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AR”技术支撑下的宫廷文化创意传播研究

来源 :新媒体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qs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河南春晚;唐宫夜宴;“5G+AR”技术;传统文化;创意传播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1)07-0108-03
  宫廷戏剧在丰富人们日常娱乐的同时,因剧情俗套,充斥勾心斗角,残忍暴力的宫斗,更甚至扭曲历史,粗制滥造,曾大红大紫的宫廷戏剧在近几年温度骤降。宫廷戏遭受“寒冬”引发了人们对宫廷文化的担忧,作为传统文化的一种,“宫廷文化”该如何走出剧情套俗的怪圈,重新获得观众的青睐,成为时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两年,以“大唐不夜城”为核心的文化演艺活动成功打开了宫廷文化传播的瓶颈,也为古城西安攒足了口碑。街头实景文化演出,不断创新的表演内容和输出方式,为全国文旅发展树立了典范。具有文化底蕴的城市也纷纷效仿“西安模式”,一场文化输出的较量拉开序幕。2021年春节当人们还在沉醉西安街头文化演艺的唯美时,作为历史底蕴深厚的河南,在2021年河南春晚舞台上一支《唐宫夜宴》悄悄惊艳全场,在牛年春晚的话题讨论上夺得无限风光,被网友评为2021年春晚最佳节目。

1 唐宫夜宴“出圈”多重原因分析


  《唐宫夜宴》以夜宴乐师们为主角,展示了唐朝夜宴乐师们从准备器乐、整理妆容到夜宴演奏的过程。在千年前,这样的夜宴场景再也平常不过。千年后,集合现代全息投影技术与短视传播技术的夜宴表演获得了无数的好评和热议。从无刻意宣传营销,由河南卫视独播到爆红网络,究其原因,具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文化IP,触动人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十四五”时期,我们要把文化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切实抓紧抓好[1]。河南春晚《唐宫夜宴》取材于传统文化,由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中的参赛作品《唐俑》改编而来。《唐宫夜宴》表演的是唐朝宫廷文化,而衬托的却是中原文化,华夏文明。河南,这个具有数千年历史的人口大省,《唐宫夜宴》的出彩,也再一次点醒了观众,河南也是文化大省。作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河南本身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四大古都是他的骄傲,几千年历史是他的自信,中华文化发源地是它的博大,更有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之说。此次《唐宫夜宴》的“出圈”,可以说是河南文化的出彩,超强的文化IP,不仅仅激发了河南人的文化自豪感,也触动了全国人民的心。
  1.2 画风出众,形象深刻
