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望过去的十年,前特首何厚铧带着其自认“小孩子做大人事”的管治团队,摸着石头过河,做出了葡萄牙殖民政府四百年所不能的事来,澳门由一个治安动盪的小城,摇身一变成为国际盛名的旅遊休閒都市。十年的磨砺,特区官员与特区一同成长,09年12月,几乎所有官员顺利过渡到第三屆政府。照理说,经过十年的磨练,特区政府官员的管治水平、管治能力和管治智慧,应该有很大的提升了。但近期发生一连串原本是善意的事情,结果卻令政府陷入官民对立的困局。
以中央储蓄制度这一关乎全民福利的百年大计,绝对可说是造福市民福祉的一件美事,卻因某部门官员理所当然的“官本位”思想,连累数百老人四处折腾而备受社会质疑,更惊动特首向市民道歉。托儿所学位严重不足的事实,已是数年前社会强烈关注的事态,特区发生前所未有的“为求一托位,半百家长露宿街头4日4夜的创举”,难怪事件引发全民激愤,指责有关官员不作为的官僚作风。直至有老人院因舖租上扬被逼结业,一众孤苦老人听天由命,由抽籤来决定去或留,让人均GDP创亚洲第一美誉的特区政府之文明度大打折扣,身为澳门居民亦不禁为之汗颜?
前财政局局长“刘玉叶事件”,可体现特区政府“不拘一格、唯才是用”的举措,本是无可厚非的,我国古代帝王爱才心切起用敌对方的将才,最终夺天下的例子不胜枚举。但问题就出在,澳门广大民众对她的诚信出现了质疑,这也成了特区市民的一块心病,或许这是欧文龙贪腐事件对澳门社会影响的后遗症之一。另一方面,亦侧面反映了澳门市民对贪腐官员的一种仇视心理。
月前的《因执行公共职务的司法援助》法案的出笼,犹如晴天一记响雷,在社会上激起群情汹湧铺天盖地般的舆论声讨。值得深究的是,该立法背后究竟有何政治动机和施政思维?虽然惧於社会一面倒的“倒法”形势,最终陈司长宣佈取缔第四条中“名誉”受侵害的部分,但这个维“权”法一旦强行通过,必定推高官民矛盾……而接踵而来的十块墓地事件,媒体及网络广泛加以遣责,令陈司长陷入前所未有的诚信危机,亦同时把政府推向管治威信尽失的局面。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每一件事必有其因果,事态演变的结果如何,值得思考和深入分析。
新闻局局长对陈明金议员的书面质询,竟发生欠缺该局局长的签名落款,亦无日期落款的笑柄,是故意借机挑衅立法会?还是只是由於该官员部署的文化水平有限?亦难脱这个“失职维护政府高官形象”的为官之道。如此外行之人又何以佔据该重要新闻部门重职!呜呼,特区政府官员的高官质素竟如此水平,可以预见的是,就算行政长官再有能耐,其管治诚信也难免面临风雨飘零的困局。
以上种种为社会诟病的事件,问题出在哪里呢?俗语“谋事在人”,所有政策的制定都在決策者手上,決策者因应自己的利益需要,制定为自己度身订做的政策。倘若监督与制衡不力,难免出现官员为谋取少数人利益而损害大多数人利益的行为,最终危及政府管治。正如陈明金议员一针见血地指出:“一个政府同一个家庭、一个社团组织都一样,如果其中的成员只有权力、金钱,而无相应的责任同义务,注定迟早会出事。具体反映在部分官员身上,他们手中的权力如果缺乏制约,往往就会失衡,思想就会膨胀。
如何开启当前新时代阳光政府官员的管治智慧,我们认为可从以下三步着墨:
一是真正从制度上改革,推行官员问责制。即要有一套科学合理的官员评估机制,对官员功过进行评估,实行“平者让、庸者退、能者上”的用人竞争机制。对近期多个部门被揭发监管不力,执法不严,政府权责部门仅以发出所谓劝谕了事。意味着即使是官员严重违法,均无需釐清责任,不需要对后果问责。廉政公署日前高调向数政府部门发出劝谕,並於各报章连日头条报道,连番动作卻为市民冠以“撒花抢”之嫌。对此,不少社会舆论批评特区政府的问责制,是只限於“问”,而没有“责”。我们认为,问责制一日不“来真格的”,特区政府现存的一批“不作为甚至乱作为”的官员就不会惊醒,十年如一日地继续浑浑噩噩收取一份甚至数份高薪厚祿,甚至在特首眼皮底下作威作福,不惜牺牲百姓的利益,为自己谋财,欺骗市民。
只有真正切实落实高官问责,才能有法可依对“无为者乱为者”,勒令其下马並追究相应责任;对贪渎者,损害社会利益者,如欧文龙之败类,坚持要绳之以法。这样才能警醒后人,营造一种清正廉明之官场风气,特区政府才能建立一支敢为、有为的管治队伍。
二是建立公平合理的官员流动机制。“人尽其才,则百事兴”,好的人才用得其所,就像好钢用在刀刃上,反之,人才亦会变成“庸才”或“蠢才”。是故实行人才纵向横向合理调动,把重要的人才放在适合的位置,充分发挥官员的所长,更有利於构建管治智能型人才。
坊间普遍认为,今届政府唯一让人耳目一新及看好的是社会文化司部门官员的调用。其它主要官员几乎原封不动地留在原职位,令坊间质疑:10年在同一个职位上盘踞,无所建树,继续留用,对官员本身亦是毫无挑战性,无奋发力可言;对整体施政团队,亦会导致行政效率不彰,士气沉沉,何来活力而言,这与特区打造一个充满生机的阳光政府的施政理念是否背离呢?
其三是建立“百驹竞走”的人才格局。谁都知道,当前澳门人才形式,存在着人才不足,精英缺失的现况。胡锦涛指出,“人才是发展的根本”,面对横琴面向全球招商引资,打造区域产业高地,若特区政府坐吃老本,必被时代吞噬。是故特区政府要有一种危机感,深刻意识到管治团队的专业能力和水平不及邻近地区高的事实,应面向内地及港台,甚至面向全世界公开引入具国际视野的各类精英人才。
另外,政府不能只把眼光投放於个别或某几个的“精英”身上,除了由公务员队伍中培养大批政治人才的主要途径,还可透过政治社团及社会諮询活动中发掘参政议政的人才,进而有层次地凝聚和培养一大批相同理念的人才,形成“百驹竞走”的人才格局。
理工学院教授郑益奋早前建议,政府管治团队应引入“分权化”的理念,很值得商榷,官员的权力下放了,分散了,自然责任也分散了,更有利於官员专注於重大的決策,而且分担了部分责任的下属,因为得到更多的决策机会,而成为有能力有担当的后晉人才,並有脱颖而出的机会,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储备,何妨不是一件大好的业绩呢?
以中央储蓄制度这一关乎全民福利的百年大计,绝对可说是造福市民福祉的一件美事,卻因某部门官员理所当然的“官本位”思想,连累数百老人四处折腾而备受社会质疑,更惊动特首向市民道歉。托儿所学位严重不足的事实,已是数年前社会强烈关注的事态,特区发生前所未有的“为求一托位,半百家长露宿街头4日4夜的创举”,难怪事件引发全民激愤,指责有关官员不作为的官僚作风。直至有老人院因舖租上扬被逼结业,一众孤苦老人听天由命,由抽籤来决定去或留,让人均GDP创亚洲第一美誉的特区政府之文明度大打折扣,身为澳门居民亦不禁为之汗颜?
