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勤工助学在学生素质教育及园区管理中的作用

来源 :现代交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pfh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勤工助学作为高校助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帮困方面有着重要作用,然而勤工助学在素质教育和园区管理中也发挥的重要作用。当代大学的教学宗旨为素质教育,需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校园对于学生的管理也倾向于自主管理。而在此种环境下,勤工助学岗位扮演了重要角色。
  [关键词]勤工助学 素质教育 园区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4-0170-02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贫困学生的数量不断增长,勤工助学作为辅助贫困学生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勤工助学是指大学生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利用业余时间,自愿地通过自己合法诚实的劳动,获取一定经济报酬的活动。勤工助学的目的不仅是给予学生一定的经济资助,更是为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协调发展的平台。而在高校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勤工助学的“育人”功能显得尤为重要。
  一、勤工助学的“育学”职能
  周芳等(2003)发起的高校中关于勤工助学的问卷显示,当问及为何参加勤工助学时,6.3%的大学生回答是“为了个人的需求”,15.6%的大学生回答是“为了缓解家庭负担”,而只有8.1%大学生回答是“为了培养能力以便将来能为社会做一点贡献”。由此可以看出,勤工助学在贫困学生中的参与初衷及主要需求很大部分是因为经济问题。高校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为根本目的,勤工助学能够让贫困学生的业余时间展示其价值,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取相应的报酬,缓解经济压力。
  李洁琳等(2010)根据一项2009年面向该校勤工助学的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48.6%的学生将勤工助学所得收入列为主要收入来源,与“家庭供给”和“助学贷款”一起成为三大经济支柱。而对于勤工助学所得的支出来看,88.6%用于伙食费和生活用品费用的支出,7.8%用于购买书籍及学习用品,6%存入银行留作他用。不难看出,勤工助学对于家庭贫困同学的经济压力缓解,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而以我院勤工助学岗位为例,参与勤工助学项目的学生平均每月获取的报酬约为500—700元,虽非可观,但对于每月的食宿费用,或者业余的消费,也能缓解很大压力。
  由此可见,勤工助学针对家庭贫困学生来看,确实发挥着其“助学、育学”的功能。
  二、勤工助学的“育人”职能
  事实上,勤工助学的经济资助功能并非其最终目的,从勤工助学的申请、面试、竞争上岗,工作等一系列过程中,存在许多教育意义。
  (一)社会认知的功能
  勤工助学是培养学生对于社会的认知与适应的有效途径。勤工助学是大学生走向社会、面向社会的一种有效方式,能够了解社会,并适应社会的竞争,对将来大学生走出校园后进入社会有很大的裨益。勤工助学的申请、竞争上岗与毕业后的求职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勤工助学便是走出校园之前的一次社会锻炼。通过参加勤工助学工作,增加了学生对社会个体的运作,使其对社会有更深刻的了解。
  勤工助学作为人才培养有效途径之一,加速了大学生个体社会化的进程,也进一步增强了大学生的自立意识和劳动观念,能让学生明白劳动获得报酬这一道理,而非一味求得父母、社会的帮助,避免产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错误认识,同时,还能让学生客观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勤工助学提供了一种自我劳动而摆脱穷困的路径,有利于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
  (二)心理认知的功能
  贫困学生考取大学,往往寄托了家庭乃至家族的希望,压力颇大。同时许多贫困学生参与较少的交际活动,略显孤独,长此以往,经常在心理上产生孤独感,失落感。在学习中遇到的一些挫折,也会对这些同学造成心理压力。勤工助学的岗位为同学提供了与人交流的机会,让同学融入团体,摆脱孤独感,更助于心理的成熟。
  此外,就业市场日益紧张,对人才的要求更加苛刻,贫困学生特别是来自边远落后地区的基础知识相对薄弱的贫困生,面对家庭的厚望,经济、学业的压力和就业市场的选才等多重压力,长期处于精神高度紧张状态,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勤工助学一方面能缓解经济上的压力,同时对于单调的学习生活也是一种调剂,另一方面,勤工助学能够为这些同学提供一个平台,树立自信,靠自己的勤劳的双手自己摆脱困境,从而建立自豪感,认知自我,在心理上也能得到释放。学困生可以通过勤工助学,树立积极向上的信念,培养奋斗精神,正确看待自己的贫困处境,在人际交往中有自己的独立想法,促使健康的心理的形成。
