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物简介:
张晓麟,合肥市委常委、合肥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分管合肥市政府常务工作。分管政府办公厅、监察局、财政局、人事局、审计局、外侨办、统计局、物价局、市政府研究室、法制办、国税局、地税局、招商局〔外资办、协作办〕、行政服务中心、咨询委、招投标办、投融资管理中心;联系民主党派、仲裁委。
依据大项目拉动经济是否可持续?合肥似乎并不担忧这样的命题。
经济萎靡,在地方陆续陷入被动时,1-5月,合肥交出的经济答卷是10%以上的增长。成绩单虽难能可贵,但新的疑问也随之产生:依据投资的拉动可维持多久的增长跨度?
合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晓麟对合肥未来的乐观判断有两大宏观依据:一在顺行中央中部崛起战略;二是经济危机之下,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
“除了大项目拉动外,合肥承接的工业也在起底回暖,5月我们的财政也在好转,未来的局势将依旧持续。”张晓麟表示。
有保有压“合肥属于保的范畴”
记者:作为中部的重要城市,合肥1到5月份GDP增长相当突出,未来主动力固定资产投资可能会减弱,是否会导致GDP增长速度下滑?
张晓麟:大家在谈经济危机,合肥很多人说看不到危机迹象,目前的局势对于合肥而言“天时、地利、人和”,未来增长必将持续。
前几年中央发展沿海东部,合肥划入西部;中央推动西部崛起,合肥计入东部。为防止中部塌陷,中央推动“中部崛起”配套出台系列政策,这样的“天时”,既是宏观均衡中,合肥迎来的区域发展新周期。
所谓“地利”即是经济规律的梯度转移。沿海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可承载经济的地理空间已经不多了。合肥刚好是长三角腹地,桥头堡即是合肥。这轮经济危机加速了经济转移,人力、土地等成本相对长三角低廉,即是一个危机“避风港”。
“人和”即是政府如何服务转移。产业转移为什么选择合肥?这涉及到怎么修渠的问题。
对产业转移我们非常敏感,启动也非常早。一方面把握住中央的宏观政策。以前人家讲安徽,中央凡是有一个调控,安徽都是比人家“早下半年,迟上半年”。
宏观调控是经济的常态,热了就降温,凉了就加温。我们以前理解这个有点“形而上学”,认为国家一宏观调控,就是所有地区都要压下去。事实上中央宏观调控是有保有压,中部是欠发达地区,不管怎么调控,都是保的地方,都要发展。
这一次宏观调控,我们安徽和合肥把握得很好,在压东部地区的时候,中部继续发展,中央也加大了投入。所以国家要刺激内需的时候,有一大批项目很快就批下来。所以我们经济体量大,脂肪多也能够过冬了。
还有一个就是我们启动比较早。中央刺激内需政策还没出来时,我们就做了很多准备,储备了很多项目。我们比人家早半个月到北京,正碰上他们去找项目。当我们第二次、第三次去的时候,人家项目就多了,接待你都没时间。
记者:五月份的数据是否也表明这种增长是可持续的?
张晓麟:不仅前4个月,我们5月份的各项指标都非常好,我们的工业增加值增幅在中部地区排名第一。
企业活了经济方能好转,合肥目前已进入企稳回升的形势,在全国工业普遍出现亏损时,合肥的亏损面正在逐月收窄。另一方面合肥工业产销率提高了,我们之前一个月的工业品产销率达96.6%,比上个月提高了两个点。
我们的财政收入也在转暖,2、3、4月份我们的财政收入不行,原因在于经济最困难的时期是去年11月、12月份和今年1月份,影响有个滞后过程。另外,我们去年上半年把税收清理了一部分,整个地方税收清理了13个亿,所以2、3、4月同期是负增长的。
但5月份我们增长了14%,到下个月会一直增长下去。2、3月份我们不敢这么说,现在之所以敢提,因为国家发改委批了一些项目陆续开工,这对经济有很大保障。
我们在经济危机中定的指标和往年比不是很高,但比其他一些地区要高,今年对于合肥而言也是高速发展的年份。完成年初制定的目标是不会有问题。也许会更好些。
8大产业规划顺势而上
记者:产业大量向合肥聚集,其中汽车、家电等产业较为明显,合肥如何抓住这个契机,顺势而为,出台扶持政策集中做大做强这样的重点产业?
