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新课改已被真正引入教育教学之中,其中在教材、教法以及学法上都有很大的变化。但是,在初中数学教学大纲和使用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教材时,仍然没有脱离应试教育的影响。要巧妙引用教材,培养学生在数学领域的创新智慧,优化课程结构,增强数学教学机智,提高思维品质的优化率,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学数学 用好教材 主次分明
目前,新课已被真正引入教育教学之中,其中在教材、教法以及学法上都有很大的变化。但是,在初中数学教学大纲和使用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教材时,仍然没有脱离应试教育的影响。据有关统计,全国很多的初中以中考试题内容为依据,考什么内容教什么内容,擅自删去必学内容。作为新课改下的教师应该合理引用教材,培养学生在数学领域的创新智慧,优化课程结构,增强数学教学机智,提高思维品质的优化率,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要打破只为“升学”的应试教育观念,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教学目标。现就初中数学教材的合理开发和应用,提几点简单的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如何上好“实践活动”课
“实践活动”是义务教育数学教材中体现素质教育的新增内容。它是通过学生亲自动手、观察发现、合作探究(如测量、绘图、操作等等),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因此,要求全体学生结合实际,认真做好实习,并写出实习报告。课本中要求测量当地初中三年级男学生的身高,还有要求测量倾斜角和底部可以到达的旗杆高。这些内容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动手操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各地不得擅自删减。有些学生擅长重难点题目的运算,却忽略了甚至根本不精通这类需要动手测量、估算、调查等实践性较强的活动,作为新教材的执教者,我们一定要把好这一关。
二、上好计算器使用课
初中数学引入计算器教学,是为了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需要,是培养二十一世纪人才所必需的。它与现代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是吻合的,既便于培养学生对计算器的操作能力,又解决了数学运算过程中繁琐纷杂的计算。根据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教学大纲的规定,初中二年级引入计算器教学,是为了解决查平方根表和立方根表的困难;初中三年级引入计算器教学,是为了准确迅速地进行统计运算。因此,初二教学重点是,在介绍电子计算器构造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乘方和开方计算;初三教学重点是,用计算器计算样本的平均数、方差、标准差。
三、应用“数学日记”践行教学
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是创新的前提。在教学中,我尝试让学生写“数学日记”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反思习惯。课后,我让学生在作业本中记录他们对这堂课的理解、评价,包括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真实心态和想法,尤其是哪方面的知识不够清楚,需要老师帮助、指导,第二天早读课前交上来。对于学生交上来的“数学日记”我会认真批阅,写好评语;对他们所反映的问题,我都要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并写好我的“数学日记”,以便更好地指导我搞好数学教学。
四、开设“新增”内容的教学
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教材增加了“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等内容,是根据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为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而开设的新的教学栏目。“读一读”是供学生阅读的一些短文,“做一做”是供学生动手操作的一些实例,“想一想”是供学生思考的一些数学问题。这些内容不超出大纲的要求,不作教学要求,不能作正课讲给学生,中考命题范围不包括这些内容。教师可利用课外时间,指导学生自学。
五、教师应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育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既要为所有学生打好共同基础,也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由于各种不同的因素,学生在学数学上存在差异,教师在教学中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新教材设计了“思考”、“探索”、“试一试”、“想一想”、“议一议”等问题,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用,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数学成绩。
六、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例如对“图案设计”的教学,我要求学生利用计算机完成以下问题:(1)收集我喜欢的数学图形;(2)收集一些公司或企业的标志图案;(3)为我们班设计班徽。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在网上找到了相當丰富的素材。上课前我先把每个学生搜集到的材料加以整理,教学中再进行分类展示。这样做可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提高教学效益。
总之,只有紧紧围绕新课标的要求,教师把握好教材,分清主次,开足课程,合理而科学地设计作业,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才能让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真正成为主动探究者,主动学习、积极探究、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使其在思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都得到进步和发展,从而全面实现数学教学目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体现新课改下教学大纲和教材合理改动的有益性。
关键词:中学数学 用好教材 主次分明
目前,新课已被真正引入教育教学之中,其中在教材、教法以及学法上都有很大的变化。但是,在初中数学教学大纲和使用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教材时,仍然没有脱离应试教育的影响。据有关统计,全国很多的初中以中考试题内容为依据,考什么内容教什么内容,擅自删去必学内容。作为新课改下的教师应该合理引用教材,培养学生在数学领域的创新智慧,优化课程结构,增强数学教学机智,提高思维品质的优化率,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要打破只为“升学”的应试教育观念,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教学目标。现就初中数学教材的合理开发和应用,提几点简单的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如何上好“实践活动”课
“实践活动”是义务教育数学教材中体现素质教育的新增内容。它是通过学生亲自动手、观察发现、合作探究(如测量、绘图、操作等等),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因此,要求全体学生结合实际,认真做好实习,并写出实习报告。课本中要求测量当地初中三年级男学生的身高,还有要求测量倾斜角和底部可以到达的旗杆高。这些内容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动手操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各地不得擅自删减。有些学生擅长重难点题目的运算,却忽略了甚至根本不精通这类需要动手测量、估算、调查等实践性较强的活动,作为新教材的执教者,我们一定要把好这一关。
二、上好计算器使用课
初中数学引入计算器教学,是为了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需要,是培养二十一世纪人才所必需的。它与现代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是吻合的,既便于培养学生对计算器的操作能力,又解决了数学运算过程中繁琐纷杂的计算。根据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教学大纲的规定,初中二年级引入计算器教学,是为了解决查平方根表和立方根表的困难;初中三年级引入计算器教学,是为了准确迅速地进行统计运算。因此,初二教学重点是,在介绍电子计算器构造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乘方和开方计算;初三教学重点是,用计算器计算样本的平均数、方差、标准差。
三、应用“数学日记”践行教学
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是创新的前提。在教学中,我尝试让学生写“数学日记”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反思习惯。课后,我让学生在作业本中记录他们对这堂课的理解、评价,包括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真实心态和想法,尤其是哪方面的知识不够清楚,需要老师帮助、指导,第二天早读课前交上来。对于学生交上来的“数学日记”我会认真批阅,写好评语;对他们所反映的问题,我都要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并写好我的“数学日记”,以便更好地指导我搞好数学教学。
四、开设“新增”内容的教学
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教材增加了“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等内容,是根据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为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而开设的新的教学栏目。“读一读”是供学生阅读的一些短文,“做一做”是供学生动手操作的一些实例,“想一想”是供学生思考的一些数学问题。这些内容不超出大纲的要求,不作教学要求,不能作正课讲给学生,中考命题范围不包括这些内容。教师可利用课外时间,指导学生自学。
五、教师应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育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既要为所有学生打好共同基础,也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由于各种不同的因素,学生在学数学上存在差异,教师在教学中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新教材设计了“思考”、“探索”、“试一试”、“想一想”、“议一议”等问题,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用,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数学成绩。
六、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例如对“图案设计”的教学,我要求学生利用计算机完成以下问题:(1)收集我喜欢的数学图形;(2)收集一些公司或企业的标志图案;(3)为我们班设计班徽。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在网上找到了相當丰富的素材。上课前我先把每个学生搜集到的材料加以整理,教学中再进行分类展示。这样做可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提高教学效益。
总之,只有紧紧围绕新课标的要求,教师把握好教材,分清主次,开足课程,合理而科学地设计作业,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才能让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真正成为主动探究者,主动学习、积极探究、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使其在思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都得到进步和发展,从而全面实现数学教学目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体现新课改下教学大纲和教材合理改动的有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