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立足于“为每一个孩子创造成功发展的机会”这一理念,立足于办更接近教育本质的教育的美好理想,觅渡教育集团冠英校区进行了“小班化教育”研究的大胆实践和深层次变革。几年来,我们不仅努力实践着最初的承诺,而且时时、处处、事事为每一个孩子的成功发展创造条件,搭建平台,让每一个学生在这里施展才华,增长才智,提升素养,共同演绎生命的精彩。
一、改变环境——让每一个孩子找到归属感
1.让每一张课桌成为对话的平台
小班化课堂,教室里人少了,桌椅少了,为课桌摆放提供了变换的可能。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对课桌进行重新排放调整,如在讲授新课时会把课桌摆放成“品”字形,这样有利于学生的交流、讨论,有助于学生间的互动;在上复习课时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达到复习巩固的效果,会把课桌摆放成“马蹄”形,这样老师能注视到全体同学,便于老师指导与训练;在口语交际课上,会把课桌摆放成“口”字形,学生围坐在四周,这样每个学生必须面对全体,也有利于情感交流,还空出了较大的活动空间供学生展示。课桌的合理排放,充分实现了教学内容与室内环境的有机结合,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
2.让每一面墙成为独特的课程资源
温馨、美观是教室的浅层标准,让教室的每个空间活起来,成为一种课程资源,则是深层追求。我们每个教室都有阅读角、生物角、科技角、运动角、英语角……每一个特色角的策划人都是孩子和老师,所以,每一个角落都凝聚了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心血,突出了学生的自我拥有感和自主参与感。每一面墙壁也被充分利用起来,张贴着学生的各种作品。以往的班级作品栏中,老师只可能挑选一些优秀学生作品张贴起来,小班化教育中班级布置则可以展现每一个孩子的学习过程,一张作业纸、一幅画、一片书签等,只要是孩子的学习成果我们都会呈现出来,并且经常更换。
二、文化引领——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
1.让课程适应“每一个”
在“为每一个孩子创造成功发展的机会”这一理念的引领下,我们根据学生成长的需要,在课程设置上进行了大胆改革,遵循“国定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个性化、活动课程序列化、综合课程广泛化”的原则,努力提供给学生个性化成长所需要的多种体验。
国定课程校本化是怎样实施的呢?例如语文课程,一般学校教完语文教材就行了,冠英校区则以“1与3”进行语文课程的研究。“1”是指语文教材,“3”是指“提前识字、提前阅读”、“经典阅读”和“金话筒”三门课程。冠英的学生不仅每学期学完语文教材,而且要读完10本必读书目与选读书目,大量阅读,拓宽视野;要求学生每学年至少掌握20首古诗词,既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学,又能以“文”养“雅”,培养学生高雅的气质;我们还专门开设“金话筒”课程,培养、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临场表现力。
围绕“亲近自然、了解社会、牵手艺术”三个主题,我校还开展了摄影、爵士鼓、民间美术、DIY创意制作等十多门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实施。
2.岗位体现“每一个”
如果每一个孩子在集体中都承担责任、服务于集体,它所带来的积极效应,不仅能增强孩子的集体意识,而且能使孩子获得管理主人的积极体验,从而激发孩子主动参与班级、学校管理的积极性,并从管理者的角色中学会管理他人和自我管理。班级人数的减少,为每个学生都能担任班级管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开学初,每个孩子都根据自己的特长“寻找岗位,自设称呼”,制定岗位职责,并依据岗位职责采用自我评价、生生互评、师生共评等方式开展“每周一评”和“每月总评”,并实行定期“岗位轮换制度”。电脑高手负责班级网页的建设和更新;喜欢绘画的学生负责班级板报的设计;爱好读书的学生负责在班上开办读书角……班级中,呈现出了许多服务岗位,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岗位,一人一岗,几人一岗,做到人人上岗、竞争上岗、岗位轮换,每个人都按职责要求认真地做好自己的事情。每一个都体验到了为他人服务的愉悦,产生了“我是班级小主人”的情感。
3.活动不忘“每一个”
我们始终秉承这样的理念: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他们个性的发展,让教育最大程度地唤醒、激发“每一个”学生的生命成长。为此,学校精心设计,整体规划一系列活动,逐月按主题实施。如今,学校每次的升旗礼,每个班都能做到全员参与;每次大型活动,观众都能在主持人队伍中找到新的面孔。据统计,我校高年级学生中约有80%的同学拥有主持学校级别活动的经历。让每一个孩子在自己的舞台获得成功的体验,拥有临场应变的能力、当众表现自我的能力,这些将成为他们人生宝贵的经历和财富!
