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地理教学中一直存在一个困惑:学生兴趣不大或积极性不高,在教学中比较吃力。如何解决这一困惑是我多年来一直在探索的。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好学乐学地理是学生学好地理的前提。“感兴趣”“喜欢”应该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来源。在学习中体验愉悦和快乐;在成功后获得兴奋和满足,以及老师和学校对于学生的肯定和赞赏都将是学生学习动机产生的助动剂,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也尝试去探究、去思考。
一、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位老师而喜欢一门功课,同样,也可能因为讨厌一位老师而讨厌学习。记得有一次上课,两个坐在最后面的学生不停的说话,我前去制止,不想一位学生出言不逊竞骂了我一句。我控制住自己的怒火课后把学生叫办公室跟他谈话,耐心倾听他不愿学习的原因,并教给他一些学习方法和一些做人的道理。没想到最后他眼含泪花,并向我深鞠一躬,说了声对不起。以后再去上课时该生上课认真听讲有时还会主动问问题。所以我们要公平公正宽容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对成绩好的学生如此,对待差生更要有耐心和爱心以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慢慢的学生也会因为喜欢你而爱上地理。
二、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导入,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大部分高中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很强,我在教学中就利用学生的这种优势,以趣味性的内容导入新课,及时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对世界地理知识的了解不是很多,所以我在备课时就经常上网寻找相关国家或地区的相关问题作为引子,创设情景。如在进入‘产业转移’的教学之前,可播放一段世界产业转移的的录像:二战后世界产业由欧美转移到日本再由日本转移到亚洲四小龙再到中国东部沿海再到中西部的一个过程,通过这样直观场境渲染,学生提出“为什么世界产业转移要由欧美到日本到四小龙再到中国东部沿海这样一个过程?哪些因素影响着世界产业转移?转移到潍坊的产业有哪些?”等,这样既让学生了解了时事,又激发了学习兴趣。
三、策划好课堂45分钟的活动内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向45分钟要效率是每位教师的教学目标。可教学效率的高低往往受到多方面的因素的影响,如课时安排上的不合理、教学内容过难等,学生可能对地理会产生抵触情绪,如何把每周2节的地理课变成兴趣课,调动学生积极性呢,我尝试了以下做法:
1、努力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把握学生的思维动向
新课程强调的是学生的参与性,所以我在每节课中都会设计适当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学生通过读图、讨论、探究等形式归纳总结,从而掌握知识。“地球的运动”这一节的教学不能局限于教材和课堂。如果能抓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实践活动两条,可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在教学中我就设计从熟悉的环境入手,让学生观察一天中太阳升起的时间,方位,学生就会发现一年中太阳升起的时间和方位的不同,这样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把主要问题让全体学生讨论看看能不能解决,最后教师提出一些建议。课堂中对表现积极的学生给予相应的肯定和鼓励,学生的参与热情就更高了,事实上这种课堂的效率要比教师的再三强调要好。
2、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新教材中的许多内容只给学生提供了图片或资料,并没有详细的文字说明,学生有时不明白其中的内涵,所以我在课前会给学生留下问题,让学生利用周六放假的时间上网查找资料,更多好地了解相关信息,以便课堂中学生间的资源共享。如在讲授《宇宙中地球时》这部分内容时,我就让学生查找了关于“冥王星降为矮行星原因可能是什么”这个问题。学生在课堂中各抒已见,气氛很活跃。
3、联系实际,让地理课堂回归生活
“学以致用”是地理教学的宗旨,因此,老师在教学中要注重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学生实际情况相联系,就是让学生走出课堂,回归社会,了解发生在身边的事情。比如2008年的汶川地震死亡69000多人,而安县桑枣中学与伤残最为惨烈的北川县毗邻却无一人伤亡。这主要得益于平时的多次演习,地震发生后,全校2200多名学生、上百名老师,从不同的教学楼和不同的教室中,全部冲到操场,以班级为组织站好,用时1分36秒,无一伤亡,创造了一大奇迹。如果我们生活中也发生了地震该怎么办呢?学生在教师提供的模拟情景中分别进行了各种演示,学生边参与边掌握各种应变措施;学生感知“地理”就在身边(如关注地理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也感受了地理学的实用价值(如关注地理与生产之间的联系)。再比如让学生观察自己在太阳下的影子。寒假与暑假,昼夜长短的变化有何不同?同学们由于亲身经历过,所以对这两个问题很快找到了答案。他们回答:自己在太阳下的影子时长时短(甚至可以分析得出这是因为地球的运动造成的)。在寒假时,早上6:30起床天还未大亮,而晚上5:00左右就天黑了,而在暑假期间,昼夜长短的情况正好相反。
