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对于学生的诱惑越来越多,愈来愈多的大学生加入“低头族”的行列。作者选取了一个教学班进行无手机课堂实验,想以此次实验为契机,围绕无手机课堂的可行性课堂及改革措施等内容,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 21次习惯理论 自我管理 强制 激励
1.无手机课堂的必要性
近年来,我们学院开始以注册入学方式录取学生。针对注册方式录取的学生,一线教师普遍发现了一些共性缺点。首先最突出的是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笔者认为学习效率低的根本原因,在于自我管理能力差。影响因素之一是给学生生活很大便利的电子产品——手机。针对此现象,笔者认为大学生在享受手机带来的快乐与便利的同时,也悄然对其形成了依赖。笔者认为,教师不能对学生的自制力过于理想化。在合适的时机,应该通过制度或者规定等手段,强制性地进行约束,帮助学生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笔者设计了无手机课堂活动并进行了试行。
2.无手机课堂的活动实施内容
2.1无手机课堂活动实施过程。活动选取12企业管理班级学生作为试点班级。在管理心理学课堂上,共开展了3次活动。第一次以一节课进行试水,另外两次都是以两节课为单位集中进行。开展方式较简单,教师预先准备手机框,上课前,要求所有学生上交手机。在第一次活动前,教师针对课堂玩手机现象提出了两个问题,以期尽快对学生的使用手机习惯进行把握。分别是“平时上课玩手机吗?”“这堂课你打算玩吗?”。经过统计,分为以下几类:首先坐在前排靠近讲台的同学,这群学生也是上课比较认真的同学,他们的回答是:看课程玩;本堂课不计划玩。其他一些同学,大部分答案都是玩,这堂课也打算玩。
2.2无手机课堂实施成果。本次活动的开展成果是显著的,分为以下几点:
2.2.1听课质量明显提高。在每次试点活动中,教师都采用让学生进行简易问卷调查的形式开展数据收集。在“这堂课你学到什么知识”这个问题的回答上,除了个别睡觉的学生外,其他都进行了准确总结。在认真听课的比重问题上,学生的回答令教师感到了很大的鼓舞。尤其是平时整堂课一直玩手机的学生,他们回答说听课时长达到了40%。
2.2.2课间同学之间的直面交流更频繁、融洽,班级凝聚力增强。
2.2.3学生的学习风气与面貌焕然一新,良性循环。
2.2.4几次活动下来,不足之处较突出。主要体现在这场活动没能感染到全班学生。班级31人,每次课睡觉的学生平均在6人。班级的纪律比之前的状态更难控制,部分学生在开小差的间隙聊天。
3.无手机课堂的实施可能性
活动开展前,进行了充分的调查和准备,选取班里的不同学习成绩的同学做样本,进行了广泛且充分的调查与座谈。通过前期活动,认为是相当具有可行性的,更坚定了课题组的老师们开展此活动的决心。
3.121天习惯理论。成绩较差的王同学(上课总不听课,坐在座位最后一排,经常只带手机,不带书上课)说道,我们大家对于手机还未到依赖的地步,也没到上瘾的程度。大部分同学对使用手机这一行为,只是习惯。笔者认为,根据行为心理学的21次习惯理论的研究表明,21天以上的重复会养成习惯;90天的重复会养成稳定的习惯。即同一个动作,重复21天就会变成习惯性的动作。
3.2大学生没有十万火急的事非在课堂上处理不可。大学生并没有十万火急的重要事非在课堂上处理不可。在两个课时为一个单位的后两次活动中,只有少数同学趁着课间打了会电话,然后自觉放回了框里。学生的适应能力是可喜的。
4.具体改进措施
为了将学生从手机世界拉入现实世界,经过课题组成员的反复讨论,大家针对各种情况,建议性地提出了多种改进措施。
4.1活动前期做好动员工作。做好前期动员工作。这次的活动的不足就是前期动员不够。若加上班主任、学工、各班级、学生会等多方面配合,则相信“无手机课堂”活动在全校开展是具有可行性的。如宣传部通过制作展板,宣传展示;学习部制作PPT,展示手机危害短片材料;各班级开展主题班会,进一步动员。
4.2教师的教学内容及开展方式应更多变。为了将学生的注意视线拉回课堂,并且持续固定于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应该更有趣,教学活动的开展方式应该更多变。先向学生表明该堂课的重点,即掌握压力化解方法。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提出了若干个有心理学依据的,同时能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如“钱能购买快乐吗”“怎么样用钱来购买快乐?”再广泛采用其他多种教学方式进行配合,有案例教学法、问卷调查法和心理测试法。总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应以学生兴趣为导向
4.3任课老师的课堂管理能力必须增强。根据“无手机课堂”活动开展经验,学生在初期未对手机的离开不习惯时,部分学生的表现稍显焦躁,这部分学生开始转向与邻座同学聊天,这样课堂纪律就相当难管理,也是考验一名任课教师课堂管理能力和责任心的时候。
4.4适度激励学生,加强互动。通过提问,激励学生。虽然学生存在较多缺点,但更需要激励。一旦能成功地做好激励工作,效果非常显著。教师间交流时会经常发现如下情况,班级某某同学在某某老师课堂非常认真,而在某某老师课堂基本都在扰乱课堂秩序。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在选择性听课学习,撇去课程本身有趣度而言,大部分教师在提问、赞扬学生时是有选择性的。普遍认为不在听课的学生就不需要提问了,反正提问了也不会,浪费时间,互相尴尬。学生对教师也采用这种标准选择性听课。同时为了让暂时不适应手机不在身边的学生有更多的课堂存在感,笔者与其他老师讨论后,广泛使用了提问法,且提问的问题都是简单的、无固定标准答案的。被提问的学生就算没在听课,也能答出一二。这样他的成就感就油然而生,上课更加认真。