  (三)人格认知的功能
  贫困学生处在一个尴尬的境地,他们来自农村甚至是边远山村,形形色色的大学生活可能会令他们产生一种“低人一等”的认知,常常没办法认知自己。而勤工助学平台让这些学生能够“有所作为”,他们通过自我的努力获取的生活上的改变,同时在这个平台中大家平等互助,平等竞争,对于自我人格的认知有着促进作用。
  孔德生等(2004年)对全国11所高校的747名贫困大学生和903名非贫困大学生施行测试,进行t检验、logistic 回归分析、聚类分析、典型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在人格测验中贫困大学生与非贫困大学生在自卑、焦虑、成就动机、兴奋性、敢为性、怀疑性、内向与外向、新环境中成长力、恃强性、幻想性等方面具有显著差异(P<0.05);在人格成因测验中贫困大学生与非贫困大学生在经济水平、身材相貌、业余爱好方面具有显著差异(P<0.01);在人格类型测验中除聪慧性、幻想性、实验性外,其余各因素均达显著水平(P<0.05);在贫困大学生教育对策的测验中勤工助学、奖学金、团体活动、同学朋友的帮助、毕业分配前景等因素达显著水平(P<0.05)。在上述的教育对策几项中,勤工助学的助益最为重要。因此,勤工助学使贫困大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不但增加收入,而且锻炼了自己能力,增强自尊和自信,对高校贫困学生人格培养来说,可算是近乎完美的方法。   (四)素质培养的功能
  如今的大学教学,都以素质教育作为目标。走出校园进入社会,也不仅仅只是注重个人的学习成绩,而是综合素质的考察。勤工助学是一种有偿资助,也是一项特殊的社会实践,高校贫困生参加勤工助学有利于自身适应社会,正确认识自我,锻炼实践能力,从而提高综合素质。
  勤工助学的工作往往涉及了多个领域,同学为了能够出色完成任务,不仅需要部分专业的知识,往往还要具备非自己专业的一些技能,同时还需要结合实际,课本上的内容应用到实际中去,以锻炼应用能力。而且,在勤工助学过程中,还能接触更多的东西,扩大知识面,掌握更多技能。
  同时,勤工助学也是一种社会实践,勤工助学的平台是一种不同于校园学习的环境,在勤工助学工作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很多时候需要自己想办法去应对,还需要与同事之间的协调、合作,与上级领导的交流,对于以后社会适应、解决问题等均有助益。
  三、勤工助学的“育校”职能
  21世纪的大学园区管理,提倡学生自我管理,而非以往医院行政管理。学生自我管理园区,行政辅助,让同学建立一种独立意识。目前的许多勤工助学岗位,均为园区自我管理的产物。比如园区的卫生打扫,园区的各项设施评定。以本校为例,园区的报纸发放、食堂卫生及价格等质量监督、园区整洁维护以及活动场所开放及监管等,均有学生自我管理,学生有任何问题均汇总后上报园区负责人,再讨论可行性进行回馈。如此以来,园区的发展与学生的意愿相关,学生更加能够融合入大学校园。
  园区管理勤工助学岗位给了同学一种无形的压力,学生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维持园区的运转,园区的美观、同学的生活与自己息息相关,让学生具备责任感。以前,学生遇到困难,总是将困难告知学校领导,让学校领导去研究解决办法,而解决办法往往不合学生心意,产生不必要的误会。而如今,学生在园区中遇到了困难,则自己先寻找到自己认为合适的解决办法,再告知学校领导,学校领导研究可行性以后给予答复,大大解决了学生的烦恼。
  此外园区管理能够降低学校许多方面不必要的付出,比如人力资源上,学校以往需要外包保洁公司,或自己寻找保洁员,有时候甚至需要解决员工住宿问题。而同学自主管理后,诸如此类问题便得到了解决。
  四、新时代勤工助学模式的探索
  勤工助学在中国高校帮困中存在了几十年,笔者认为,仍有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确立科学的指导原则。勤工助学的岗位设立需更加科学。现如今大学校园的勤工助学岗位多还是以体力劳动为主。需适当添加智力劳动、或与同学专业相关的勤工助学岗位,比如园区宿舍内网络安全的管理,让同学能够将书本上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也为日后的工作提供经验。
  其次,突出勤工助学中教育的内容。如今的勤工助学岗位,大多学生仍是抱着赚钱的目的而参加,需让同学能够看到勤工助学在自己学习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让同学在勤工助学岗位中并非只是单纯地完成任务,而需从工作中学到东西,建立自己的人格魅力。
  最后,勤工助学与社会的融合。社会应该建立更加完善的机制,校园内勤工助学系统需电子化、档案化,通过学生在勤工助学中的表现建立学生的能力档案,不仅能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自我发展,还能给社会上的用人单位选人提供参考,使得勤工助学的作用并不单单是解决经济问题,而使其背后的作用为人所知。
