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找茬的眼光教学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z1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议论文。文章从四个图形引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观点,然后层层推进,引申出“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以及需要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必需的要素,最后得出结论: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富有创造性的人。
  研读教材时,我发现了一个问题:作者为了准确说明自己的观点,举了很多事例论据进行论证,而这些事例论据并不都能紧扣论点,因此也无法达到有效证明观点的效果。例如:文中谈创造性思维时作者指出:“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为了证明此观点,作者列举了约翰·古登贝尔克发明印刷机和排版术的例子,以及罗兰·布歇内尔发明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的例子。课文举的例子只是重点叙述了古登贝尔克半开玩笑地自言自语之后就发明了印刷机;布歇内尔只是边看电视边想就发明了电子游戏。这样的表述只能说明创造有时只是瞬间的一个灵感而已,完全与作者之前的“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的观点背道而驰。
  仔细阅读文本,这一发现让我很吃惊,难道作为范文的课文在论证上也有问题吗?在教学中我是一语带过,还是重点讲解呢?那一刻我犹豫了。为了消除顾虑,我咨询年级组老师,查阅有关资料进行多方探讨求证,得出的答案是本文中确实有论证不够严密的地方,而且还不止一处。
  这样的答案让我信心大增,“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在实际教学中我该怎么办呢?该如何使用这篇课文?把我的发现告诉学生吗?如果嚼好了喂给学生,我们的语文课堂就可能缺少创造,学生也难有生动活泼的发展。于是,我根据学生已有的对于议论文知识的掌握水平,精心设计了一个与学生一起来“找茬”的环节,共同研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疏忽偏漏之处。
  没有想到,这样的“找茬”环节大大出乎我的预料,学生们利用已有的议论文知识,竟然发现了课文更多不严密和有疏漏的地方。
  有的说:“我发现课文所列举的约翰·古登贝尔克的论据中不仅没有紧扣前文的观点,属论据不当;同时我还发现事例只是光叙述没有任何分析论证的部分,这与议论文举例论证应该有必要的分析这一知识相违背。”
  有的说:“文章第13节中‘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首先要坚信这一点。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很明显这节是对全文的总结,但本段中提到的保持好奇心的观点前文却只字未提。这也是论证不严密的体现。”
  还有学生说:“本文就连语言表述也不够严密,文中‘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一句中‘并非’应该改成‘往往’,议论文表述不严密。”
  还有学生站起来告诉我:“课题也表述不严密,应该说成‘事物的正确答案往往不止一个’。”
  听到他们积极而充满智慧的发言,我及时给予了肯定,得到赞扬的同学当然高兴,因为他们能够挑战“权威”了!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们兴奋了,原来我们的学生的学习能力竟一点也不亚于老师,有时甚至高于老师。
  我顺势让学生运用所学议论文知识帮助作者进行修改。通过修改实践,学生对议论文论证方法的使用、紧扣论点表述事例的知识点掌握反而更加牢固了,本可能枯燥的议论文教学课堂变得生动而有实效。
  这堂课让我深深地感到教师认真备课,吃透教材是多么的重要!如果没有之前的认真研读教材,当然也不会有那么多的发现,也许学生永远不会发现其中的问题,更不会学以致用了,相信通过这节课,他们对议论文如何围绕论点来论证这个问题会有更清晰的认识。这一堂课,也让学生更加爱上语文课,爱上语文书。同时,这种师生互动的思维碰撞,学生得益的同时,教师自己也在不断研究文本的过程中迅速提高了自己的研读文本的水平,正所谓“教学相长”。
  这堂课还让我深深地感到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培养“不唯书”的精神是多么的重要!“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最能调动学生读书、思索、答问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本节课教学中,学生在教师“找茬”环节的范例提示引导下,对所学内容进行质疑,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得到拓展。同时“不唯书”,“不唯师”的思想在学生的头脑中也扎下了根。可见,一个明智的老师不但要把“释疑”作为天职,还要注重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进行质疑的愿望,并悉心爱护学生主动发问的积极性,使学生勇于质疑,及时展示自己的思索和提问的过程,促进学生养成善于质疑的良好习惯。这也有利于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张梦憬,南京市宁海中学分校,210036)
