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结合本人在工程检查验收过程中的实际情况,简要分析如何控制砖混结构砖砌体质量的要点,产生砖砌体质量通病的原因和预防措施,针对性的提出了砖砌体分项工程质量控制的要求及建议。
关键词:砖砌体质量防治措施
近年来,随着我州建筑市场投入的加大,在我州的工程建设中,砖混结构民用建筑房屋占很大的比例,经本人二十几年的工程检查验收发现墙体砌筑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质量的好坏。特别是我州处在六、七度地震设防地区,保证砖混结构中砖砌体分项工程质量尤为重要,如何才能保证砖砌体分项工程的质量,是我们每个施工人员和技术操作人员深思和探讨的问题。根据我在工程项目检查验收过程中对砖砌体质量通病的分析总结,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供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参考。
保证砌体质量首先要控制原材料的质量
在砖混结构工程中,砖、砂浆是组成墙体的主要材料,为了保证墙体质量首先要保证砖、砂浆质量。《规范》规定砖、拌制砂浆的水泥及参合物,应符合国家标准、部标准及具有出场合格证,进入工地的原材料应经复试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中,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经检查发现砖、水泥没有出场合格证,也未做复试就用于工程中,砂含泥量大或用粉砂,这将直接影响拌制砂浆的强度要求。《规范》规定水泥砂浆和强度等级等于或大于M5.0混合砂浆的含泥量不应超过5%,对于强度等级小于M5.0的混合砂浆,砂浆的含泥量不应超过10%。砖混结构砌体质量与砖的强度等级、外形尺寸以及砂浆的强度等级和和易性有关,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有的砖外形尺寸不符合要求,尺寸偏大,使灰缝厚度偏小,有的砖翘曲、变形造成灰缝厚度不均匀,这将影响砌体质量。在砖混结构中砌体的强度主要取决于砖和砂浆的强度,只要其中之一强度降低一级,砌体的强度就降低一级。
施工现场砂浆拌制没有计量设施任意配置,使拌制砂浆达不到设计强度要求。砂浆拌制应采用机械搅拌,不得采用人工拌制,机械搅拌时间自投料完毕起,不得少于1.5分钟,砂浆拌制后和使用时均应盛入贮灰器内,若砂浆出现泌水现象则应在砌筑前再次拌合。由此,提高砌体强度和耐久性的关键主要是砖的尺寸正确,表面平整,砖和砂浆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砂浆的和易性良好,灰缝饱满均匀,并因精心施工、精心操作,这样才能确保砌体质量。
提高施工操作的方法是保证砌体质量的关键
1.砌体灰缝要横平竖直
砖砌体的水平灰缝应满足水平度要求,灰缝厚度一般为10㎜,不应小于8㎜,也不应大于12㎜,否则在垂直荷载作用下两层砖之间产生剪力,使砂浆与砌块分离从而引起砌体破坏。
要做到横平竖直,首先应将基础找平,砌筑时严格按照皮数杆拉线,将每皮砖砌平,同时经常用2米托线板检查墙体垂直度,发现问题应及时纠正。
2.砌体砂浆应饱满、厚度均匀
在砖混结构中,砖砌体砂浆饱满能保证传力均匀和使砖处于受压状态,提高砌体强度,水平灰缝应厚薄均匀,避免砖块受弯曲和剪切而影响砌体质量,《规范》要求百格网检查砂浆饱满度不应低于80%,而现行砌体分项验收中,列入必须保证的项目。在我们检查验收过程中发现,操作人员铺砂浆过长(有的铺浆长达1.2米),这种操作方法使砂浆中的水分容易被砖过多吸收,特别是当夏季气温很高时,砂浆中的水分迅速蒸发,砂浆和易性变差,造成砌筑困难,另外砌筑操作时应以建设部推广的大铲为好,推广“一块砖、一铲灰、一挤压”的“三一”砌砖法,这样,可以更好的保证砖砌体灰缝砂浆饱满度,使房屋砖砌体总体质量得到保障。
保证砌体砂浆饱满度的因素除采用正确的砌筑方法之外,上墙砖必须浇水湿润至含水率达到(占干砖重量的)10%-15%左右,湿润时间宜在砌筑前一天进行,切勿随砌随润,以免水分停留在砖面上,在砌筑时引起跑浆。另外,严禁使用过夜砂浆及干砖上墙,过夜砂浆因水泥已超过终凝时间,强度降低,干砖上墙则砖过多吸收砂浆中水分而影响砌体强度。
