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三“象”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feeling1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典诗歌优美的意境,离不开真实、鲜明、生动的意象。意象是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感情的事物。把握意象,这是鉴赏诗词语言和形式、评价诗词情感和内容的基本前提。古典诗歌中的意象大体以下有三类:人象、景象和物象。
  一、“意象”中的“人象”
  人象即人物形象。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在古典诗歌中:有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有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有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有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有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有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有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有爱恨情长的等多种形象。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和人物所处的环境,以及知人论世,来把握所写人物的身份性格、思想感情、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如:
  寻隐者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世为念的高人隐士形象。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二、“意象”中的“景象”
  景象即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人物(往往是诗人自己)感情的外在表现。鉴赏古典诗歌,要以所写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在鉴赏中,要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概括景物营造的特点和情调(孤寂冷清、明净绚丽、幽静沉寂、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分析作者表现的思想感情。如: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全诗选取了游览诸葛亮祠堂时所见之景:柏树、碧草、黄鹂,描绘了一幅祠堂中幽静、寂寞的图景,营造了一种肃穆的意境,抒发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景仰追念、悼惜之情,表达作者忧国忧民的感情和壮志难酬的悲愤。
  三、“意象”中的“物象”
  物象即事物形象。它是诗人借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欣赏这类诗,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物”与“志”的“契合点”。如:
  早梅 张渭
  玉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这首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点明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意象,是古典诗歌鉴赏考查的重点和难点,也是突破这一重点和难点的途径和钥匙。所以,在古典诗歌鉴赏中,只要密切关注人象、物象和景象,进而来体悟特定意象的内涵,把握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就一定能达到情与景谐,思与境共的目的,就一定能在古典诗歌的鉴赏上收取以一胜十之效。
其他文献
“学困生”就是学习困难的学生,指的是智力正常,但由于学习习惯不好,或由于方法不当,或由于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不能适应普通学校教育下的学习生活,造成学习效果低下、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均不能达到教学大纲或课标基本要求的学生。在每一个学校的每一个班级都会有“学困生”。“学困生”的转化一直是老师们最费心思的工作,我经过长期观察和思考,发现转化“学困生”是有窍门的,只要“学困生”愿意学好,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
期刊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是教师普遍了解的一个教学原则。但在教育教学中却没有很好地贯彻与实施。面对新课程,我们必须牢记陶行知先生所言:“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学生学”。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让学生跟在自己后面亦步亦趋的习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学习的主战场在课堂,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只有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习需要,学生才能真正去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自主学习,
期刊
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的语言精品,蕴涵着深厚的民族文化,是我们民族的血脉和精神底蕴。它对情感的熏陶、精神的提升、习惯的养成、人格的塑造起到无可估量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诵读好古诗文,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第一,要让学生认识到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积累古诗文,可以为自己打下精神的底子,不能为背诵而背诵。诗词中蕴涵的思想精华和情感魅力,举不胜举。因此,教师
期刊
调查表明,我校的留守儿童较多,部分留守儿童生活习惯差,生活没有规律,缺乏正确的引导,还有一部分留守儿童在生活中情绪消极,好面子、自尊心强、不轻易表露,在行为上也缺乏社交技巧、情感淡漠;有的甚至厌学,有抑郁等种种心理和行为问题。这些心理和行为问题久而久之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健康,也给我们班主任工作带来了困惑。  为了改变留守儿童的不良行为习惯,帮助其健康成长,我校结合课题——以经典诵读为纽带促进小学生健
期刊
聋哑学生由于先天的不足导致了聋生语言的发展迟缓,表现为思维模式过于单一,思维空间过于狭小,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造成他们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因此,教师应努力优化数学课堂教学,为聋生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课堂学习氛围,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聋哑学生喜爱数学学习,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活动。  一、捕捉瞬间,提高学习兴趣  聋哑学生和正常孩子一样,有着强烈的探索未知事物的本能
期刊
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可大部分学生却见到作文就头疼。据调查研究,学生惧怕作文主要是觉得“无话可写”。  生活是个丰富多彩的大世界,但是学生社会阅历不够,缺乏对生活的感悟力、思辨力,现有的人生经验和现实的习作能力同作文教学目标之间客观上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以致于一到写作,他们就觉得无话可说,无感可发,为了作文而作文,或者干脆抄袭别人的文章来应付。  既然小学生的作文“没有生活”,教师应
期刊
学生对知识与技能掌握的标志是形成相应的认知结构,一个人能力的高低决定其认知结构的状况。有理数是初中数学的开端内容,也是中学数学对数范围的第一次全面扩充。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大都会经历一个从模糊到清晰、从混乱到稳定、从外在到内化的过程,这反映了学生新的认知结构的形成过程,本文就认知结构的形成过程作一些探讨。  一、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的问题  1.符号观念不牢固。由于符号特别“-”号是加在非负数前面的一
期刊
学生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教学过程应该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认识规律向前推进。小学生的独立性很差,他们不善于组织自己的思维活动。因此,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思维的波澜,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至关重要,问题的提出与解决过程是发展学生思维
期刊
从当前语文教学的现状看,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和兴趣不足,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也就不高,因而成绩不理想。要调动师生的教学积极性,要充分利用师生的功利思想,首先就要让学生的考试成绩提高。要使学生成绩大面积地提高,就要从训练解题技巧入手,训练方法和技巧,形成知识和能力。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做表格式的笔记训练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表格式的解题方法训练涉及到阅读文本、解题活动的诸多方面的问题。有以下几个训练步骤。
期刊
创造是人类进步的源泉,没有创造,人类就不会进步。在现实的生活和实践中,许多客观事实都证明了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  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主要是科技领域的竞争,科技领域的竞争又主要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国家更需要创新型人才。列夫·托尔斯泰曾指出:“如果一个人在学校学习时,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么,他一生就只会摹仿和抄袭。”这是多么可怕的后果!可见学校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能力是多么重要。  下面,本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