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村庄的2008版本

来源 :三农中国·B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ima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场春雨,万物在它柔情的滋润下,又开始了新的轮回。大地开始复苏,垂柳舒展摇曳,生活殷实的村民,在这个春天,心里更踏实了。
  一阵春风吹过,这个村庄笑了……
  这个村庄,很普通,在中国任何一个县市都有成百上千个这样的村庄。
  20年前,这个村庄艰难地迈出了第一步。这一步,很平凡,平凡得它自己都不曾察觉。但有了这一次迈步,它的2008版本鲜活、饱满。
  今天,这里的人们生活丰富多彩,前行的脚步执著坚定,他们依靠勤劳的双手描绘了一幅殷实的中国村庄画卷。
  这个村庄,就是河南省登封市宣化镇佛垌村。这里的人们用朴素的实践告诉人们:他们可以让生活更加美好。
  
  开先河的景丙辰
  景丙辰,开了什么先河?他是什么人?
  在中国有数以亿计的景丙辰们,他们普通、平凡、寂寂无名,他们勤劳、善良、自强不息。在春风秋雨中,他们世代守望着并不富裕的家园,耕种着脚下的黄土地。
  他们没有文化,没有专业技术,没有高深的思想。世代耕种的土地没有给他们带来这些,也没有留住人才。
  脚下的黄土地,朴素的家园,是他们最亲密的伙伴、最熟悉的风景。
  他们是中国大地上土生土长的农民。
  景丙辰,是他们中普通的一员,一样的平凡,一样的寂寂无名。20年前,他迈出了自己的步伐。这一步,朴实、平凡。但就是这一步,几年后,整个村庄紧随其后。
  景丙辰,在这个村庄也成了丰碑式的人物。
  时光回溯到1987年——
  1987年,中国正平稳地推进改革开放进程,新的气象吹拂着神州大地。这一年,景丙辰也在思考:怎样才能过上好日子?
  这是一个普通的中国村庄。溪水从村前流过,四周群山矗立,7个村民组,1200多人,简陋的民宅散落在山间各处,一条狭窄的小路曲曲折折通往山下。自古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里,依山傍水,山上却没有可以采摘的,水里也没有可以打捞的,两手空空的农民,腰包干巴巴的,只勉强搓出几斤油钱。景丙辰就生活在这里,河南省登封市宣化镇佛垌村。
  5月,槐花飘香。景丙辰在槐树下踱来踱去:信息闭塞,交通不便,没有文化,没有资金,没有技术,没有人才,也没有实力吸引人才……
  他在脑海中过滤了一个又一个不切实际的想法。最终,他的思绪落到了家庭养鸡上:一个农民的常识、经验,一个农户的辛勤劳动,一间房舍,一点少量的经济投资,足以撑起一个小型家庭养鸡场。
  踏踏实实,景丙辰没有好高骛远。
  没有犹豫,他迅速带领妻儿,搭起了一间简陋的鸡舍,选购饲料,买鸡苗……
  佛垌村有了第一个养鸡户。
  “在佛垌村我是第一个养鸡户。当时,我是地地道道的门外汉,对养鸡一窍不通,白天、黑夜照顾鸡仔,像照顾小孩一样。有时候,活蹦乱跳的小鸡,突然像得了瘟疫一样一只只倒下了。”
  “鸡瘟闹起来‘一窝端’,使养鸡户损失惨重,因此要给鸡子接种疫苗,否则有风险。疫苗打下去后跟踪观察,三个月检测一次。
  “小鸡购进第一天,棚舍温度保持在33℃~35℃;第7~10天进行第一次防疫,防鸡白痢;第14天进行第二次防疫,防球虫病……”
  今天,景丙辰谈起养鸡“心经”,像唠家常一样。
  