3.砖砌体的组砌方式,留槎及接槎对砖砌体的质量影响对于砖混结构的房屋工程中,砖砌体的组砌形式在《规范》中也提出了要求,目前砌体宜采用一顺一丁,梅花丁或三顺一丁,不得采用包心砌法,这个问题往往一般被容易忽视,这种砌筑方法会大大消弱承载力。错缝搭接砖块的组砌方式应满足内外搭接上下错缝的要求,错缝长度不应小于60㎜避免出现垂直通缝。确保砌体质量。
在砖混结构中,砌体转角处和纵横墙交接处应同时砌筑,使交接处衔接牢固,如不能同时砌筑而必须留槎时,应留斜槎,此法操作简便,接槎时砂浆饱满,砌筑质量容易保证,缺点是甩槎量大,工作面减少。如留斜槎确有困难时,除转角外,一般留直槎,直槎有利于扩大工作面,但接槎处砂浆不易饱满,形成薄弱环节,因此,应按《规范》设拉结钢筋,但对于我州抗震设防地区不得采用留直槎。
在实际检查验收过程中发现,砌体转角处和纵横墙交接处,不是同时砌筑,而是先砌外墙,再砌外横墙及纵墙,有时,临时间断高达2.5米以上,且留阴槎,拉结钢筋的规格、数量、长度均不符合规范要求,构造柱周围马牙槎层层错位,不按《规范》要求设置拉结钢筋,混凝土浇筑前不清理落入构造柱内的杂物,浇筑后出现夹层,这些潜在的危险在我州抗震设防地区,若遇地震外力作用时,首先因此使建筑物遭到破坏,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需在今后的工作中改进的建议
作为工程中的施工人员及技术操作人员,严格执行和掌握《规范》和《强条》的规定和要求。
2.操作工人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养成良好的操作方法。
3.加大对砖砌体分项工程质量的检查力度,使一些质量通病消灭在萌芽状态,不留质量隐患。
4.改进墙体材料及施工机具,认真学习和收集先进的施工及操作方法。
5.加强施工人员及技术操作工人的技能培训工作,提高操作人员的操作水平。
6.砌体质量作为砖混建筑技術改造的主要内容,消灭我州建筑工程长期存在的质量通病,缩小我州与外地建筑施工技术的差距,使我州的建筑施工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房屋建筑构造破坏预防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砖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关键词:砖砌体质量防治措施
近年来,随着我州建筑市场投入的加大,在我州的工程建设中,砖混结构民用建筑房屋占很大的比例,经本人二十几年的工程检查验收发现墙体砌筑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质量的好坏。特别是我州处在六、七度地震设防地区,保证砖混结构中砖砌体分项工程质量尤为重要,如何才能保证砖砌体分项工程的质量,是我们每个施工人员和技术操作人员深思和探讨的问题。根据我在工程项目检查验收过程中对砖砌体质量通病的分析总结,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供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参考。
保证砌体质量首先要控制原材料的质量
在砖混结构工程中,砖、砂浆是组成墙体的主要材料,为了保证墙体质量首先要保证砖、砂浆质量。《规范》规定砖、拌制砂浆的水泥及参合物,应符合国家标准、部标准及具有出场合格证,进入工地的原材料应经复试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中,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经检查发现砖、水泥没有出场合格证,也未做复试就用于工程中,砂含泥量大或用粉砂,这将直接影响拌制砂浆的强度要求。《规范》规定水泥砂浆和强度等级等于或大于M5.0混合砂浆的含泥量不应超过5%,对于强度等级小于M5.0的混合砂浆,砂浆的含泥量不应超过10%。砖混结构砌体质量与砖的强度等级、外形尺寸以及砂浆的强度等级和和易性有关,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有的砖外形尺寸不符合要求,尺寸偏大,使灰缝厚度偏小,有的砖翘曲、变形造成灰缝厚度不均匀,这将影响砌体质量。在砖混结构中砌体的强度主要取决于砖和砂浆的强度,只要其中之一强度降低一级,砌体的强度就降低一级。
