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罗米修斯》这一环节的教学目标是:怎样创设情境让学生回到那个久远的年代,从而体验到没有火,人们生活在黑暗中是怎样的恐惧与不安、是如何的不便与痛苦?与后面“有火”的画面进行对比研读,从而更好地体现普罗米修斯取火种的必要性。怎样有效情境创设,让学生进入文本深处探寻成长密码呢?
一、教师要注意以情激情
一节课学生学习情绪的高涨,是与教师的情绪息息相关的,教师要将自己的“情”调整到最佳状态。所谓最佳,不但指教师上课的状态精神饱满,目光有神,语言准确优美,富有感染力,更是指教师对于文本情感的准确把握。《山中访友》是李汉荣先生的一篇散文,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教师如果“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和学生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地走进山林,一起探访山中的“朋友”,时而高山流水,时而栩栩如生,时而月白风清,时而感慨良久,我们就会强烈地感受到诗一样的韵律和情怀,浪漫般的激情和意境。此过程中教师的情感激发和把握非常重要。而《怀念母亲》是季老先生以回忆的方式写了对两位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这一篇课文的解读,教师就要将凄凉揉进声声文字中“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更要在情境中和孩子们一起“怅望灰天,在泪光中幻出母亲的面影”,体会那种抱“终天之恨”的“思潮起伏,寝食难安”。以情激情,就是要教师在不同的文本中准确把舵,以教师的感情流露调整学生的感知温度,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引起学生情感体验。吕叔湘先生曾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把课教活了。”这一个“活”字,不单单体现备课之活,更是情感之活。
二、创设情境要注意找好文本的“节点”
有的课文导语部分就是非常好的情境创设点。借助于文本的优势,教学伊始就可以奠定整堂课的基调,使学生在或激昂或幽默或淡雅或愉悦的气氛中学习。例如:王崧舟老师在执教《枫桥夜泊》时,就以陈小奇《涛声依旧》的歌词进行情境品读,学生读出“无眠”的韵味之后,又通过创设张继、王士祯的诗句情境,无形进入本文教学的题眼“无眠之境”。对于这样一些意境深远的文字,情境创设就起到了非常好的拉近、悟情、赏析之作用。有的文本课尾之处也可以做到“意犹未尽”的情境创设,让学生“再回首”整节课的学习,实现所学所得的进一步整合和升华,最终给予孩子们一个情感课堂,一个对话的课堂,一个开放的课堂,一个感悟的课堂。例如:《威尼斯的小艇》,最后一环节教师紧紧抓住学生生成的答案进行情境创设:“假如你是作者,真的到了威尼斯,真的坐上了威尼斯的小艇,你看到了那里的人们,那里的月光,那里的一切,你最想把哪个地方拍下来,给你的亲人进行介绍?”教师同时配以一些拓展资料,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理解文本、运用文本、表达文本、丰富文本,把语文课上到学生心里去。总之,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情境创设点,有的可能适宜于重点段落处,有的可能是在课文难点段落处,还有的可能把含义深刻的关键词句、课文的细节处或空白处作为情境创设的“节点”。无论怎样取舍,教师都要充分解读、恰当选择、准确定位,将情境创设得合适、到位、有效。
三、情境创设的形式非常重要
例如:有些情境是由问题引起的,那就可以根据学生好奇好问的特点,设置新颖、生动、形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使之更好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还有些课文与音乐有关,这时就可以创设音乐情境,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品读力度。例如:教学《二泉映月》时,就可以让学生用心倾听这首名曲,在学生谈完自我感受之后,教师插入阿炳的背景资料,二次聆听,看看与课文实现了哪些情感、内容上的共鸣,由此,学生带着强烈的探究感和兴趣感走进课文、激活语言思维。此外,还可以借助多媒体创设画面情境、联系学情创设表演情境、巧设悬念设置质疑情境、联系生活拓展情境等。各种情境方式的选择,只要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情趣,使学生能够在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中充分地与老师、文本对话,源于理性思考,就能够优化语文课堂,为达成教学目标发挥最大作用。
赞可夫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情境创设就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对知识进行重组和改造,把学习活动变成学生的精神需要,探寻成长密码。所以根据文本语言创设有效的情境,使之师生、生生能够赏读语段,倾心对话,从字里行间获得更为深层次的理解和体悟,并内化为激情的朗读,真挚的情感,流畅的表达,丰厚的素养,学生们就能在知识中“适意安居”,在精神中“自由徜徉”,在生命中“享受成长”。
