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 D6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08-0032-01
【设计思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制度创新是一个民族加快或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本课为人民版教材必修一专题一第二课,该课在本专题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秦朝确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创新,对后世影响深远。
本课通过基础落实、合作探究和巩固练习三个环节进行复习。基础落实部分设置三个问题将教材核心知识进行回顾。合作探究部分设置两个主题:主题一 皇权至上的中央制度创新——皇帝制与三公九卿制;主题二 国家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在两个主题之下共设置特点类试题、观点论证试题、评述类试题、比较类试题等六个问题,完成本课核心知识的精讲和复习,同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材料分析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发现问题和论证问题能力以及学术语言组织能力。巩固练习部分对核心知识进行强化。通过本课的复习,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制度创新的重要性,认识到中国历史长期延续的制度奥秘,领略中国传统制度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提升学生的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教学目的】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确立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能力。
通过设置基础落实环节,落实教材核心知识。
通过特点类试题、观点论证试题、评述类试题、比较类试题的设置,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材料分析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发现问题和论证问题能力以及学术语言组织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史料和图片等资料,感知历史表象,通过历史表象挖掘历史的本质,从而提升学生获取和运用历史信息的能力,同时通过设置情景、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问題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大一统”概念的讲解,使学生树立维护国家统一的坚定信念。通过本课复习使学生深刻理解秦朝确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其后历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推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为中国长期大一统局面奠定了基础。此外,也使学生深刻体会制度创新的重要性,从而提升学生的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教学重点难点】
皇帝制度和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评述郡县制的看法。分封制和郡县制的比较。
【教学过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制度创新是一个民族加快或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秦朝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唐朝三省六部制,这些革命性的制度改革造就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当今我国正处于深化改革时期,只有加快体制转轨才能加速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中国梦才能真正实现。
【概念讲解】
大一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基础落实】
问题1、秦朝统一六国后,采取哪些巩固措施? 影响如何
问题2、秦朝建立后,在地方实行什么政治制度?这项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该制度有什么特点?它的实行有什么影响?
问题3、皇帝的称号是怎么产生的?秦朝的中央官制是什么?三公的名称和职能各是什么?西汉政治体制与秦朝有何关系?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依靠学生结合教材和笔记本自主解决。通过此举既可以巩固知识又可以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合作探究】
主题一 皇权至上的中央制度创新——皇帝制与三公九卿制
1.史料探史——皇权至上是皇帝制度的核心
史料 确立“皇帝”称号;皇帝自称“朕”;命令称“制”或“诏”,印称“玺”。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
——《史记·秦始皇本纪》
探究 史料体现了皇帝制度怎样的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史料设置问题,培养学生史料阅读能力。问题设置类型为“特点”,训练学生特点类试题的解题方法。
2.图示探史——秦朝中央官制运行体制创新
动手绘制秦朝中央官制结构示意图,并分析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绘制秦朝中央官制示意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通过绘图、表格和漫画等方式整理知识结构,强化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此外,问题设置类型为“特点”,培养学生图片类材料特点的归纳方法。
主题二 国家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郡县制取代分封制
材料一 夏、商、周、汉封建(分封)而延,秦郡而促(短促)。 ——柳宗元《封建论》中引述的观点
材料二 秦有天下……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三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为天下计,则(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王夫之《读通鉴论》
探究:根据材料及结合所学知识,评述郡县制。
【设计意图】问题设置类型为“评述”,该题型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该题的答题方法为:首先通过阅读材料,提取关键信息,叙述对郡县制的看法;其次对郡县制进行评价;最后进行总结。设置该问题目的在于用教材熟悉的知识点和常见材料培养学生“评述”类试题的应对能力。
【设计思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制度创新是一个民族加快或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本课为人民版教材必修一专题一第二课,该课在本专题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秦朝确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创新,对后世影响深远。
本课通过基础落实、合作探究和巩固练习三个环节进行复习。基础落实部分设置三个问题将教材核心知识进行回顾。合作探究部分设置两个主题:主题一 皇权至上的中央制度创新——皇帝制与三公九卿制;主题二 国家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在两个主题之下共设置特点类试题、观点论证试题、评述类试题、比较类试题等六个问题,完成本课核心知识的精讲和复习,同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材料分析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发现问题和论证问题能力以及学术语言组织能力。巩固练习部分对核心知识进行强化。通过本课的复习,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制度创新的重要性,认识到中国历史长期延续的制度奥秘,领略中国传统制度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提升学生的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教学目的】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确立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能力。
通过设置基础落实环节,落实教材核心知识。
通过特点类试题、观点论证试题、评述类试题、比较类试题的设置,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材料分析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发现问题和论证问题能力以及学术语言组织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史料和图片等资料,感知历史表象,通过历史表象挖掘历史的本质,从而提升学生获取和运用历史信息的能力,同时通过设置情景、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问題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大一统”概念的讲解,使学生树立维护国家统一的坚定信念。通过本课复习使学生深刻理解秦朝确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其后历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推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为中国长期大一统局面奠定了基础。此外,也使学生深刻体会制度创新的重要性,从而提升学生的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教学重点难点】
皇帝制度和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评述郡县制的看法。分封制和郡县制的比较。
【教学过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制度创新是一个民族加快或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秦朝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唐朝三省六部制,这些革命性的制度改革造就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当今我国正处于深化改革时期,只有加快体制转轨才能加速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中国梦才能真正实现。
【概念讲解】
大一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基础落实】
问题1、秦朝统一六国后,采取哪些巩固措施? 影响如何
问题2、秦朝建立后,在地方实行什么政治制度?这项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该制度有什么特点?它的实行有什么影响?
问题3、皇帝的称号是怎么产生的?秦朝的中央官制是什么?三公的名称和职能各是什么?西汉政治体制与秦朝有何关系?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依靠学生结合教材和笔记本自主解决。通过此举既可以巩固知识又可以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合作探究】
主题一 皇权至上的中央制度创新——皇帝制与三公九卿制
1.史料探史——皇权至上是皇帝制度的核心
史料 确立“皇帝”称号;皇帝自称“朕”;命令称“制”或“诏”,印称“玺”。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
——《史记·秦始皇本纪》
探究 史料体现了皇帝制度怎样的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史料设置问题,培养学生史料阅读能力。问题设置类型为“特点”,训练学生特点类试题的解题方法。
2.图示探史——秦朝中央官制运行体制创新
动手绘制秦朝中央官制结构示意图,并分析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绘制秦朝中央官制示意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通过绘图、表格和漫画等方式整理知识结构,强化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此外,问题设置类型为“特点”,培养学生图片类材料特点的归纳方法。
主题二 国家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郡县制取代分封制
材料一 夏、商、周、汉封建(分封)而延,秦郡而促(短促)。 ——柳宗元《封建论》中引述的观点
材料二 秦有天下……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三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为天下计,则(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王夫之《读通鉴论》
探究:根据材料及结合所学知识,评述郡县制。
【设计意图】问题设置类型为“评述”,该题型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该题的答题方法为:首先通过阅读材料,提取关键信息,叙述对郡县制的看法;其次对郡县制进行评价;最后进行总结。设置该问题目的在于用教材熟悉的知识点和常见材料培养学生“评述”类试题的应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