三、聚焦课堂——让孩子在学习中学会学习
1.教学模式新探索——“走班协同教学”
在主流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我们还进行新形式的探索:中高年段“走班协同教学”的研究。在中高年段,不同的语文老师往往有自己的“独门绝活”。有的古诗教得特棒,有的擅长教散文,有的指导学生作文最拿手。于是,我们尝试让语文学科教学任务由教师个体承担变成“教师协同团队”集体承担。“教师协同团队”将根据本组教师特点进行优化组合,在教学分工方面既有所侧重,又融为一体。主要形式有:基于语文教学内容分类的“走班协同教学”;基于教师经典课例完全共享的“走班协同教学”。多样的教学方法互补,激发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不同的教学风格熏陶,拓宽了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丰富的经典课例共享,促成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既能让孩子享受最优质的教学资源,又有利于教师的教学特色与风格的形成。
2.教学方式新尝试——教师指导下的个别化学习
“个别化学习”不是“个别化教育”,也不是“一对一”的学习,它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自己的学情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内容,选择学习方法,自我监控学习过程,自主决定学习结果的呈现方式,实现自我评价。
第一环节,教师给孩子提供“学习单”,“学习单”上的学习任务有“必做”和“选做”两部分,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孩子提供不同的任务,体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学习目标。第二环节,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相应的学习任务,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例如:有的孩子与自己选择的伙伴进行讨论学习,有的孩子利用网络自学,有的孩子在教师辅导下学习。第三环节,在教师组织下,学生进行交流,反馈学习效果。教师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有目的性地指导。第四环节,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后,教师个别辅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其他学生进行拓展性学习或课外阅读。 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的指导者、建议者,主要工作是规划教学目标,学习的辅导和咨询,教学资源的组织和编辑,学习环境的创设和维护。
四、积极评价——让每一个孩子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我们对于评价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和做法,注重即时性、过程性、多元性,它的核心理念是让每一个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学校通过学生成长册、学生星级评定、免考制度、冠英奖章等多种形式,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获得不断发展的信心和力量,实现自我完善。
1.在评价内容、形式上,强调开放性
无论是评价的内容,还是评价的形式,都必须体现学生成长的全部过程和所涉及的全部方面。从评价内容来讲,学校和教师没有预先设定的框架体系,不是用一种统一框定的要求,去“套引”一个个富有个性的、活灵活现的生命,而是以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过程的所有方面作为评价的内容,即兴、即时地予以评价。我们利用班级右侧的一面墙壁,把它布置成“荣誉殿堂”。任何一个学生,在学习、活动、生活中取得任何一种成果和收获,都可以把自己事先印好的小手掌贴上去,并在上面贴上照片,写上名字、日期和事件。这种独特的评价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创建自己的成长历史,也使他们更加自信地走向未来。
2.在评价实施中,体现过程性
学生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样要经历一个过程。评价的过程性应具体体现在收集学生学习、生活、活动状况的数据和资料,对其发展状况进行描述和判断,并在一定的目标指导下,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实际情况,给予学生反馈并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而不只是简单地给学生下一个结论。
例如,学校精心组织人员自编的《学生成长手册》的使用就是着眼于对学生成长进行过程性的评价。《学生成长手册》内容丰富,主要是孩子们的成长记录,分在校表现和在家表现两部分。学习情况和行为养成是成长册的核心内容。老师和家长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与填写记录,将评价的视角从关注结果转换为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性进程,注重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为孩子的成长正确导航。
另外,学校设立了《学生期末免考实施办法》,平时一直勤奋、优秀的孩子,可以免去参加期末考试,免去做假期作业等等,这样大胆的、突破传统的奖励措施极大刺激了孩子们关注过程性学习。
