐学。教学民主氛围的营造同时,就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有益有趣有效的活动也是促进自主学习的动力。可以说有了活动,课堂就会充满了活力;有了活力,自主学习的动力就更强。
(二)提供自主形式,关注自主过程
学习不是结果而是一种过程。布鲁纳说:"学习不是把学生当成图书馆,而要培养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全面、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是提供自主学习的最佳形式。学生只有直接参与探索新知识的全过程,才能领悟知识的奥秘,感受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优化教学过程的根本要素就是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参与的内涵十分丰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大胆放手,更多地提供学生参与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各种感官功能,让他们多动手,多动口,多动脑,参与观察、思考、讨论、实验。让学生实质性地参与教学过程,要做到七个"让":即课文让学生自学,字词让学生自己掌握,段意让学生概括,问题让学生发现,方法让学生寻找,重点让学生思索,难点让学生突破,真正让学生参与每节课的全过程。参与要多样化,如质疑问难是一种创新精神的反映,是学生思维参与的标志。学生能提出问题,那怕千奇百怪、荒诞离奇,只要学生积极参与了思维活动,教师就要悉心引导,让学生思维的火花最终成为知识学习和创新的火种。
关注自主学习的过程,其最佳手段是优化课堂教学中的反馈与评价。学是核心,导是关键,评是学生求知的催化剂。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体现在课堂提问的梳理精当,而且体现在处理反馈信息的应變能力上。评价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反馈的重要途径,它的作用并不仅限于让学生了解自己与目标要求的距离,还应通过评价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坚定学习的自信心,交流师生情感,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当学生答错问题时怎么处理?是鼓励引导、点拨开窍,还是训斥挖苦,简单的否定,甚至罚站?前者能使学生感到老师态度诚恳,评价中肯,自尊心受到了保护,进而产生"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求知冲动,以良好的心态进入学习探索中;后者则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挫伤学习积极性。因此,反馈和评价,不仅是学生认知过程的需要,更是开放式教学和融洽师生情感的需要。
(三)鼓励"人自为学",培养自主精神
学习者不会思考,不掌握学习的方法,单靠死记硬背来获得知识,必然失去求知的兴趣。因此,教师教学过程中"引"要得当,"放"要得法,给足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人自为学"。放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敢问、善问,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辩驳别人,发表相反意见。在课堂互动中交换思考所得,从而不断修正自己的答案,真正体验探究的乐趣。另外,教师还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尽量多地动手操作。俗话说:"眼过千道,不如手做一遍"。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也就是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发展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放"得彻底,还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要区分好"乱"与"气氛活跃"的关系。有的老师怕学生你一言,我一语,把课堂搞乱,影响课堂纪律。我认为只要学生围绕"学"而乱就不要怕,教师导之有法,这种由激烈的讨论辩驳引发的"乱"只会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因为他们无暇开小差。当然,对学习纪律作出要求也是十分必要的,我就明确告诉学生--下课你可以在教室里自由活动,上课必须学习。二是要给学生留足充裕的思考和活动时间,切忌走形式,武断地打断学生思维,挫伤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只有在每个学生充分思考的基础上,讨论和争辩才会有最佳的效果。三是尽量多地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能让学生说的,老师不说;能让学生想的,教师决不禁锢学生思维;能让学生动手操作的,老师绝不越俎代庖。这样,才能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
总之,要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贯穿整个教学活动中,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大胆地尝试、创新,在不断的尝试中完善自己的教学,最终实现我们目标。我们只有把语文课堂教学建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积极促进学生学习形式的改变,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才能使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一)创设良好氛围,激励自主学习
教师应充分信任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给读书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创设自主学习氛围,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有了进步时及时给与表扬,从而激励学生自主学习,良好的学习习惯,强烈的学习责任感,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学习者通过自己练习、探索、发现,所获得的知识才真正有效。
首先,应创设自学氛围,教给学生自学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是放任自流,在学生自学前,教师应教绐自学的方法,采用一读(将课文读通读顺,了解课文脉络,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二思(看一看"预习提示",读一读课后思考题,明确新课要学什么),三写(即认真读课文,深入思考,在文中圈圈画画,记下疑难,写下感受),四用(即使用工具书,迁移旧知识,初步解决一些自己能解决的问题)的方法,使学生自学时有法可循,明白如何入手,懂得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由教到学有个过程,这个过程是不可缺少的,老师要充分发挥引导和示范作用,但不要扮演包办代替的角色。
