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十八大报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提出新的部署和新要求。本文从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实际意义及当前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入手,试着分析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及基本路径。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高校培育践行
【中图分类号】G641
十八大报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提出新的部署和新要求。报告强调,“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1]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又再次强调: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發展道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一、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及实际意义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和高等职业人才培养的理论前沿指导,也是高等教育中一项影响深远的重要工作内容,对高等教育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
(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沉淀大学精神的必要选择
大学精神是大学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形式的文明成果,它是科学精神的时代标志和具体凝聚,是整个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式。面临知识经济的机遇和挑战,建设大学精神不仅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社会进步的需要。大学精神的本质特征概括为创造精神、批判精神和社会关怀精神。十八大用12个词,24个字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正是大学精神的积淀和巩固形成的主要章程和核心主轴;是大学精神在承担国家使命、肩负社会责任、树立理想信念等方面的生动诠释。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思想引领的指挥棒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
近年来,微时代将信息、观点、价值和思潮的竞争演得越来越激烈,高校师生的思想更加多元复杂化,尤其是思想尚未成熟,价值观尚未完善稳定、自控能力不强的低年级学生,一些极端的、消极的、片面的思想表现得较为突出。各种社会思潮和价值倾向逐渐渗透到高校,并形成激烈竞争的压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然成了高校抓好抓牢意识形态领导权的指挥棒和工作主阵地,是引导师生以一种什么样的价值观投入工作学习的有效保障,更是高校和谐校园、人文校园建设的思想保障。诚然,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时代化和中国化在高校运用的必然选择,有利于高校巩固思想基础,强化思想阵地,增强思想冲击抵抗力。
(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培育高素质人才的客观需要
怎样培养人和培养什么样的人是高校在办学育人过程中始终思考的一个问题,也是高校实现最终办学目标的任务所在,高校培养的人才能否贡献国家、服务社会、励志成才往往成为高校接受外界评价时的参照指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维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精髓进行界定和具体提倡。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个人的价值要实现,高校承当着十分重要的责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有利于很好的定位高校办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是高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要理论依据。
二、正确理解和把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在科学理解及把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遵循,理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平台。只有遵循规律才能更加科学有效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要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架构。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当前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坚持的方向和基本遵循。十八大报告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维度和方向进行了界定,同时为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了方向,高校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工作中要正确把握国家社会个人这个三维目标,形成工作整体布局。
(二)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客观的历史性。一个新鲜事物的发展成熟客观上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发展,“封建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发育成熟用了上千年,资本主义社会核心价值观从提出到确立用了几百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赢得亿万群众也需要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2]显然,高校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候就要克服急躁之风和急功近利的思想。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工作中,要更加注重对价值观表现形式的总结和积累,形成长效培育践行机制。
(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紧扣时代主题。自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到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不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进行丰富发展,其规律都在与时俱进的体现时代特征。高校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候就要注意将时代特征和时代要求与价值观结合起来,在理论研究上富有时代性,在具体的实践中将传统与未来,历史与现实,个人与集体统一起来,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本质又能体现社会主义价值的时代引领。
三、当前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分析
高校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师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力量,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和推行的生力军。高校是否构建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师生是否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我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着巨大的影响。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时期,处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攻坚克难时期,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趋激烈,国际国内形势更加错综复杂。然而,分析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我们会发现,各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水平参差不齐,没有完全形成系统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系,从思想引导、理论研究到教学实践、社会服务都没有很好的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好,一些校园诚信缺失、理想信念不坚定、责任意识淡薄等不良现象在高校也较为普遍。 以上诸类问题或认识偏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系尚未完全形成,缺乏必要的长效机制;二是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举措单一陈旧,没有与时俱进的探索和发展适合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法和举措;三是师生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没有取得很好的认同。
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探析
发挥大学资源优势,重视实践教育。高校是先进思想的发源地和风景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研究上具有先天优势,高校要充分利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论坛、青马工程、党校等方面的优势资源,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推广,并结合学校理论工作实际进行实践。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教育方式上变得更具体,更便于师生理解和实践。
依托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师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思想理论层面的指导,更是实践中的具体行为表现,[3]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中,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及师生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的参与表现,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佳培育和推广方式。师生是否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具体的教学科研、学习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学校走向社会,由理论成果走向社会实践,形成风尚、彰显社会力量的氛围营造。可见,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在于,是否在师生中形成共识,具有很高的认同感和价值追求取向;师生能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运用在具体的实践中,并向社会播散。
强化人文教育,在时代精神与传统文化中找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结合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简单的用什么一样量的标杆去衡量人的价值和行为,而是将国家的、社会主义的、具有时代特色、民族特色、校园特色,甚至是专业特色的精神、信念,通过质朴、纯正的高校人文教育和文化熏陶,形成师生不自觉而积极向上的精神情操和职业斗志。因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需要高校在教书育人的具体工作中更加注重人文思想、传统文化对师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影响,加强人文教育内容创新。
搭建特色鲜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载体。一个好的载体就是一棵树苗长成参天大树的肥沃土壤,高校要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取得实效,就要结合高校特征搭建适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平台和载体。微时代和数字时代背景下,高校大学生是新媒体的追随者和创造者,在搭建平台的时候,要注意强化对新媒体的开发利用,一方面借助新媒体的特殊功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好、宣传好,营造全员参与、平台广阔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氛围;另一方面要通过坚实的理论研究和科学的移植途径,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有效的指导新媒体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核心价值观中的运用,让新媒体成为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力量和新生动力[4]。
【参考文献】
[1]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G].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2.