  总之,勤工助学是高校培养贫困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法之一。学校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从多个角度和层面对贫困生进行帮扶,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真正达到励志强能的效果,使贫困生通过勤工助学的锻炼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同时,高校需重视勤工助学在园区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通过不同的园区需要设立不同的勤工助学岗位,把园区管理的工作还到学生手上。
  【参考文献】
  [1]邓基泽,姜峰,邓颖华.论勤工助学教育功能的创新[J].中国青年研究,2006(12).
  [2]周芳,金贵兴.由勤工助学所引发的思考:试论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05).
  [3]李洁琳,张羽.高校勤工助学系统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社会支持功能分析[J].湖北社会科学,2010(09).
  [4]孔德生,杨晓梅.贫困大学生个性特征分析及教育对策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杂志,2004,12(06).
  责任编辑:张丽
其他文献
张恨水的长篇小说是一部具有严肃文学作品内涵的通俗文学作品.批判意识与自省意识便是其清醒现实主义精神与通俗性的文化向度的集中体现.作品不仅对战时陪都重庆社会弊害予以
初识郑利平,是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他和李照东在中国美术馆办展,同时开了一个小型座谈会。后来去深圳,又到他家看过画。我发现,郑利平不仅自己作画,也像传统画家那样兼作收
期刊
在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学阶段中,教师应当加强自身有关校本课程的学习,以此来丰富自身的文化素养,创新教学模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保证教学质量的进步.学校可
树兰院士人才基金(以下简称“树兰基金”)成立于2012年,由郑树森院士和李兰娟院士发起捐赠,旨在推动我国医学学科的发展和人才培育。树兰基金的发起者郑树森院士是我国著名的肝胆
[摘要]信息素养是高校外语教师专业素质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是衡量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笔者采用问卷及访谈对河北省三所高等院校外语教师的信息素养状况进行调查,了解到高校外语教师信息素养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提出了具体的措施。  [关键词]高校外语教师 信息素养 调查 启示    一、研究背景    信息化社会带动了整个高校外语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的革新。为了迎接信息化
[摘要]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关系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复兴。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还存在不少问题,其实效性仍需进一步加强,本文从更新教育观念、创新工作内容和方法、拓宽教育途径及抓关键期等方面对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4-0166-02  “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
期刊
安全防范包括人力防范、实体(物)防范和技术防范三种基本手段,三种基本手段要实现防范的最终目的,都要围绕探测、延迟、反应这三个基本防范要素开展工作.故宫博物院近年来在
[摘要]美国农村教育是其教育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阐述了其农村教育的现状及主要特点、面临的主要的问题和困难、其产生的主要原因,以及美国政府面对这一系列问题采取解决的措施。  [关键词]美国 农村教育 师资短缺 贫困 教育经费    一、美国农村教育的特点    1.农村学校的规模一般比较小。受地域的限制,美国的农村学校的规模一般都比较小,《世界教育信息》曾刊登过怀俄明州有这样一个学校,它只有一位
[摘要]自1997年“依法治国”基本方针提出,迄今为止“法治”的理念已经由党的意志上升到了国家意志,并在各个领域加以贯彻实施。尤其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十八大以来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理念已经逐渐深入人心并成为了现代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而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也成为了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当代高校辅导员应当不仅做到“讲法律、讲政治、讲程序、讲法理”,而且要引导学生知法守法,将法治思维以落实为行为模式贯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