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大唐开元礼》所继承的《礼记》思想

来源 :大东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chenglin4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大唐开元礼》撰写的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到开元二十年(732年),大射礼已经被废除,然而《开元礼》还是将其纳入。本文认为这一现象不仅反映了对于古礼的因袭,更体现了《开元礼》试图以保存古礼的形式继承《礼记》的思想,反映了‘爱礼存羊’的撰写原则
  关键词:礼记;开元礼;射礼;爱礼存羊
  开元年间决定修撰礼典的时候,改撰《礼记》的建议被率先提出。虽然这一提议由于执行上的困难而没有被采纳,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礼记》仍然是重要的参酌对象,王谔先生就鲜明的指出:“《礼记》是重要的参考书乃是不争的事实”[1],一方面这是礼制的因袭所造成的必然,而另一方面,某种显见的有意为之也使《开元礼》与《礼记》在内容上产生近乎必然的联系,吴丽娱先生的《改撰礼记:大唐开元礼的创作更新》[2]便从修撰体例的角度指出了两者之间的联系。本文拟在这些研究基础上,通过考察唐代礼乐修撰者的学术背景,并以《开元礼》中所保存的大射礼为中心,继续探讨《礼记》与《开元礼》之间的联系。
  一、唐代射礼的兴废
  “夫礼始于冠,本于昏重于丧祭,和与乡射,此礼之大体”[3],这句话提纲挈领地勾勒了冠礼、昏礼、射礼等礼仪各自的作用和地位,而部分的古礼在唐代已经有所式微。柳宗元便感叹冠礼“数百年来,人不复行”[4],似乎在在唐代甚至唐代之前,冠礼已经废止不见了。虽然果然根据皇太子加冠、加元服的事实,证明柳宗元的说法有失偏颇,但是皇子以下各位臣子是否举行冠礼,则缺乏足够的材料来证明。笔者认为虽然柳宗元的说法略显夸大,但绝非空穴来风,它至少反映了在很长一段时间,被认为是礼之始,具有“将责以成人礼焉”[5]的重要作用的冠礼是不常见的,这是社会的整体风气。
  而射礼的兴废则更为显著。《礼记·射义》中的射礼所介绍的是上古射礼中的大射礼,大射礼在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和武德八年(625年)各举行一次,并在唐太宗时期达到高潮,总共举行6次,并一度常态化,自贞观五年(631年)至六年(632年)于每年的三月举行射礼,贞观七年(633年)之后暂时停滞,后在贞观十一年(637年)、十六年(642年)分别举行了射礼。唐高宗举行射礼三次,分别在永徽三年(652年)、五年(654年)以及麟德元年(664年)。从此,长期不举行大射礼,唐睿宗景云二年(711年)源乾曜提议恢复大射礼的上疏证明了大射礼长期罢废的事实。由于这篇疏奏,大射礼在唐玄宗时期得到了短暂的恢复,但随即在开元四年许景先的反对正式罢废。直到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唐玄宗宣布在本年九月举行射礼。从此之后大射礼再未举行。
  其中的原因之一或许是射礼的功能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逐渐消失了。“古者天子以射选诸侯、卿大夫、士”[6],体现了大射礼承担着选拔人才的作用,这已经被历代的选官制度所替代,其必要性远不如前。而其步骤复杂,花费甚巨的缺点反而突显出来,先秦射礼便号称“非强有力这弗能行也”[7],极度耗费体力与时间,而根据《开元禮》的记载,唐代射礼需要经过十三个流程才能最终完成,攻击大射礼的论者也往往认为大射礼“耗国损人”[8]。诸如此类必要功能的消失,也许解释了为何大射礼即使一度恢复,最终也避免不了再一次被废止的命运。
  二、爱礼存羊——《开元礼》的撰写原则
  《开元礼》不顾大射礼是否在开元中使用,依旧纳入其中,表面上来看是因袭《礼记》的一个体现,笔者认为在这不仅体现了在篇目上的继承,这或许也体现了思想层面的继承。
  《礼记》关于各种礼仪,其最核心的内容是用一种道德教化的视角各种礼仪,由此赋予礼仪一种教化作用。《礼记·射义》也是如此,他指出“故射者,进退周旋必中礼,内志正,外体直,然后持弓审固,持弓审固,然后可以言中。此可以观德行矣。”[9]将射中与否与人的道德品格联系在一起,只有心质纯正才能射中,因此射箭具有展现道德品行的作用,是对孔子“其争也君子”[10],即认为射箭可以作为一种君子之争这一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由此射礼除了作为先秦古礼选拔人才等作用之外,还被赋予了展现个人道德品质的教化作用。笔者认为,这一作用可能是《开元礼》仍然保留射礼的原因之一,通过分析《开元礼》撰写前后几条疏奏便说明了这一点。
  三、结语
  “礼”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内容,在弘扬民族文化,建立文化自信的当下,礼乐文化的复兴是无法绕开的话题。然而礼制早已不复存在的现在,如何去继承礼乐文化时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而《开元礼》对于《礼记》的继承则提供了一种答案,在大射礼的功能已经消失的唐代,《开元礼》以保存射礼的教化思想为宗旨将已经废弃的射礼纳入其中,也告诉我们所要继承的不是礼仪制度,而是其中蕴含的丰富思想。
  基金项目:本论文系上海师范大学校级教改项目“古典文明礼仪与本科生人文素养的提升”(项目编号:B-9145-18-005006)专项经费资助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王谔:《东汉以来<礼记>的流传(上)》,《井冈山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
  [2]吴丽娱:《改撰礼记:大唐开元礼的创作更新》,浙江大学古籍所编:《礼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第270页。
  [3]《礼记正义》卷60《昏义第四十四》,《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影印本,第1681页上栏。
  [4]《柳宗元集》卷34《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标点本,第3册,第872页。
  [5]《礼记正义》卷61《冠义第四十三》,《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影印本,第1680页上栏。
  [6]《礼记正义》卷62《射义第四十六》,《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影印本,第1687页上栏。