  悄然改变的村庄
  景丙辰的“壮举”,打破了这个村庄的宁静。“咯咯”的小鸡们,正在悄然改变这个村庄。
  又一个槐花飘香的季节。
  景丙辰养鸡已2个年头,手里有了可观的积蓄,一家人的日子越来越红火,成了村里人人称羡的小康之家。
  盼着好日子的村民,听到“咯咯”的鸡叫声,脸上开始露出“诡秘”的笑容。一些村民开始来景丙辰这里取经,村里出现了第二家、第三家养鸡户……佛垌村两委也建起了村办养鸡场。
  于是,村里出现了第二个、第三个小康之家……
  家庭养鸡,如火如荼地迅速在这片土地上枝繁叶茂。
  随后,宣化镇民营企业郑溶公司,也看到了佛垌村的希望,开始向佛垌村村民提供扶持资金。
  有了投资资金,佛垌村的养鸡户迅速由十几家上升到几十家,高峰期多达80多家。佛垌村从全镇15个行政村中脱颖而出,成为名副其实的养鸡专业村。
  
  这个村庄笑了
  越来越多的农户从家庭养鸡中得到实惠,过上了殷实的生活。手里有钱心不慌,不用为一日三餐发愁的农户,心里踏实了,开始重视生活质量、子女教育问题。
  “2004年,我用养鸡的收益,在村外建了一座独家小院。镇上学校教育条件好,我把孩子也送到镇上读书了。”村民董书林养鸡已经7年,“最多时存栏3000只蛋鸡,每天产蛋300多斤,日收入八九百元,一年净收入3万多元。”
  在佛垌村,像这样的农户还有很多。家庭养鸡业带来的经济效益给他们的生活、心理带来了全面改观。
  一部分佛垌村妇女,也渐渐不甘于单调的居家生活,加入了家庭养鸡队伍,给佛垌村家庭养鸡业注入了新生力量。
  村民戈振杰是村里有名的运输专业户,家里有大货车、铲车、小汽车,用村里人的眼光看是“富得流油了”。戈振杰的妻子不甘无所事事,独享清闲,2008年初,她投资6万多元,建了8间鸡舍,购进2700多只鸡苗,成了名副其实的“经理”。自从做了鸡场的“一把手”,她逢人就笑呵呵:“过去,整日待在家里,骨头都散架了。现在,赚钱不说,一天跑跑动动,脑子活了,身子灵便了,人也精神了。”
  佛垌村党支部书记李占峰说:“没有什么惊天动地、可歌可泣的。但我们可爱的村民就是靠着养鸡这种朴实的、平凡的实践,过上了好日子。以前,村民出门骑自行车,现在,开摩托车、小汽车;以前的瓦房也不住了,都盖起了平房,生活水准都和镇上居民差不多。”
  一场春雨,万物在它柔情的滋润下,又开始了新的轮回。大地开始复苏,垂柳舒展摇曳,生活殷实的村民,在这个春天,心里更踏实了。
  一阵春风吹过,这个村庄笑了……
  