[2]王晓辉.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求是,2012,(23)
[3]姜華.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探析[J].理论观察,2013,(8)
[4]北京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N].光明日报,2014-07-10(15).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高校培育践行
【中图分类号】G641
十八大报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提出新的部署和新要求。报告强调,“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1]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又再次强调: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發展道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一、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及实际意义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和高等职业人才培养的理论前沿指导,也是高等教育中一项影响深远的重要工作内容,对高等教育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
(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沉淀大学精神的必要选择
大学精神是大学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形式的文明成果,它是科学精神的时代标志和具体凝聚,是整个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式。面临知识经济的机遇和挑战,建设大学精神不仅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社会进步的需要。大学精神的本质特征概括为创造精神、批判精神和社会关怀精神。十八大用12个词,24个字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正是大学精神的积淀和巩固形成的主要章程和核心主轴;是大学精神在承担国家使命、肩负社会责任、树立理想信念等方面的生动诠释。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思想引领的指挥棒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
近年来,微时代将信息、观点、价值和思潮的竞争演得越来越激烈,高校师生的思想更加多元复杂化,尤其是思想尚未成熟,价值观尚未完善稳定、自控能力不强的低年级学生,一些极端的、消极的、片面的思想表现得较为突出。各种社会思潮和价值倾向逐渐渗透到高校,并形成激烈竞争的压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然成了高校抓好抓牢意识形态领导权的指挥棒和工作主阵地,是引导师生以一种什么样的价值观投入工作学习的有效保障,更是高校和谐校园、人文校园建设的思想保障。诚然,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时代化和中国化在高校运用的必然选择,有利于高校巩固思想基础,强化思想阵地,增强思想冲击抵抗力。
(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培育高素质人才的客观需要
怎样培养人和培养什么样的人是高校在办学育人过程中始终思考的一个问题,也是高校实现最终办学目标的任务所在,高校培养的人才能否贡献国家、服务社会、励志成才往往成为高校接受外界评价时的参照指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维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精髓进行界定和具体提倡。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个人的价值要实现,高校承当着十分重要的责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有利于很好的定位高校办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是高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要理论依据。
二、正确理解和把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在科学理解及把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遵循,理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平台。只有遵循规律才能更加科学有效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要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架构。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当前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坚持的方向和基本遵循。十八大报告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维度和方向进行了界定,同时为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了方向,高校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工作中要正确把握国家社会个人这个三维目标,形成工作整体布局。
(二)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客观的历史性。一个新鲜事物的发展成熟客观上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发展,“封建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发育成熟用了上千年,资本主义社会核心价值观从提出到确立用了几百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赢得亿万群众也需要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2]显然,高校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候就要克服急躁之风和急功近利的思想。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工作中,要更加注重对价值观表现形式的总结和积累,形成长效培育践行机制。
(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紧扣时代主题。自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到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不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进行丰富发展,其规律都在与时俱进的体现时代特征。高校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候就要注意将时代特征和时代要求与价值观结合起来,在理论研究上富有时代性,在具体的实践中将传统与未来,历史与现实,个人与集体统一起来,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本质又能体现社会主义价值的时代引领。
三、当前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分析
高校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师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力量,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和推行的生力军。高校是否构建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师生是否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我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着巨大的影响。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时期,处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攻坚克难时期,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趋激烈,国际国内形势更加错综复杂。然而,分析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我们会发现,各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水平参差不齐,没有完全形成系统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系,从思想引导、理论研究到教学实践、社会服务都没有很好的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好,一些校园诚信缺失、理想信念不坚定、责任意识淡薄等不良现象在高校也较为普遍。 以上诸类问题或认识偏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系尚未完全形成,缺乏必要的长效机制;二是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举措单一陈旧,没有与时俱进的探索和发展适合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法和举措;三是师生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没有取得很好的认同。
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探析
发挥大学资源优势,重视实践教育。高校是先进思想的发源地和风景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研究上具有先天优势,高校要充分利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论坛、青马工程、党校等方面的优势资源,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推广,并结合学校理论工作实际进行实践。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教育方式上变得更具体,更便于师生理解和实践。
依托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师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思想理论层面的指导,更是实践中的具体行为表现,[3]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中,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及师生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的参与表现,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佳培育和推广方式。师生是否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具体的教学科研、学习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学校走向社会,由理论成果走向社会实践,形成风尚、彰显社会力量的氛围营造。可见,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在于,是否在师生中形成共识,具有很高的认同感和价值追求取向;师生能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运用在具体的实践中,并向社会播散。
强化人文教育,在时代精神与传统文化中找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结合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简单的用什么一样量的标杆去衡量人的价值和行为,而是将国家的、社会主义的、具有时代特色、民族特色、校园特色,甚至是专业特色的精神、信念,通过质朴、纯正的高校人文教育和文化熏陶,形成师生不自觉而积极向上的精神情操和职业斗志。因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需要高校在教书育人的具体工作中更加注重人文思想、传统文化对师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影响,加强人文教育内容创新。
搭建特色鲜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载体。一个好的载体就是一棵树苗长成参天大树的肥沃土壤,高校要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取得实效,就要结合高校特征搭建适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平台和载体。微时代和数字时代背景下,高校大学生是新媒体的追随者和创造者,在搭建平台的时候,要注意强化对新媒体的开发利用,一方面借助新媒体的特殊功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好、宣传好,营造全员参与、平台广阔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氛围;另一方面要通过坚实的理论研究和科学的移植途径,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有效的指导新媒体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核心价值观中的运用,让新媒体成为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力量和新生动力[4]。
【参考文献】
[1]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G].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2.
[2]王晓辉.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求是,2012,(23)
[3]姜華.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探析[J].理论观察,2013,(8)
[4]北京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N].光明日报,2014-07-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