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怎样活跃的课堂气氛呢?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感受到教学中恰当地使用下列方法有益于活跃课堂气氛。
一、创设情境,巧妙地导入新课
课堂教学中“导入”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正所谓“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教学中教师用实验、故事、趣味语言、视频等来导人新课,能使学生刚开始上课就能对本节课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引入学习的情境中,对活跃课堂气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巧妙地提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问是教学过程中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获得信息反馈的重要手段。
提问除了要具有启发性、指向性、针对性、难易适中以外,还要讲究提问的艺术性。
例如,在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理解时,教师可提出:联系日常生活和学习实际,举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例子。学生举出的例子各有特色,有些是教师未讲过的。如物质的导电、导热等。
提问对象的全面性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使每个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特别应使后进生在回答问题中得到乐趣,从而赢得自尊,唤起内在的潜力。
三、师生多互动,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
在课堂上,很多时候学生总是扮演听众的角色,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单调、索然寡味。事实上,处于不同状态的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不断变化的需求和能力,师生的共同活动能使机械、沉闷的课堂呈现一派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景象,同时也会改变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现象。这就得要我们教师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把这一过程灵活地组织成全班性的活动,并且能让自己也参与其中,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例如,在讲固体物质溶解度概念后,用幻灯片展示:“在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g,其含义有哪些?”我强调固体物质溶解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后,分组讨论,各组经过一番争论,学生都抢着发言,使课堂气氛达到了一个小高潮。我将各组发言进行整理并简单板书,最后将答案归纳:①20℃时,在100g水里最多能溶解36g食盐;②20℃时,36g食盐溶解在100g水中能形成饱和溶液;③20%时,136g饱和食盐溶液中含有36g食盐,④该饱和食盐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之比为36g:100g:136g。学生在尽情发表意见后,得出了多种不同思维角度的正确答案,获得了一种被别人承认的愉悦感。
四、多转移兴奋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顺应学生的心理特点,适当补充一些活动,如动手实验、问题讨论、编记忆口诀等,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让他们在课堂上动脑、动手、动口,使学生大脑的兴奋区域不断变换更替,可使他们学得轻松、心情愉快。
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将一些演示实验变为学生实验,还可适当增加一些与生产、生活密切联系的趣味小实验。
例如,在“二氧化碳性质”教学中,教师可演示“在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气体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实验。当学生观察到烧杯内下面蜡烛先熄灭,上面蜡烛后熄灭的兴奋点刚刚过去,又做实验:将一支高蜡烛和一支矮蜡烛点着放到实验台上,罩一个大烧杯,观察上面的蜡烛先熄灭,下面的蜡烛后熄灭。为什么都是蜡烛燃烧实验,烧杯口一个向上一个向下就产生不同的现象呢?于是学生的争论,形成了又一个兴奋点。通过这个实验,学生明白了实验操作不同,产生实验现象和所得出的实验结论可能不同,进而进发出强烈的好奇心。由此,学生感到化学现象有着无穷的奥妙和自己知识的不足,激发了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求知欲。
五、巧用语言、板书、多媒体课件等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语速的快慢、语音的抑扬顿挫、讲课节奏的张弛和语言的幽默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其学习效果是不言而喻的。而恰当地运用表情、手势、动作等把学生的视线吸引过来,给学生以动感,避免长时间不停歇地盯住黑板,也是消除学生疲劳、厌倦的一个有效方法。形象、科学、创造性的板书,甚至在关键的词或字下面画线、点上小圆点,都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知识点的理解,从而促进思维活动,活跃课堂气氛。
此外,采用多媒体教学,能扩大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促进教与学双边活动的积极进行,也会取得一定效果。可以说,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应用也是活跃课堂气氛的一个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只有调动好活跃的课堂气氛,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化学。值得一提的是,在努力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还要注意课堂纪律的维持,不要因个别学生违纪而影响教学。而且教师在上课前要有良好稳定的情绪,尽快进入授课的角色,方能形成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