  这支宫廷舞《唐宫夜宴》由郑州歌舞剧院舞蹈编导陈琳创作,精挑14名女舞蹈演员,她们用婀娜多姿、秀逸韵致的舞姿,将大唐盛世的宫廷文化形象展现出來。结合3D全息投影技术宫女们们犹如在古画中穿行,她们或端庄优雅,或明艳活泼,或生动嬉戏,用神态将唐朝宫内底层人的生活心理现状渐次呈现。表演整体风格上诙谐幽默,又不失艺术气息,人物演绎,形象深刻。据台后导演透露,演员们为了能演出丰腴的唐俑形象,穿上了厚达五六斤的海绵连体衣,甚至嘴里还含着脱脂棉球,只为了让脸庞变得圆润可爱。同时由于脱脂棉球在嘴里会吸湿,所以跳舞时小姐姐总会一边口干一边流口水,甚至敏感的人还会止不住的干呕。这些舞台后的细节,一一被网友们罗列在网上,再一次掀起观众对《唐宫夜宴》舞台演艺的审视。
  用广大网友的话来讲:没有大牌明星,没有流量播主,我们看到的是一群用心表演的小姐姐,完美地呈现唐代参加夜宴的宫女们的状态,我们感受到的是河南春晚的精心策划。
  1.3 “5G+AR”科技感十足
  纵观整个央视牛年春晚,让大家记忆深刻的除了演员的精湛表演,还有高科技带来的视觉冲击,刘德华节目的裸眼3D云录播,周杰伦XR技术带来的MV式舞台,科技感十足。“5G+AR”技术首次大规模运用在牛年春晚,炫酷的3D特效让人眼前一亮,记忆深刻。河南春晚也将此技术运用在《唐宫夜宴》中,整个作品分成两部分录制:一部分是在蓝色背景前录制,后期进行专业抠图,第二部分以舞台为基调实景录制。录制完成的作品加入虚拟场景,场景叠加重组,呈现画中画3D立体的肉眼效果,打破传统的表演形式,移步换景,别出心裁。
  配合AR技术的支撑,影像画面除了活泼的演员外,还相继浮现出《簪花仕女图》、妇好鸮尊、莲鹤方壶、贾湖骨笛、《捣练图》《备骑出行图》以及唐三彩等国宝级历史文物。女乐师们凭借虚幻影像,翻越了唐宫围墙,走入了一幅穿越时空的历史画卷[2]。
  “5G+AR”的巧妙运用,传统节目赋予了新的生机与活力,除《唐宫夜宴》外,河南春晚《天地之中》也以“5G+AR”技术特效带给观众非凡的视觉体验。
  1.4 文博热传承与复兴
  《唐宫夜宴》的火热实则是文博热的表现,演员们的形象活似博物馆走出来的泥佣,又如画卷里的“仙女”。依托博物馆文化,进行的艺术创作是传统文化走向现代生活的创新探索。
  “故宫文创”曾一段时间获得热评,人们开始关注成列在博物馆中的“文化瑰宝”。随后央视的《国家宝藏》《上新了·故宫》,将文博带进了观众的生活。文博热是近几年来的一个亮眼的文化现象,一方面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这个阶段,社会公众对于文化的需求日益高涨;另一方面得益于文博界与各类媒体的交流合作与探索创新,《唐宫夜宴》正是一部迎合文博热诞生的满足观众时下需求的文化产品,承载着文化的传承和复兴。
  1.5 短视传播,热度升级
  “即将到来的5G技术,将使打开视频像打开图片一样快,更多普通网民可以参与内容创作,短视频将成为内容传播的绝对主力。”[3]
  短视频的垂直细化已经达到饱和状态,短视频领域的潜力被无限放大,全民娱乐化的短视频平台形成新的产业链。新媒体传播逐渐以短视频模式为核心形成新的业务形态,短视频也逐渐成长为社交新宠。
  伴随着短视频和社交平台等传播领域新技术的不断应用,文化产品也实现了以更快的速度、更强的力度在新媒体平台迅速传播并维持热度。《唐宫夜宴》表演时长不足5分钟,适应短视频平台的投放,触发热议后被广泛上传至微博客户端、抖音短视频等网络社交平台。短视频热点话题的爆发式传播优势助力《唐宫夜宴》频频占领热搜榜首,并维持热度。