综上所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内部动力。作为一名教师,要设法去调动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不断让他们感受学习的乐趣。只有这样“寓教于乐”,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地理不是负担.而是享受,才能取得良好的地理教学效果。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兴趣,让学生爱上地理是教师在教学研究中应永远值得重视的问题。
一、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位老师而喜欢一门功课,同样,也可能因为讨厌一位老师而讨厌学习。记得有一次上课,两个坐在最后面的学生不停的说话,我前去制止,不想一位学生出言不逊竞骂了我一句。我控制住自己的怒火课后把学生叫办公室跟他谈话,耐心倾听他不愿学习的原因,并教给他一些学习方法和一些做人的道理。没想到最后他眼含泪花,并向我深鞠一躬,说了声对不起。以后再去上课时该生上课认真听讲有时还会主动问问题。所以我们要公平公正宽容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对成绩好的学生如此,对待差生更要有耐心和爱心以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慢慢的学生也会因为喜欢你而爱上地理。
二、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导入,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大部分高中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很强,我在教学中就利用学生的这种优势,以趣味性的内容导入新课,及时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对世界地理知识的了解不是很多,所以我在备课时就经常上网寻找相关国家或地区的相关问题作为引子,创设情景。如在进入‘产业转移’的教学之前,可播放一段世界产业转移的的录像:二战后世界产业由欧美转移到日本再由日本转移到亚洲四小龙再到中国东部沿海再到中西部的一个过程,通过这样直观场境渲染,学生提出“为什么世界产业转移要由欧美到日本到四小龙再到中国东部沿海这样一个过程?哪些因素影响着世界产业转移?转移到潍坊的产业有哪些?”等,这样既让学生了解了时事,又激发了学习兴趣。
三、策划好课堂45分钟的活动内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向45分钟要效率是每位教师的教学目标。可教学效率的高低往往受到多方面的因素的影响,如课时安排上的不合理、教学内容过难等,学生可能对地理会产生抵触情绪,如何把每周2节的地理课变成兴趣课,调动学生积极性呢,我尝试了以下做法:
1、努力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把握学生的思维动向
新课程强调的是学生的参与性,所以我在每节课中都会设计适当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学生通过读图、讨论、探究等形式归纳总结,从而掌握知识。“地球的运动”这一节的教学不能局限于教材和课堂。如果能抓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实践活动两条,可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在教学中我就设计从熟悉的环境入手,让学生观察一天中太阳升起的时间,方位,学生就会发现一年中太阳升起的时间和方位的不同,这样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把主要问题让全体学生讨论看看能不能解决,最后教师提出一些建议。课堂中对表现积极的学生给予相应的肯定和鼓励,学生的参与热情就更高了,事实上这种课堂的效率要比教师的再三强调要好。
2、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新教材中的许多内容只给学生提供了图片或资料,并没有详细的文字说明,学生有时不明白其中的内涵,所以我在课前会给学生留下问题,让学生利用周六放假的时间上网查找资料,更多好地了解相关信息,以便课堂中学生间的资源共享。如在讲授《宇宙中地球时》这部分内容时,我就让学生查找了关于“冥王星降为矮行星原因可能是什么”这个问题。学生在课堂中各抒已见,气氛很活跃。
3、联系实际,让地理课堂回归生活
“学以致用”是地理教学的宗旨,因此,老师在教学中要注重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学生实际情况相联系,就是让学生走出课堂,回归社会,了解发生在身边的事情。比如2008年的汶川地震死亡69000多人,而安县桑枣中学与伤残最为惨烈的北川县毗邻却无一人伤亡。这主要得益于平时的多次演习,地震发生后,全校2200多名学生、上百名老师,从不同的教学楼和不同的教室中,全部冲到操场,以班级为组织站好,用时1分36秒,无一伤亡,创造了一大奇迹。如果我们生活中也发生了地震该怎么办呢?学生在教师提供的模拟情景中分别进行了各种演示,学生边参与边掌握各种应变措施;学生感知“地理”就在身边(如关注地理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也感受了地理学的实用价值(如关注地理与生产之间的联系)。再比如让学生观察自己在太阳下的影子。寒假与暑假,昼夜长短的变化有何不同?同学们由于亲身经历过,所以对这两个问题很快找到了答案。他们回答:自己在太阳下的影子时长时短(甚至可以分析得出这是因为地球的运动造成的)。在寒假时,早上6:30起床天还未大亮,而晚上5:00左右就天黑了,而在暑假期间,昼夜长短的情况正好相反。
综上所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内部动力。作为一名教师,要设法去调动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不断让他们感受学习的乐趣。只有这样“寓教于乐”,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地理不是负担.而是享受,才能取得良好的地理教学效果。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兴趣,让学生爱上地理是教师在教学研究中应永远值得重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