  记者手记
  我国是农业大国,13亿人口中有7亿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56%。农村农业农民的整体进步和发展,关系着整个国家的繁荣昌盛。提高农民的整体生活水平,实现农村全面小康,根本上还要依靠农村自我发展、农民自我致富、集体自我积累。
  在采访时,记者遇到了佛垌村80多岁的老人陈永治,他饶有兴致地向记者谈起佛垌村村名由来:“打我记事起,俺村就有座佛爷洞,据说很灵验,有300多年的历史了……”但这个供养了300年的“佛爷”,没有给这里的人们带来财富,而20年的朴素实践却让村民的脸上绽放出了幸福的笑容。
  与其等待和观望,不如付诸行动。
  如果,我国所有的村庄都能如佛垌村,行动起来,用力所能及的努力自我发展;如果,我国的村庄都能这样立足脚下的土地,努力寻找伸展枝蔓的力量,那么,农村小康,何忧之有?
其他文献
农民工圆了“大学”梦    2009年5月11日。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的教室里,150余名学员迎来了非同寻常的“开学典礼”。  之所以非同寻常,是因为这150名学员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农民工,他们均来自三门峡经济开发区。  “如何才能更权威、更科学、更全面、更系统地为农民工朋友提供就业培训,使他们真正能学有所长、学有所用,开发区管委会别出心裁,送辖区的农民工朋友去‘上大学’。”三门峡
期刊
从“丑小鸭”到“白天鹅”    2004年以来,这里连续5年被评为河南省先进开发区,2006年被评为“河南十佳开发区”,2008年11月14日,被河南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这里就是三门峡经济开发区。  时光回溯到1992年。  这里还是一片贸易区,依然留有湖滨区桥头市场的影子——面积仅有1.2平方公里,规划区面积4.2平方公里,这就是三门峡经济开发区的前身——三门峡贸易开发区
期刊
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委员中共上海市委原书记陈良宇4月11日下午被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以受贿罪滥用职权罪判处有期徒刑18年,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30万元    陈良宇18年判决详解  2008年4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委员上海市委原书记陈良宇11日下午被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以受贿罪滥用职权罪两项罪名一审判处有期徒刑18年,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30万元  据介绍,庭审从下午2时整开始,至2时40分结束
期刊
重庆一82岁的老太依靠拾荒养活自己和103岁的母亲每日步行十余小时,月收入不足百元,10年没有真正炒过菜    一天步行十余小时,10年没有真正炒过菜……82岁夏淑清婆婆的脑子里,没有“安享晚年”的概念   她每天天不亮就得出门,深更半夜才能回家,不停穿梭于各个垃圾堆垃圾桶之间——因为,她必须用捡垃圾的微薄收入换来米和盐,养活自己和103岁的母亲    每月收入不足百元  “6公斤(废报纸),9块
期刊
“反正在老家也活得不安生,干脆远走高飞,离开这个是非之地,宁可老死在外面也不回佛山了”一位村民如是说    土地纠纷引发冲突  2008年3月20日上午10时许,位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横岗管理区大浩湖一带的高尔夫球场项目施工现场一片混乱  当时,施工队的推土机正在掘土平地,周边100多名村民上前围堵,阻挡施工,同开发商雇请来的全副武装的社会人员互相对峙知情者向记者反映说,村民们是被迫为捍卫生
期刊
在各地争夺投资中,能顺利征得土地变得尤为重要,没有工业用地,农民的耕地就成为争夺目标    2007年12月11日,广东开平市机关大楼,很多同事甚至跑出办公室用公用电话拨打市委书记的手机,发现一直处于关机状态  在这一天,开平市委书记赵瑞彰要被撤职的事儿,传遍小城次日,当地甚至有媒体将“赵可能已被双规”的传闻写入报道  在开平市引起如此大震动的,是当地非法批地案的披露,12月10日,被监察部国土资
期刊
未批先占,500亩耕地被撂荒,这是严重的土地违法行为    坐落在富春江畔鹿山脚下的浙江省富阳市鹿山街道办五四村,是一个山青水秀,遍地黄花,风景秀丽的江南村落这个村的村民,近几年来却一直在为本村的“前途和命运”担忧因为他们村的500亩耕地,其中包括300亩基本农田被非法强占后又撂荒长达五年之久……    石沉大海四年多的举报材料  这是一份由浙江省富阳市鹿山街道办原上叶村(编者注:2004年合并至
期刊
荟萃山是河南省海拔最高的山,其坐落在登封市宣化镇境内,辖区5平方公里,由7个自然村400多口人组成,取名荟萃山村这里与登封新密禹州三地交汇荟萃山山高坡陡土地贫瘠水源奇缺,是河南省有名的贫困村1984年人均收入不到40元,全村有34条汉子娶不上媳妇村民编的顺口溜是“大闺女嫁下山,好男儿招下山,有办法的搬下山,老实巴交苦在山”  1985年6月,32岁的退伍军人王金定担任荟萃山村党支部书记在部队,他是
期刊
王 艳 赵 琦 黄秀环  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遇到了不少棘手的问题,其中一个较:勾突出的问题就是农民因为大大小小的风险事故的发生而致贫、返贫的问题。造成这一现象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缺失。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有赖于国家财政支持力度的增强。然而,鉴于目前有限的财力,国家只能维持其有限的财政转移支付能力,来保障农村中最贫困人口最基本的生活需要。  要妥善解决有
期刊
○统筹 / 陈朝锋  策划 / 刘 林  执行 / 本刊记者 周全军 万晓艳 严 坡    2006年4月,中央八部委启动“三支一扶”计划,拉开了大学生走向农村的历史性序幕新的一轮“知青下乡”赋予了新时代的意义,这成了时代的印记  2008年3月,中组部等有关部门决定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大学生到乡村任职这一信号,再掀波澜  其实,早在数年之前,不管是北京河南等地“大学生村官”现象的风起云涌还是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