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戏曲艺术是我国的瑰宝,中国戏曲艺术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戏曲部分包含的精神,审美情趣,人格魅力,悲剧艺术等等,作为文化的观念层面,构成某一种文化特色的价值体系。中国戏曲表演艺术充满了写意美的光彩,但当前的戏曲表演艺术的不景气状况也是客观存在的,思想的僵化往往会使艺术失去特有的美学个性,惟有合乎艺术规律的改革才能不断涌出艺术生命的活水来,因此要从丰富上演剧目,更新戏曲观念,改革表演程式等方面入手解决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戏曲表演;舞台;程式;内涵
由于新的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当代世界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各种新思潮新观念新问题不断涌来。这使我们想起古希腊辩证法的奠基人赫拉克利特的至理名言:一切皆流。在不断变化的世界面前,人们的审美意识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作为意识形态的戏曲表演艺术也必然会受到变化了的新的审美心理结构的严酷选择,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早在19世纪法国戏剧评论家弗郎西斯克·萨赛就在他写的《戏剧美学》中直言不讳地指出:“不管什么样的戏剧作品,写出来总是为了给聚集成为观众的一些人看的,这是它的本质,也是它存在的一个必要条件。没有观众,便没有戏剧。”而我们戏曲表演艺术当前所面临的令人扼腕的问题正是观众稀少的问题,这极大地影响或挫伤了戏曲工作者们的积极性和自尊感,出现了不少令人灰心的奇谈怪论:戏曲表演艺术是无法接受的,“那是写意的艺术美吗? ”;“太抽象了,理解不了”;“太虚幻了,不真实”;“僵死的千篇一律,没有生气”,……等等不一而足,于是产生出种种论调:戏曲表演出现了不能挽救的危机;戏曲舞台艺术是夕阳西下,黄昏的艺术;戏曲艺术的毁灭指日可待……如此忧心重重,前途暗淡的心理机制难道不足以引起我们十分的重视,予以冷静的科学的思考吗?
每一个明智者经过洞察和分析都会得出如下的结论:对于戏曲表演的古老陈腐的观念必须更新;必须解放思想以适应新时代的大潮;戏曲舞台表演艺术的写意观不等于表演程式;规律指导着孕育着诞生着舞台形象,而形象无不体现着反映着美化着或者丑化着规律的存在意义及其优劣性;表演程式则是维系两者的桥梁,是一种表演手段,一种基本的功力,它既不是戏曲表演艺术的宏观规律,也不是舞台塑造的形象,但表、导演对于它运用的好与坏则影响着形象创造的精粗文野,影响着欣赏者的审美观照,也关系着写意美的戏曲表演规律的审美意义和审美价值。因此,对程式绝不可等闲视之,对它的适用也绝不可草率行事,牵一发而动全局,它们之间既是对立的矛盾,又是和谐的统一,我们应当辩证地科学地看待这些至关重要的问题。如此以来,我们便会对那些有悖于时代感的不符合变化了的审美心理结构的诸如“私定终身后花园,落难公子中状元”的剧目雷同;节奏太慢交待冗繁;脸谱化演程式不出人物;干喊嘶叫演唱不美;口劲无力念白不清;文字艰涩缺乏时代气息;过场戏多有损人物;表演平庸不求神似;卖弄技巧缺乏激情缺乏整体感等等弊端,有个清醒理智的认识,从而剥茧抽丝层层揭示,在理解的基础上予以别开生面的革新创造,便不至于在艺术改革的阵痛中茫然不解,徘徊不定。当然,改革是需要付出沉痛代价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奏成的。这正如鲁迅所说的:愈艰难,就愈要做。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冷笑家的赞成,是在见了成功之后……一切有志于戏曲表演艺术改革的有识之士都应当胸怀坦荡地看到姐妹艺术的冲击和外来艺术的涌入,只是造成戏曲舞台艺术不景气的一个方面,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问题的主要原因还在于戏曲的本身。既然问题的本身在于强化竞争意识强化观众意识,在竞相开放的文艺百花园中争得戏曲艺术参天大树蓊郁茂盛,绿意盎然的一席之地,那么,我们就必须致力于戏曲舞台艺术的革故鼎新。改革的手法当然不是大轰大炸,而应当是有的放矢的,采取于事有补从善如流的精雕细刻,日臻完美无缺,取得社会的承认,这才是对待表演艺术应取的改革态度。
参 考 文 献
[1]李剑飞.运用程式塑造舞台人物形象[J].艺海.2010(3)
[2]胡学军.戏曲表演艺术的继承与创新[J].艺海.2010(5)
[3]周明.浅议戏曲程式[J].黄梅戏艺术.2010(2)
[4]杨海娟,王景文.浅谈戏曲程式的继承与创新[J].大舞台.2010(6)
[5]张乐.美不胜收的戏曲程式[J].戏剧之家.2010(3)
[6]徐少华.戏曲程式在旦角表演中的运用[J].当代戏剧.2010(4)
