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履历 : 生于 1963 年 3 月,祖籍安徽,大学本科学历。 1984 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专业; 1985 年至 1989 年任职于鼓楼区豪威集团; 1990 年至今任苏宁电器集团董事长。
企业业绩 : 苏宁电器集团始创于 1990 年,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器流通企业之一,作为江苏省首家著名服务商标, " 苏宁 " 已成为江苏乃至全国的知名企业。为推进连锁事业的发展,苏宁先后在江苏、上海、北京、广州、杭州、合肥、西安、武汉及省内主要城市设立了十多家地区连锁管理中心,连锁企业 200 多家,建立了遍布全国 24 个省、市的 4000 多家分销客户网络,成为集流通、实业制造、地产开发、电子商务、投资事业为一体的国家级企业集团。
不走寻常路 成功要趁“快”
回眸张近东 15 年的创富历程,始终离不开一个“快”字。 1984 年,张近东走出南京师范大学的校门,进入一家南京鼓楼区属企业。上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中国出现一股“下海”潮流。年轻的张近东也在此时跃跃欲试。张近东利用工作之余承揽了一些空调安装工程,为自己创业攒到了 10 万元资本。当时最热门也最赚钱的商品是家用电器,彩电、冰箱、洗衣机等供不应求。但张近东却没凑这个热闹,在冷静思考了几天后,他做出了令周围许多人惊讶的选择:专营那时还属于“奢侈品”的空调。 1990 年 12 月, 27 岁的张近东,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辞去了固定工作,在远离闹市的南京宁海路上租下一个面积不足 200 平方米的小门面,成立了一家专营空调批发的小公司——苏宁家电,开始了个人和苏宁电器的创业历程。谁也不会想到,十几年后,从这家并不起眼的“小门面”竟驶出一艘中国屈指可数的家电连锁业“航母”——苏宁电器,而其掌舵人张近东则成为“中国连锁风云人物”。
富有前瞻性的第一步奠定了张近东事业的基础。一九九二年,“火炉”南京的空调市场升温,而“苏宁”也凭借产品和服务强势在南京空调市场大显身手。仅仅三年时间,苏宁凭借单一产品、单一品牌就做到了年销售三亿元的规模。
张近东至今仍记得,一九九一年出差深圳时,席间当地一位供应商对他说:“现在百万富翁不稀罕了,深圳已经有了千万富翁啦。”听了这话,张近东只是默默多喝了两杯酒。然而他心里却在偷着乐:我也已经挣到一千万了。时年,张近东年仅二十八岁。
转战连锁 思路决定出路
1995 年以后,中国家电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状况,许多制造商直接渗透零售市场。为此,张近东逐渐缩减批发业务,开始自建零售终端,卖家电也从单一空调逐步增加到综合电器。 1996 年,苏宁进入扬州市场,标志其开始走出南京探索家电连锁之路。
2000 年对于苏宁电器是个转折年。这一年苏宁停止开设单一空调专卖店,全面转型大型综合电器卖场,并喊出“ 3 年要在全国开设 1500 家店”的连锁进军口号。苏宁南京新街口店位于苏宁电器大厦内,该大厦位于南京最大商圈新街口商圈中心,属“黄金建筑”。大厦落成之初就有人劝张近东把这栋楼出租,一年至少可以净赚 3000 万元,但张近东却坚定地表示:“哪怕亏 4000 万,苏宁也要做家电卖场”。
时间证明了张近东的正确选择,苏宁的全国连锁体系也在快速扩张: 2001 年平均 40 天开一家店, 2002 年平均 20 天开一家店, 2003 年平均 7 天开一家店, 2004 年平均 5 天就开一家新店,而现在,苏宁平均 2 天就开一家店。张近东当初准备亏 4000 万元开的南京新街口店,如今已成为全国家电销售第一店,一年销售额达 10 亿元。
张近东说,“当时我们对连锁都很陌生, 2000 年我们提出要在全国开出 1500 家店时。受到业界颇多质疑,当时压力很大,甚至有些零售同行嘲笑我,认为是天方夜谭。可是,现在不仅苏宁实现了全国连锁,而且全国的零售同行都在学习苏宁走连锁化的道路”。
资本涌动背后的文化反思
《新财富 500 富人榜》分析认为,零售行业的富人是最近一年中国财富增
速最快的人群,零售业富豪人均财富增长 308% ,其中张近东是一个样板:由于 2004 年苏宁电器上市,张近东个人财富陡增 517% 。
在张近东宽敞的办公室里,有一面墙被装饰成一幅世界地图,他说,看着地图可以对苏宁的发展思考更深刻。张近东出生于南京,深受苏商文化的影响。而出道仅 15 年的张近东正日渐成为新苏商的领军人物。去年 7 月苏宁股票上市后,其个人所持有的股票市值最高时近 19 亿元。
