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初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齐读课题。
生:第16课,太阳。
师: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朗读课文。读完后告诉我,你读懂了什么。
(生朗读课文)
师:读完了,我们来交流一下。你读懂了什么呢?
生:我读懂了太阳离我们很远,大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
师:的确,太阳离我们很远很远。(板书:远)
生:我读懂了太阳还很大,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师:不错,太阳的体积是很大的。(板书:大)
生:我还读懂了,太阳的温度很高,很热。
师:是呀,你的概括能力真棒。(板书:热)
师:同学们,老师这儿写的“远、大、热”实际上就是太阳的——
生:特点。
(师板书:特点)
师:真好!我们继续交流。你还读懂了什么?
生:我还读懂了太阳和我们的关系十分密切。
(师板书:关系密切)
二、体会“关系密切”
师:那么太阳和我们的关系密切具体体现在哪里呢?你能用上“有了太阳,___________;如果没有太阳,____________”这样的句式来说说看吗?
生:我发现,有了太阳,地球上的庄稼和树木才能发芽、长叶、开花、结果,鸟、兽、虫、鱼才能生存、繁殖;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就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
师:是呀,如你所说,如果没有太阳,不仅人类无法生存,动物、植物也无法生存。动物和植物,我们可以合起来称之为——
生:动植物。
师:其实还有一个更加简洁的统称,就是生物。生物的生存状态是什么呢?有一个新詞儿,叫生态。那么它们的生存环境就是——
生:生态环境。
师:所以,有了太阳,才有了生态环境的形成。(板书:形成生态环境)
生:我发现,有了太阳,就有了我们吃的粮食、蔬菜、水果、肉类,穿的棉、麻、毛、丝;如果没有太阳,那么我们吃的、穿的都会没有。
师:你说得很有道理,你所说的“吃的、穿的”也属于生态环境的一部分。
生:我还有补充。我发现了,有了太阳,就有了煤炭;如果没有太阳,就不会形成煤炭。因为煤炭是远古时代的植物埋在地层底下变成的,所以也属于生态环境的形成。
师:你的回答响亮完整,有条有理。
生:我发现有了太阳就有了雨、雪,还形成了风;如果没有太阳,那么我们就看不到下雨、下雪、刮风了。
师:很好。同学们,“雨、雪、风”都属于地球上的什么变化?
生:天气变化。
师:不错,老师有个更专业的
词,叫气象。所以有了太阳,就有了气象的变化。(板书:形成气象变化)
生:我还有补充。我发现有了太阳,就能杀菌,还可以利用它来预防和治疗疾病;如果没有太阳,可能我们的地球上就会到处是细菌,到处是疾病。
师:是呀,你说得很有道理。可是太阳光为什么能杀菌呢?有谁知道原因?
生:我知道,因为太阳光里有紫外线,紫外线是可以杀菌的。
师:不错,你的课外知识很丰富。太阳光能杀菌,所以可以预防和治疗疾病。“预防”和“治疗”这两个词,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老师提示一下,可以从这两个词语中,各提一个字,就能成为一个新词。谁来试试?
生:我觉得是预疗。
师:可没有“预疗”这个词,再想想看。
生:我觉得是“防治”。
师:真好!(板书:杀菌防治疾病)
师:同学们,太阳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它关系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文中有一句话,就非常好地概括出了第4~8自然段的所有内容,你找到了吗?
生:我找到了,“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师:很好,这句话里有个词语,“一句话”,它是个总结性的词语,很好地概括了上文的内容。像这样的词语你还知道哪些?
生:总之。
生:总而言之。
生:言而总之。
生:总的来说。
生:综上所述。
师:是呀,汉语丰富多彩,一个意思能用好多不同的词语来说。学好语文,就要在平时的阅读中,懂得归纳和总结。
师:课文围绕太阳,向我们说明了两个部分的内容。(指板书)一是说明了太阳的特点,二是说明了太阳与我们关系密切。文中有一个过渡句,很好地将这两部分内容联结到了一起。谁能找到它?
生:我找到了: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
三、体会说明方法的妙处
1.交流太阳的“远”
师:同学们,作为五年级的学生,你们能一眼就发现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这点当然难不倒你们,关键是要发现,作者是如何把太阳的特点说清楚的。接下来,我们要深入到课文的字里行间去剖析。请大家默读第1~3自然段,然后告诉我,你有什么发现。
(生默读后有人举手)
师:好,有的同学已经迫不及待要交流了。首先我们来交流太阳“远”的特点。
生:我发现了,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课文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师:不错,你一下就说出了这个说明方法。(板书:列数字)
师:来,咱们来读读这个数字。
生:一亿五千万千米。
师:你有什么感觉?