[7]王长红.戏曲表演程式的学习与运用[J].艺海.2010(10)
[8]靳雅姝.论戏曲程式动作的交际功能[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1)
[9]朱黎明,王亚菲.论中国戏曲表演叙事[J].艺术百家.2009(2)
【关键词】戏曲表演;舞台;程式;内涵
由于新的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当代世界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各种新思潮新观念新问题不断涌来。这使我们想起古希腊辩证法的奠基人赫拉克利特的至理名言:一切皆流。在不断变化的世界面前,人们的审美意识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作为意识形态的戏曲表演艺术也必然会受到变化了的新的审美心理结构的严酷选择,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早在19世纪法国戏剧评论家弗郎西斯克·萨赛就在他写的《戏剧美学》中直言不讳地指出:“不管什么样的戏剧作品,写出来总是为了给聚集成为观众的一些人看的,这是它的本质,也是它存在的一个必要条件。没有观众,便没有戏剧。”而我们戏曲表演艺术当前所面临的令人扼腕的问题正是观众稀少的问题,这极大地影响或挫伤了戏曲工作者们的积极性和自尊感,出现了不少令人灰心的奇谈怪论:戏曲表演艺术是无法接受的,“那是写意的艺术美吗? ”;“太抽象了,理解不了”;“太虚幻了,不真实”;“僵死的千篇一律,没有生气”,……等等不一而足,于是产生出种种论调:戏曲表演出现了不能挽救的危机;戏曲舞台艺术是夕阳西下,黄昏的艺术;戏曲艺术的毁灭指日可待……如此忧心重重,前途暗淡的心理机制难道不足以引起我们十分的重视,予以冷静的科学的思考吗?
每一个明智者经过洞察和分析都会得出如下的结论:对于戏曲表演的古老陈腐的观念必须更新;必须解放思想以适应新时代的大潮;戏曲舞台表演艺术的写意观不等于表演程式;规律指导着孕育着诞生着舞台形象,而形象无不体现着反映着美化着或者丑化着规律的存在意义及其优劣性;表演程式则是维系两者的桥梁,是一种表演手段,一种基本的功力,它既不是戏曲表演艺术的宏观规律,也不是舞台塑造的形象,但表、导演对于它运用的好与坏则影响着形象创造的精粗文野,影响着欣赏者的审美观照,也关系着写意美的戏曲表演规律的审美意义和审美价值。因此,对程式绝不可等闲视之,对它的适用也绝不可草率行事,牵一发而动全局,它们之间既是对立的矛盾,又是和谐的统一,我们应当辩证地科学地看待这些至关重要的问题。如此以来,我们便会对那些有悖于时代感的不符合变化了的审美心理结构的诸如“私定终身后花园,落难公子中状元”的剧目雷同;节奏太慢交待冗繁;脸谱化演程式不出人物;干喊嘶叫演唱不美;口劲无力念白不清;文字艰涩缺乏时代气息;过场戏多有损人物;表演平庸不求神似;卖弄技巧缺乏激情缺乏整体感等等弊端,有个清醒理智的认识,从而剥茧抽丝层层揭示,在理解的基础上予以别开生面的革新创造,便不至于在艺术改革的阵痛中茫然不解,徘徊不定。当然,改革是需要付出沉痛代价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奏成的。这正如鲁迅所说的:愈艰难,就愈要做。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冷笑家的赞成,是在见了成功之后……一切有志于戏曲表演艺术改革的有识之士都应当胸怀坦荡地看到姐妹艺术的冲击和外来艺术的涌入,只是造成戏曲舞台艺术不景气的一个方面,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问题的主要原因还在于戏曲的本身。既然问题的本身在于强化竞争意识强化观众意识,在竞相开放的文艺百花园中争得戏曲艺术参天大树蓊郁茂盛,绿意盎然的一席之地,那么,我们就必须致力于戏曲舞台艺术的革故鼎新。改革的手法当然不是大轰大炸,而应当是有的放矢的,采取于事有补从善如流的精雕细刻,日臻完美无缺,取得社会的承认,这才是对待表演艺术应取的改革态度。
参 考 文 献
[1]李剑飞.运用程式塑造舞台人物形象[J].艺海.2010(3)
[2]胡学军.戏曲表演艺术的继承与创新[J].艺海.2010(5)
[3]周明.浅议戏曲程式[J].黄梅戏艺术.2010(2)
[4]杨海娟,王景文.浅谈戏曲程式的继承与创新[J].大舞台.2010(6)
[5]张乐.美不胜收的戏曲程式[J].戏剧之家.2010(3)
[6]徐少华.戏曲程式在旦角表演中的运用[J].当代戏剧.2010(4)
[7]王长红.戏曲表演程式的学习与运用[J].艺海.2010(10)
[8]靳雅姝.论戏曲程式动作的交际功能[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1)
[9]朱黎明,王亚菲.论中国戏曲表演叙事[J].艺术百家.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