2 宫廷文化创意传播路径


  2.1 理念创新:立足真实属性,拒绝盲目跟风
  《唐宫夜宴》出道即惊艳!如何能把这种火热变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常态,成为人们的文化自觉,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方面深受于文化狭隘思想的束缚,另一方面受制于文化传播的严格把关,以宫廷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面临着发展和传播瓶颈。突破思想的束缚成为第一道障碍,文化事业的发展同样需要遵循科学的发展规律,立足于现实条件,拒绝无中生有,盲目跟风。
  近些年,博物馆作为陈列文物,承载文化积淀的场所率先解放思想,突破原有的单调固化的传播模式,利用现有的文化资源,积极开发人民喜闻乐见的延伸业务。博物馆文创产品获得年轻群体的喜爱,AR沉浸式的体验让人惊呼不已,青少年文化教育体验基地丰富了课堂教程等。创新的思想打破僵局,指导文化时间的创新发展。同时,创新的理念也在规避因循守旧带来的思想固化,赋予宫廷文化等一列传统文化新的活力。
  2.2 内容创新:搭载先进科技,文化活跃再生
  2.2.1 “内容为王”贴近生活
  在融媒体进程快速加深的实践中,“内容为王”的内容创作价值标准永不过时,无数案例证明了“内容”仍然是我们创作的灵魂。河南春晚的出彩最要的因素就是内容的真实性。取材真实,源于历史,贴近生活。演员们精致的表演,AR技术的完美融合,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将古朴与时尚完美融合。这场盛宴,既有国风般的山水彩墨的画幅,也有名画的影子以及大唐宫殿,是中原文化的积淀,也是不同维度的表演。
  2.2.2 迎合刚需,精益求精
  与此同时,搭载先进的传输方式,内容创作实现了质的飞跃。4G时代带来信息的爆发式传播,信息含量更高的短视频迎来了“春天”。5G时代悄悄来临,视频化内容创造必将经历精益求精的过程。5G改变不了内容,而依据大数据智能化的信息计算方式促使内容创作重新洗牌,优质、迎合观众需要的内容更能以高速化,精准划的传播方式触达用户,劣质的内容将会被快速过滤、淘汰。
  2.2.3 “5G+AR”指引方向
  早在2018年,中国信通就发布了《2018年VR/AR白皮书》,统计显示在2018年中国市场的VR规模已达600亿元,而真正能够使VR快速渗入到各行各业的必要条件是5G的应用。
  根据艾瑞咨询数据,2021年前后将是中国5G行业的爆发期,而2022年有望成为中国5G用户增长最快的一年;到2024年,中国5G用户规模有望突破10亿人;到2025年前后,5G用户快速渗透将达到90%以上[4]。
  目前,视频平台已经在VR上进行了探索,如爱奇艺推出了硬件“奇遇VR”和软件“爱奇艺VR”。
  未来,“5G+”会带来更多的内容创作风口,“5G+AR”将会应用到更多的领域,受众的需求与“5G+”内容的创作形成相辅相成的循環模式,“5G+”根据受众的需求创造更多优质的内容,受众也将更加依赖“5G+”内容创作。
  2.3 传播创新:追逐流量平台,打造矩阵传播
  2.3.1 建设全媒体传播矩阵
  相比较传统媒体,报纸,电视,广播的受众群体逐渐减少,且受众人群呈现老龄化。仅依靠传统媒介平台的传播,其局限性在时下被不断放大。据广电总局的大数据统计报告显示,通过电视直播方式观看央视牛年春晚的综合收视率超20%,相鼠年春晚上涨3%,但南北差别较大,数据显示,山西、宁夏、内蒙古、陕西、天津、北京、甘肃、吉林、江苏、云南这10个省区市的观众最喜欢看央视春晚。在这些地方今年央视春晚的收视份额超过了80%,远远高出68.356%的全国综合值。
  近些年,流量平台的崛起,带动受众的娱乐、消费向新媒体平台聚集,对传统媒体造成了明显的冲击。《唐宫夜宴》作为河南春晚节目,仅在河南卫视播出,却依旧能够引发观众的热评,作为电视精品节目为人称赞。这告诉我们,尽管新媒体依托创新技术和大数据计算的引流模式十分强大,但传统媒体仍能够凭借扎实的创作功底,以精品节目获取流量。在传播传统文化方面,传统媒体可以精准的把握文化传承的度,将传统文化以全新的面貌展示给观众。
  矩阵式传播体系的成效已经显现,各大主流媒体率先进行传播体系调整升级,自上而下的官媒成为矩阵式传播体系建设的行业标杆。
  2.3.2 流量平台,人气充盈
  2019年央视首次与人气平台抖音合作,开展一系列新媒体活动,相关播放量达247亿次。2020年,央视选择与用户量日益剧增的电商平台拼多多展开合作,拼多多首次作为春晚红包的独家互动伙伴。
  2021年春晚选择和流量媒体平台抖音App再次合作,实现在短视频平台同步直播牛年春晚。牛年春晚在抖音平台观看央视春晚节目的人次破12.21亿,围绕抖音平台展开的“红包”互动活动次数达703亿,足见抖音平台的人气流量。
  抖音短视频成为文化传播“出圈”的能手,传统电视节目中根据短视频传播特点来设计的剧本和内容传播要点,相对较长的剧情则建立体系化的信息储存空间,完整的电视剧情也能够在短视频平台按照剧情编排储存。

