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先对分层教学的内涵进行解释,然后结合教学经验,从学生分组、设计分层任务等方面入手,就如何实现小学数学分层教学进行详细说明。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内涵;应用对策
众所周知,小学阶段是学生打好数学学习基础的关键时期。尽管六年级的小学生经过长期的数学学习,早已积累了数学知识和数学学习经验,但是随着数学难度的不断增加,学生在面对抽象的数学知识的时候,还是显得无所适从,不知道从何处下手。而且,受个性差异的影响,学生在六年级出现了学习分化,有的学生可以扎实地掌握所学,有的则难以理解所学。面对这种情况,我在组织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进行了教学探究,发现分层教学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实现因材施教,使各个层级的学生获得发展,还可以优化数学教学,提升教学质量。那么到底什么是分层教学呢?我们又将如何在六年级数学教学实施过程中践行分层教学呢?这是本文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一、分层教学的内涵
所谓分层教学是指在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以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智力因素、学习情况等为切入点,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活动,保证每一个层级的学生都可以获得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并在切身的体验中理解知识,积累经验,提高学习水平的教学方法。在六年级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实现分层教学,符合新课改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同时还可以使低层级的学生取得较快的发展,高层级的学生实现自我提升,最终以学生的发展驱动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分层教學在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通过对分层教学内涵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应用此模式,需要以学生的分层、分组为基础,并由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分层学习任务,驱动各个层级的学生实现有针对性的发展。
1.学生分层分组
学生作为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参与主体,同时也是分层教学模式得以有效落实的前提。就六年级的数学教学内容而言,其大部分与初中数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要把握该阶段知识过渡性的特点,对执教班级的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发现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实际情况等,以此为切入点,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级,做好分层教学的准备。一般情况下,我会以日常教学观察结果和历次数学考试成绩为依据,将学生划分为学优生、中等生和学困生这三个层级。在划分了学生层级之后,我在同组异质的原则指导下,按照1:2:1的方式将学优生、中等生和学困生划分到一个小组中,并以此为基础,在后续的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实现合作学习。因为六年级的学生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他们的自尊心愈加强烈。分层无形中会使他们产生心理上的偏差,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由此受到打击。对此,为了保证学生能乐观、积极地参与数学教学活动,我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将分层结果告知学生,从而实现分层教学与德育的协同发展。
2.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不仅是教师组织数学教学活动的依据,还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指向。明确的教学目标,不仅可以保证教学活动有序实施,还可以驱动师生的协同发展。在实施分层教学的时候,教师同样要设计分层目标,以此为指导,践行分层教学行为。
以“认识圆”为例,在课前我对这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制订了这样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全体学生);
(2)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在同一个圆或者在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直观存在的关系(中等生和学优生);
(3)对直径和半径的关系进行运用,解决问题(学优生)。
过程与方法:
经历圆的认识过程,建立对圆的认知(全体学生),掌握直观观察、实践操作等学习方法(中等生和学优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建立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升动手能力、创新能力。
3.实施分层任务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将探究知识的权利还给学生,使学生在明确的任务驱使下,自主、合作、探究,掌握有价值的知识,积累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质量。在实施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我一般会结合教学所需,为学生设计具有层次性的任务,借助明确的任务驱动学生有效探究。
比如,在教学“认识圆”的时候,我设计了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归纳它们存在的共同点;比一比、摸一摸,比较,分析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各组有什么特点,有何不同?动手制作圆,量一量、比一比,归纳圆的特点。在这样的任务驱使下,学困生可以在观察中建立对圆的感性认知,中等生可以发现圆的特点,学优生可以自主地归纳,建立深刻认知。
总之,在组织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学生分层分组,设计分层教学目标,实施分层任务,使学生在体验分层教学的过程中,实现有针对性的发展,提升数学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孙治强.关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分层异步”教学法的应用分析[J].才智,2018(2):38.