生:我觉得这个数字好大好大。 师:看老师来写写这个数字。(板书:150000000)
师:看看有几个零,这么大的数字,在现实生活中你见过吗?
生:我没见过。
师:是呀,老师也没见过。它有多大,你有概念吗?
生:没有概念。
师:老师也是这样的感觉,只知道它很大很大,大到超出我们的想象。继续交流,你还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这里也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师:又是列数字,列了什么数字?
生:三千五百年和二十几年。
师:再来看老师写数字。(板书:3500年)
师:3500年又是个什么概念呢?
生:我知道一个世纪是100年,3500年就是35个世纪。
师:35个世纪又是多久呢?
生:我觉得35个世纪可以有好几十代人了。
师:历史上有个人叫刘邦,你们知道吗?从刘邦那个时代开始走,一刻不停地走到现在,也就2200多年,怎么样?
生:那从刘邦那时候走到现在,还是走不到太阳上的。走到太阳上要3500年。
师:对呀,太阳真的离我们太远了。(板书:20年)
师:20年是什么概念呢?
生:就是一个人从小长到大,差不多20年。
师:你现在几岁啦?
生:我11岁了,就是从出生时坐飞机到现在,还要再坐9年才有可能到太阳上去。
师:你真会联想。来,我们一起读读这三个数字。
生:一亿五千万千米、三千五百年、二十几年。
师:刚刚有同学说了,这种说明方法是——列数字,有什么好处?
生:让我们一下就知道了太阳离我们很远
很远。
师:是的,列数字最大的好处就是直观地告诉我们事物的特点。除此之外,作者在说明太阳“远”这个特点时,还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呢?
生:还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师板书:举例子)
师:举了什么例子?
生:举了步行和坐飞机的例子。
师:老师有个疑问,为什么作者在这里,用了列数字的方法,还要举例子呢?举一个例子不够,还要举两个例子,是不是有点啰唆呢?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生:我觉得一点儿也不啰唆,因为列数字、举例子这两种说明方法一起用,可以让我们更加清楚地感觉到太阳离我们很远很远。
生:我也觉得不啰唆,因为如果光列数字的话,我们只能知道太阳离我们很远很远,具体有多远,我们都想象不出来,所以作者又举了例子,让我们有想象的空间。
师:是呀,作者在这里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让我们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太阳离我们实在是太远啦!这就是作者写作的精妙之处。你们都发现了,真了不起!
2.交流太阳的“大”
师:太阳还有“大”“热”的特点,你能不能学着我们刚刚的样子,去层层剖析,然后说说你的发现。
生:我发现作者在写太阳大的特点时,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约有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这里“一百三十万”这个数字让我体会到太阳真大。
生:我还有补充,作者这里还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让太阳和地球作比较,地球已经够大的了,太阳比地球大得多。
师:是呀,可是为什么要和地球作比较呢?不能和火星、月球作比较吗?
生:因为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我们对地球比较熟悉。
师:说得真好!也就是说,作比较的对象要是我们熟知的事物。(板书:作比较)
3.交流太阳的“热”
生:作者在介绍太阳热的特点时,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他说太阳的温度有五千多摄氏度。我们平时沸水的温度是100攝氏度,已经会被烫伤了,太阳温度是沸水的50倍。
生:作者还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体。钢铁是非常坚硬的,可是碰到太阳会成为气体,让我感觉到太阳的温度很高。
生:作者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太阳是个大火球,让我感觉到太阳温度很高。
师:说得真好!(板书:打比方)
师:在这儿,作者一连用了三种说明方法,直观又形象地让我们感受到太阳的温度极高。如果现在让你朗读,让听者清清楚楚地感受到太阳的特点,你会怎么读呢?我们一起来试试。
(生齐读第1~3自然段)
四、学写说明文
师: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些关于月球的资
料。自己先读一读,然后想一想,如果把这些资料直接连起来,能否成为一篇说明文?