“江苏的企业家属于内敛型,喜欢埋头做事,风头比不过浙江人,但不是说苏商比浙商差。”张近东说地域文化确实会影响一个企业、一个人,但各种地域文化仍有很多共通之处,徽商的“左儒右贾”文化也对他产生深远的影响,在经商过程中他笃信程朱理学“生财大有道,以义为利,不以利为利”的价值观、义利观。张近东说,苏商应当取长补短,严谨保守的作风有优势也有弊端,比如苏宁尽管早就提出了家电连锁发展的模式,但在具体发展过程中却落在竞争对手之后。
共同的苏宁:取予彼,还于彼
“个人的财富和企业的价值,我觉得是基于社会进步的。”张近东说,在社会的发展中,只有一部分人把握住了机会,拥有一定的财富,并且通过财富改变生活,但当个人财富积累到千万元后,财富就是社会的一部分,应该考虑回报社会,到 1 个亿后,那就只是纸面上的数字了。张近东一直坚持要回报社会,所以苏宁设立教育基金、投资兴建希望小学、资助贫困大学生、吸纳大龄下岗失业者。
张近东深谙“钱聚人散、钱散人聚”的道理,和他一起打天下的部下,因持有苏宁的股份也都纷纷成了身家千万的富翁,有人说苏宁打造了一支富翁团队。也许正因如此,苏宁的管理团队一直比较稳定。“我从来都没计算过我个人的财富,关心的只是企业发展数字、员工的收入和纳税。”张近东一直强调上市后的苏宁是社会化的苏宁,而不是他个人的苏宁。
执着、勤奋、有抱负、有事业心,这是与张近东共事多年的苏宁电器副总裁孙为民对他的简单评价。认准了电器经营这条路,张近东带领苏宁闯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张近东:我们做得还不够
早在几年前,张近东就开始酝酿缔造苏宁的家电连锁王国。紧接着,苏宁“传
奇”一一演绎开来:二○○一年平均四十天开一个店;二○○二年平均二十天开一个店;二○○三年平均每周开一个店……“现在苏宁平均五天就开一家新店,年底我们将进入全国五十一座城市,初步完成全国一级市场的布局。”张近东成竹在胸。
今年三月,中国总理温家宝在江苏调研时亲切会见了张近东等企业家。温家宝在听取了张近东关于苏宁电器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规划介绍后,鼓励苏宁电器要做中国家电的“沃尔玛”。而这也正是张近东和他的团队奋斗的目标。
“中国家电连锁市场的蛋糕太大了,我们目前分到的仅有一点点。”说这话时,张近东的眼神显得悠远而又意味深长。
企业业绩 : 苏宁电器集团始创于 1990 年,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器流通企业之一,作为江苏省首家著名服务商标, " 苏宁 " 已成为江苏乃至全国的知名企业。为推进连锁事业的发展,苏宁先后在江苏、上海、北京、广州、杭州、合肥、西安、武汉及省内主要城市设立了十多家地区连锁管理中心,连锁企业 200 多家,建立了遍布全国 24 个省、市的 4000 多家分销客户网络,成为集流通、实业制造、地产开发、电子商务、投资事业为一体的国家级企业集团。
不走寻常路 成功要趁“快”
回眸张近东 15 年的创富历程,始终离不开一个“快”字。 1984 年,张近东走出南京师范大学的校门,进入一家南京鼓楼区属企业。上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中国出现一股“下海”潮流。年轻的张近东也在此时跃跃欲试。张近东利用工作之余承揽了一些空调安装工程,为自己创业攒到了 10 万元资本。当时最热门也最赚钱的商品是家用电器,彩电、冰箱、洗衣机等供不应求。但张近东却没凑这个热闹,在冷静思考了几天后,他做出了令周围许多人惊讶的选择:专营那时还属于“奢侈品”的空调。 1990 年 12 月, 27 岁的张近东,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辞去了固定工作,在远离闹市的南京宁海路上租下一个面积不足 200 平方米的小门面,成立了一家专营空调批发的小公司——苏宁家电,开始了个人和苏宁电器的创业历程。谁也不会想到,十几年后,从这家并不起眼的“小门面”竟驶出一艘中国屈指可数的家电连锁业“航母”——苏宁电器,而其掌舵人张近东则成为“中国连锁风云人物”。
富有前瞻性的第一步奠定了张近东事业的基础。一九九二年,“火炉”南京的空调市场升温,而“苏宁”也凭借产品和服务强势在南京空调市场大显身手。仅仅三年时间,苏宁凭借单一产品、单一品牌就做到了年销售三亿元的规模。
张近东至今仍记得,一九九一年出差深圳时,席间当地一位供应商对他说:“现在百万富翁不稀罕了,深圳已经有了千万富翁啦。”听了这话,张近东只是默默多喝了两杯酒。然而他心里却在偷着乐:我也已经挣到一千万了。时年,张近东年仅二十八岁。
