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视李东的“国学玉雕”

来源 :商品与质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droid_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东主张以玉载道。他每创作一件重要的作品,几乎都会写一篇论述文章,其人其作都带着浓浓的书卷气。
  打着旗号理直气壮地声言“以概念治玉”“以国学治玉”,李东在中国玉雕界可谓第一人。不过,初看起来概念或国学与艺术是不同范畴,概念化向来为艺术所忌。而李东一如既往,不改初衷,却也成就斐然。这促使我再次凝神关注他的玉雕和他的执著,细想却也是,在艺术变得愈来愈不可定义的后现代,这个主张当无可厚非,并因此使他的玉雕作品具有厚重的、深沉的、既古典又新异的鲜明个性,一眼望去就能与其他艺术家的作品区隔开来。做人贵在无我,为艺贵在有我,这是中国古今艺术家无一例外的成功之道。
  欣赏李东的作品,不光用眼,还得用心,好在国学于我这一辈人并不疏远。在中国,国学即哲学。追溯艺术发展史几乎就是一部鲜活的哲学史。从孔子的“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至老庄的道法自然之说“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以及新道家的率性风格“恣意之所欲行”,尤其是魏晋南北朝玄学的兴起,简直就是中国美学的开蒙,其影响遍及艺术的各个门类。
  但是,哲学也好,美学也好,毕竟跟艺术是两码事。艺术需要诉诸形象、意象、意境,从绘画、书法、诗歌到雕塑概莫能外,中国艺术特别强调大美而忘言。那么,哲学又如何与艺术相联系并相渗透呢?这其中奥妙的枢机在于“气”,也就是程朱理学反复阐述的形而上者为道,形而下者为气:“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是以人、物之生,必禀此理,然后有性;必禀此气,然后有形。”(朱熹《答黄道夫书》)。如有机会听李东面对面讲他的作品,这“气”字是经常挂在他嘴边的。
  中国古今学者对于“气”的滔滔宏论不绝于耳,气聚而生、 气在理先、元气淋漓、一气贯通……人们进而把“气”与“韵”合并起来,南北朝谢赫在著名的“绘画六法”中将“气韵生动”列为六法之首。这“气韵生动”俨然成为中国艺术最重要的审美范畴,陶冶了一代又一代的各类艺术家。
  纵观李东的玉雕作品大致分为两个系列。一种是他从《周礼》中的礼器圭、壁、琮、璋、琥、璜,也就是所谓的“六瑞”中吸收创作灵感,尤其钟情于战汉时期的乳丁壁以及玉剑饰的纹样图案。他将这些国粹一概视为随心驾驭的审美元素,在创作时信手拆分解构,重新排列组合,其风格颇似现代艺术的解构主义,却平添了华饰以明趣的古典韵味。
  另一系列更可体现他的艺术追求,不仅是以国学为题材,而是对于“气韵”作为审美形态和艺术手法的深入探索。业外人士很难想象如此探索的难度,因为玉雕家不是面对着宣纸、笔墨或画彩,而是面对着最难对付的艺术材料之一——玉。看似温润柔和的玉有着仅次于钻石而高于钢铁的硬度,还有着无与伦比的韧度,在这东西上去追求气韵生动的效果决非易事。
  近期的《竹品》是李东创作的一次显著突破。郑板桥与竹子的题材其实最易落套。李东写了一篇专论来介绍这件作品,抚石而立的郑板桥“头微扬而不倨傲,目微闭似有所思”,“超凡脱俗,生动传神”…… 这些描述都不错。我在想,李东是如何达到这样审美效果的?是依循中国艺术的审美范畴于外在与内涵之间更加注重“内美”吗?在形与神之间更加强调神韵吗?是,但不完全。无论在这件玉牌子的正面或背面,都可以看到明显的变形,比例夸张、繁简相宜、若离若即、游艺于离即之间。国学与表现主义手法在这里不经意地轻轻擦碰了一下,立即使这件作品变得更加率性而为,也更卓尔不群。
  李东佳作迭出,每一件皆用心良苦。透过他的玉雕作品,我们看到一位沉浸在浩瀚的国学中穷经皓首的艺术家。从通俗的意义来说,在当今浮燥的社会氛围中,在略加思索甚至不假思索就恨不得赶快出活的行业风气中,李东的执著显得愈发难能可贵。
  李东正值盛年,他的创作还有宽阔的发展空间,无从预计他的艺术动向。我们还是顺着他所致力的国学向未来延伸。老子曰:“反者道之动”,那将是在既往成就基础上更高层次的嬗变与洒脱。缘此送他一首小诗以敬励:“美文不夺理,良工岂载道,惟求形神胜,拍遍玉栏杆。”
其他文献
吉兰·马南达尔(Kiran Manandhar)是法国籍的尼泊尔画家,在法国学习生活了18年,在欧洲很有影响。现在他是尼泊尔国家美术学院的院长,尼泊尔国家科学院院士,也是尼泊尔的实验表现主义领袖,尼泊尔艺术家协会主席,印度孟买艺术协会终身会员。他的作品先后在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法国、德国、芬兰、日本、意大利、美国、英国、韩国、澳大利亚、丹麦、加拿大、葡萄牙、肯尼亚、墨西哥、比利时等国
期刊
