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博物馆园林景观,因其展示、集散等功能的特殊性,在景观功能设计、植物造景、水系布局等方面具有其自身特征。笔者选取广汉三星堆博物馆为对象,进行植物配置的调查研究,研究植物景观与其他造园元素(园路、水体、地形等)之间的关系,进而对其他博物馆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起到指导作用。
关键词:植物配置;博物馆园林;植物造景
1综述
为探究分析园林植物景观与博物馆景观相结合的植物配置模式,笔者选取三星堆博物馆进行了相关调研分析。三星堆博物馆位于四川省广汉市,地处成都平原,距四川省省会成都距离仅40KM,位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星堆遗址东北方向,位于广汉城西鸭子河畔,是一座现代化的专题性遗址博物馆。园区占地约20公顷,整体景观风格偏向自然化,植物及建筑、水体设计都较为精细,在精心的管理养护下,园区植物景观维持较为良好,对于博物馆园林植物景观的营造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2 成都平原植被概况
成都平原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温18.7℃,年均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年雨天平均约300天,多雾,是中国阴雨天气最多的地区之一。成都平原地形较为平缓,周边为丘陵地带,缓慢过渡至川西高原地区。
成都平原的气候特点为: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湿润。成都平原自然环境复杂,动植物种类繁多。据《成都市志?地理志》统计,成都平原共有各种植物三千多种,其中裸子植物53种,占中国裸子植物总数的27.5%,占全川裸子植物總数的60.2%;被子植物2699种,占四川的三分之一[1]。成都平原植被类型较为多样,多以常绿植物为主,常见植被类型为常绿阔叶林、暖性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叶混交林、竹林和草丛等多种植被景观类型。常用园林植物包括:木芙蓉、桂花、银杏、羊蹄甲、桢楠、朴树、黄葛树、荷花玉兰、紫薇、白兰、罗汉松、小叶榕、香樟、垂柳、法国梧桐、马褂木、紫叶李、雪松、白花杜鹃、山麦冬、常绿油麻藤、金叶女贞、海桐、苏铁、结香、美人蕉、冷水花、美女樱、秋海棠、马蹄金、吉祥草、结缕草等。
3 三星堆博物馆植物景观分析
3.1 三星堆博物馆植物景观类型分析
三星堆博物馆所在地原地形较为平坦,造景所需地形起伏均为人工营造的微地形,植物景观所在地形基本为平地、缓坡、水岸、垂直墙面等。植物景观大致分为自然林、草坪、疏林草地、乔灌草组团等。
3.2 三星堆博物馆园路植物景观分析
园路具有组织交通、引导游线的作用,在园林景观的游线组织、平面效果营造上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三星堆博物馆主园路为东西向的广场式道路,通过硬质场地将入口、第一展览馆、第二展览馆直接相连,具有强烈的引导游线的功能,这样的道路整体设计与种植设计都较为规则,硬质场地中央为花坛,为四季不同的一二年生草本如一串红、孔雀草、羽衣甘蓝等,中间种植修建整齐的黄杨等灌木,硬质场地上植物景观以行道树的形式呈现,大多采用桂花、广玉兰等树种,冠大阴浓,能为游人提供良好的遮荫场所,叶色浓绿、树形优美且在特定的季节开花,广玉兰花朵硕大、花色洁白,有极佳的观赏效果,桂花的香气袭人,有利于嗅觉景观的营造。
连接祭祀台的另一主园路为南北向的笔直道路,道路两侧为种植雪松的缓坡草坪,道路靠近草坪区域为桂花树阵形式的荫蔽区域,配以长椅,为游人提供休息的区域。
次级路则为蜿蜒曲折的环形小路,两侧多为不规则的自然组团,为乔木-灌木-草本的三层式结构。以第二展览馆周边次级路为例,所采用植物组团为银杏-红檵木-混播草坪的三层结构。较少采用花色艳丽,分枝较多的树种,主要为简洁大气,树形优美的植物。
3.3 三星堆博物馆水体周边植物景观分析
园区水体为蜿蜒的环形水系,将中央的建筑及空旷的疏林草地围绕起来,中央湖区水体周边为卵石缓坡驳岸与草坪相接,营造出自然河岸的景观效果,在卵石缓坡上种植垂柳,从水面倒影可看见垂柳依依,極富自然野趣。
除中心湖区较大的水体外,园区内其他水体为蜿蜒的溪流,周边植被为原生香樟树林与天竺桂树林及竹林,次级道路与溪流相对平行,穿行林间,令人感到幽深静谧。
3.4 三星堆博物馆缓坡草坪植物景观分析
园区中大部分植物景观都以缓坡疏林草坪的形式呈现,如第二展览馆旁的缓坡,为模纹花坛的形式,用金叶女贞、红檵木等修剪形成三星堆青铜人面罩的形状,具有园区特色。模纹花坛前方点缀两棵银杏,为树形优美的秋色叶树种。
其余缓坡大多为疏林草地,修剪整齐的草地中央点缀几株高大乔木如银杏、雪松、香樟等,显得开阔自然。
4 结语
植物配置应当与园林本身的功能、地域相结合,因地制宜,适地适树,通过对三星堆博物馆植物配置的调查研究,笔者得出了博物馆园林植物配置的简单规律——既需要与博物馆本身集散、穿行的场地功能相结合,又需要满足当地的自然气候条件,在选取搭配植物时注意植物与其他造园要素如水体、园路等的关系,同时注意后期的养护管理,方能做出较好的植物搭配。
参考文献:
[1] 何一民.成都学概论:巴蜀书社,2010:46
作者简介:
李卓姣(1995-),女,四川成都人,民 族:汉 职称:无,学历: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
关键词:植物配置;博物馆园林;植物造景
1综述
为探究分析园林植物景观与博物馆景观相结合的植物配置模式,笔者选取三星堆博物馆进行了相关调研分析。三星堆博物馆位于四川省广汉市,地处成都平原,距四川省省会成都距离仅40KM,位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星堆遗址东北方向,位于广汉城西鸭子河畔,是一座现代化的专题性遗址博物馆。园区占地约20公顷,整体景观风格偏向自然化,植物及建筑、水体设计都较为精细,在精心的管理养护下,园区植物景观维持较为良好,对于博物馆园林植物景观的营造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2 成都平原植被概况
成都平原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温18.7℃,年均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年雨天平均约300天,多雾,是中国阴雨天气最多的地区之一。成都平原地形较为平缓,周边为丘陵地带,缓慢过渡至川西高原地区。
成都平原的气候特点为: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湿润。成都平原自然环境复杂,动植物种类繁多。据《成都市志?地理志》统计,成都平原共有各种植物三千多种,其中裸子植物53种,占中国裸子植物总数的27.5%,占全川裸子植物總数的60.2%;被子植物2699种,占四川的三分之一[1]。成都平原植被类型较为多样,多以常绿植物为主,常见植被类型为常绿阔叶林、暖性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叶混交林、竹林和草丛等多种植被景观类型。常用园林植物包括:木芙蓉、桂花、银杏、羊蹄甲、桢楠、朴树、黄葛树、荷花玉兰、紫薇、白兰、罗汉松、小叶榕、香樟、垂柳、法国梧桐、马褂木、紫叶李、雪松、白花杜鹃、山麦冬、常绿油麻藤、金叶女贞、海桐、苏铁、结香、美人蕉、冷水花、美女樱、秋海棠、马蹄金、吉祥草、结缕草等。
3 三星堆博物馆植物景观分析
3.1 三星堆博物馆植物景观类型分析
三星堆博物馆所在地原地形较为平坦,造景所需地形起伏均为人工营造的微地形,植物景观所在地形基本为平地、缓坡、水岸、垂直墙面等。植物景观大致分为自然林、草坪、疏林草地、乔灌草组团等。
3.2 三星堆博物馆园路植物景观分析
园路具有组织交通、引导游线的作用,在园林景观的游线组织、平面效果营造上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三星堆博物馆主园路为东西向的广场式道路,通过硬质场地将入口、第一展览馆、第二展览馆直接相连,具有强烈的引导游线的功能,这样的道路整体设计与种植设计都较为规则,硬质场地中央为花坛,为四季不同的一二年生草本如一串红、孔雀草、羽衣甘蓝等,中间种植修建整齐的黄杨等灌木,硬质场地上植物景观以行道树的形式呈现,大多采用桂花、广玉兰等树种,冠大阴浓,能为游人提供良好的遮荫场所,叶色浓绿、树形优美且在特定的季节开花,广玉兰花朵硕大、花色洁白,有极佳的观赏效果,桂花的香气袭人,有利于嗅觉景观的营造。
连接祭祀台的另一主园路为南北向的笔直道路,道路两侧为种植雪松的缓坡草坪,道路靠近草坪区域为桂花树阵形式的荫蔽区域,配以长椅,为游人提供休息的区域。
次级路则为蜿蜒曲折的环形小路,两侧多为不规则的自然组团,为乔木-灌木-草本的三层式结构。以第二展览馆周边次级路为例,所采用植物组团为银杏-红檵木-混播草坪的三层结构。较少采用花色艳丽,分枝较多的树种,主要为简洁大气,树形优美的植物。
3.3 三星堆博物馆水体周边植物景观分析
园区水体为蜿蜒的环形水系,将中央的建筑及空旷的疏林草地围绕起来,中央湖区水体周边为卵石缓坡驳岸与草坪相接,营造出自然河岸的景观效果,在卵石缓坡上种植垂柳,从水面倒影可看见垂柳依依,極富自然野趣。
除中心湖区较大的水体外,园区内其他水体为蜿蜒的溪流,周边植被为原生香樟树林与天竺桂树林及竹林,次级道路与溪流相对平行,穿行林间,令人感到幽深静谧。
3.4 三星堆博物馆缓坡草坪植物景观分析
园区中大部分植物景观都以缓坡疏林草坪的形式呈现,如第二展览馆旁的缓坡,为模纹花坛的形式,用金叶女贞、红檵木等修剪形成三星堆青铜人面罩的形状,具有园区特色。模纹花坛前方点缀两棵银杏,为树形优美的秋色叶树种。
其余缓坡大多为疏林草地,修剪整齐的草地中央点缀几株高大乔木如银杏、雪松、香樟等,显得开阔自然。
4 结语
植物配置应当与园林本身的功能、地域相结合,因地制宜,适地适树,通过对三星堆博物馆植物配置的调查研究,笔者得出了博物馆园林植物配置的简单规律——既需要与博物馆本身集散、穿行的场地功能相结合,又需要满足当地的自然气候条件,在选取搭配植物时注意植物与其他造园要素如水体、园路等的关系,同时注意后期的养护管理,方能做出较好的植物搭配。
参考文献:
[1] 何一民.成都学概论:巴蜀书社,2010:46
作者简介:
李卓姣(1995-),女,四川成都人,民 族:汉 职称:无,学历: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