  [7]《礼记》卷63《聘义第四十八》,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影印本,第1692页下栏。
  [8]《唐会要》卷26《大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标点本,第583页。
  [9]《礼记正义》卷62《射义第四十六》,《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影印本,第1686页下栏。
  [10]《论语注疏》卷3《八佾第三》,《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影印本,第2466页中栏。
  作者简介:
  姓名:周其力,出生年月:1995年9月,性别:男,民族:汉,籍贯:江苏盐城,学历:本科,职称:硕士研究生在读,毕业院校:上海师范大学,毕业专业:古典文献学,研究方向:历史文献学,工作单位:上海师范大学,email:[email protected]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其他文献
摘 要: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自然”主题书写是研究的热点方向,本文主要研究其“自然”主题下的人性书写,阐释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中人的内在自然体现,从人与自然同一的本真状态、原始人性和情感性三个方面详细分析19世纪浪漫主义的文学家如何表达自然人性的特质。  关键词: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自然;人性;书写  自然是人类生活永恒的基础与归宿,很多作家把自然作为一种艺术题材关注。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中呈
期刊
I was deeply impressed by a canvas of Claude Monet called Impression Sunrise when I saw it in my art book,and I like it very much.  What impressed me most is the composition.The port and the sun are w
期刊
摘 要:礼貌原则是人们会话交际中的一条重要的指导原则,虽具有普遍的性质,但同时又具有文化特征,不同文化对礼貌行为有不同的要求,不同文化赋予礼貌不同的内涵。文章列举了一些中西文化背景下的礼貌行为的差异,尤其是称呼语,问候语,致谢语,道歉语的异同,借此帮助英语学习者增强文化差异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关键词:礼貌原则;文化背景;跨文化交际  一、引言  随着科技的发展,世界间的交流变得越来越广
期刊
摘 要:《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是由香港作家西西创作的一部传统写实的文学作品。这部作品在平缓悠远的叙述中,用意识流的手法勾勒出“我”----遗容化妆师这样一个女子的内心独白,在爱情的追逐和职业的坚守中来往徘徊,语调中透露出淡淡的忧伤与无奈,展现了死亡、命运与爱情的主题,让读者看到了这样的一个女子。  关键词:死亡;爱情;命运  《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以第一人称作为叙事视角,描写一个遗容化妆师—“我”
期刊
一、现代海报的特征及分类  (一)现代海报色特征及定义  1.海报的特征  海报的形式是特别常见的,通常用于电影,游戏,戏剧演出等活动。写作活动中通常会说明海报的性质,该单位的活动,时间和一些内容的地方,广告语言简洁,新颖美观的形式来做。  (1)尺寸大  海报经常会出现在墙面玻璃面等行人比较多的地方,同样会受其他客观的干扰,因此它需要是大幅,色彩比对突出且强烈完美的样式展示出来。  (2)远视强
期刊
摘 要:在雕塑作品中,材料是艺术创作的载体。材料本身具有本质美、肌理美、色彩美、结合美的特点,同时它们也是构成一件作品的不可或缺的元素。本文通过对美国艺术家Michelle Dickson的雕塑《Neither Mine Nor Yours》系列作品中材料的分析,探索材料之间结合的关系以及材料在作品中的情感表达。阐释材料美在作品中的意义。  关键词:雕塑;材料美感;意义  材料在艺术创作中扮演着十
期刊
秋风带来些许寒意,天气逐渐转冷,我的家乡仿佛披上了一层白霜,在夜里慢慢地绽放。春华,夏雨,秋黄,冬雪,它都静静地矗立在那里,仿佛从未和我远离,风雨打湿了它的棱角,却从未让它变得沧桑。我的家乡在兰州,一个安静的小城,没有太多的浮华,没有大城市的喧嚣。我生长在温暖而又静谧的乡村,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它总像我灵魂的皈依般使我回望翘首。二十多年来,它似乎从一个少年成长为健硕的男人,从当初的弱不经风到如今强
期刊
梦入江南烟水路,阅北宋仪方,踏尽微霜,那一袭青衫携着行至末途的酒香,猝不及防,撞入眼中。  人说你是当朝宰相贵公子,轻袍缓带佩紫簪黄;人说你是孤高清介落魄郎,搬家类乞儿搬漆碗。你的挚友黄庭坚评你“固人英也,其痴亦自绝人。”陈匪石称你为北宋小令“砥柱中流”。历练千年,你的光辉透过芜杂纷扰,酿成月色溶溶的秋水千觞。  晏——叔——原  为什么呢?父子二人的词风如此相似,又如此不同?  晏殊写“昨日西风
期刊
摘 要:目的论是德国功能主义学派的核心理论,其主要内容由德国著名翻译学家威密尔提出,它包括三个原则—目的原则,忠实原则和连贯法则。本文主要用这三个原则对《长生殿》的两个英译本分别是杨宪益、戴乃迭译本和许渊冲译本进行了对比研究,以此来证明目的论比其他译本更适合指导文学翻译。  关键词:目的论法则;杨宪益;戴乃迭译本;许渊冲译本  一、前言  《长生殿》 是我国清代时期戏曲大师洪昇的代表性作品,生动地
期刊
摘 要:我国高校历经多年探索,已形成多种典型的创业实践教育模式,但当前我国高校创业实践教育仍然存在创业实践活动形式化、创业实践活动覆盖面有限、创业实践平台不足、创业配套措施不健全等问题。本文在对国内外创业教育资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我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索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加强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的模式研究,为提高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效性拓宽思路。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