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与整合”是“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高级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本课程改革是对德国“行动导向”教学法和“关键能力”培养目标进行研究,开发具有校本特色的一体化课程资源,借鉴德国教学评价体系,构建校本化的评价机制,最终促进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电气控制系统;教学改革;校本化
一、课程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与整合”专业课程是电气工程系的核心课程,目前的教学模式是根据学校现有“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具体是教师先根据电气控制要求进行讲解,学生分组进行线路设计、安装与调试,然后教师打分结束该课题,形式比较单一。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缺少主动思考,综合职业能力得不到很好的提升。从2015年开始,笔者学院在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开展中德合作教学。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先进性、规范性、全面性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启发,学院准备进一步提炼德国教学模式的精华,使之适应学院的实际教学条件,将该课程应用到我院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普通班,实现“本土化”“校本化”的转换。
二、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1. 充实和完善本课程的学习目标、课程标准和授课计划
2014年至今,笔者学院与德国埃尔福特培训中心合作,正式将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引入我院的教学之中。具体表现为遵循专业和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原则,重构以典型項目为载体的课程模块,形成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和项目化的课程标准。具体课程内容设计了8个由浅入深的项目学习任务,同时制订与之配套的授课计划。
2. 开发数字化课程及虚拟实训项目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针对课程学习任务涉及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多,学生掌握难度大等问题,对这些知识点和技能点进行碎片化整理,开发制作多媒体课件、视频和虚拟实训项目,以动画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元器件的结构和功能、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元器件的选型及电气线路的安装与调试等,提高了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数字化课程增加了教学中的信息量,加快了教学进度,增强了教学效果。
3. 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标准
该课程教学没有纯理论学习,而是采取行动导向教学法,强调“工作”“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学生在完成一项项工作任务的过程中,通过有规律地经历获取信息—制订计划—做出决策—实施计划—过程控制—评价反馈等工作过程,实现其隐形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1)获取信息。在该步骤中学生要通过查专业书籍或利用网络资源查阅移动大门电气部分所涉及的相关知识。教师提供移动大门工作的动画或虚拟实训项目进行演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并对学生收集的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和引导。
(2)制订计划。根据学生收集信息汇总,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移动大门”任务实施工作计划,并进行小组分工,最后汇报移动大门设计思路。教师提供设计图纸的规范性要求,并针对学生设计电路中的共性问题集中讲解,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电路工作原理。
(3)做出决策。学生以2~3人为一组,根据教师给出的意见对小组的工作计划进行优化、展示,最后形成最优工作方案。教师引导和参与各小组的工作计划的优化和决策。
(4)实施计划。各小组按工作计划在笔者院系开发的虚拟实训平台进行模拟电路的元件选型及线路的安装与调试,对出现的故障进行检修。教师指导学生电路安装、接线的规范性,以及调试的注意事项。
(5)过程控制。学生列出任务实施过程的自我检测要点并记录在《小组协助情况记录表》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检测与评价。
(6)评价反馈。评价机制由学生自评、互评共占30%,教师评价占70%,最终综合评定出小组的总分,学生个人的分数在小组总分的基础上浮动10%左右。
综上,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学生在与人合作的过程中提高了团队意识,适应企业的实际环境和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也都得到了提高。
参考文献:
李雄杰.职业教育理实一体化课程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关键词:电气控制系统;教学改革;校本化
一、课程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与整合”专业课程是电气工程系的核心课程,目前的教学模式是根据学校现有“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具体是教师先根据电气控制要求进行讲解,学生分组进行线路设计、安装与调试,然后教师打分结束该课题,形式比较单一。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缺少主动思考,综合职业能力得不到很好的提升。从2015年开始,笔者学院在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开展中德合作教学。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先进性、规范性、全面性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启发,学院准备进一步提炼德国教学模式的精华,使之适应学院的实际教学条件,将该课程应用到我院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普通班,实现“本土化”“校本化”的转换。
二、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1. 充实和完善本课程的学习目标、课程标准和授课计划
2014年至今,笔者学院与德国埃尔福特培训中心合作,正式将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引入我院的教学之中。具体表现为遵循专业和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原则,重构以典型項目为载体的课程模块,形成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和项目化的课程标准。具体课程内容设计了8个由浅入深的项目学习任务,同时制订与之配套的授课计划。
2. 开发数字化课程及虚拟实训项目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针对课程学习任务涉及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多,学生掌握难度大等问题,对这些知识点和技能点进行碎片化整理,开发制作多媒体课件、视频和虚拟实训项目,以动画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元器件的结构和功能、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元器件的选型及电气线路的安装与调试等,提高了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数字化课程增加了教学中的信息量,加快了教学进度,增强了教学效果。
3. 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标准
该课程教学没有纯理论学习,而是采取行动导向教学法,强调“工作”“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学生在完成一项项工作任务的过程中,通过有规律地经历获取信息—制订计划—做出决策—实施计划—过程控制—评价反馈等工作过程,实现其隐形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1)获取信息。在该步骤中学生要通过查专业书籍或利用网络资源查阅移动大门电气部分所涉及的相关知识。教师提供移动大门工作的动画或虚拟实训项目进行演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并对学生收集的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和引导。
(2)制订计划。根据学生收集信息汇总,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移动大门”任务实施工作计划,并进行小组分工,最后汇报移动大门设计思路。教师提供设计图纸的规范性要求,并针对学生设计电路中的共性问题集中讲解,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电路工作原理。
(3)做出决策。学生以2~3人为一组,根据教师给出的意见对小组的工作计划进行优化、展示,最后形成最优工作方案。教师引导和参与各小组的工作计划的优化和决策。
(4)实施计划。各小组按工作计划在笔者院系开发的虚拟实训平台进行模拟电路的元件选型及线路的安装与调试,对出现的故障进行检修。教师指导学生电路安装、接线的规范性,以及调试的注意事项。
(5)过程控制。学生列出任务实施过程的自我检测要点并记录在《小组协助情况记录表》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检测与评价。
(6)评价反馈。评价机制由学生自评、互评共占30%,教师评价占70%,最终综合评定出小组的总分,学生个人的分数在小组总分的基础上浮动10%左右。
综上,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学生在与人合作的过程中提高了团队意识,适应企业的实际环境和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也都得到了提高。
参考文献:
李雄杰.职业教育理实一体化课程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