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的驭将之道

来源 :记者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umlo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彪驭将,与众不同。
  他平日与下属极少私交,基本是公事公办。其人城府极深,令部下难测其际。
  
  林彪驭将,与众不同。中国但凡成功的军事家,在驾驭属下方面必有独到之处。第一种是以德服人型,大抵驭下以宽仁为主,不肯轻动刑杀,使部下感恩戴德,愿效死力。这一类型的成功人士如南北朝时的名将韦孝宽,他镇守要塞玉璧城,属下将领有小错,只要不是原则范围内的,他便装作不知。由此深得军心,属下将领无不对他心悦诚服。后来北齐的神武皇帝高欢集中十数万精锐,围攻玉璧50余日。局促孤城,韦孝宽却淡定如常,守城将士感其平日恩德,无不竭尽忠诚,最终竟协力将高欢逼走,斯可谓以德服众的典范。第二种是以威慑众型,如隋朝的名将杨素。每临大敌前,必先借故杀人,属下将校但凡有小错,必定斩首置于帐前。乃至血流满地,而他谈笑自若,令属下无不心惊肉跳。战时总先派属将率领一二百人冲突敌阵,如能破敌阵则无事,不能破阵归来者尽斩,所以部下每上疆场只能一往如前,所战必胜。
  林彪驭将自与古人不同,笼统说似乎可以讲是介乎于以上两种之间,他既不似韦孝宽那般对待下属和颜悦色,也不似杨素那般狰狞毕露,他是属于不怒而威的那种。观林彪的容貌,身材中等清瘦,下颌微尖,除了一双眼睛阴鸷有神,两道浓眉立地生威外,绝无出众之处。根据刘少奇遗孀王光美回忆录描述,第一次见到林彪,她惊奇地觉得他简直不像个统帅百万大军的将军,而极似一个白面书生。但在驭将问题上,林彪却有几个自己显著独到的特点。
  第一,平日里与下属极少私交,当面寒暄、背后请客一类的交际几乎没有。与其他同时期将领动辄邀请下属喝酒谈心、拉拢感情不同,林彪几乎不动这方面的脑筋。他见到部下,基本上公事公办,语气称谓上,也很少如我党同时期高级干部喜欢在下属名字后面加上“同志”二字,像聂荣臻见了杨成武爱叫“成武同志”,陈毅见了张爱萍喜欢叫“爱萍同志”。林彪则不然,他称呼下属,无论是打电话还是当面均直呼其名,丝毫没有假客套。大家多少还记得《大决战》中林彪对自己参谋长刘亚楼的称谓,基本就是不带感情地招呼一声“刘亚楼”,而平时一贯张扬的刘亚楼亦唯有乖乖一溜烟地小跑过来听命。林彪见了自己喜欢的下属,也没有多少过于热情的举动,充其量是握个手之后,将自己的那只装满炒黄豆的零食袋扔到对方面前,招呼说“吃一点”,这便是天大的面子了。所以假如说当年黄埔的将领以能挨蒋校长的耳光为荣,那么四野的将领多半都以能吃到林彪的零食为誉了。公事公办,不屑私交,是林彪驭将的一大特点。
  第二,平日讲话要言不烦,布置作战任务则唯恐不详。如果说林彪平时喜欢缄默,那么他把话都留到了军事会议与战役中间。从四野老人的回忆录中,我们隐隐可以想象到这位四野的当家人是如何在会议上不厌其烦地讲解他的战役战术,像“一点两面”“三三制”“三猛战术”“三种情况,三种打法”“四快一慢”“四组一队”等,每当此刻,部下没有一个脸上敢露出不耐烦的神色,文化高的无不打开笔记本“唰唰”速记,文化低的无不伸长耳朵期望能多收进去一些,因为这些话都是林彪自己的阅历之言,说成是满口珠玑亦不为过。他平日一个人坐在挂满地图的作战室里,倒骑椅子所思考的就是这些东西。军事会议对于他来说,无疑就是布道传经,手下的这些将领们又如何敢怠慢呢?平时少说话,战时多说话,是林彪驭将的又一大特点。
