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央行会计核算风险评价系统的探索和实践

来源 :金融经济·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hujiaq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中央银行会计核算业务发展变化十分迅速,风险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现行会计核算内控管理体系分散,重核算、轻管理,以及事后监督“复审型”操作模式等问题存在,难以达到央行会计核算风险管理的要求。探索对各类风险实施分级管理,建立全面的风险识别与评估体系,已成为新形势下中央银行会计核算风险管理的现实要求。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和湘潭市中心支行以“风险控制”为着眼点,以操作风险导向为切入点,积极探索新型的“风险导向型”监督管理模式,在此基础上开发《央行银行会计核算风险评价系统》,实现对会计操作风险的有效识别、评估和报告,助推会计工作质量和风险防控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也为风险管理部门如何调整职能定位、创新履职模式、提升监督质效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一、央行会计核算风险管理评价系统的整体设计构想
  (一)“三个覆盖”的功能要求。央行会计核算风险评价系统实现三个“全覆盖”的功能。一是实现会计核算风险范围的全覆盖。风险监测应涵盖到会计业务的不同层级、不同部门、不同岗位,各类风险信息通过系统汇总到事后监督中心,形成完整的风险视图,以便向管理层正确评估风险并采取防控措施。二是实现会计核算流程的全覆盖。风险监测应贯穿会计核算业务的全过程,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每个流程、每个环节做到无缝链接。三是实现会计核算风险管理参与人全覆盖。行领导、部门负责人、会计主管、各网点负责人、会计核算人员以及其他相关部门负责人都是风险评价的参与者,应全部包含到风险评价系统中来。
  (二)“三个评价”的管理指向。一是对基层会计制度建设的评价。主要包括内控制度、操作规程、风险点控制措施是否能适应会计业务的变化;基层会计人员的配备、会计人员的素质和培训方面等引起风险变化的因素。二是对操作风险的评价。基于央行会计核算业务的特殊性,操作风险要远高于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这类风险主要包括操作失误,不认真执行口令保密制度和操作规程,人为进行违规、越权操作等因素。三是对央行会计核算风险管理的整体评价。不同部门检查、管理侧重点不尽相同,通过整合有关风险信息,可以消除风险监测中的空白和盲点,有利于全面、及时、准确的反映全行整体风险状况。
  (三)“三个层次”的实现路径。一是构建平台。以风险事件的识别为重点、以风险事件的管理为主线、以管理系统为平台,以促进流程改进为目的,建设基于操作风险导向的会计核算评价系统,实现风险管理的电子化、系统化、模块化,满足全行风险管理的要求。二是完善体系。建立网点主管事中核查、监督中心实时核查以及各风险管理部门事后重点核查的会计核算风险管理体系,实现信息共享与智能整合,通过识别、评价、检查三种主要方式,达到“监测有效果、检查有方向、履职有重点”的目标。三是强化评估。强化对会计核算的评价分析,通过对全辖(机构或网点)会计核算风险评价系统计算、汇总核算网点各类信息数据,形成会计核算风险评价报告,为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和决策服务。
  二、央行会计核算风险评价系统的模型设计
  (一)整体构架。采集会计核算部门(含岗位,下同)日常检查监测信息、会计主管评价信息以及会计主管、行领导履职检查信息,形成风险差错信息数据库。依据评价指标体系,对核算部门风险状况进行定量评价,并反馈至核算部门、会计核算管理部门及各级领导。各部门管理人员再依据评价结果有针对性地对高风险核算部门及核算环节进行重点监测、评价和履职检查,形成动态的、良性的风险监控系统(如图一)。
  (二)指标体系的设计。在充分考虑中央银行会计核算管理特殊性的基础上,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关注5个层面的指标来构建评价指标体系,5个一级指标为制度建设、制度执行、人员风险、系统风险、操作风险,指标的选取具有全面性、代表性和可操作性(见表一)。
  1、制度建设。制度风险主要表现在现有制度及规定是否能涵盖各类业务全过程,现有的制度能否及时更新以适合新系统的上线,是否存在制度盲区,操作上是否有可行性等。
  2、制度执行。指会计核算不能按照规范化制度的要求执行而形成的风险。含岗位设置是否合理、强制休假制度、授权管理、会计主管履职检查、行领导履职检查、离岗审计、离任审计等方面。
  3、人员风险。指人员道德风险和素质低等因素不胜任工作的风险。包括会计人员是否持有会计证上岗,学历水平、年龄结构、要害岗位管理、人员培训内容和培训课时等指标。
  4、系统风险。系统维护是否合规、系统操作是否准确,ABS、TCBS等业务系统本身存在设计缺陷或功能不完善而引发的风险,由于硬件、软件、网络等原因导致的不可预测风险等。
  5、操作风险。会计核算是否正确。主要包括会计凭证、帐户管理、帐务处理、重大会计事项、参数设置、账务核对、计息处理等。操作人员不认真执行口令保密制度、违反操作规程等现象,制度执行和检查不到位等(如图二)。
  (三)模型的建立
  1、风险评价的方法。采用定量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定性评价是由会计主管、事监中心、会计、内审、监察、人事等其他相关部门主管人员根据核算部门制度建设执行、人员结构、日常核算、实地业务检查等情况定期对核算部门进行综合评价。定量评价是系统根据预先设定的风险评价指标、风险等级、风险度值等,根据核算部门报告期内发生的各类问题自动计算各核算部门、责任人总风险度值。
