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身边做起
很多影友为了拍摄风光,不远万里赴云南、奔新疆、走西藏,似乎只有去这些地方拍摄,才叫风光摄影。其实不然,能在自己生活过的地方、在自己最熟悉的地方拍出好作品来,最属不易。加强对摄影理论的学习与基本功的练习,打破自身的思维方式,改变自己的拍摄习惯与观察角度,提高自身的审美意识和修养,才是本质问题。只有这样,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拍出好作品来。
希望下面的故事能给您一点启示。秋天的坝上草原,秋意正浓,金黄色的草场上放牧着几群羊,几位南方远道而来的影友和牧羊人正在洽谈拍摄羊群的事,谈好价钱后,牧羊人立即聚集羊群,而这几位南方的影友却跑到平坦的草场上等待羊群的到来。不多时,羊群夹裹着滚滚黄尘由远而近。看到此景,我深知创作的机会来了,于是我迅速选好拍摄点,拍下了《牧归图》。殊不知,那几位南方的影友在平坦舒适的草场上等,会有什么收获?通过此故事,我想说明艺术的创作,必须随机应变;创作思维不能墨守成规,必须与时俱进,有所突破。很多影友花了大量金钱购置设备,到很远的地方创作,这种精神令人感动,又令人惋惜,总结其原因:热情有余,创作思维却存在局限性,这正是常人最易犯的毛病,即纵向思维习惯 (单源点)。这种思维方式虽简单易懂,却容易落入俗套,使用多了会产生雷同,所以一定要培养横向思维的方法(多方位多原点)。横向思维方法灵活多样,能产生新鲜奇特之感,是现代艺术创作的核心。
优秀作品的产生, 仅凭热情是不够的,也是金钱换不来的。创作灵感需要艺术修养的激发;摄影技艺要靠老老实实的理论学习,踏踏实实的实践积累才能得到,这与学习是同一道理。课堂授课是理论学习,作业练习是实践积累,光有理论没有实践叫纸上谈兵;只重实践没有理论那叫蛮干。用理论去指导实践,以实践去检验理论,才是正确的学习方法。
图1、图2就是故事里提到的结果。创作的关键在于正确思维指导下的随机应变。逆光下,羊群的层次、扬起的沙尘、若隐若现的牧羊人,成就了它的诞生。曝光选择手动(M),测光以亮部为标准,白平衡设置略高于日光色温值,强调傍晚的暖色情调。拍摄这样的题材,一定要眼疾手快,稍加迟疑就会造成精彩瞬间的丧失,令人痛心疾首。
图3、4,举世闻名的黄河壶口,留给人们的印象是“震撼”。如何将这种感受通过图片传达给观众,光使用慢速快门拍摄是不行的,必须通过高速快门才能展现黄河的怒吼;只有凝固震撼的一刻才能惊现黄河在咆哮。有诗曾这样问道:“你到过黄河吗?你见过黄河吗?”没有去过黄河的人,永远体会不到她的壮美,建议你去一趟,亲身感受一下什么叫伟大。作品利用侧光体现质感,高速快门凝固瞬间,曝光模式选择手动(M),白平衡略高于日光色温值,强调黄河的黄色,利用局部特写,夸张黄河的汹涌澎湃。
图5,风云多变,是西北地区气候变化的特点,云层的快速运动使地面形成明与暗的阴影变化,这种光效正是风光摄影最好的创作条件。耐心等待是风光摄影师野外创作的工作特性,摄影师为了画面所需要的光影效果,只能耐心等待,短则数刻,多则几天。这张作品,经由我等待近半个小时,才等到比较满意的光效,记录下荒漠中仅有的生命之源,让人深感生命之脆弱,在平静的生活中,潜伏着一种生存的危机。作品的曝光选择手动(M)模式,测光以亮部为标准,亮部细节得到保护的同时,暗部层次也得到保证。白平衡的设置要比日光高一些,重点突出沙丘的暖色。
图6、7,在对比中寻求美,是一种创作方式,也是一种审美方法。自然风景中, 有很多素材是在对比中产生的,因为对比是美学当中锻炼审美意识的重要手段。但对比并不是要比出谁好谁坏,而是要通过对比寻求一种审美规律。比如这两张图,一张以饱满的山丘见长, 另一张以稀疏的山丘為美,它们各有所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谁又能说这两张作品孰强孰弱呢? 自然界中,到处都蕴含着美的法则,通过对比观察,你会从中发现美的规律。比如疏密之间的关系、大小之间的比例、明暗之间的反差、浓淡之间的呼应等等。这些对比,可以在一幅作品之中产生,也可以在作品与作品之间产生。经过练习,你的眼力会越练越敏锐,你的判断会越练越精准, 成功的几率也会逐步增加。
图8,长城,象征着中国的精神,是摄影家永远拍不完的主题。多少人常年拍摄长城,却永远没有终止的一天。清晨的长城被温暖阳光笼罩,在远山和云海的烘托下,显得格外肃穆。为了突出长城,我将曝光的重点放在阳光照射到的长城上,对焦点以敌楼为中心,用短焦距镜头夸张长城的透视效果,利用冷暖对比的形式,完成了主题创作。
练习
在自己熟悉的地方拍摄风光作品,注意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以横向思维代替纵向思维,用多原点多角度去考虑问题。强迫自己改变站着拍摄的习惯,利用刁钻的角度、大胆的构图、夸张的色彩、去完成拍摄任务,从中积累经验。同时,你应该要求自己所拍摄的作品能超出实景效果。