  第三,平日不怒而威,富于静气。据说林彪当年在抗大时的外号叫“大姑娘”,当然是背后被人叫,当面是没人敢的。平日里极少有人能见到林彪开怀大笑,基本是一副不动声色、高深莫测的表情。唯一一次笑据说还是在建国后的九大上,但也只是浅浅一笑,而新闻记者激动不已,说是捕捉到了林彪笑的镜头。和平年代尚且如此,何况战争年代。
  林彪的“不怒不笑”可以说是军事家的内功,但不怒归不怒,他却自有震慑诸将的气度在。他的那双鹰眼和浓眉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林彪的眼神的确很凌厉,这可以从历史老照片里看出,单眼皮,略显细长,但极聚光,任何一个与他目光接触过的人,第一时间就可以判断出他绝对是一个果断的人;而他的眉毛则是很有名的扫帚眉,浓密异常,平添了三分英武之气。由于头发稀疏,战争年代他基本是帽子不离头,无论是当年的红星帽,还是抗战时的青天白日帽,或者在东北战场上的黄呢帽,某种程度上都为他增添了职业军人的气息。指挥平型关战役时,手下的几个团长如李天佑等人都急得气喘嘘嘘,而林彪依然脸上毫无表情,只轻轻说了一句:“不要急,沉住气。”短短六字,主帅风度流溢无余。而在以后随着战役级别的升级和指挥人数的增多,林彪依然保持着自己淡定的风度。概括成一句,就是人变多了,枪变多了,惟我心中静气不变。
  第四,城府极深,部下难测其际。林彪的城府某种程度上表现在对恩怨的态度上,他不是那种有仇立刻报的急性子人。邓华是他在四野一手提拔起来的爱将,当年组建东北边防军,准备抗美援朝,中央原本钟意于十三兵团司令黄永胜,但林彪却认为黄不是帅才,力荐十五兵团司令邓华代替之。邓华随彭德怀入朝,期间曾奉命回国汇报工作。林彪由于养病而未参加汇报会,后来主动打电话将邓华叫到家中,让邓华当面再报告一下。但邓华由于急着赶坐回朝的最后一班火车,乃至草草敷衍结束便告辞出门。此事最终引得林彪大为不满,认为邓华眼里只有彭而无自己。所以后来邓华虽然从朝鲜载誉而归,并荣任沈阳军区司令,但依旧在五九年庐山会议后随彭德怀一并倒台,原因很简单,正如他自己所言,他一生永远忘不了自己当日告辞出门时林彪那冰冷的眼神!而这眼神最终在8年后才选择下手,城府之深令人慑服。
  第五,战役战术能力超凡脱俗,令部下心悦诚服。战争年代的将帅都是从血与火里拼杀出来的,林彪能够位居元帅第三便足以说明这一点。从红军时的一军团,到抗战时的115师,再到解放战争时的四野,从来就不乏骄兵悍将。刘亚楼、韩先楚、黄永胜、杨成武、罗瑞卿、陶铸、谭政等,无论文的还是武的,任谁也不是吃素的,或者吃过洋面包,或者以老粗为荣,或者性情暴烈如火,但很特别的是,他们在沉默的林彪面前无不毕恭毕敬,没有哪个敢放肆尥蹶子的。林彪对待他们,既不会像彭德怀那般粗门大嗓,也不会像陈毅那样展示文采,他基本就是不温不火的那几句话,但已足以令部下心折,原因很简单,这源自林彪本人的军事水平。从土地革命时期被蒋介石咒骂为“战争魔鬼”,再到抗战时期被外国称为“一个半军事家”,再到解放战争时期的“跟着林总走”的口号出台,林彪确实以高人一等的军事素养赢得了手下诸将的拥戴。
  浮生百年。林彪和他的驭将之道已一并离我们远去,但人物可以入土,历史却不会磨灭,瘦弱的他,曾经创造了巨大的军事奇迹。诚所谓其人可废,而其道不可亡。摘自中华网
其他文献
编者按:中考、高考,紧张、焦虑,这个夏天注定如此烦躁。不仅考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家长也在心里替孩子捏着一把汗。甚至于说,在这个人生的关口,家长比自己的孩子更加焦虑。  这是一位武汉中考考生的家长的心声。在高考升学压力逐步减轻的今天,残酷拼杀的阵地已前移到了中考。要想上一所好的大学,必须上一所好的高中。可以说,中考已经变为了“新高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成绩自然重要,而家长的“实力”也不可忽视。每
