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家长的一项重要任务。学习习惯的培养应贯穿于课前、课中与课后。
关键词:学习习惯;学习策略;行为方式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是与环境和教育密切相关的,习惯与智力不同,它与遗传无关,是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培养下才形成的一种活动倾向,习惯的培养是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同时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个可执行的教学任务。因此,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应努力帮助和培养学生,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作为教师,如果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上下功夫取得成效,就是干了一件使学生终生受益的事。当然,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件长期的、艰苦的工作,如何做好这件工作,更值得探讨,现结合我的工作实际,谈一些做法:
一、与宝妈宝爸密切配合,看看你家的宝贝是否具有以下不良习惯
1.边写作业,边吃东西,边看电视,一心多用。
2.写作业时不认真、不专心,审题不严,书写不工整。
3.没有记录作业题目的习惯。
4.缺乏自己整理书包的习惯,丢书落本的事常有发生。
5.依赖性强,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总希望家长告诉怎么做。
6.家庭没有严格制定出作息时间表,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二、给予宝爸宝妈具体的建议,家校配合共同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行为习惯
好习惯是成功的重要因素,孩子的成功从点滴开始,细节决定成败。从现在开始持之以恒,相信你的宝贝比你想象的还要出色!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维进入数学课堂,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预习是学习过程中的第一步,是他们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也是他们自学的过程。而培养预习习惯,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近年来我主要从事低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作为低年级,识字量少,预习方法缺乏,我采用了“圈点画”的方法,“圈”即圈出不会的字或不懂的地方并画上“?”;“点”即点出重点的词语。
2.通过培养做笔记的习惯提高审题能力与自学能力。头脑内原有的记忆和信息加工策略与从环境中接收到的信息相互作用,以便选择和注意信息并积极构成意义。在这种学习理论的指导下,维特罗克提出了一系列由学习者采取的旨在促进学习的具体技术,叫生成技术。笔记就是一种生成技术。据统计:做笔记的学生比不做笔记的学生在测验和考试中成绩要好得多。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和本班的实际情况,我让他们在书本上用简单的数字符号做“批注”。在课堂上,我建议他们圈上重点的词语,画上重点的句子,遇到有疑问的地方可以圈起来画一个问号。通过培养孩子们的笔记习惯,发现他们的审题能力与自学能力都有所提高。
3.培养复述的习惯,提高记忆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复述,一方面可以进行记忆能力的训练,强化知识;另一方面,可以训练有序、有节、有理的表达能力,还能把记忆、思考、表达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作为低年级学生,尤其是一年级学生,他们识字量少,注意力、口头表达力、记忆力都比较差,所以我建议他们从以上项目中任选自己喜欢的进行训练,内容可以是一个活动、一次旅游、一件趣事,不受书本的约束,选取自己喜欢的内容,这样孩子与家长都没有感觉到压力,在不知不觉中他们的各方面能力都有所提高了,学习兴趣更浓了。由此可见,复述对于低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非常有效。
4.培养写数学观察日记、数学操作的习惯,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进一步巩固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新课标要求加强数学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从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以实践为依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焕发数学课堂的活力。数学学科作为工具学科,必须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即常说的知识生活化。
5.结合多种元素或活动加强训练,使他们的良好习惯进一步巩固。俗话说:“百说不如一练。”“习惯”要“习”才能“惯”,学习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离不开训练。学生为此,根据学生的实际,我充分利用晨会、班会加强对学生行为的训练,如:礼貌待客的训练、整理书包的训练、读写姿势的训练、看听说读的训练……为了加强训练效果,有时还采用表演的方式,学生编小品、相声,利用生动活泼、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把行为习惯的养成落实到学习中、生活中、日常行为规范中,达到养成良好习惯的目的。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努力帮助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其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各种能力。以上是我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点滴体会。
参考文献:
孙世丹.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培养探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4.
编辑 温雪莲
关键词:学习习惯;学习策略;行为方式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是与环境和教育密切相关的,习惯与智力不同,它与遗传无关,是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培养下才形成的一种活动倾向,习惯的培养是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同时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个可执行的教学任务。因此,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应努力帮助和培养学生,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作为教师,如果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上下功夫取得成效,就是干了一件使学生终生受益的事。当然,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件长期的、艰苦的工作,如何做好这件工作,更值得探讨,现结合我的工作实际,谈一些做法:
一、与宝妈宝爸密切配合,看看你家的宝贝是否具有以下不良习惯
1.边写作业,边吃东西,边看电视,一心多用。
2.写作业时不认真、不专心,审题不严,书写不工整。
3.没有记录作业题目的习惯。
4.缺乏自己整理书包的习惯,丢书落本的事常有发生。
5.依赖性强,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总希望家长告诉怎么做。
6.家庭没有严格制定出作息时间表,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二、给予宝爸宝妈具体的建议,家校配合共同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行为习惯
好习惯是成功的重要因素,孩子的成功从点滴开始,细节决定成败。从现在开始持之以恒,相信你的宝贝比你想象的还要出色!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维进入数学课堂,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预习是学习过程中的第一步,是他们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也是他们自学的过程。而培养预习习惯,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近年来我主要从事低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作为低年级,识字量少,预习方法缺乏,我采用了“圈点画”的方法,“圈”即圈出不会的字或不懂的地方并画上“?”;“点”即点出重点的词语。
2.通过培养做笔记的习惯提高审题能力与自学能力。头脑内原有的记忆和信息加工策略与从环境中接收到的信息相互作用,以便选择和注意信息并积极构成意义。在这种学习理论的指导下,维特罗克提出了一系列由学习者采取的旨在促进学习的具体技术,叫生成技术。笔记就是一种生成技术。据统计:做笔记的学生比不做笔记的学生在测验和考试中成绩要好得多。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和本班的实际情况,我让他们在书本上用简单的数字符号做“批注”。在课堂上,我建议他们圈上重点的词语,画上重点的句子,遇到有疑问的地方可以圈起来画一个问号。通过培养孩子们的笔记习惯,发现他们的审题能力与自学能力都有所提高。
3.培养复述的习惯,提高记忆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复述,一方面可以进行记忆能力的训练,强化知识;另一方面,可以训练有序、有节、有理的表达能力,还能把记忆、思考、表达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作为低年级学生,尤其是一年级学生,他们识字量少,注意力、口头表达力、记忆力都比较差,所以我建议他们从以上项目中任选自己喜欢的进行训练,内容可以是一个活动、一次旅游、一件趣事,不受书本的约束,选取自己喜欢的内容,这样孩子与家长都没有感觉到压力,在不知不觉中他们的各方面能力都有所提高了,学习兴趣更浓了。由此可见,复述对于低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非常有效。
4.培养写数学观察日记、数学操作的习惯,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进一步巩固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新课标要求加强数学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从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以实践为依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焕发数学课堂的活力。数学学科作为工具学科,必须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即常说的知识生活化。
5.结合多种元素或活动加强训练,使他们的良好习惯进一步巩固。俗话说:“百说不如一练。”“习惯”要“习”才能“惯”,学习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离不开训练。学生为此,根据学生的实际,我充分利用晨会、班会加强对学生行为的训练,如:礼貌待客的训练、整理书包的训练、读写姿势的训练、看听说读的训练……为了加强训练效果,有时还采用表演的方式,学生编小品、相声,利用生动活泼、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把行为习惯的养成落实到学习中、生活中、日常行为规范中,达到养成良好习惯的目的。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努力帮助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其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各种能力。以上是我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点滴体会。
参考文献:
孙世丹.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培养探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4.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