3 结语


  《唐宫夜宴》火的猝不及防又有据可循,从内容策划到最终执行,从演员妆容到舞台表现,从5G+AR无缝衔接到观影效果,借助于现代传媒的矩阵式传播方式,将美轮美奂的舞台效果展示得淋漓尽致。
  在传统文化的活化和公众教育及传播上,要遵守科学的发展规律,在尊重历史,保护好文化遗产的前提下,坚守内容为王的创作标准,避免过度娱乐化、媚俗化,一味追求所谓的热度、流量、“出圈”。当然,也要认识到随着5G时代的来临、科技进步、观念更新,对于传统文化活化利用的方式、方法、手段会更加多元化,多样化。
  参考文献
  [1]沈壮海.人民日报: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EB/OL].(2020-11-20)[2021-02-23].http://sz.people.com. cn/n2/2020/1120/c202846-34428444.html.
  [2]武艳.探寻《唐宫夜宴》的“出圈”秘籍[N].中国艺术报,2021-03-03(6).
  [3]苏瑜.郑州晚报:“读屏时代”已来 短视频将成为内容传播主力[EB/OL].(2020-04-19)[2021-02-23]. http://culture.people.com.cn/n1/2019/0419/c1013-31038891.html.
  [4]2019年中国5G产业全景图谱[EB/OL].(2019-01-17)[2021-02-23].前瞻网,https://author.baidu.com/ home?from=bjh_article&app_id=1546045519198409.
其他文献
关键词 互动广告;移动端广告;体验式互动;广告目的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1)07-0029-03  近年来形式多样的移动端互动广告,成为受欢迎度高的广告形式。早在2014年,HTML5(简称H5)的互动广告就开始在国内崭露头角了[1]。至今,它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各大品牌的移动端广告实践中,但广告过于形式化、内容商业气息浓郁、缺乏代入感等诟病也
期刊
关键词 数字鸿沟;新媒体;老年群体;研究述评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1)07-0001-05  “数字鸿沟”概念的最先提出,学界尚未形成统一的说法,但“数字鸿沟”问题真正引起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是源于1995年,美国国家远程通信和信息管理局 (NTIA)发布的报告——《被互联网遗忘的角落:一项有关美国城乡信息穷人的调查报告》,报告中具体描述了当时美国
期刊
关键词 植入式广告;受众心理效果;网剧《延禧攻略》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1)07-0035-03 1 研究缘起  近年来在互联网的推动下,网络自制剧迅速崛起,作为一种区别于传统电视剧,新颖且潮流的剧集模式,受到了广大网民的追捧。其中《延禧攻略》的播出创2018年网剧收视第一的好成绩,在广告植入模式上也有新的突破,呈现出与观众良好的双向互动,使广告
期刊
摘 要 全媒体时代,推动媒体深度融合是大势所趋。当前,我国媒体融合正从“相加”向“相融”加速奔跑。推动媒体深度融合,一要坚持移动优先,占领新兴传播阵地;二要秉持平台思维,构建新型互动渠道;三要强化技术引领,驱动媒体转型升级;四要开拓市场空间,增强自我造血功能。  关键词 媒体深度融合;移动优先;平台思维;技术引领;造血功能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1
期刊
关键词 农村电商;直播带货;扶贫攻坚;耿圩镇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1)07-0060-04  中共中央于2020年1月2日发表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政府正加快补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扩大电子商务进农村覆盖面,让直播带货促进农业发展,为更多农村与农民带来经济增收。  立足农村的网络直播展现了广阔的发展前景。2020年
期刊
关键词 传统节日;电商;媒介仪式;再仪式化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1)07-0054-03  从象征妇女身份地位发生转变的节日庆典,到多维主体参与的购物狂欢,“妇女节”的概念在电商的浸润下已发生巨大改变,衍生出新的时代意义和内涵。那么,电商是以何形式影响传统节日?其具体的构建路径和操作行为如何?电商所构建出的新型节庆又有何价值表征?未来,我们又该如
期刊
摘 要 跨文化传播的难度在于“关系信息”的传达,从技术与文化的双重视角来看,应超越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建构文化主体间性关系,促进文化主体的互惠性理解。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开创了哲学解释学,他将理解视作一种主体间性关系的中介,而非实现目的的工具,这种對“理解”的深刻认识可以应用到对跨文化传播的解读。以成功“出海”的李子柒系列视频为例,结合哲学解释学的理解观来看,我国的跨文化传播要坚定文化自信,寻找与受
期刊
关键词 虚假新闻;社会化媒体;抖音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1)07-0092-04  社会化媒体,即互联网上基于用户社会关系的内容生产和交换平台[1],包括社交网站平台、移动社交应用以及视频音频软件等等。凭借着信息传播具有高度的互动性与时新性、传播平台准入门槛低等优势特点,社会化媒体正在成为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第一接入口。随着媒介融合在我国的深入发展
期刊
关键词 中国网络文学;海外走红;盘龙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1)07-0071-03  著名网络文学作家唐家三少在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中国网络文学或能成为超越好莱坞电影的文化现象,而且只有中国的网络文学是唯一一个以原创内容生产的样态出现的。可以说,相比美国好莱坞、日本动漫和韩国电视剧,中国网络文学市场可挖掘潜力更广、产业发展前
期刊
关键词 媒体融合;传统文化;创新传播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1)07-0105-03  《河南博物院元宵奇妙夜》是2021年河南卫视一档元宵节特别节目,区别于传统电视晚会形式,采用该年河南春晚“出圈”节目《唐宫夜宴》的表演者——“唐宫小姐姐”作为串场嘉宾,实景拍摄河南博物院、郑州市郑东新区、河南广播电视台8号演播厅、洛阳明堂、开封清明上河园、登封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