  2、指标数据的采集。数据主要来源三个方面,一是各核算部门定期采集本部门的会计制度建设情况、会计人员年龄结构、工作年限、文化程度以、上岗资格及培训学习等基本信息;按时采集核算部门业务自查、会计主管、部门负责人、主管领导在各类会计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差错和风险隐患等核算差错信息(图三)。二是事后监督中心采集各核算核算部门的会计、国库、发行业务量等基本信息;采集会计资料再监督、实地业务检查等发现的问题、差错和风险隐患等核算差错信息。三是会计、内审、纪检监察等会计监督管理部门部门采集本部门对中支和县(市)支行会计、国库网点实地业务检查发现的各类问题、差错和风险隐患,同时定期对辖内各核算网点进行风险评估打分。   (四)评估模型的设计。模型的设计分为底层、中间层和顶层设计三个层级。
  1、低层设计。指风险事件的收集和相对应的风险分值转化过程。将采集到的各类风险事件按照相应的风险度大小转化为对应的风险分值,此为数据来源的定量部分,主管对风险事件的判断不同所打的风险分值,此为数据来源的定性部分,两部分共同组成模型的基础数据库。
  2、中间层设计。是对报告期问题责任人和核算部门进行风险分值的计算过程。考虑到风险事件如果是在自查过程中发现的,给予50%的风险权重,若是风险事件由他人检查发现,则给予100%的风险权重。具体计算为:
  报告期问题责任人风险评估分值=∑责任人会计自查问题风险分值*50%+∑对该责任人实地检查问题风险分值+∑事后监督对该责任人检查风险分值+∑责任人其他风险分值;
  报告期该核算部门风险评估分值=∑该核算部门会计自查问题风险分值*50%+∑对该核算部门实地检查问题风险分值+∑事后监督对该该核算部门检查风险分值+∑该核算部门的其他风险分值。
  3、顶层设计。即对该核算部门进行综合评价的风险计算,可通过系统综合各核算部门由系统定量分析累加结果与各核算会计主管定性分析累加,分别给予风险权重50%。定期可得出参加考评的核算部门和考核中支的风险度值。最后再根据报告期该核算部门风险综合评价分值得出该核算部门风险等级。具体计算为:
  报告期该核算部门风险综合评价分值=∑系统风险分值*50%+∑会计主管综合定性评价加权*50%。
  (五)评估结果的运用
  1、生成风险管理报表。系统根据采集的核算部门信息,生成可供核算部门、监督管理部门、管理层查询的各类统计报表。各地市核算人员及相关领导根据相关权限查阅。具体类型有分中支、分核算部门、分会计核算人员差错明细统计表、分核算部门制度建设、制度执行情况查询、问责情况查询,分中支、核算部门、核算人员差错率情况、风险度情况、风险等级查询等等。以便各单位领导及会计主管统计分析风险的大小,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相应的风险,并结合风险评价情况、业务量大小、人员情况,实际、科学的设计业务处理流程和管理办法(如图四)。
  2、不定期发出风险预警。当核算部门会计核算工作中出现重大差错、风险隐患或出现屡查屡犯、重复出现同样的差错问题时,系统按照约定条件向核算部门自动发出工作提示或风险提示。
  3、定期生成风险评价报告。事后监督中心根据系统汇总各部门风险信息定期向行领导提供辖内会计核算风险评估报告、行领导需要掌握的相关报表信息,为管理层提供金融风险信息的管理决策服务。
  三、对央行会计核算风险评价系统的评价和建议
  央行会计核算风险管理的质量依赖于风险管理的全面性与精细化,也就是风险排查的全面覆盖与监督过程的渗透细化。通过构建央行会计核算风险评价系统,不仅可以真实的反映各业务处理部门会计核算工作质量和风险防控情况,为业务处理部门和监督部门有的放矢的开展检查和监督工作提供了依据,还可以变被动监管为主动监管,及时向业务部门提示和预警风险,共同努力从源头上控制风险,从而提高风险管理的实效。但在实践中运用央行会计核算风险评价系统时仍须考虑以下几点:
  (一)系统指标体系科学性论证。风险因素的识别关键依赖于一个有效的监测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应具有显著的系统性和严谨性,并且能够充分体现预警的内涵与形式,指标体系的建立需要一个开放、高效的信息收集机制来容纳监督过程中发现的各类错误形式和对风险的深层次分析,既要全面性,又要有系统性、针对性。因此指标体系科学性是量化分析的过程,需要多方实践和论证,并且指标体系的设定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会随着风险的变化而不断调整。
  (二)健全配套的会计监管制度体系。良好的制度体系是促进会计管理质量提升的必要保证。传统的管理模式下,监督差错与部门自身利益相关,往往导致管理部门、核算部门和核算人员因“家丑不外扬”的心理而无法有效监督,相关的风险数据难以收集,因此要配套相关管理措施,既保证违规行为的及时上报与整改落实,又不至于让部门承受过度的压力。
  (三)“管理适度”的风险责任处罚导向。核算人员的遵章尽责与机制的合理有效是实现风险管理目标的两大基石。在人员管理上,应当贯彻“适度管理”的原则,优化培训与管理,均衡处罚和激励,着力提高核算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规范操作技能,注重发挥核算人员在风险管理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责任追究是手段、风险防范是关键”的目标。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高校的扩招,我国高等教育取得空前的发展。但近几年,高校财务危机的问题逐步浮出水面,引发学术界与舆论界的强烈反响,引入企业财务管理理念解决高校财务危机也引发高度关注。本文在剖析高校引入企业财务管理的可行性基础上,针对其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试图为缓解高校财务危机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高校 财务危机 企业财务管理  随着1999年全国大规模的高校扩招,高校在实现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换、保