“简单点吧,用简洁的欧式。”  “色彩鲜艳些吧,我想要时尚点,有现代感的。”  在简单装修后,买什么样的家具和用什么样的家居风格成了一家人争执的话题。  这是个三口之家。丈夫孙鸿武,是一名武警中校。17岁入伍,曾先后荣立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六次,可谓功勋卓著。妻子是某央企的党务处长。60年代生人,受过高等教育,比较接受欧美文化。女儿还是一名中学生,正值青春烂漫的年纪,从小生活在大都市,自
期刊
这两年,金丝楠木和金丝楠家具成了一个热炒的话题,也有许多人出于商业目的加入到了金丝楠木的收购和金丝楠家具的制作、销售队伍中。但有一个人是例外,他爱楠,也做金丝楠家具,可那完全是出自一个意外。他就是上海源源红红木家具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唐绍聪。  连唐总自己都没想到,他这辈子能玩红木家具。他是做工程的,现在的主业仍然是中央空调。是因为喜欢红木家具才买了红木家具,是因为买红木家具上了当才一气之下找
期刊
“中岁徒劳振臂呼,檀梨惨殛泪模糊。而今喜入藏家室,免作胡琴与算珠。” 随着红木家具热的升温,如今我们再也不用如一代鉴古大家王世襄先生那般作诗庆幸红木家具珍品未被暴殄天物了。然而,面对当今市场上流派杂陈、品类繁多的红木古典家具,后知后觉者们又该如何下手呢?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走访了苏作家具的老法师,常熟金蝙蝠红木的赵建国先生。赵先生和他的金蝙蝠红木在新中国成立后经历了修补红木老家具;接订单制造出口
期刊
这个朴实的汉子,骨子里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往情深。  他践行:男人要“立志、 修身、齐家”……这是中国古代圣贤对中国男儿的谆谆教诲和人生指引。      对充满中国风气质的中式衣食住行生活方式和要素,他的热爱与生俱来。  他穿中式立领衣衫、擅长中式烹调;  他使用中式古典红木家具;  他自己的家,做纯中式装修和布置。  这是一个有着赤子中国心的中国男人!  浓眉,大眼;双目炯炯有神;  肤色白,有
期刊
周有光,原名周耀平,是中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文字学家、经济学家,通晓汉、英、法、日四种语言。担任过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1955年,他的学术方向改变,开始专职从事语言文字研究,曾参加并主持拟定《汉语拼音方案》,被誉为汉语拼音创始人之一。(1958年公布),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国大陆的语文改革。作家沈从文是他的连襟。  2010年,周先生获“2010中华文化人物”荣誉称号。有人称他“中国当代重量级的思想
期刊
瓷器、书画等国粹瑰宝,乃继承我们老祖宗的文化遗产;神舟九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一号堪称完美的自动交会对接,则是今朝华夏傲然世界的民族骄傲。  这里要说的是,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由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和沈阳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沈阳分会、沈阳市法库县人民政府、中航天宇通用航空集团联合承办的“共享蓝天,圆梦起航” 2012 沈阳法库AOPA国际飞行大会,
期刊
毗邻雍和宫,有一所旧时官府风格的四合院。它曾经是雍正做皇子时其幕友邬思道的宅院,难得地保存完好。现在已成一家高端会所,每日鸿儒高朋,往来络绎。该会所情独爱花。无论室外室内,装修装饰,皆为繁花盛开,就连菜形菜色也是花开朵朵。      中国人对花一直情有独钟。曲有《春江花月夜》,艺有插花之道,从古至今,绘画、陶瓷以花为题更是数不胜数,花文化早已渗透到中国传统文化中。这是因为花的色、香、姿不但宜人,给
期刊
题记:  华之外观者,博浮誉于一时;质之中藏者,得赏音于千古。  打开精美的画册《林蘭子中国画作品集》,首页是站在黄河岸边的林蘭子先生,他身着黑色风衣,极目远眺凝思,视通万里,思接千载。烟雨苍茫中,高瞻远瞩……  林蘭子先生是当代著名画家。早年从事连环画创作,后攻中国画,对人物、山水、花鸟、草虫、翎毛走兽等均擅长。其作品受吴道子、任颐、范宽、八大山人等诸家影响,工写皆善。出版了多种版本的个人专辑和
期刊
器以载道,这是永远不变的原则,所以茶器也是承载茶之道,没有这样的认识基础是谈不上茶器的审美。那到底茶道是什么样的道呢,是否是一种触摸不到的哲学层面呢,答案不是,答案是非常具体的物理基础,然后才能上升到与心灵碰撞的艺术韵律。      茶具的极致讲究  茶器主要分为煮水器,泡茶器,承茶器三大类。煮水器由煮水壶与炉子组成,煮水器今天很多人崇拜日本铁壶,其实从形制来看是不符合国人的泡茶原理,因为我们现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