转战连锁 思路决定出路
1995 年以后,中国家电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状况,许多制造商直接渗透零售市场。为此,张近东逐渐缩减批发业务,开始自建零售终端,卖家电也从单一空调逐步增加到综合电器。 1996 年,苏宁进入扬州市场,标志其开始走出南京探索家电连锁之路。
2000 年对于苏宁电器是个转折年。这一年苏宁停止开设单一空调专卖店,全面转型大型综合电器卖场,并喊出“ 3 年要在全国开设 1500 家店”的连锁进军口号。苏宁南京新街口店位于苏宁电器大厦内,该大厦位于南京最大商圈新街口商圈中心,属“黄金建筑”。大厦落成之初就有人劝张近东把这栋楼出租,一年至少可以净赚 3000 万元,但张近东却坚定地表示:“哪怕亏 4000 万,苏宁也要做家电卖场”。
时间证明了张近东的正确选择,苏宁的全国连锁体系也在快速扩张: 2001 年平均 40 天开一家店, 2002 年平均 20 天开一家店, 2003 年平均 7 天开一家店, 2004 年平均 5 天就开一家新店,而现在,苏宁平均 2 天就开一家店。张近东当初准备亏 4000 万元开的南京新街口店,如今已成为全国家电销售第一店,一年销售额达 10 亿元。
张近东说,“当时我们对连锁都很陌生, 2000 年我们提出要在全国开出 1500 家店时。受到业界颇多质疑,当时压力很大,甚至有些零售同行嘲笑我,认为是天方夜谭。可是,现在不仅苏宁实现了全国连锁,而且全国的零售同行都在学习苏宁走连锁化的道路”。
资本涌动背后的文化反思
《新财富 500 富人榜》分析认为,零售行业的富人是最近一年中国财富增
速最快的人群,零售业富豪人均财富增长 308% ,其中张近东是一个样板:由于 2004 年苏宁电器上市,张近东个人财富陡增 517% 。
在张近东宽敞的办公室里,有一面墙被装饰成一幅世界地图,他说,看着地图可以对苏宁的发展思考更深刻。张近东出生于南京,深受苏商文化的影响。而出道仅 15 年的张近东正日渐成为新苏商的领军人物。去年 7 月苏宁股票上市后,其个人所持有的股票市值最高时近 19 亿元。
“江苏的企业家属于内敛型,喜欢埋头做事,风头比不过浙江人,但不是说苏商比浙商差。”张近东说地域文化确实会影响一个企业、一个人,但各种地域文化仍有很多共通之处,徽商的“左儒右贾”文化也对他产生深远的影响,在经商过程中他笃信程朱理学“生财大有道,以义为利,不以利为利”的价值观、义利观。张近东说,苏商应当取长补短,严谨保守的作风有优势也有弊端,比如苏宁尽管早就提出了家电连锁发展的模式,但在具体发展过程中却落在竞争对手之后。
共同的苏宁:取予彼,还于彼
“个人的财富和企业的价值,我觉得是基于社会进步的。”张近东说,在社会的发展中,只有一部分人把握住了机会,拥有一定的财富,并且通过财富改变生活,但当个人财富积累到千万元后,财富就是社会的一部分,应该考虑回报社会,到 1 个亿后,那就只是纸面上的数字了。张近东一直坚持要回报社会,所以苏宁设立教育基金、投资兴建希望小学、资助贫困大学生、吸纳大龄下岗失业者。
张近东深谙“钱聚人散、钱散人聚”的道理,和他一起打天下的部下,因持有苏宁的股份也都纷纷成了身家千万的富翁,有人说苏宁打造了一支富翁团队。也许正因如此,苏宁的管理团队一直比较稳定。“我从来都没计算过我个人的财富,关心的只是企业发展数字、员工的收入和纳税。”张近东一直强调上市后的苏宁是社会化的苏宁,而不是他个人的苏宁。
执着、勤奋、有抱负、有事业心,这是与张近东共事多年的苏宁电器副总裁孙为民对他的简单评价。认准了电器经营这条路,张近东带领苏宁闯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张近东:我们做得还不够
早在几年前,张近东就开始酝酿缔造苏宁的家电连锁王国。紧接着,苏宁“传
奇”一一演绎开来:二○○一年平均四十天开一个店;二○○二年平均二十天开一个店;二○○三年平均每周开一个店……“现在苏宁平均五天就开一家新店,年底我们将进入全国五十一座城市,初步完成全国一级市场的布局。”张近东成竹在胸。
今年三月,中国总理温家宝在江苏调研时亲切会见了张近东等企业家。温家宝在听取了张近东关于苏宁电器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规划介绍后,鼓励苏宁电器要做中国家电的“沃尔玛”。而这也正是张近东和他的团队奋斗的目标。
“中国家电连锁市场的蛋糕太大了,我们目前分到的仅有一点点。”说这话时,张近东的眼神显得悠远而又意味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