关键词: 21次习惯理论 自我管理 强制 激励
1.无手机课堂的必要性
近年来,我们学院开始以注册入学方式录取学生。针对注册方式录取的学生,一线教师普遍发现了一些共性缺点。首先最突出的是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笔者认为学习效率低的根本原因,在于自我管理能力差。影响因素之一是给学生生活很大便利的电子产品——手机。针对此现象,笔者认为大学生在享受手机带来的快乐与便利的同时,也悄然对其形成了依赖。笔者认为,教师不能对学生的自制力过于理想化。在合适的时机,应该通过制度或者规定等手段,强制性地进行约束,帮助学生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笔者设计了无手机课堂活动并进行了试行。
2.无手机课堂的活动实施内容
2.1无手机课堂活动实施过程。活动选取12企业管理班级学生作为试点班级。在管理心理学课堂上,共开展了3次活动。第一次以一节课进行试水,另外两次都是以两节课为单位集中进行。开展方式较简单,教师预先准备手机框,上课前,要求所有学生上交手机。在第一次活动前,教师针对课堂玩手机现象提出了两个问题,以期尽快对学生的使用手机习惯进行把握。分别是“平时上课玩手机吗?”“这堂课你打算玩吗?”。经过统计,分为以下几类:首先坐在前排靠近讲台的同学,这群学生也是上课比较认真的同学,他们的回答是:看课程玩;本堂课不计划玩。其他一些同学,大部分答案都是玩,这堂课也打算玩。
2.2无手机课堂实施成果。本次活动的开展成果是显著的,分为以下几点:
2.2.1听课质量明显提高。在每次试点活动中,教师都采用让学生进行简易问卷调查的形式开展数据收集。在“这堂课你学到什么知识”这个问题的回答上,除了个别睡觉的学生外,其他都进行了准确总结。在认真听课的比重问题上,学生的回答令教师感到了很大的鼓舞。尤其是平时整堂课一直玩手机的学生,他们回答说听课时长达到了40%。
2.2.2课间同学之间的直面交流更频繁、融洽,班级凝聚力增强。
2.2.3学生的学习风气与面貌焕然一新,良性循环。
2.2.4几次活动下来,不足之处较突出。主要体现在这场活动没能感染到全班学生。班级31人,每次课睡觉的学生平均在6人。班级的纪律比之前的状态更难控制,部分学生在开小差的间隙聊天。
3.无手机课堂的实施可能性
活动开展前,进行了充分的调查和准备,选取班里的不同学习成绩的同学做样本,进行了广泛且充分的调查与座谈。通过前期活动,认为是相当具有可行性的,更坚定了课题组的老师们开展此活动的决心。
3.121天习惯理论。成绩较差的王同学(上课总不听课,坐在座位最后一排,经常只带手机,不带书上课)说道,我们大家对于手机还未到依赖的地步,也没到上瘾的程度。大部分同学对使用手机这一行为,只是习惯。笔者认为,根据行为心理学的21次习惯理论的研究表明,21天以上的重复会养成习惯;90天的重复会养成稳定的习惯。即同一个动作,重复21天就会变成习惯性的动作。
3.2大学生没有十万火急的事非在课堂上处理不可。大学生并没有十万火急的重要事非在课堂上处理不可。在两个课时为一个单位的后两次活动中,只有少数同学趁着课间打了会电话,然后自觉放回了框里。学生的适应能力是可喜的。
4.具体改进措施
为了将学生从手机世界拉入现实世界,经过课题组成员的反复讨论,大家针对各种情况,建议性地提出了多种改进措施。
4.1活动前期做好动员工作。做好前期动员工作。这次的活动的不足就是前期动员不够。若加上班主任、学工、各班级、学生会等多方面配合,则相信“无手机课堂”活动在全校开展是具有可行性的。如宣传部通过制作展板,宣传展示;学习部制作PPT,展示手机危害短片材料;各班级开展主题班会,进一步动员。
4.2教师的教学内容及开展方式应更多变。为了将学生的注意视线拉回课堂,并且持续固定于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应该更有趣,教学活动的开展方式应该更多变。先向学生表明该堂课的重点,即掌握压力化解方法。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提出了若干个有心理学依据的,同时能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如“钱能购买快乐吗”“怎么样用钱来购买快乐?”再广泛采用其他多种教学方式进行配合,有案例教学法、问卷调查法和心理测试法。总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应以学生兴趣为导向
4.3任课老师的课堂管理能力必须增强。根据“无手机课堂”活动开展经验,学生在初期未对手机的离开不习惯时,部分学生的表现稍显焦躁,这部分学生开始转向与邻座同学聊天,这样课堂纪律就相当难管理,也是考验一名任课教师课堂管理能力和责任心的时候。
4.4适度激励学生,加强互动。通过提问,激励学生。虽然学生存在较多缺点,但更需要激励。一旦能成功地做好激励工作,效果非常显著。教师间交流时会经常发现如下情况,班级某某同学在某某老师课堂非常认真,而在某某老师课堂基本都在扰乱课堂秩序。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在选择性听课学习,撇去课程本身有趣度而言,大部分教师在提问、赞扬学生时是有选择性的。普遍认为不在听课的学生就不需要提问了,反正提问了也不会,浪费时间,互相尴尬。学生对教师也采用这种标准选择性听课。同时为了让暂时不适应手机不在身边的学生有更多的课堂存在感,笔者与其他老师讨论后,广泛使用了提问法,且提问的问题都是简单的、无固定标准答案的。被提问的学生就算没在听课,也能答出一二。这样他的成就感就油然而生,上课更加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