一、创设情境,巧妙地导入新课
课堂教学中“导入”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正所谓“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教学中教师用实验、故事、趣味语言、视频等来导人新课,能使学生刚开始上课就能对本节课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引入学习的情境中,对活跃课堂气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巧妙地提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问是教学过程中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获得信息反馈的重要手段。
提问除了要具有启发性、指向性、针对性、难易适中以外,还要讲究提问的艺术性。
例如,在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理解时,教师可提出:联系日常生活和学习实际,举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例子。学生举出的例子各有特色,有些是教师未讲过的。如物质的导电、导热等。
提问对象的全面性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使每个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特别应使后进生在回答问题中得到乐趣,从而赢得自尊,唤起内在的潜力。
三、师生多互动,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
在课堂上,很多时候学生总是扮演听众的角色,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单调、索然寡味。事实上,处于不同状态的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不断变化的需求和能力,师生的共同活动能使机械、沉闷的课堂呈现一派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景象,同时也会改变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现象。这就得要我们教师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把这一过程灵活地组织成全班性的活动,并且能让自己也参与其中,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例如,在讲固体物质溶解度概念后,用幻灯片展示:“在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g,其含义有哪些?”我强调固体物质溶解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后,分组讨论,各组经过一番争论,学生都抢着发言,使课堂气氛达到了一个小高潮。我将各组发言进行整理并简单板书,最后将答案归纳:①20℃时,在100g水里最多能溶解36g食盐;②20℃时,36g食盐溶解在100g水中能形成饱和溶液;③20%时,136g饱和食盐溶液中含有36g食盐,④该饱和食盐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之比为36g:100g:136g。学生在尽情发表意见后,得出了多种不同思维角度的正确答案,获得了一种被别人承认的愉悦感。
四、多转移兴奋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顺应学生的心理特点,适当补充一些活动,如动手实验、问题讨论、编记忆口诀等,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让他们在课堂上动脑、动手、动口,使学生大脑的兴奋区域不断变换更替,可使他们学得轻松、心情愉快。
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将一些演示实验变为学生实验,还可适当增加一些与生产、生活密切联系的趣味小实验。
例如,在“二氧化碳性质”教学中,教师可演示“在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气体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实验。当学生观察到烧杯内下面蜡烛先熄灭,上面蜡烛后熄灭的兴奋点刚刚过去,又做实验:将一支高蜡烛和一支矮蜡烛点着放到实验台上,罩一个大烧杯,观察上面的蜡烛先熄灭,下面的蜡烛后熄灭。为什么都是蜡烛燃烧实验,烧杯口一个向上一个向下就产生不同的现象呢?于是学生的争论,形成了又一个兴奋点。通过这个实验,学生明白了实验操作不同,产生实验现象和所得出的实验结论可能不同,进而进发出强烈的好奇心。由此,学生感到化学现象有着无穷的奥妙和自己知识的不足,激发了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求知欲。
五、巧用语言、板书、多媒体课件等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语速的快慢、语音的抑扬顿挫、讲课节奏的张弛和语言的幽默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其学习效果是不言而喻的。而恰当地运用表情、手势、动作等把学生的视线吸引过来,给学生以动感,避免长时间不停歇地盯住黑板,也是消除学生疲劳、厌倦的一个有效方法。形象、科学、创造性的板书,甚至在关键的词或字下面画线、点上小圆点,都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知识点的理解,从而促进思维活动,活跃课堂气氛。
此外,采用多媒体教学,能扩大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促进教与学双边活动的积极进行,也会取得一定效果。可以说,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应用也是活跃课堂气氛的一个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只有调动好活跃的课堂气氛,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化学。值得一提的是,在努力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还要注意课堂纪律的维持,不要因个别学生违纪而影响教学。而且教师在上课前要有良好稳定的情绪,尽快进入授课的角色,方能形成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