施工现场砂浆拌制没有计量设施任意配置,使拌制砂浆达不到设计强度要求。砂浆拌制应采用机械搅拌,不得采用人工拌制,机械搅拌时间自投料完毕起,不得少于1.5分钟,砂浆拌制后和使用时均应盛入贮灰器内,若砂浆出现泌水现象则应在砌筑前再次拌合。由此,提高砌体强度和耐久性的关键主要是砖的尺寸正确,表面平整,砖和砂浆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砂浆的和易性良好,灰缝饱满均匀,并因精心施工、精心操作,这样才能确保砌体质量。
提高施工操作的方法是保证砌体质量的关键
1.砌体灰缝要横平竖直
砖砌体的水平灰缝应满足水平度要求,灰缝厚度一般为10㎜,不应小于8㎜,也不应大于12㎜,否则在垂直荷载作用下两层砖之间产生剪力,使砂浆与砌块分离从而引起砌体破坏。
要做到横平竖直,首先应将基础找平,砌筑时严格按照皮数杆拉线,将每皮砖砌平,同时经常用2米托线板检查墙体垂直度,发现问题应及时纠正。
2.砌体砂浆应饱满、厚度均匀
在砖混结构中,砖砌体砂浆饱满能保证传力均匀和使砖处于受压状态,提高砌体强度,水平灰缝应厚薄均匀,避免砖块受弯曲和剪切而影响砌体质量,《规范》要求百格网检查砂浆饱满度不应低于80%,而现行砌体分项验收中,列入必须保证的项目。在我们检查验收过程中发现,操作人员铺砂浆过长(有的铺浆长达1.2米),这种操作方法使砂浆中的水分容易被砖过多吸收,特别是当夏季气温很高时,砂浆中的水分迅速蒸发,砂浆和易性变差,造成砌筑困难,另外砌筑操作时应以建设部推广的大铲为好,推广“一块砖、一铲灰、一挤压”的“三一”砌砖法,这样,可以更好的保证砖砌体灰缝砂浆饱满度,使房屋砖砌体总体质量得到保障。
保证砌体砂浆饱满度的因素除采用正确的砌筑方法之外,上墙砖必须浇水湿润至含水率达到(占干砖重量的)10%-15%左右,湿润时间宜在砌筑前一天进行,切勿随砌随润,以免水分停留在砖面上,在砌筑时引起跑浆。另外,严禁使用过夜砂浆及干砖上墙,过夜砂浆因水泥已超过终凝时间,强度降低,干砖上墙则砖过多吸收砂浆中水分而影响砌体强度。
3.砖砌体的组砌方式,留槎及接槎对砖砌体的质量影响对于砖混结构的房屋工程中,砖砌体的组砌形式在《规范》中也提出了要求,目前砌体宜采用一顺一丁,梅花丁或三顺一丁,不得采用包心砌法,这个问题往往一般被容易忽视,这种砌筑方法会大大消弱承载力。错缝搭接砖块的组砌方式应满足内外搭接上下错缝的要求,错缝长度不应小于60㎜避免出现垂直通缝。确保砌体质量。
在砖混结构中,砌体转角处和纵横墙交接处应同时砌筑,使交接处衔接牢固,如不能同时砌筑而必须留槎时,应留斜槎,此法操作简便,接槎时砂浆饱满,砌筑质量容易保证,缺点是甩槎量大,工作面减少。如留斜槎确有困难时,除转角外,一般留直槎,直槎有利于扩大工作面,但接槎处砂浆不易饱满,形成薄弱环节,因此,应按《规范》设拉结钢筋,但对于我州抗震设防地区不得采用留直槎。
在实际检查验收过程中发现,砌体转角处和纵横墙交接处,不是同时砌筑,而是先砌外墙,再砌外横墙及纵墙,有时,临时间断高达2.5米以上,且留阴槎,拉结钢筋的规格、数量、长度均不符合规范要求,构造柱周围马牙槎层层错位,不按《规范》要求设置拉结钢筋,混凝土浇筑前不清理落入构造柱内的杂物,浇筑后出现夹层,这些潜在的危险在我州抗震设防地区,若遇地震外力作用时,首先因此使建筑物遭到破坏,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需在今后的工作中改进的建议
作为工程中的施工人员及技术操作人员,严格执行和掌握《规范》和《强条》的规定和要求。
2.操作工人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养成良好的操作方法。
3.加大对砖砌体分项工程质量的检查力度,使一些质量通病消灭在萌芽状态,不留质量隐患。
4.改进墙体材料及施工机具,认真学习和收集先进的施工及操作方法。
5.加强施工人员及技术操作工人的技能培训工作,提高操作人员的操作水平。
6.砌体质量作为砖混建筑技術改造的主要内容,消灭我州建筑工程长期存在的质量通病,缩小我州与外地建筑施工技术的差距,使我州的建筑施工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房屋建筑构造破坏预防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砖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