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连环画

来源 :连环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nche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时候,我家弄堂口有个小人书摊,只要花几分钱就能借阅小人书。我经常光顾小人书摊,有时一待就是一整天。
  20世纪70年代初,我认识了汪观清老师和黄全昌老师。当时我家距离黄全昌老师家比较近,会经常去他家里,目睹黄老师创作连环画的过程,深感幸运。那时候,《连环画报》可以说是连环画爱好者人手一份的专业参考书,订阅一份就像定期和好朋友见面。在上面能见到很多名家的作品,如庞邦本、王可伟、卢延光、俞晓夫等,我还通过《连环画报》和这些画家们交上了朋友。另外,当时少年儿童出版社的《万花筒连环画报》也给了我很多创作发表作品的机会。
  1990年,我和画家陈大元作为代表出席了在北京举办的“《连环画报》上海小草连环画作品联展”,时任《连环画报》主编的孟庆江热情接待了我们,我们在画展上见到了童介眉、赵隆义、高燕等老画家们,当时中央电视台也对此进行采访和报道,影响很大,我至今记忆犹新。
  近十多年来,我转型创作了大量的彩色绘本,其中也有跨国合作,虽然与传统连环画创作有很大不同,但连环画创作的经历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我独特的个人绘画风格,也是我创作生涯里浓重一笔。
  最后,祝愿我的老朋友《连环画报》:越办越好,再创輝煌!
  徐开云,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民盟书画院画师。1991年图画书《新编十万个为什么》获全国第四届连环画创作评奖二等奖,1994年连环画《隐身衣》入选“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2004年,图画书《杜里和莎里》获第六届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展览插图优秀奖;2010年个人生平被编入《上海现代美术史大系1949—2009连环画卷》,2015年作品《比利的工厂》入选“布拉迪斯拉法国际插画双年展”(BIB),2017年获“东升杯”全国连环画征稿大赛“优秀作品奖”,同年连环画《青蛙与蜗牛》获“上海第九届美术大展”“沈柔坚艺术基金奖”。
其他文献
《連环画报》是我经济独立后订阅时间最长的一本杂志。我在陕北延安时,每个月都翘首期盼《连环画报》,收到杂志后便会对其中的优秀作品反复揣摩。每到年终,我都要将完整的 12 期杂志细心地用线绳装订在一起。这样的手工合订本我至今留存着10多本。  第一次在《连环画报》看到自己的作品是 1999 年。那年,我创作的路遥的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平凡的世界》连环画获得第九届全国美展铜奖。《连环画报》不吝版面,连续
我是“50后”,从我开始学画就与《连环画报》结下了不解之缘。  《连环画报》创刊于1951年,1960年停刊,1973年复刊。正是在复刊这一年,我开始了美术创作。当时社会上美术资料非常匮乏,尤其像《连环画报》这样高质量、高水平的出版物更是凤毛麟角。从我开始美术创作,高端前卫的《连环画报》就成了我的首选教材,每一期都会反复阅读学习,对其中的经典作品更是反复揣摩,甚至临摹。这种学习方法对自学绘画的我卓
OBE理念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已被国内众多院校应用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之中.“三全育人”是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
高职教育领域混合式教学模式方面研究成果颇丰,而混合式教学质量评价方面的研究略显匮乏,且缺少系统性与可操作性.首先从四个角度分析混合式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的必要性,然
欣闻《连环画报》创刊70周年,心中非常激动!这份伴随我绘画生涯40年的画报,有我永远的感恩、感谢、感激、感动和永远的感怀与感慨!  首先是感恩,感恩《连环画报》引领我走进了艺术的殿堂。记得在20世纪80年代初,我还在上大学,就应画报的约稿创作了水墨连环画《梦游他乡》(发表在《连环画报》1980年第2期),之后又陆续为画报创作了《深夜梆声》《贝多芬之死》《莫扎特卖艺》《飘逝的花头巾》等等彩色连环画,
期刊
利用CiteSpace软件的文献计量可视化技术,以CNKI数据库2010—2019年收录的852篇中文文献为数据库,呈现工程保险研究的知识图谱。结果表明:工程保险呈现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典型特点,形成国际工程保险、工程保险险种、住宅质量保险、工程担保与保险、保险管理与保险责任这6大研究热点,提出对我国工程保险实践和理论研究的发展建议。
构建完善的校内外调查评价监测体系并运用于实践,能够更好地推动和完善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沈阳工学院以结果为导向,建立了长效质量数据监控体系,对人才培养过程、培养结果进行持续调研和保障,也为日后学院开展教育质量大数据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为了对高职教育目标、教师授课和学习内容不断提升与完善,剖析了互联网对当下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响。依据“互联网+”时代新的教学理念,探索了“互联网+”时代的高职教育创新模式,获取了完善的教学目标策略、新的教学设计概念、新的教学模式,同时对教学评价创新也进行了研究。
我與何保全先生家中三代皆与艺术不沾边,也许是天意,我俩都是从会拿笔就对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我们生活的地方是个偏僻闭塞的小城,可供娱乐的东西很少,看连环画是小孩子最大的乐趣。何先生儿时的休闲时间都是在连环画书摊前度过的,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他萌生了长大了要画连环画的志愿,并为此拼命临摹、画速写,一切全靠自学。1969年,他的第一本连环画《柳西战歌》出版,紧接着《猴拳王》《鹰拳》等一系列作品相继出版,
童年的暑假,邻居家读初二的大哥哥遵照他美术老师的布置,每天临摹一幅连环画。那天,他临摹的是华三川的《白毛女》,并让我从书中挑选一幅让他临。那一年,我7岁,脑子里种下了一粒种子 :连环画和华三川。  后来,我又在大哥哥那里看到了许多 20 世纪 50 年代方型开本的《连环画报》,可把我迷坏了!那精彩的绘画、生动的故事,在我面前打开了一个世界:我第一次接触《三国演义》,就是从《连环画报》上读到的《虎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