其次,激发自主学习的动机,让学生乐学。动机是内驱力,自主学习需要一种内在激励的力量。如果学生对自己从事的探索活动具有强烈的欲望和追求,这种内驱力就能把学生内部的精神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有效持久地投入探索活动。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学生好奇心强烈的特点,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产生对新知识的需要和渴求,并在兴趣的激励下形成探索动机。
第三、营造民主氛围,让学生愿学。教师要转变角色,努力营造出和谐、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通过生说生评,生说师评、师说生评等形式,让学生自己获得问题的解决,使学生走向成功,体验到成就感;适当组织学习竞赛,开展合作学习,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使学生愿学、乐学。教学民主氛围的营造同时,就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有益有趣有效的活动也是促进自主学习的动力。可以说有了活动,课堂就会充满了活力;有了活力,自主学习的动力就更强。
(二)提供自主形式,关注自主过程
学习不是结果而是一种过程。布鲁纳说:"学习不是把学生当成图书馆,而要培养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全面、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是提供自主学习的最佳形式。学生只有直接参与探索新知识的全过程,才能领悟知识的奥秘,感受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优化教学过程的根本要素就是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参与的内涵十分丰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大胆放手,更多地提供学生参与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各种感官功能,让他们多动手,多动口,多动脑,参与观察、思考、讨论、实验。让学生实质性地参与教学过程,要做到七个"让":即课文让学生自学,字词让学生自己掌握,段意让学生概括,问题让学生发现,方法让学生寻找,重点让学生思索,难点让学生突破,真正让学生参与每节课的全过程。参与要多样化,如质疑问难是一种创新精神的反映,是学生思维参与的标志。学生能提出问题,那怕千奇百怪、荒诞离奇,只要学生积极参与了思维活动,教师就要悉心引导,让学生思维的火花最终成为知识学习和创新的火种。
关注自主学习的过程,其最佳手段是优化课堂教学中的反馈与评价。学是核心,导是关键,评是学生求知的催化剂。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体现在课堂提问的梳理精当,而且体现在处理反馈信息的应變能力上。评价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反馈的重要途径,它的作用并不仅限于让学生了解自己与目标要求的距离,还应通过评价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坚定学习的自信心,交流师生情感,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当学生答错问题时怎么处理?是鼓励引导、点拨开窍,还是训斥挖苦,简单的否定,甚至罚站?前者能使学生感到老师态度诚恳,评价中肯,自尊心受到了保护,进而产生"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求知冲动,以良好的心态进入学习探索中;后者则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挫伤学习积极性。因此,反馈和评价,不仅是学生认知过程的需要,更是开放式教学和融洽师生情感的需要。
(三)鼓励"人自为学",培养自主精神
学习者不会思考,不掌握学习的方法,单靠死记硬背来获得知识,必然失去求知的兴趣。因此,教师教学过程中"引"要得当,"放"要得法,给足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人自为学"。放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敢问、善问,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辩驳别人,发表相反意见。在课堂互动中交换思考所得,从而不断修正自己的答案,真正体验探究的乐趣。另外,教师还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尽量多地动手操作。俗话说:"眼过千道,不如手做一遍"。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也就是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发展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放"得彻底,还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要区分好"乱"与"气氛活跃"的关系。有的老师怕学生你一言,我一语,把课堂搞乱,影响课堂纪律。我认为只要学生围绕"学"而乱就不要怕,教师导之有法,这种由激烈的讨论辩驳引发的"乱"只会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因为他们无暇开小差。当然,对学习纪律作出要求也是十分必要的,我就明确告诉学生--下课你可以在教室里自由活动,上课必须学习。二是要给学生留足充裕的思考和活动时间,切忌走形式,武断地打断学生思维,挫伤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只有在每个学生充分思考的基础上,讨论和争辩才会有最佳的效果。三是尽量多地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能让学生说的,老师不说;能让学生想的,教师决不禁锢学生思维;能让学生动手操作的,老师绝不越俎代庖。这样,才能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
总之,要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贯穿整个教学活动中,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大胆地尝试、创新,在不断的尝试中完善自己的教学,最终实现我们目标。我们只有把语文课堂教学建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积极促进学生学习形式的改变,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才能使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