(作者单位:山东省威海市塔山小学)
一、教师要注意以情激情
一节课学生学习情绪的高涨,是与教师的情绪息息相关的,教师要将自己的“情”调整到最佳状态。所谓最佳,不但指教师上课的状态精神饱满,目光有神,语言准确优美,富有感染力,更是指教师对于文本情感的准确把握。《山中访友》是李汉荣先生的一篇散文,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教师如果“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和学生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地走进山林,一起探访山中的“朋友”,时而高山流水,时而栩栩如生,时而月白风清,时而感慨良久,我们就会强烈地感受到诗一样的韵律和情怀,浪漫般的激情和意境。此过程中教师的情感激发和把握非常重要。而《怀念母亲》是季老先生以回忆的方式写了对两位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这一篇课文的解读,教师就要将凄凉揉进声声文字中“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更要在情境中和孩子们一起“怅望灰天,在泪光中幻出母亲的面影”,体会那种抱“终天之恨”的“思潮起伏,寝食难安”。以情激情,就是要教师在不同的文本中准确把舵,以教师的感情流露调整学生的感知温度,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引起学生情感体验。吕叔湘先生曾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把课教活了。”这一个“活”字,不单单体现备课之活,更是情感之活。
二、创设情境要注意找好文本的“节点”
有的课文导语部分就是非常好的情境创设点。借助于文本的优势,教学伊始就可以奠定整堂课的基调,使学生在或激昂或幽默或淡雅或愉悦的气氛中学习。例如:王崧舟老师在执教《枫桥夜泊》时,就以陈小奇《涛声依旧》的歌词进行情境品读,学生读出“无眠”的韵味之后,又通过创设张继、王士祯的诗句情境,无形进入本文教学的题眼“无眠之境”。对于这样一些意境深远的文字,情境创设就起到了非常好的拉近、悟情、赏析之作用。有的文本课尾之处也可以做到“意犹未尽”的情境创设,让学生“再回首”整节课的学习,实现所学所得的进一步整合和升华,最终给予孩子们一个情感课堂,一个对话的课堂,一个开放的课堂,一个感悟的课堂。例如:《威尼斯的小艇》,最后一环节教师紧紧抓住学生生成的答案进行情境创设:“假如你是作者,真的到了威尼斯,真的坐上了威尼斯的小艇,你看到了那里的人们,那里的月光,那里的一切,你最想把哪个地方拍下来,给你的亲人进行介绍?”教师同时配以一些拓展资料,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理解文本、运用文本、表达文本、丰富文本,把语文课上到学生心里去。总之,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情境创设点,有的可能适宜于重点段落处,有的可能是在课文难点段落处,还有的可能把含义深刻的关键词句、课文的细节处或空白处作为情境创设的“节点”。无论怎样取舍,教师都要充分解读、恰当选择、准确定位,将情境创设得合适、到位、有效。
三、情境创设的形式非常重要
例如:有些情境是由问题引起的,那就可以根据学生好奇好问的特点,设置新颖、生动、形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使之更好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还有些课文与音乐有关,这时就可以创设音乐情境,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品读力度。例如:教学《二泉映月》时,就可以让学生用心倾听这首名曲,在学生谈完自我感受之后,教师插入阿炳的背景资料,二次聆听,看看与课文实现了哪些情感、内容上的共鸣,由此,学生带着强烈的探究感和兴趣感走进课文、激活语言思维。此外,还可以借助多媒体创设画面情境、联系学情创设表演情境、巧设悬念设置质疑情境、联系生活拓展情境等。各种情境方式的选择,只要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情趣,使学生能够在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中充分地与老师、文本对话,源于理性思考,就能够优化语文课堂,为达成教学目标发挥最大作用。
赞可夫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情境创设就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对知识进行重组和改造,把学习活动变成学生的精神需要,探寻成长密码。所以根据文本语言创设有效的情境,使之师生、生生能够赏读语段,倾心对话,从字里行间获得更为深层次的理解和体悟,并内化为激情的朗读,真挚的情感,流畅的表达,丰厚的素养,学生们就能在知识中“适意安居”,在精神中“自由徜徉”,在生命中“享受成长”。
(作者单位:山东省威海市塔山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