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一直任教低段,经常会听到家长抱怨孩子写字时笔顺颠三倒四,而且屡次纠正都不见效。许多中高年级教师也反映,使用新教材的学生升入高年级后,写字凑笔画的现象明显比以前使用旧教材的学生严重。
对于写字,过去的教学大纲要求写得“正确、端正、整洁”,而《语文课程标准》则改为“规范、端正、整洁”,在“正确”的基础上突出了“规范”的要求。就汉字的规范而言,笔者认为笔顺的规范应是其中的重要部分。“重点不重,后患无穷”。为此,小学各个年段(尤其是低段)理当高度重视写字教学中的笔顺问题。
针对低段写字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以下几条匡正策略:
策略一:防患未然知规范
教学中笔者发现,虽然很多孩子在“书空”时的笔顺非常正确,可一旦让他们提笔在纸上写字,他们就忘了“书空”时的正确笔顺,只追求“一挥而就”。此时,他们书写的基本上都是入学前已经养成的错误笔顺,因为有了这种先入为主的错误,再纠正就很难。
为此,学校机构需要加强宣传,让大家认识到过早写字是不可取的。教师们也应在开学初引导一年级家长认识到:写字的笔顺老师会强调,在没有正式要求写这个字以前请不要提前灌输,平时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只有这样才能在源头上杜绝错误笔顺先入为主的现象。
策略二:因势利导析作用
【案例1】一年级刚开始学写字后不久,我问学生:“如果大家在马路上行走都不遵守交通规则,那会怎样呢?”学生大都认为后果很严重。我又问:“那如果咱们写字不按规则乱写一通,那又会怎样呢?”我拿出几本作业,告诉大家这是一些凑笔画写出来的字,学生看后都说这样写出来的字不好看。我说:“对,这些字没有按正确笔顺写,的确不好看,它还带来其他不好的影响呢。”接着我分别演示了用正确和错误的笔顺写的“我”字,这下他们又有新发现了:不按笔顺写字很吃力;看上去挺别扭……“那你们愿意写这样的字吗?”孩子们都摇头。
【案例2】教学“送”字,巡视时我发现有个学生在田字格中写的“送”字明显偏向左半格。我很疑惑,继续看她写第二遍,很快就发现问题所在——她先写“辶”,再写里边的“关”,这样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整个字势必就往左靠了,在田字格中看起来极不美观。于是我把这一发现呈现在投影上让学生评价。不一会儿孩子们就发现了问题,我追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大家面面相觑不知如何作答,我就按正确的笔顺写了“送”字引导他们比较,孩子们恍然大悟——原来正确的笔顺还能帮助我们写出好看的字!
可见,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意识到,正确的汉字书写笔顺不仅可以提高写字的效率,还能把字写整齐,写美观,这样,学生才会真正发自内心地、规范地书写每一个汉字,直至养成良好习惯。
策略三:潜移默化重示范
要让学生养成按正确笔顺书写的习惯,教师的示范尤为重要。与其反复要求学生观察字的间架结构和笔画位置,不如教师亲自范写。这样学生便有规可循,有矩可遵,进而使规范成为习惯,使习惯成为能力。
策略四:不拘一格促练习
1. 动口记一记
笔顺规则是从汉字书写中提炼出的具有参照意义的“法宝”,它能帮助学生正确又快速地书写汉字。初入学的儿童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对笔顺的写法有了些感知,此时就可以把笔顺规则编成口诀教给他们,并引导他们熟记在心:
横竖交叉的笔画要先横后竖,如:千、土等;
有撇有捺的字要先撇后捺,如:木、人等;
上下结构及上中下结构的字,则从上到下写,如:齐、草等;
左右结构及左中右结构的字,则从左到右,如:洗、树等;
不封口的字,先外后里,如:同、座等;
全包围的字,按从外到里后封口的笔顺规则写,如:国、目等;
两边笔画对称的字,按先中间、后两边的笔顺写,如:水、小等。
2. 动笔写一写
有些字(如“万”“巨”“皮”)很容易写错但又较为常用。针对这些笔顺特别容易写错的字,让孩子抄写两三遍,这种方法是可行的,尤其在一年级第一学期,抄几遍比单纯强调收效更大。当然,为了保证学生在课堂中有一定的书写时间,教师要明晰语文教学的学段目标,在低段阅读教学中少做有关课文内容的分析讲解,把识字、写字摆在突出位置,并引导学生相互评价。
3. 动脑玩一玩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游戏引导学生记住一些笔顺。如:“添砖加瓦”“穿衣戴帽”游戏:写出一个不完整的字,让学生把笔画补充完整,这样,学生既记住了基本的笔顺规则,又分清了一些特殊的用法。又如“摆一摆”游戏:用一根红丝带做道具,把丝带横放在投影仪上问学生这根丝带像什么笔画。学生回答是“横”。教师又说这丝带还可以变“竖”“撇”“捺”,请学生来摆一摆。还可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变变更复杂的笔画,这样,“乙”“乚”“冖”“匚”等平时难理解的笔画在这根漂亮丝带的演绎下深深地把孩子们吸引住了。
多开展类似的动手操作,那么对于复杂易错的笔画,学生就会有更深刻的感知。
众所周知,低年级学生喜欢在轻松的状态下学习新知,我们应当根据这一心理特点,适时地、有选择地运用多种方法,为学生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笔顺教学步入“学生乐学易记”的理想境地。