张晓麟:合肥自身也做了8大产业规划,细数了主要产业的未来的规划思路。
合肥汽车产业产值5月份高速增长,江淮和昌河高速增长,对合肥经济拉动很大。目前合肥的汽车城规划经制定完成了,计划把上下游有关的产业配套引进落户。
汽车产业政府的推动重点是帮助企业拓展市场。从今年经济危机当中来看,政府一开始就派人和这些企业联系。生产过程中就有人对接,生产出来了帮助他们销售,销售好了资金不回笼,就补充资金。
家电产业也是合肥重点规划行业。现在全国家电名牌在合肥基本都有基地,合肥本土品牌荣事达销售增长了1.4倍,我们有5个品牌入选家电下乡。
现在投资高达175亿元的“京六代”也落户合肥了,我开玩笑地说,如果没有京六代,没有液晶显示器,我们就是一个“配套”家电城。
目前,我们正在做8代线的前期工作,通过这些项目,把合肥打造成世界上知名的、有影响的液晶显示器平板基地。
现在凡是和京东方有联系的上下游产业的企业我们如数列出,然后派团队跟踪,规划一个液晶显示平板基地,未来能做到1000亿。
记者:除了工业之外,合肥正在主推的金融业目前进程如何?
张晓麟:对于合肥而言,工业和服务业相辅相成尤其重要。这些年我们把重点都放在工业立市上,一批工厂的融资需求,自然会带来第三产业的发展。
我们正在做一个金融产业发展规划:首先就是建立要素大市场,上海金融很发达,但是期货大厦、证券大厦等都比较分散。合肥则进行总体的规划,未来把所有的交易行为,例如知识产权、文化产权交易行为集中在滨湖区的一个大市场里面,目前项目即将招标。
我们现在有一个想法,就是把我们的要素大市场和上海联交所合作,让给上海联交所经营,整合上海的优势人才。
其次是建立后台服务基地,项目今年9月份就要动工了;另外,在经开区也将建立一个生产区。
此前安徽做了一个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示范区,当时我们在想,这样的布局中,合肥能参与什么,分工什么?后类分析出,主要要参与上海产业的转移分工,以省会城市的身份承接上海溢出的资本,故把合肥定位于安徽区域性金融中心。
在金融领域,这几年很多国际著名银行进来很多。马上汇丰就要来了,东亚银行去年已经来了。小额担保公司、典当、期货我们都在大力发展,也引进了不少。
理清国企名企亲生抱养关系
记者:今年前5月,合肥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外来投资和本地民企呈现同步快速增长的状态,金融危机下,本地民企人才为何在合肥的投资热情依旧高涨?
张晓麟:合肥民营经济发展迅速,是因为合肥把大部分国企改造成民营,都是亲生的或抱养的,公平竞争下,许多束缚解开。
合肥国企改革成民企,期望不影响国计民生,自来水、公交、燃气等关系到老百姓切身生活领域我们部分开放。而其它方面我们基本都改造成民营了,如此一来,所有企业一视同仁了。现在合肥经济主体,基本都是外来投资和本地民营企业。
现在,发展民营企业,很多政策作用很弱,关键还是在于不要区分“亲生”和“抱养”的问题。如果有不一样待遇,现在民企和外来投资在合肥发展迅速,我们对人才招商也有了新的思路,为了招揽人才项目,你给一栋房子,给多少钱什么的是不行的。人才应该是市场配置的,有用武之地人家自然会愿意留下来的。
项目推动,自然也将带来大批人才,例如我们的京东方项目,国外人士来合肥工作的就有2000人,但他们为什么来?因为有项目。政府花多少钱都很难引进这么多人。深圳为什么没那么多大学,但很多人过去,就是因为有项目,有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