3.在评价方式上,注重非比性
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于他人的素质和生活环境,都有自己的爱好、长处和不足。我们的评价要依据学生的不同背景和特点,正确地判断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及其发展潜力,为每一个学生提出适合其发展的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建议。
每学期期末的成果表彰大会,是我们注重非比性评价的一大策略,因为那一天不是只属于几个尖子生的舞台,而是每一个冠英学生收获的一天。我们根据学生成长需要出发,设置了各种奖项,如新三好学生;冠英金质、银质、铜质奖章;各项个性奖项等,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上台领奖的机会,每一个孩子都会在某一方面得到肯定。这种评价机制下,让每个学生都有实现自我的可能。而孩子这种积极的情感将会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引领他未来的学习生活。
(汤海燕、王燕,常州市觅渡教育集团冠英校区,213003)
责任编辑:颜莹
一、改变环境——让每一个孩子找到归属感
1.让每一张课桌成为对话的平台
小班化课堂,教室里人少了,桌椅少了,为课桌摆放提供了变换的可能。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对课桌进行重新排放调整,如在讲授新课时会把课桌摆放成“品”字形,这样有利于学生的交流、讨论,有助于学生间的互动;在上复习课时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达到复习巩固的效果,会把课桌摆放成“马蹄”形,这样老师能注视到全体同学,便于老师指导与训练;在口语交际课上,会把课桌摆放成“口”字形,学生围坐在四周,这样每个学生必须面对全体,也有利于情感交流,还空出了较大的活动空间供学生展示。课桌的合理排放,充分实现了教学内容与室内环境的有机结合,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
2.让每一面墙成为独特的课程资源
温馨、美观是教室的浅层标准,让教室的每个空间活起来,成为一种课程资源,则是深层追求。我们每个教室都有阅读角、生物角、科技角、运动角、英语角……每一个特色角的策划人都是孩子和老师,所以,每一个角落都凝聚了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心血,突出了学生的自我拥有感和自主参与感。每一面墙壁也被充分利用起来,张贴着学生的各种作品。以往的班级作品栏中,老师只可能挑选一些优秀学生作品张贴起来,小班化教育中班级布置则可以展现每一个孩子的学习过程,一张作业纸、一幅画、一片书签等,只要是孩子的学习成果我们都会呈现出来,并且经常更换。
二、文化引领——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
1.让课程适应“每一个”
在“为每一个孩子创造成功发展的机会”这一理念的引领下,我们根据学生成长的需要,在课程设置上进行了大胆改革,遵循“国定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个性化、活动课程序列化、综合课程广泛化”的原则,努力提供给学生个性化成长所需要的多种体验。
国定课程校本化是怎样实施的呢?例如语文课程,一般学校教完语文教材就行了,冠英校区则以“1与3”进行语文课程的研究。“1”是指语文教材,“3”是指“提前识字、提前阅读”、“经典阅读”和“金话筒”三门课程。冠英的学生不仅每学期学完语文教材,而且要读完10本必读书目与选读书目,大量阅读,拓宽视野;要求学生每学年至少掌握20首古诗词,既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学,又能以“文”养“雅”,培养学生高雅的气质;我们还专门开设“金话筒”课程,培养、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临场表现力。
围绕“亲近自然、了解社会、牵手艺术”三个主题,我校还开展了摄影、爵士鼓、民间美术、DIY创意制作等十多门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实施。
2.岗位体现“每一个”
如果每一个孩子在集体中都承担责任、服务于集体,它所带来的积极效应,不仅能增强孩子的集体意识,而且能使孩子获得管理主人的积极体验,从而激发孩子主动参与班级、学校管理的积极性,并从管理者的角色中学会管理他人和自我管理。班级人数的减少,为每个学生都能担任班级管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开学初,每个孩子都根据自己的特长“寻找岗位,自设称呼”,制定岗位职责,并依据岗位职责采用自我评价、生生互评、师生共评等方式开展“每周一评”和“每月总评”,并实行定期“岗位轮换制度”。电脑高手负责班级网页的建设和更新;喜欢绘画的学生负责班级板报的设计;爱好读书的学生负责在班上开办读书角……班级中,呈现出了许多服务岗位,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岗位,一人一岗,几人一岗,做到人人上岗、竞争上岗、岗位轮换,每个人都按职责要求认真地做好自己的事情。每一个都体验到了为他人服务的愉悦,产生了“我是班级小主人”的情感。
3.活动不忘“每一个”
我们始终秉承这样的理念: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他们个性的发展,让教育最大程度地唤醒、激发“每一个”学生的生命成长。为此,学校精心设计,整体规划一系列活动,逐月按主题实施。如今,学校每次的升旗礼,每个班都能做到全员参与;每次大型活动,观众都能在主持人队伍中找到新的面孔。据统计,我校高年级学生中约有80%的同学拥有主持学校级别活动的经历。让每一个孩子在自己的舞台获得成功的体验,拥有临场应变的能力、当众表现自我的能力,这些将成为他们人生宝贵的经历和财富!
