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使感情通畅。幼儿入园以后不仅和同伴沟通,还与教师沟通。虽然在一个班级里,每个幼儿的气质类型不同导致与教师交往的程度有所差异。气质虽然有随着年龄而变化的现象,但在发展中显示更多的是稳定性。这将会导致有些幼儿社会性发和语言发展比较弱。本文主要阐述教师与幼儿之间沟通的重要性,并对教师与幼儿沟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解决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教师;幼儿;心;桥梁;沟通
虽然有些幼儿刚开始因为陌生而不会主动和教师沟通,但是我们身为幼儿教师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我们应该主动沟通,对幼儿的内心世界有更真实的了解,与幼儿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情感,提供宽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
一、心灵桥梁未建立的原因
(一)教师自身
1.教师没有与幼儿沟通的精力
由于班级事务繁多,教师的精力有限,所以在班级教学过程中往往在脑海中印象深刻的是两种类型的孩子,一种是乖巧懂事的孩子,另外一种是调皮捣蛋的孩子,因此缺乏对中间一批孩子的关注度。如果你没有真正地去观察他们,那她们也不会主动向老师请求帮助或者关注。正如有一次,有个小朋友到我这里来告状,告诉我某某小朋友把她的书撕破了,我一边忙自己的事情,头也没转向她,认真地听她说话,虽然我清楚地知道发生的事,也告诉了她解决的办法,但是从她最后离开的表情和动作上,我分明感受到了她的失落情绪。孩子是很敏感的,她们感受得到老师有没有听她们的话。这就对下次孩子想向你告状时她可能就会想一想要不要告诉你了。
2.教师没有使用适宜的非言语沟通方式
研究表明将近80%的信息是包含在身体语言和声调当中。身体语言指那种非口述的人际沟通方式,比如打手势、脸部表情、身体的姿势、讲话的语速和语调。幼儿是靠直观行动思维来思考,教师用成人的方式与幼儿沟通,幼儿是无法明白的。微笑和点头代表着孩子你真棒,而摇头代表着失望。
(二)幼儿气质类型
气质类型是指一类人身上共有的或相似的心理活动特征有规律的结合。气质类型的划分多种多样,从古希腊沿袭下来的四种气质类型划分有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胆汁质以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为特征,整个心理活动笼罩着迅速而突发色彩。多血质以反应迅速、有朝气、活泼好动、动作敏捷、情绪不稳定、粗枝大叶为特征。粘液质是以稳重但灵活性不足,踏实但有些死板,沉着冷静但缺乏生气为特征。抑郁质是以敏锐、稳重、体验深刻、外表温柔、怯懦、孤独、行为缓慢为特征。由于气质类型不同,因此我们在沟通时要根据不同的气质类型进行有效地沟通,从而提高沟通质量。
二、心灵桥梁的重要性
1.教师是沟通幼儿与社会的中介
幼儿园是幼儿走出家庭进入社会的第一个场所。幼儿要了解社会,掌握社会规范,要适应群体生活,学会与同伴交往,才能融入班级小群体,也才能为走向社会生活奠定基础。而在这些环境中,教师的角色就是一个教育者、指导者、幼儿游戏的伙伴、知心朋友。教师与幼儿应该建立在沟通的基础上慢慢成长。
2.教师为幼儿与社会的交往创设桥梁
幼儿对社会积极的认知、态度与情感体验都是在与教师的交往中完成的。幼儿园大部分教育内容都是与幼儿社会生活相联系,如“我的家”、“我的幼儿园”、“我们去游玩”、“团结合作力量大”等主题活动;走向社会、体验社会生活的活动,如超市购物、去医院看病、参观动物园、参观博物馆、了解环境保护等活动,都是在教师引导下开展的。这些活动为幼儿了解、体验、适应社会生活提供基础。教师还为幼儿提供各种与社会生活相关的教育活动,如植树节、母亲节、劳动节、中秋节、国庆节等,这些活动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情绪情感、交往态度、能力与行为、如同情心、爱心、责任心、自制力、规则意识等。这些都是需要靠教师的言语和非言语来培养幼儿对美好社会的认知。
三、建立有效的心灵沟通方法
教师要建立平等,民主、尊重、自由、合作、和谐的伙伴型师生关系,对幼儿表现出支持、尊重、接纳的情感和行为,是师生间积极关系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培养幼儿良好社会性行为的基本条件。
(一)言语沟通。
1.寻找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对幼儿来说,兴趣是参与一切活动的动力。针对幼儿年龄特点与实际情况,教师要选择新鲜、有趣的话题来引起孩子对交谈的兴趣。