[2]朱洪钟,杨秋育.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分层教学的实践探索[J].学周刊,2018(24):101-102.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内涵;应用对策
众所周知,小学阶段是学生打好数学学习基础的关键时期。尽管六年级的小学生经过长期的数学学习,早已积累了数学知识和数学学习经验,但是随着数学难度的不断增加,学生在面对抽象的数学知识的时候,还是显得无所适从,不知道从何处下手。而且,受个性差异的影响,学生在六年级出现了学习分化,有的学生可以扎实地掌握所学,有的则难以理解所学。面对这种情况,我在组织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进行了教学探究,发现分层教学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实现因材施教,使各个层级的学生获得发展,还可以优化数学教学,提升教学质量。那么到底什么是分层教学呢?我们又将如何在六年级数学教学实施过程中践行分层教学呢?这是本文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一、分层教学的内涵
所谓分层教学是指在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以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智力因素、学习情况等为切入点,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活动,保证每一个层级的学生都可以获得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并在切身的体验中理解知识,积累经验,提高学习水平的教学方法。在六年级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实现分层教学,符合新课改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同时还可以使低层级的学生取得较快的发展,高层级的学生实现自我提升,最终以学生的发展驱动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分层教學在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通过对分层教学内涵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应用此模式,需要以学生的分层、分组为基础,并由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分层学习任务,驱动各个层级的学生实现有针对性的发展。
1.学生分层分组
学生作为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参与主体,同时也是分层教学模式得以有效落实的前提。就六年级的数学教学内容而言,其大部分与初中数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要把握该阶段知识过渡性的特点,对执教班级的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发现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实际情况等,以此为切入点,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级,做好分层教学的准备。一般情况下,我会以日常教学观察结果和历次数学考试成绩为依据,将学生划分为学优生、中等生和学困生这三个层级。在划分了学生层级之后,我在同组异质的原则指导下,按照1:2:1的方式将学优生、中等生和学困生划分到一个小组中,并以此为基础,在后续的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实现合作学习。因为六年级的学生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他们的自尊心愈加强烈。分层无形中会使他们产生心理上的偏差,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由此受到打击。对此,为了保证学生能乐观、积极地参与数学教学活动,我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将分层结果告知学生,从而实现分层教学与德育的协同发展。
2.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不仅是教师组织数学教学活动的依据,还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指向。明确的教学目标,不仅可以保证教学活动有序实施,还可以驱动师生的协同发展。在实施分层教学的时候,教师同样要设计分层目标,以此为指导,践行分层教学行为。
以“认识圆”为例,在课前我对这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制订了这样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全体学生);
(2)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在同一个圆或者在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直观存在的关系(中等生和学优生);
(3)对直径和半径的关系进行运用,解决问题(学优生)。
过程与方法:
经历圆的认识过程,建立对圆的认知(全体学生),掌握直观观察、实践操作等学习方法(中等生和学优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建立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升动手能力、创新能力。
3.实施分层任务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将探究知识的权利还给学生,使学生在明确的任务驱使下,自主、合作、探究,掌握有价值的知识,积累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质量。在实施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我一般会结合教学所需,为学生设计具有层次性的任务,借助明确的任务驱动学生有效探究。
比如,在教学“认识圆”的时候,我设计了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归纳它们存在的共同点;比一比、摸一摸,比较,分析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各组有什么特点,有何不同?动手制作圆,量一量、比一比,归纳圆的特点。在这样的任务驱使下,学困生可以在观察中建立对圆的感性认知,中等生可以发现圆的特点,学优生可以自主地归纳,建立深刻认知。
总之,在组织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学生分层分组,设计分层教学目标,实施分层任务,使学生在体验分层教学的过程中,实现有针对性的发展,提升数学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孙治强.关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分层异步”教学法的应用分析[J].才智,2018(2):38.
[2]朱洪钟,杨秋育.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分层教学的实践探索[J].学周刊,2018(24):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