很多影友为了拍摄风光,不远万里赴云南、奔新疆、走西藏,似乎只有去这些地方拍摄,才叫风光摄影。其实不然,能在自己生活过的地方、在自己最熟悉的地方拍出好作品来,最属不易。加强对摄影理论的学习与基本功的练习,打破自身的思维方式,改变自己的拍摄习惯与观察角度,提高自身的审美意识和修养,才是本质问题。只有这样,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拍出好作品来。
希望下面的故事能给您一点启示。秋天的坝上草原,秋意正浓,金黄色的草场上放牧着几群羊,几位南方远道而来的影友和牧羊人正在洽谈拍摄羊群的事,谈好价钱后,牧羊人立即聚集羊群,而这几位南方的影友却跑到平坦的草场上等待羊群的到来。不多时,羊群夹裹着滚滚黄尘由远而近。看到此景,我深知创作的机会来了,于是我迅速选好拍摄点,拍下了《牧归图》。殊不知,那几位南方的影友在平坦舒适的草场上等,会有什么收获?通过此故事,我想说明艺术的创作,必须随机应变;创作思维不能墨守成规,必须与时俱进,有所突破。很多影友花了大量金钱购置设备,到很远的地方创作,这种精神令人感动,又令人惋惜,总结其原因:热情有余,创作思维却存在局限性,这正是常人最易犯的毛病,即纵向思维习惯 (单源点)。这种思维方式虽简单易懂,却容易落入俗套,使用多了会产生雷同,所以一定要培养横向思维的方法(多方位多原点)。横向思维方法灵活多样,能产生新鲜奇特之感,是现代艺术创作的核心。
优秀作品的产生, 仅凭热情是不够的,也是金钱换不来的。创作灵感需要艺术修养的激发;摄影技艺要靠老老实实的理论学习,踏踏实实的实践积累才能得到,这与学习是同一道理。课堂授课是理论学习,作业练习是实践积累,光有理论没有实践叫纸上谈兵;只重实践没有理论那叫蛮干。用理论去指导实践,以实践去检验理论,才是正确的学习方法。
图1、图2就是故事里提到的结果。创作的关键在于正确思维指导下的随机应变。逆光下,羊群的层次、扬起的沙尘、若隐若现的牧羊人,成就了它的诞生。曝光选择手动(M),测光以亮部为标准,白平衡设置略高于日光色温值,强调傍晚的暖色情调。拍摄这样的题材,一定要眼疾手快,稍加迟疑就会造成精彩瞬间的丧失,令人痛心疾首。
图3、4,举世闻名的黄河壶口,留给人们的印象是“震撼”。如何将这种感受通过图片传达给观众,光使用慢速快门拍摄是不行的,必须通过高速快门才能展现黄河的怒吼;只有凝固震撼的一刻才能惊现黄河在咆哮。有诗曾这样问道:“你到过黄河吗?你见过黄河吗?”没有去过黄河的人,永远体会不到她的壮美,建议你去一趟,亲身感受一下什么叫伟大。作品利用侧光体现质感,高速快门凝固瞬间,曝光模式选择手动(M),白平衡略高于日光色温值,强调黄河的黄色,利用局部特写,夸张黄河的汹涌澎湃。
图5,风云多变,是西北地区气候变化的特点,云层的快速运动使地面形成明与暗的阴影变化,这种光效正是风光摄影最好的创作条件。耐心等待是风光摄影师野外创作的工作特性,摄影师为了画面所需要的光影效果,只能耐心等待,短则数刻,多则几天。这张作品,经由我等待近半个小时,才等到比较满意的光效,记录下荒漠中仅有的生命之源,让人深感生命之脆弱,在平静的生活中,潜伏着一种生存的危机。作品的曝光选择手动(M)模式,测光以亮部为标准,亮部细节得到保护的同时,暗部层次也得到保证。白平衡的设置要比日光高一些,重点突出沙丘的暖色。
图6、7,在对比中寻求美,是一种创作方式,也是一种审美方法。自然风景中, 有很多素材是在对比中产生的,因为对比是美学当中锻炼审美意识的重要手段。但对比并不是要比出谁好谁坏,而是要通过对比寻求一种审美规律。比如这两张图,一张以饱满的山丘见长, 另一张以稀疏的山丘為美,它们各有所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谁又能说这两张作品孰强孰弱呢? 自然界中,到处都蕴含着美的法则,通过对比观察,你会从中发现美的规律。比如疏密之间的关系、大小之间的比例、明暗之间的反差、浓淡之间的呼应等等。这些对比,可以在一幅作品之中产生,也可以在作品与作品之间产生。经过练习,你的眼力会越练越敏锐,你的判断会越练越精准, 成功的几率也会逐步增加。
图8,长城,象征着中国的精神,是摄影家永远拍不完的主题。多少人常年拍摄长城,却永远没有终止的一天。清晨的长城被温暖阳光笼罩,在远山和云海的烘托下,显得格外肃穆。为了突出长城,我将曝光的重点放在阳光照射到的长城上,对焦点以敌楼为中心,用短焦距镜头夸张长城的透视效果,利用冷暖对比的形式,完成了主题创作。
练习
在自己熟悉的地方拍摄风光作品,注意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以横向思维代替纵向思维,用多原点多角度去考虑问题。强迫自己改变站着拍摄的习惯,利用刁钻的角度、大胆的构图、夸张的色彩、去完成拍摄任务,从中积累经验。同时,你应该要求自己所拍摄的作品能超出实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