(师出示资料)
1.月亮的表面积有3800万平方千米,大约是地球表面积的1/14。
2.白天,在阳光直射的地方,月亮温度高达
127摄氏度;夜晚温度可低到零下183摄氏度,
3.地球与月球之间的平均距离为384400
千米。
4.月亮的体积是地球的1/49。
5.月亮直径是3476千米,大约是地球直径的3/11。
生:我觉得不可以,我觉得这段资料的顺序有点乱,一会儿写月亮的表面积,一会儿写月亮的温度,一会又写直径。
师:老师懂你的意思,也就是说,这段资料的表达没有条理。
生:我也觉得不可以,我觉得这些数字不够准确。课文里作者会用“约”“大概”这样的词语,因为没有人真的测量过月亮到地球的距离,可能只是科学家的估算。
师:掌声送给你!细心的孩子,老师为你的发现点赞! 生:我也觉得不可以,这些资料只有列数字一种说明方法,不够生动。
师:是呀,只有一种说明方法怎么能成为一篇有趣味的说明文呢?同学们说得都很有道理。如果现在让你把这些资料分类,你会怎么分?为什么?
生:我会把1、4、5分为一类,它们都在写月亮的大小。第2句写了月亮的温度,第3句写了月亮到地球的距离。
(师出示分类后的文字)
师:现在,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距离”这一块,老师给你的资料里只有列数字一种说明方法,你能不能学着课文的样子,用上多种说明方法来介绍一下?先四人一小组讨论一下。
生:月亮距离地球大约有384400千米,这
个数字看起来很大,其实跟太阳比起来,月亮离地球很近。
生:月亮距离地球大约有384400千米,如
果坐飞机到月球上去,大概要20天左右,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大约需要9年。
师:老师想采访一下你,你这个数据是怎么来的呢?
生:我是计算出来的。我查过资料,民航飞机的速度是800千米每小时,我们人步行的速度是5千米每小时,所以我计算了一下。
师:善于研究的好孩子,真不错!同学们真了不起,你们用上了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把月球到地球的距离说得生动具体。那么剩下的月球的大小、温度,相信你们也可以
写好。
生:月球其实并不大,它的表面积约有3800万平方千米,大约是地球表面积的1/14。而我们中国的国土面积是960万平方千米,大概4个中国就抵得上一个月球的面积。
生:月球上的温差非常大,白天,在阳光直射的地方,月亮温度高达127摄氏度,比沸水的温度还高;夜晚温度可低到零下183摄氏度,比南极的温度还低得多,真像个广寒宫。
……
师:把同学们说的连起来,就是一篇比较生动的说明文了。现在再看看课文,还有什么值得我们借鉴的?
生:课文开头写了后羿射日的传说。
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生:我覺得在开头写一个传说,一下子就把我们阅读的兴趣激发了。
师:是呀,关于月亮,其实也有一个传说,谁来说说看?
(生完整讲述《嫦娥奔月》)
师:他说得很具体,可是我们写作文的时候要把这个故事原原本本地都写上去吗?
生:不要,因为重点是介绍月球的特点。
师:对呀,传说只是一个引子。
师: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太阳,揭秘了说明文写作的奥秘,还尝试写了说明文。往后,当你读到同类型的文章时,希望你也会用上今天所学,去层层剖析,深入思考,那么你一定会收获良多。
【评析】
在本课教学中,蒋老师不仅重视“教”,也重视“学”。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扎实,课堂生动活泼而又有条不紊,学生积极主动而又配合默契。
教学《太阳》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蒋老师让学生抓住“有了太阳……”“如果没有太阳……就……”这样的句式进行比较,学生讲得有情有趣,课文的重点也被自然突破。
在体会说明方法的作用时,蒋老师对教学细节进行精雕细刻,从行文思路、说明方法、语言特点入手,依托语言,活化语言,并相机融入必需的读写训练,使学生对太阳的特点和作者的表达方式都有了深入的理解和整体把握。
对于说明文的教学,提高其教学的效率,是当前语文教学的一项迫切任务;加强说明文教学的趣味性,是提高其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认为说明文教学无所作为,或者把说明文教学课上成科普知识课,这是对语文教学本身的异化,是十分要不得的。总而言之,说明文的语言魅力是独特的,而这种独特的味道也只有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来。因此,只要我们以“语文”的方式挖掘说明文中的语文因素,这样说明文也能上出浓浓的语文味来!