2.使用儿童化的语言。以积极且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教师对幼儿的期望,便于幼儿的理解。教师要了解孩子语言发展的水平与特点。与幼儿沟通时,语言的组织及措辞要有儿童的特点,符合儿童的认知水平,避免使用过于成人化的语句交谈。认真倾听孩子的表达,鼓励孩子当众讲话。
(二)非言语沟通。
1.目光交流。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的喜怒哀乐都能从眼神中显示出来,孩子的目光有时充满好奇,满怀希望、期盼,有时流露出失望、无助或恐惧,教师要善于用目光做出积极的回应。对于幼儿来说,教师的目光是赞许、鼓励,是关爱,也是提醒和关心。
2.面部表情与身体动作。
在与孩子沟通中,教师要会控制自己的面部表情,增强沟通效果。教师要学会微笑,微笑既表现出和蔼、亲切,也蕴含着热情、开朗。孩子需要教师的微笑。
四、搭建幼儿的心灵桥梁
(一)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
作为幼儿教师,首先要有耐心,要善于观察,多关心、主动亲近幼儿,如在玩游戏时,鼓励小朋友“你一定行,相信你是最棒的”。特别是对于性格内向、不善于交往的幼儿,更要给予特殊照顾,比如在回答简单的问题或者是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时,可以在全班面前表扬他们,使他们感受到老师就像妈妈一样爱他们,逐步消除他们对老师的陌生感和恐惧感。
(二)发揮榜样示范作用,爱严适度
常言道“身教胜于言教”。幼儿从家庭走入幼儿园,他们对老师充满着好奇,老师的言谈举止直接影响着他们。教师在与幼儿交流时一定要扮好角色,既是参与者,又要做好榜样。教师在与幼儿学习游戏中,不能因为他们贪玩、淘气而惩罚责骂他们,又不能对他们的缺点放任自流,不闻不问,而要循循善诱,有耐心,相信他们是最棒的,让他们感受到老师是关心自己,是理解自己的。
(三)提供沟通的机会
要给幼儿提供交流展示自己的机会。虽然他们年龄小,但是也有好胜心和急于表现自己的心理。教师在设计游戏和玩游戏时,要面向全体幼儿,因材施教,多给幼儿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对幼儿的闪光点要给予适时的评价、鼓励。
教师与幼儿的正确沟通,能使幼儿对教师充分信任,对幼儿园生活感兴趣,对今后的学习、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因为学前教育是基础,与幼儿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情感,提供宽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
关键词:教师;幼儿;心;桥梁;沟通
虽然有些幼儿刚开始因为陌生而不会主动和教师沟通,但是我们身为幼儿教师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我们应该主动沟通,对幼儿的内心世界有更真实的了解,与幼儿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情感,提供宽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
一、心灵桥梁未建立的原因
(一)教师自身
1.教师没有与幼儿沟通的精力
由于班级事务繁多,教师的精力有限,所以在班级教学过程中往往在脑海中印象深刻的是两种类型的孩子,一种是乖巧懂事的孩子,另外一种是调皮捣蛋的孩子,因此缺乏对中间一批孩子的关注度。如果你没有真正地去观察他们,那她们也不会主动向老师请求帮助或者关注。正如有一次,有个小朋友到我这里来告状,告诉我某某小朋友把她的书撕破了,我一边忙自己的事情,头也没转向她,认真地听她说话,虽然我清楚地知道发生的事,也告诉了她解决的办法,但是从她最后离开的表情和动作上,我分明感受到了她的失落情绪。孩子是很敏感的,她们感受得到老师有没有听她们的话。这就对下次孩子想向你告状时她可能就会想一想要不要告诉你了。
2.教师没有使用适宜的非言语沟通方式
研究表明将近80%的信息是包含在身体语言和声调当中。身体语言指那种非口述的人际沟通方式,比如打手势、脸部表情、身体的姿势、讲话的语速和语调。幼儿是靠直观行动思维来思考,教师用成人的方式与幼儿沟通,幼儿是无法明白的。微笑和点头代表着孩子你真棒,而摇头代表着失望。
(二)幼儿气质类型
气质类型是指一类人身上共有的或相似的心理活动特征有规律的结合。气质类型的划分多种多样,从古希腊沿袭下来的四种气质类型划分有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胆汁质以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为特征,整个心理活动笼罩着迅速而突发色彩。多血质以反应迅速、有朝气、活泼好动、动作敏捷、情绪不稳定、粗枝大叶为特征。粘液质是以稳重但灵活性不足,踏实但有些死板,沉着冷静但缺乏生气为特征。抑郁质是以敏锐、稳重、体验深刻、外表温柔、怯懦、孤独、行为缓慢为特征。由于气质类型不同,因此我们在沟通时要根据不同的气质类型进行有效地沟通,从而提高沟通质量。
