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用均值不等式求函数最值的四大误区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ximaj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8-137-01
  
  运用均值不等式:(1)当且仅当a=b时取等号(2) 当且仅当a=b=c时取等号求函数最值是一种常用方法,但由于其约束条件苛刻,不少同学在使用时往往顾此失彼,下面通过几例进行分析说明。
  一. 忽视“正”
  “正”是指均值不等式成立的前提条件各项均为正实数。
  例1.已知 求函数的最值。
  错解:由均值不等式得当且仅当x=1时取等号,所以y的最小值为2。
  剖析:错误的原因是误把x当成了正数,在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时,必须搞清给定数或式是否是正的,如果是负的,必须先变成正的。
  正解1:当x>0时,由均值不等式得 当且仅当x=1时取等号,所以y的最小值为2;当x<0时,
  由得x=-1,此时y的最大值为-2。故当x>0时,y的最小值为2;当x<0时,y的最大值为-2。
  正解2:因为x与 同号,所以 ,所以 或 。所以当x>0时,y的最小值为2;当x<0时,y的最大值为-2。
  二.忽视“定”
  “定”是指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时,和(或积)应为定值,这时往往需要拆项、补项、系数平衡等变形方法。
  例2.已知0  错解:
  易证为增函数。
  所以当即x=0时
  四.忽视“同”
  “同”是指在同一解析式中,多次使用均值不等式时,等号成立条件中的变数取到的值应相同。
  例4.求函数的最小值。
  错解: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8-129-01     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让我感觉到对学生的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而且还有对每的体验。??新课程改革后,教师角色的转换,不意味着完全放手,任其自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不应无序,不能盲从,不走形式,不为做秀。鉴于学生知识储量、学习能力、生活阅历的局限,还是需要教师的扶持引领、参与调度
摘 要:本文认为,“激趣”是搞好中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前提。“激趣”的前提是处理好“教与学”、“死与活”、“内与外”、“苦与乐”的关系。“激趣”的手段是“愉快氛围的创设”和“交际手法的运用”。  关键词:英语 教学 “激趣”艺术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8-130-02    中学生尤其是初中生,他们学习的动力来源十分复杂,从理论和实践两方
摘 要:万花筒般的社会是语文学习的大学校,丰富多彩的大自然,纷繁复杂的社会、人生都是语文的园地,都有语文作业可做。因此,语文教师应善于利用这得天独厚的条件,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把学办事、学交往、学合作、学做人与运用语言和提高听说读写的实践能力结合起来,让每个学生焕发出悟性和灵性。打破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有字书无字书之间的界线,开辟一片内化语言积累的崭新天地,把语文教学放在现实社会的大语文环境中去
摘 要:在数学教学题过程中,等价转化思想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和广泛的,通过适时等价转化取得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效果,同时也能较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解题应变能力.本文主要从等价转化的类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认识等价转化的思想实质,强化应用意识.  关键词:等价转化思想 高中数学 例题解析 分类讨论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8-121-01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8-134-01     科学方法是指人们在从事科学研究的活动中所采取的途径、手段和方式.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中明确的把科学方法教育列为初中化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化学教材中也编入了大量关于科学方法教育的素材。那么,初中化学究竟应对学生进行那些方面的科学方法教育?如何实施这些教育?现结合自己的思考与实践,谈一些粗
建筑项目工程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国民的安全,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国民对建筑物的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建筑物具有较强的宜居性、安全性和稳定性.对此相关的建筑项目工
目的:通过对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相关处方数、临床使用情况等进行探究.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到2020年1月近2年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的临床应用数据,对其临床记录与不良
摘 要:本文从培养学生的勇气、学会自我调控、传授说话的技巧和开展经常性的、多样性的训练这四个方面来论说如何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 说话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8-139-01    语言作为人类思维和交流的工具,是我们须臾不可或缺的。在封建社会的刘勰,也曾用“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