(作者单位:江苏无锡市东林小学/江苏无锡市梁溪区教师发展中心)
责任编辑 田 晟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齐读课题。
生:第16课,太阳。
师: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朗读课文。读完后告诉我,你读懂了什么。
(生朗读课文)
师:读完了,我们来交流一下。你读懂了什么呢?
生:我读懂了太阳离我们很远,大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
师:的确,太阳离我们很远很远。(板书:远)
生:我读懂了太阳还很大,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师:不错,太阳的体积是很大的。(板书:大)
生:我还读懂了,太阳的温度很高,很热。
师:是呀,你的概括能力真棒。(板书:热)
师:同学们,老师这儿写的“远、大、热”实际上就是太阳的——
生:特点。
(师板书:特点)
师:真好!我们继续交流。你还读懂了什么?
生:我还读懂了太阳和我们的关系十分密切。
(师板书:关系密切)
二、体会“关系密切”
师:那么太阳和我们的关系密切具体体现在哪里呢?你能用上“有了太阳,___________;如果没有太阳,____________”这样的句式来说说看吗?
生:我发现,有了太阳,地球上的庄稼和树木才能发芽、长叶、开花、结果,鸟、兽、虫、鱼才能生存、繁殖;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就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
师:是呀,如你所说,如果没有太阳,不仅人类无法生存,动物、植物也无法生存。动物和植物,我们可以合起来称之为——
生:动植物。
师:其实还有一个更加简洁的统称,就是生物。生物的生存状态是什么呢?有一个新詞儿,叫生态。那么它们的生存环境就是——
生:生态环境。
师:所以,有了太阳,才有了生态环境的形成。(板书:形成生态环境)
生:我发现,有了太阳,就有了我们吃的粮食、蔬菜、水果、肉类,穿的棉、麻、毛、丝;如果没有太阳,那么我们吃的、穿的都会没有。
师:你说得很有道理,你所说的“吃的、穿的”也属于生态环境的一部分。
生:我还有补充。我发现了,有了太阳,就有了煤炭;如果没有太阳,就不会形成煤炭。因为煤炭是远古时代的植物埋在地层底下变成的,所以也属于生态环境的形成。
师:你的回答响亮完整,有条有理。
生:我发现有了太阳就有了雨、雪,还形成了风;如果没有太阳,那么我们就看不到下雨、下雪、刮风了。
师:很好。同学们,“雨、雪、风”都属于地球上的什么变化?
生:天气变化。
师:不错,老师有个更专业的
词,叫气象。所以有了太阳,就有了气象的变化。(板书:形成气象变化)
生:我还有补充。我发现有了太阳,就能杀菌,还可以利用它来预防和治疗疾病;如果没有太阳,可能我们的地球上就会到处是细菌,到处是疾病。
师:是呀,你说得很有道理。可是太阳光为什么能杀菌呢?有谁知道原因?
生:我知道,因为太阳光里有紫外线,紫外线是可以杀菌的。
师:不错,你的课外知识很丰富。太阳光能杀菌,所以可以预防和治疗疾病。“预防”和“治疗”这两个词,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老师提示一下,可以从这两个词语中,各提一个字,就能成为一个新词。谁来试试?
生:我觉得是预疗。
师:可没有“预疗”这个词,再想想看。
生:我觉得是“防治”。
师:真好!(板书:杀菌防治疾病)
师:同学们,太阳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它关系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文中有一句话,就非常好地概括出了第4~8自然段的所有内容,你找到了吗?
生:我找到了,“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师:很好,这句话里有个词语,“一句话”,它是个总结性的词语,很好地概括了上文的内容。像这样的词语你还知道哪些?
生:总之。
生:总而言之。
生:言而总之。
生:总的来说。
生:综上所述。
师:是呀,汉语丰富多彩,一个意思能用好多不同的词语来说。学好语文,就要在平时的阅读中,懂得归纳和总结。
师:课文围绕太阳,向我们说明了两个部分的内容。(指板书)一是说明了太阳的特点,二是说明了太阳与我们关系密切。文中有一个过渡句,很好地将这两部分内容联结到了一起。谁能找到它?
生:我找到了: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
三、体会说明方法的妙处
1.交流太阳的“远”
师:同学们,作为五年级的学生,你们能一眼就发现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这点当然难不倒你们,关键是要发现,作者是如何把太阳的特点说清楚的。接下来,我们要深入到课文的字里行间去剖析。请大家默读第1~3自然段,然后告诉我,你有什么发现。
(生默读后有人举手)
师:好,有的同学已经迫不及待要交流了。首先我们来交流太阳“远”的特点。
生:我发现了,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课文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师:不错,你一下就说出了这个说明方法。(板书:列数字)
师:来,咱们来读读这个数字。
生:一亿五千万千米。
师:你有什么感觉?