前财政局局长“刘玉叶事件”,可体现特区政府“不拘一格、唯才是用”的举措,本是无可厚非的,我国古代帝王爱才心切起用敌对方的将才,最终夺天下的例子不胜枚举。但问题就出在,澳门广大民众对她的诚信出现了质疑,这也成了特区市民的一块心病,或许这是欧文龙贪腐事件对澳门社会影响的后遗症之一。另一方面,亦侧面反映了澳门市民对贪腐官员的一种仇视心理。
月前的《因执行公共职务的司法援助》法案的出笼,犹如晴天一记响雷,在社会上激起群情汹湧铺天盖地般的舆论声讨。值得深究的是,该立法背后究竟有何政治动机和施政思维?虽然惧於社会一面倒的“倒法”形势,最终陈司长宣佈取缔第四条中“名誉”受侵害的部分,但这个维“权”法一旦强行通过,必定推高官民矛盾……而接踵而来的十块墓地事件,媒体及网络广泛加以遣责,令陈司长陷入前所未有的诚信危机,亦同时把政府推向管治威信尽失的局面。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每一件事必有其因果,事态演变的结果如何,值得思考和深入分析。
新闻局局长对陈明金议员的书面质询,竟发生欠缺该局局长的签名落款,亦无日期落款的笑柄,是故意借机挑衅立法会?还是只是由於该官员部署的文化水平有限?亦难脱这个“失职维护政府高官形象”的为官之道。如此外行之人又何以佔据该重要新闻部门重职!呜呼,特区政府官员的高官质素竟如此水平,可以预见的是,就算行政长官再有能耐,其管治诚信也难免面临风雨飘零的困局。
以上种种为社会诟病的事件,问题出在哪里呢?俗语“谋事在人”,所有政策的制定都在決策者手上,決策者因应自己的利益需要,制定为自己度身订做的政策。倘若监督与制衡不力,难免出现官员为谋取少数人利益而损害大多数人利益的行为,最终危及政府管治。正如陈明金议员一针见血地指出:“一个政府同一个家庭、一个社团组织都一样,如果其中的成员只有权力、金钱,而无相应的责任同义务,注定迟早会出事。具体反映在部分官员身上,他们手中的权力如果缺乏制约,往往就会失衡,思想就会膨胀。
如何开启当前新时代阳光政府官员的管治智慧,我们认为可从以下三步着墨:
一是真正从制度上改革,推行官员问责制。即要有一套科学合理的官员评估机制,对官员功过进行评估,实行“平者让、庸者退、能者上”的用人竞争机制。对近期多个部门被揭发监管不力,执法不严,政府权责部门仅以发出所谓劝谕了事。意味着即使是官员严重违法,均无需釐清责任,不需要对后果问责。廉政公署日前高调向数政府部门发出劝谕,並於各报章连日头条报道,连番动作卻为市民冠以“撒花抢”之嫌。对此,不少社会舆论批评特区政府的问责制,是只限於“问”,而没有“责”。我们认为,问责制一日不“来真格的”,特区政府现存的一批“不作为甚至乱作为”的官员就不会惊醒,十年如一日地继续浑浑噩噩收取一份甚至数份高薪厚祿,甚至在特首眼皮底下作威作福,不惜牺牲百姓的利益,为自己谋财,欺骗市民。
只有真正切实落实高官问责,才能有法可依对“无为者乱为者”,勒令其下马並追究相应责任;对贪渎者,损害社会利益者,如欧文龙之败类,坚持要绳之以法。这样才能警醒后人,营造一种清正廉明之官场风气,特区政府才能建立一支敢为、有为的管治队伍。
二是建立公平合理的官员流动机制。“人尽其才,则百事兴”,好的人才用得其所,就像好钢用在刀刃上,反之,人才亦会变成“庸才”或“蠢才”。是故实行人才纵向横向合理调动,把重要的人才放在适合的位置,充分发挥官员的所长,更有利於构建管治智能型人才。
坊间普遍认为,今届政府唯一让人耳目一新及看好的是社会文化司部门官员的调用。其它主要官员几乎原封不动地留在原职位,令坊间质疑:10年在同一个职位上盘踞,无所建树,继续留用,对官员本身亦是毫无挑战性,无奋发力可言;对整体施政团队,亦会导致行政效率不彰,士气沉沉,何来活力而言,这与特区打造一个充满生机的阳光政府的施政理念是否背离呢?
其三是建立“百驹竞走”的人才格局。谁都知道,当前澳门人才形式,存在着人才不足,精英缺失的现况。胡锦涛指出,“人才是发展的根本”,面对横琴面向全球招商引资,打造区域产业高地,若特区政府坐吃老本,必被时代吞噬。是故特区政府要有一种危机感,深刻意识到管治团队的专业能力和水平不及邻近地区高的事实,应面向内地及港台,甚至面向全世界公开引入具国际视野的各类精英人才。
另外,政府不能只把眼光投放於个别或某几个的“精英”身上,除了由公务员队伍中培养大批政治人才的主要途径,还可透过政治社团及社会諮询活动中发掘参政议政的人才,进而有层次地凝聚和培养一大批相同理念的人才,形成“百驹竞走”的人才格局。
理工学院教授郑益奋早前建议,政府管治团队应引入“分权化”的理念,很值得商榷,官员的权力下放了,分散了,自然责任也分散了,更有利於官员专注於重大的決策,而且分担了部分责任的下属,因为得到更多的决策机会,而成为有能力有担当的后晉人才,並有脱颖而出的机会,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储备,何妨不是一件大好的业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