感应加热作为一种新型的加热方式,具有能源利用率高、加热温度精准可调、局部均匀加热、环保安全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金属熔炼、焊接、热处理等工业场合。本文以感应加热电源为研究对象,采用MOSFET功率器件为开关管,最终设计出一台额定功率为1kW,工作频率为30kHz的实验样机。本文采用串联感应谐振逆变的整体方案,以单相全桥逆变电路为主拓扑,利用脉冲频率调制(PFM)的方法,控制逆变器输出不同频率的信号,通
新闻背景:2009年5月10日晚,湖北省巴东县野三关镇政府3名工作人员在该镇雄风宾馆梦幻城消费时,与女员工邓玉娇发生争执.邓玉娇用刀将对方两人刺伤,其中一人被刺中喉部,不治身
根据煤层钻孔周围煤体发生的再生应力,建立了受煤体再生应力和煤层瓦斯压力等因素影响的煤体变透气性系数的新数学模型,并以此而改进了钻孔周围瓦斯流动的本构方程。 Accordin
在外界的多棱镜之下,中国形貌正在发生剧烈改变.一方面,据美国《时代》周刊报道,中国廉价劳动力的时代可能已经结束了,过去10年,中国制造业工人的实际工资每年增长近12%;另一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国的经济发展又处于一个新的节点上。全球金融海啸似已渐行渐远,在危机中收获了很多果实的中国,开始面对政府过度介入的后遗症。全球金融海啸让市场万能的信奉者重新反思,而政府这只手在经济中的作用,并未因此获得正名。  笔者认为,政府政策决断过程应避免被既得利益者干扰。在此次金融海啸中,政府的作用功不可没,但用力过猛则容易产生反作用。  中国本身没有金融危机,政府也比较有效
随着全球经济的蓬勃发展,全世界的能源消耗量倍增,传统的煤,石油,天然气等非可再生能源的消耗量不断增长。一方面传统能源的储存量有限,过度依赖会造成能源短缺;另一方面化石能源的燃烧会引起严重的环境污染。风能因其储量丰富、清洁绿色、安全经济等优点近年来引起全世界各国的青睐。有关风能的研究以及开发和利用也在全世界各国相关政策的推进下发展迅猛。然而由于风本身的特性例如:随机性、波动性、不可控性等,当大规模大
倾诉者:明夕.女,28岁rn我的老公越来越令我头疼了.不是他有了外遇,也不是挣不回银子,只是,他的很多生活细节,令我真的很难理解.rn不得不说,我们夫妻的感情还是很好的.结婚这
引子:毕淑敏在《女心理师》著作中有一段非常著名的咨询.一位憔悴的女人说:“心理师,我的婚床上睡着11个人!”心理师霍顿愕然:“为什么?你家的床有多大?”“一米二,只睡着我
日前,中国经济总量迅猛增长,但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事件却不胜枚举,以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问题尤为突出。这些本不应成为常态的危机事务,如今却有常态化的趋势。  公共利益原本就是难以界定的名词,容易被模糊、被抽象甚至被劫持。公共利益被侵害,看似是效率与公平的博弈,实则是法治环境和监督机制健全与否的衡量。在公共利益界定不清晰的情况下,高速公路成为垄断经营性质,利益转归特殊群体而非全体民众。实际上,政府提供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