(浙江省龙游县实验小学 324400)
对于写字,过去的教学大纲要求写得“正确、端正、整洁”,而《语文课程标准》则改为“规范、端正、整洁”,在“正确”的基础上突出了“规范”的要求。就汉字的规范而言,笔者认为笔顺的规范应是其中的重要部分。“重点不重,后患无穷”。为此,小学各个年段(尤其是低段)理当高度重视写字教学中的笔顺问题。
针对低段写字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以下几条匡正策略:
策略一:防患未然知规范
教学中笔者发现,虽然很多孩子在“书空”时的笔顺非常正确,可一旦让他们提笔在纸上写字,他们就忘了“书空”时的正确笔顺,只追求“一挥而就”。此时,他们书写的基本上都是入学前已经养成的错误笔顺,因为有了这种先入为主的错误,再纠正就很难。
为此,学校机构需要加强宣传,让大家认识到过早写字是不可取的。教师们也应在开学初引导一年级家长认识到:写字的笔顺老师会强调,在没有正式要求写这个字以前请不要提前灌输,平时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只有这样才能在源头上杜绝错误笔顺先入为主的现象。
策略二:因势利导析作用
【案例1】一年级刚开始学写字后不久,我问学生:“如果大家在马路上行走都不遵守交通规则,那会怎样呢?”学生大都认为后果很严重。我又问:“那如果咱们写字不按规则乱写一通,那又会怎样呢?”我拿出几本作业,告诉大家这是一些凑笔画写出来的字,学生看后都说这样写出来的字不好看。我说:“对,这些字没有按正确笔顺写,的确不好看,它还带来其他不好的影响呢。”接着我分别演示了用正确和错误的笔顺写的“我”字,这下他们又有新发现了:不按笔顺写字很吃力;看上去挺别扭……“那你们愿意写这样的字吗?”孩子们都摇头。
【案例2】教学“送”字,巡视时我发现有个学生在田字格中写的“送”字明显偏向左半格。我很疑惑,继续看她写第二遍,很快就发现问题所在——她先写“辶”,再写里边的“关”,这样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整个字势必就往左靠了,在田字格中看起来极不美观。于是我把这一发现呈现在投影上让学生评价。不一会儿孩子们就发现了问题,我追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大家面面相觑不知如何作答,我就按正确的笔顺写了“送”字引导他们比较,孩子们恍然大悟——原来正确的笔顺还能帮助我们写出好看的字!
可见,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意识到,正确的汉字书写笔顺不仅可以提高写字的效率,还能把字写整齐,写美观,这样,学生才会真正发自内心地、规范地书写每一个汉字,直至养成良好习惯。
策略三:潜移默化重示范
要让学生养成按正确笔顺书写的习惯,教师的示范尤为重要。与其反复要求学生观察字的间架结构和笔画位置,不如教师亲自范写。这样学生便有规可循,有矩可遵,进而使规范成为习惯,使习惯成为能力。
策略四:不拘一格促练习
1. 动口记一记
笔顺规则是从汉字书写中提炼出的具有参照意义的“法宝”,它能帮助学生正确又快速地书写汉字。初入学的儿童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对笔顺的写法有了些感知,此时就可以把笔顺规则编成口诀教给他们,并引导他们熟记在心:
横竖交叉的笔画要先横后竖,如:千、土等;
有撇有捺的字要先撇后捺,如:木、人等;
上下结构及上中下结构的字,则从上到下写,如:齐、草等;
左右结构及左中右结构的字,则从左到右,如:洗、树等;
不封口的字,先外后里,如:同、座等;
全包围的字,按从外到里后封口的笔顺规则写,如:国、目等;
两边笔画对称的字,按先中间、后两边的笔顺写,如:水、小等。
2. 动笔写一写
有些字(如“万”“巨”“皮”)很容易写错但又较为常用。针对这些笔顺特别容易写错的字,让孩子抄写两三遍,这种方法是可行的,尤其在一年级第一学期,抄几遍比单纯强调收效更大。当然,为了保证学生在课堂中有一定的书写时间,教师要明晰语文教学的学段目标,在低段阅读教学中少做有关课文内容的分析讲解,把识字、写字摆在突出位置,并引导学生相互评价。
3. 动脑玩一玩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游戏引导学生记住一些笔顺。如:“添砖加瓦”“穿衣戴帽”游戏:写出一个不完整的字,让学生把笔画补充完整,这样,学生既记住了基本的笔顺规则,又分清了一些特殊的用法。又如“摆一摆”游戏:用一根红丝带做道具,把丝带横放在投影仪上问学生这根丝带像什么笔画。学生回答是“横”。教师又说这丝带还可以变“竖”“撇”“捺”,请学生来摆一摆。还可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变变更复杂的笔画,这样,“乙”“乚”“冖”“匚”等平时难理解的笔画在这根漂亮丝带的演绎下深深地把孩子们吸引住了。
多开展类似的动手操作,那么对于复杂易错的笔画,学生就会有更深刻的感知。
众所周知,低年级学生喜欢在轻松的状态下学习新知,我们应当根据这一心理特点,适时地、有选择地运用多种方法,为学生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笔顺教学步入“学生乐学易记”的理想境地。
(浙江省龙游县实验小学 32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