生:我觉得这个数字好大好大。 师:看老师来写写这个数字。(板书:150000000)
师:看看有几个零,这么大的数字,在现实生活中你见过吗?
生:我没见过。
师:是呀,老师也没见过。它有多大,你有概念吗?
生:没有概念。
师:老师也是这样的感觉,只知道它很大很大,大到超出我们的想象。继续交流,你还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这里也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师:又是列数字,列了什么数字?
生:三千五百年和二十几年。
师:再来看老师写数字。(板书:3500年)
师:3500年又是个什么概念呢?
生:我知道一个世纪是100年,3500年就是35个世纪。
师:35个世纪又是多久呢?
生:我觉得35个世纪可以有好几十代人了。
师:历史上有个人叫刘邦,你们知道吗?从刘邦那个时代开始走,一刻不停地走到现在,也就2200多年,怎么样?
生:那从刘邦那时候走到现在,还是走不到太阳上的。走到太阳上要3500年。
师:对呀,太阳真的离我们太远了。(板书:20年)
师:20年是什么概念呢?
生:就是一个人从小长到大,差不多20年。
师:你现在几岁啦?
生:我11岁了,就是从出生时坐飞机到现在,还要再坐9年才有可能到太阳上去。
师:你真会联想。来,我们一起读读这三个数字。
生:一亿五千万千米、三千五百年、二十几年。
师:刚刚有同学说了,这种说明方法是——列数字,有什么好处?
生:让我们一下就知道了太阳离我们很远
很远。
师:是的,列数字最大的好处就是直观地告诉我们事物的特点。除此之外,作者在说明太阳“远”这个特点时,还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呢?
生:还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师板书:举例子)
师:举了什么例子?
生:举了步行和坐飞机的例子。
师:老师有个疑问,为什么作者在这里,用了列数字的方法,还要举例子呢?举一个例子不够,还要举两个例子,是不是有点啰唆呢?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生:我觉得一点儿也不啰唆,因为列数字、举例子这两种说明方法一起用,可以让我们更加清楚地感觉到太阳离我们很远很远。
生:我也觉得不啰唆,因为如果光列数字的话,我们只能知道太阳离我们很远很远,具体有多远,我们都想象不出来,所以作者又举了例子,让我们有想象的空间。
师:是呀,作者在这里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让我们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太阳离我们实在是太远啦!这就是作者写作的精妙之处。你们都发现了,真了不起!
2.交流太阳的“大”
师:太阳还有“大”“热”的特点,你能不能学着我们刚刚的样子,去层层剖析,然后说说你的发现。
生:我发现作者在写太阳大的特点时,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约有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这里“一百三十万”这个数字让我体会到太阳真大。
生:我还有补充,作者这里还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让太阳和地球作比较,地球已经够大的了,太阳比地球大得多。
师:是呀,可是为什么要和地球作比较呢?不能和火星、月球作比较吗?
生:因为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我们对地球比较熟悉。
师:说得真好!也就是说,作比较的对象要是我们熟知的事物。(板书:作比较)
3.交流太阳的“热”
生:作者在介绍太阳热的特点时,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他说太阳的温度有五千多摄氏度。我们平时沸水的温度是100攝氏度,已经会被烫伤了,太阳温度是沸水的50倍。
生:作者还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体。钢铁是非常坚硬的,可是碰到太阳会成为气体,让我感觉到太阳的温度很高。
生:作者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太阳是个大火球,让我感觉到太阳温度很高。
师:说得真好!(板书:打比方)
师:在这儿,作者一连用了三种说明方法,直观又形象地让我们感受到太阳的温度极高。如果现在让你朗读,让听者清清楚楚地感受到太阳的特点,你会怎么读呢?我们一起来试试。
(生齐读第1~3自然段)
四、学写说明文
师: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些关于月球的资
料。自己先读一读,然后想一想,如果把这些资料直接连起来,能否成为一篇说明文?