期刊
摘要:新形势下,基层人民银行面临着操作风险、违规风险、道德风险和管理风险,针对上述风险,提出了完善内控制度、提高人员素质、把好用人关口,提出激励奖惩措施,做好沟通协调等建议。  关键词:财务风险管理基层行  近几年来,随着财务内控制度的逐步完善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在财务处理过程中的应用,各项账务处理逐渐透明化,能够利用技术防范的风险点逐年减少,基层央行财务总体风险水平逐渐降低,但是并不是意味着人民银行
期刊
2013年1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讲话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定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五个重大课题。习近平同志讲到扶持农民这个解决“三农”问题最大的问题时强调“扶持农民,就要强化政府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创造良好条件和环境。”并说“农村金融仍然是个老大难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要在体制机制顶层设计上下功夫,鼓励开展农民合作金融试点
期刊
摘要: 近年来,随着电子银行业务的不断发展,以及银行降低运营成本需求的不断增强,在大中型城市,银行柜面现金业务呈现出相对收缩的趋势。但不可否认的是,银行以货币为产品的经营特质,决定了现金收付始终都是银行的主营业务之一。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由于受到电子化渠道建设的限制,以及客户群体结算偏好的影响,大量的柜面(自助机具)现金流动仍然十分普遍。本文就如何降低现金运营成本、提高资金的收益能力、
期刊
摘要: 信贷扶贫越来越重要,然而其中的政府贴息贷款却一直实施效果不佳。本文以泗洪县为例,分析了江苏省扶贫小额贷款的实施效果。结果显示,扶贫小额贷款的确有助于缓解贫困农户贷款难问题,但对贫困农户总收入影响却没有人们想的那么明显,对农业收入则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同时扶贫小额贷款目标偏离问题仍然存在。  关键词: 扶贫小额贷款;效果  扶贫贴息贷款自1986年实施至今,普遍面临运行效率低的局面。张伟,胡
期刊
摘要: 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也得到快速发展。文章以湖南省郴州市为例,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总体情况和金融支持情况进行了调查,探讨了当前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民专业合作社上连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下接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对于提高农业和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贯彻落实党和政府的“三农”政策,发
期刊
摘要: 本文介绍了张家界市农业科技发展状况以及金融支持农业科技创新的做法及成效,对金融支持农业科技创新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金融;农业科技;调查  为了解当前全市农业科技发展状况,探寻金融支持农业科技发展的有效途径,近期张家界市中支通过统计表格、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等方式进行深入调研,调查结果显示:近年来张家界市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农业科技发展水
期刊
摘要: 中小企业互助担保组织通过“关系”嵌入,使得成员之间形成一种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长期合作均衡,但是由于政府往往参与其中,一旦干预过度往往打破这种平衡,对于农业中小企业互助担保组织更是如此,原因不仅是政府的主动介入、干预,还在于农业先天的弱质性。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龙头公司;互助联保  一、引 言  中小企业由于其自身原因(可抵押物少、财务制度不健全、生命周期短、市场不成熟等等)很难从商业
期刊
摘要: 本文从金融理论出发,提供了股票与国债投资替代效应的理论依据,并利用2003年1月—2012年12月中国上交所股票、国债交易金额、价格指数、M2的月度数据,根据协整理论,对股票与国债投资之间的替代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中国该替代效应并不显著,主要原因有二:第一是金融产品创新让资金具有广阔选择余地,第二是上交所国债交易日益冷清,与银行间国债市场发展失衡。  关键词: 投资替代效应;股
期刊
摘要: 本文以沪深300股指期货和沪深300股票指数为样本,通过GARCH模型建模,从不同发展阶段的样本对沪深300股指期货的推出与现货市场的波动性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沪深300股指期货的引入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都使得现货市场的波动性减小了,但是长期来说影响更为显著,同时随着股指期货市场的逐渐完善,市场信息传递效率得到了增强,长期内新信息对现货市场的冲击相较于短期有所提高。  关键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