三、聚焦课堂——让孩子在学习中学会学习
1.教学模式新探索——“走班协同教学”
在主流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我们还进行新形式的探索:中高年段“走班协同教学”的研究。在中高年段,不同的语文老师往往有自己的“独门绝活”。有的古诗教得特棒,有的擅长教散文,有的指导学生作文最拿手。于是,我们尝试让语文学科教学任务由教师个体承担变成“教师协同团队”集体承担。“教师协同团队”将根据本组教师特点进行优化组合,在教学分工方面既有所侧重,又融为一体。主要形式有:基于语文教学内容分类的“走班协同教学”;基于教师经典课例完全共享的“走班协同教学”。多样的教学方法互补,激发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不同的教学风格熏陶,拓宽了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丰富的经典课例共享,促成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既能让孩子享受最优质的教学资源,又有利于教师的教学特色与风格的形成。
2.教学方式新尝试——教师指导下的个别化学习
“个别化学习”不是“个别化教育”,也不是“一对一”的学习,它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自己的学情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内容,选择学习方法,自我监控学习过程,自主决定学习结果的呈现方式,实现自我评价。
第一环节,教师给孩子提供“学习单”,“学习单”上的学习任务有“必做”和“选做”两部分,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孩子提供不同的任务,体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学习目标。第二环节,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相应的学习任务,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例如:有的孩子与自己选择的伙伴进行讨论学习,有的孩子利用网络自学,有的孩子在教师辅导下学习。第三环节,在教师组织下,学生进行交流,反馈学习效果。教师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有目的性地指导。第四环节,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后,教师个别辅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其他学生进行拓展性学习或课外阅读。 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的指导者、建议者,主要工作是规划教学目标,学习的辅导和咨询,教学资源的组织和编辑,学习环境的创设和维护。
四、积极评价——让每一个孩子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我们对于评价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和做法,注重即时性、过程性、多元性,它的核心理念是让每一个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学校通过学生成长册、学生星级评定、免考制度、冠英奖章等多种形式,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获得不断发展的信心和力量,实现自我完善。
1.在评价内容、形式上,强调开放性
无论是评价的内容,还是评价的形式,都必须体现学生成长的全部过程和所涉及的全部方面。从评价内容来讲,学校和教师没有预先设定的框架体系,不是用一种统一框定的要求,去“套引”一个个富有个性的、活灵活现的生命,而是以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过程的所有方面作为评价的内容,即兴、即时地予以评价。我们利用班级右侧的一面墙壁,把它布置成“荣誉殿堂”。任何一个学生,在学习、活动、生活中取得任何一种成果和收获,都可以把自己事先印好的小手掌贴上去,并在上面贴上照片,写上名字、日期和事件。这种独特的评价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创建自己的成长历史,也使他们更加自信地走向未来。
2.在评价实施中,体现过程性
学生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样要经历一个过程。评价的过程性应具体体现在收集学生学习、生活、活动状况的数据和资料,对其发展状况进行描述和判断,并在一定的目标指导下,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实际情况,给予学生反馈并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而不只是简单地给学生下一个结论。
例如,学校精心组织人员自编的《学生成长手册》的使用就是着眼于对学生成长进行过程性的评价。《学生成长手册》内容丰富,主要是孩子们的成长记录,分在校表现和在家表现两部分。学习情况和行为养成是成长册的核心内容。老师和家长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与填写记录,将评价的视角从关注结果转换为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性进程,注重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为孩子的成长正确导航。
另外,学校设立了《学生期末免考实施办法》,平时一直勤奋、优秀的孩子,可以免去参加期末考试,免去做假期作业等等,这样大胆的、突破传统的奖励措施极大刺激了孩子们关注过程性学习。
3.在评价方式上,注重非比性
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于他人的素质和生活环境,都有自己的爱好、长处和不足。我们的评价要依据学生的不同背景和特点,正确地判断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及其发展潜力,为每一个学生提出适合其发展的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建议。
每学期期末的成果表彰大会,是我们注重非比性评价的一大策略,因为那一天不是只属于几个尖子生的舞台,而是每一个冠英学生收获的一天。我们根据学生成长需要出发,设置了各种奖项,如新三好学生;冠英金质、银质、铜质奖章;各项个性奖项等,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上台领奖的机会,每一个孩子都会在某一方面得到肯定。这种评价机制下,让每个学生都有实现自我的可能。而孩子这种积极的情感将会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引领他未来的学习生活。
(汤海燕、王燕,常州市觅渡教育集团冠英校区,213003)
责任编辑:颜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