其他文献
“整理与练习”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单元新课教学之后所安排的一项教学内容,这种课型既不同于新授课的探究发现,也有别于练习课的巩固应用,从掌握知识的角度看,它承载着“回顾与整理、沟通与生长、融会贯通”的独特功能;从学生的发展方面来看,学生参与整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单元知识进行由厚到薄的提炼要点的过程;也是对数学知识的结构化认知和系统性占有的过程,所以说整理与练习课对学生整体性思维能力和结构性认知能力的培养
摘要:教师的成长需要不断学习、教研和创新。有效教研本质上是一种有效学习,开展有效教研目的是使教师得到专业化发展。江苏省阜宁中等专业学校不断探索实现有效教研的方法和途径,在有效活动模式、有效课堂教学、有效课题研究、有效学习培训等方面不断创新,成效显著。  关键词:有效教研;教师专业化发展;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4)07-0058-
摘要:江苏省东台中等专业学校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积极构建教师专业发展“立交桥”,完善保障机制,提升内涵建设水平,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师资队伍建设;教师分层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4)07-0061-03  一、构建分层发展的“立交桥”,  促进教师快速成长  江苏省东
课堂提问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不仅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是启迪学生积极思考的驱动力,更是教师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往往波澜起伏、有声有色,令人入情入境、欲罢不能,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精彩的提问艺术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由于没有抓准提问的契机,或者不懂提问的艺术,出现了不少提问的误区。同一问题,这样问,学生不知
一直以来,我们学习古诗词似乎就是为了掌握诗歌鉴赏的答题方法,争取在考试的时候多拿几分。其实,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诗词的作用远不止考分那么肤浅和功利。不同的诗歌有不同的时代和个人风格,有的行云流水,浅白通俗;有的婉约隽秀,独臻妙境;有的跌宕起伏,雄浑深厚;有的如烟似梦,凄迷惆怅;有的则是悲凉慷慨,豪迈奔放。因此,如果不能真正领略诗歌之美,而靠死记硬背一些词语去拿分,是古典诗词教学的悲哀。  我认
摘要:“两课”评比、信息化教学大赛开展三年来,对促进全省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成长及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大赛的实施,一些学校在办学中也出现一些备战大赛与日常教学两张皮的现象。让“两赛”向日常教学理性回归在当前显得尤为必要,而回归的必由之路就是“尚简”。  关键词:“两课”评比;信息化教学大赛;常态教学;回归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
摘要:教育出版社一直承担着基础教育教材以及其他各级各类教材、教育图书的研究、编写、出版和发行任务。优质教科书要起到为学生提供基本精神食粮的作用,优质教辅读物应发挥为学生补充精神食粮的功能。  关键词:教育;师生;立足;服务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4)07-0079-02  教育出版者应宏观把握新课标实验教科书的特点,做好出版服务工作。新课标
摘要:全面、切实、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是真正实现学生成长健康的保证。为此,学校要确立“为了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健康”的育人坐标,着力构建管理增效、铸能强师两大保障体系,倾心打造“强体、塑德、育智、冶美”工程,努力浇铸学生健康人生之基,实现校本教育的优质高效发展。  关键词:学校管理;素质教育;增效强师;四大工程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2)11-0
当我们以为自己是金子时,只有苦苦等待发光的那一天,然后抱怨。  当我们认为自己是种子,无论何时,无论哪里,我们都会持守生长的姿态。  ——题记  “陈清获江苏省数学优质课评比一等奖”,“贾基娴以镇江市语文教师基本功竞赛第一名的成绩进入省赛”,“新一轮市县级骨干教师评比,我校骨干教师比例跃居全市第一”……短短三年,崇小教师几乎将县市级各项教学比赛的一等奖都收入囊中。来过崇小的人,也无一不被老师们蓬勃
2008年春,身兼诗人、作家身份的凌性杰成为台北市立建国中学高二的一名国文教师。他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这一年生活的点滴,将美好的时光定格。藉由一篇篇真诚的文字,我们得以重返作者所经历的教学现场,感受他的“迷惑、困顿、热情、坚持”,甚至“愤怒”。本书最令人动容的地方,是他对教育的省思和对学生生命成长的关注。  教学,是让学生灵魂发光  语文学科只有走进学生的生命,才能融进他们精神成长的血液。所以,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