(师出示资料)
1.月亮的表面积有3800万平方千米,大约是地球表面积的1/14。
2.白天,在阳光直射的地方,月亮温度高达
127摄氏度;夜晚温度可低到零下183摄氏度,
3.地球与月球之间的平均距离为384400
千米。
4.月亮的体积是地球的1/49。
5.月亮直径是3476千米,大约是地球直径的3/11。
生:我觉得不可以,我觉得这段资料的顺序有点乱,一会儿写月亮的表面积,一会儿写月亮的温度,一会又写直径。
师:老师懂你的意思,也就是说,这段资料的表达没有条理。
生:我也觉得不可以,我觉得这些数字不够准确。课文里作者会用“约”“大概”这样的词语,因为没有人真的测量过月亮到地球的距离,可能只是科学家的估算。
师:掌声送给你!细心的孩子,老师为你的发现点赞! 生:我也觉得不可以,这些资料只有列数字一种说明方法,不够生动。
师:是呀,只有一种说明方法怎么能成为一篇有趣味的说明文呢?同学们说得都很有道理。如果现在让你把这些资料分类,你会怎么分?为什么?
生:我会把1、4、5分为一类,它们都在写月亮的大小。第2句写了月亮的温度,第3句写了月亮到地球的距离。
(师出示分类后的文字)
师:现在,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距离”这一块,老师给你的资料里只有列数字一种说明方法,你能不能学着课文的样子,用上多种说明方法来介绍一下?先四人一小组讨论一下。
生:月亮距离地球大约有384400千米,这
个数字看起来很大,其实跟太阳比起来,月亮离地球很近。
生:月亮距离地球大约有384400千米,如
果坐飞机到月球上去,大概要20天左右,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大约需要9年。
师:老师想采访一下你,你这个数据是怎么来的呢?
生:我是计算出来的。我查过资料,民航飞机的速度是800千米每小时,我们人步行的速度是5千米每小时,所以我计算了一下。
师:善于研究的好孩子,真不错!同学们真了不起,你们用上了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把月球到地球的距离说得生动具体。那么剩下的月球的大小、温度,相信你们也可以
写好。
生:月球其实并不大,它的表面积约有3800万平方千米,大约是地球表面积的1/14。而我们中国的国土面积是960万平方千米,大概4个中国就抵得上一个月球的面积。
生:月球上的温差非常大,白天,在阳光直射的地方,月亮温度高达127摄氏度,比沸水的温度还高;夜晚温度可低到零下183摄氏度,比南极的温度还低得多,真像个广寒宫。
……
师:把同学们说的连起来,就是一篇比较生动的说明文了。现在再看看课文,还有什么值得我们借鉴的?
生:课文开头写了后羿射日的传说。
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生:我覺得在开头写一个传说,一下子就把我们阅读的兴趣激发了。
师:是呀,关于月亮,其实也有一个传说,谁来说说看?
(生完整讲述《嫦娥奔月》)
师:他说得很具体,可是我们写作文的时候要把这个故事原原本本地都写上去吗?
生:不要,因为重点是介绍月球的特点。
师:对呀,传说只是一个引子。
师: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太阳,揭秘了说明文写作的奥秘,还尝试写了说明文。往后,当你读到同类型的文章时,希望你也会用上今天所学,去层层剖析,深入思考,那么你一定会收获良多。
【评析】
在本课教学中,蒋老师不仅重视“教”,也重视“学”。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扎实,课堂生动活泼而又有条不紊,学生积极主动而又配合默契。
教学《太阳》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蒋老师让学生抓住“有了太阳……”“如果没有太阳……就……”这样的句式进行比较,学生讲得有情有趣,课文的重点也被自然突破。
在体会说明方法的作用时,蒋老师对教学细节进行精雕细刻,从行文思路、说明方法、语言特点入手,依托语言,活化语言,并相机融入必需的读写训练,使学生对太阳的特点和作者的表达方式都有了深入的理解和整体把握。
对于说明文的教学,提高其教学的效率,是当前语文教学的一项迫切任务;加强说明文教学的趣味性,是提高其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认为说明文教学无所作为,或者把说明文教学课上成科普知识课,这是对语文教学本身的异化,是十分要不得的。总而言之,说明文的语言魅力是独特的,而这种独特的味道也只有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来。因此,只要我们以“语文”的方式挖掘说明文中的语文因素,这样说明文也能上出浓浓的语文味来!
(作者单位:江苏无锡市东林小学/江苏无锡市梁溪区教师发展中心)
责任编辑 田 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