二、心灵桥梁的重要性
1.教师是沟通幼儿与社会的中介
幼儿园是幼儿走出家庭进入社会的第一个场所。幼儿要了解社会,掌握社会规范,要适应群体生活,学会与同伴交往,才能融入班级小群体,也才能为走向社会生活奠定基础。而在这些环境中,教师的角色就是一个教育者、指导者、幼儿游戏的伙伴、知心朋友。教师与幼儿应该建立在沟通的基础上慢慢成长。
2.教师为幼儿与社会的交往创设桥梁
幼儿对社会积极的认知、态度与情感体验都是在与教师的交往中完成的。幼儿园大部分教育内容都是与幼儿社会生活相联系,如“我的家”、“我的幼儿园”、“我们去游玩”、“团结合作力量大”等主题活动;走向社会、体验社会生活的活动,如超市购物、去医院看病、参观动物园、参观博物馆、了解环境保护等活动,都是在教师引导下开展的。这些活动为幼儿了解、体验、适应社会生活提供基础。教师还为幼儿提供各种与社会生活相关的教育活动,如植树节、母亲节、劳动节、中秋节、国庆节等,这些活动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情绪情感、交往态度、能力与行为、如同情心、爱心、责任心、自制力、规则意识等。这些都是需要靠教师的言语和非言语来培养幼儿对美好社会的认知。
三、建立有效的心灵沟通方法
教师要建立平等,民主、尊重、自由、合作、和谐的伙伴型师生关系,对幼儿表现出支持、尊重、接纳的情感和行为,是师生间积极关系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培养幼儿良好社会性行为的基本条件。
(一)言语沟通。
1.寻找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对幼儿来说,兴趣是参与一切活动的动力。针对幼儿年龄特点与实际情况,教师要选择新鲜、有趣的话题来引起孩子对交谈的兴趣。
2.使用儿童化的语言。以积极且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教师对幼儿的期望,便于幼儿的理解。教师要了解孩子语言发展的水平与特点。与幼儿沟通时,语言的组织及措辞要有儿童的特点,符合儿童的认知水平,避免使用过于成人化的语句交谈。认真倾听孩子的表达,鼓励孩子当众讲话。
(二)非言语沟通。
1.目光交流。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的喜怒哀乐都能从眼神中显示出来,孩子的目光有时充满好奇,满怀希望、期盼,有时流露出失望、无助或恐惧,教师要善于用目光做出积极的回应。对于幼儿来说,教师的目光是赞许、鼓励,是关爱,也是提醒和关心。
2.面部表情与身体动作。
在与孩子沟通中,教师要会控制自己的面部表情,增强沟通效果。教师要学会微笑,微笑既表现出和蔼、亲切,也蕴含着热情、开朗。孩子需要教师的微笑。
四、搭建幼儿的心灵桥梁
(一)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
作为幼儿教师,首先要有耐心,要善于观察,多关心、主动亲近幼儿,如在玩游戏时,鼓励小朋友“你一定行,相信你是最棒的”。特别是对于性格内向、不善于交往的幼儿,更要给予特殊照顾,比如在回答简单的问题或者是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时,可以在全班面前表扬他们,使他们感受到老师就像妈妈一样爱他们,逐步消除他们对老师的陌生感和恐惧感。
(二)发揮榜样示范作用,爱严适度
常言道“身教胜于言教”。幼儿从家庭走入幼儿园,他们对老师充满着好奇,老师的言谈举止直接影响着他们。教师在与幼儿交流时一定要扮好角色,既是参与者,又要做好榜样。教师在与幼儿学习游戏中,不能因为他们贪玩、淘气而惩罚责骂他们,又不能对他们的缺点放任自流,不闻不问,而要循循善诱,有耐心,相信他们是最棒的,让他们感受到老师是关心自己,是理解自己的。
(三)提供沟通的机会
要给幼儿提供交流展示自己的机会。虽然他们年龄小,但是也有好胜心和急于表现自己的心理。教师在设计游戏和玩游戏时,要面向全体幼儿,因材施教,多给幼儿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对幼儿的闪光点要给予适时的评价、鼓励。
教师与幼儿的正确沟通,能使幼儿对教师充分信任,对幼儿园生活感兴趣,对今后的学习、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因为学前教育是基础,与幼儿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情感,提供宽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