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胡雪岩简介
胡雪岩,名光墉,幼名顺官,字雪岩。生于公元1823年,卒于公元1885年,祖籍安徽绩溪,是我国徽商中的著名代表人物。胡雪岩幼年丧父,作为家中的长子,他只能挑起生活的重担,以帮人放牛赚取家用,家中生活十分贫苦。后经人介绍进入杭州“信和”钱庄当学徒,开始接触钱庄事务,凭着自己的勤劳努力和踏实的学习,年轻的胡雪岩很快地掌握了钱庄经营的各个方面。依靠过人的经商手腕和个人能力,胡雪岩从一个普通的小伙计逐渐成长为了家财万贯、富可敌国的大商人,由于与政界的特殊关系,亦官亦商,胡雪岩更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红顶商人。他还是老百姓口中的“胡大善人”“活财神”,经常赠医施药给贫苦的人民。
在商场上,信誉就是金钱。胡雪岩深谙此道,为人一诺千金,非常重视诚信,曾亲笔书写“戒欺”二字作为店训悬挂于胡庆余堂药房的店内,警示后人要坚持诚信戒欺的待客之道,切不可有违背之处。胡雪岩说过:“经商无非是讲个信义”,在其涉及的各项行当中他都坚守企业信用,信守“戒欺”二字,因而在老百姓心中建立了良好的信誉,树立了童叟无欺的形象。
据说胡雪岩创办阜康钱庄时,接待了一位存入一万两银子却既不要利息,也不要存折的特殊客户——绿营军军官罗尚德。这位军官告知胡雪岩自己之所以将银子存入阜康钱庄,一是他相信钱庄的信誉;二是因为自己要上战场,生死未卜,存折带在身上很麻烦。前往前线后不久,罗尚德战死沙场,临死前,他委托两位同乡将自己在阜康钱庄的存款提出来,并转给在老家的亲戚。罗尚德的两位同乡忐忑不安地来到钱庄,因为没有任何凭证,原以为会遇到一些刁难,担心钱庄会赖掉这笔账。但是出乎人意料的是,胡雪岩除了要求他们找人证明自己确是罗尚德的同乡外,没费一点周折,就为他们办理了手续,一并付清了本息一万五千两银子。因为钱财较多,胡雪岩还表示要派人亲自送银子去给罗军官的亲人。如此重诺的胡雪岩,被老百姓广为传唱,钱庄的生意也随之蒸蒸日上。
不以欺诈盈利,而以诚信仁义待人,胡雪岩做人讲究“信”,经商也遵循“仁义”。在胡庆余堂开张之初,胡雪岩头戴花翎,胸挂朝珠,身穿官服,郑重其事地站在药房门口亲自接待顾客。恰逢一个顾客前来买一盒避瘟丹,打开包装一闻后,觉得气味不正,便皱起了眉头,这一幕正巧被一旁的胡雪岩看到了,他立即询问顾客缘由,并当即将药品投入药房门口的香炉中焚之销毁,再三向顾客致歉,并让店员另换新药,不料当天药品刚好卖完了,胡雪岩便留住客人,亲自款待,并向他保证,三天内把新药赶制出来。三天后,胡雪岩亲自来到顾客的住处,将药品奉上。胡雪岩的举动感动了客人,这位顾客回到家乡后,到处传扬胡庆余堂大不欺客及“胡大官人仁义待客”的美誉。
做生意,胡雪岩很讲究以名创利,树立诚信戒欺、仁义经商的企业形象,获取老百姓的信任,从而获得更大的利润。为树立企业形象,胡雪岩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在“胡庆余堂”药房创办之初,他实施了几个扩大药房名声的措施方案来给“胡庆余堂”做广告:在三伏酷热天时,药房员工向过往的路人免费派发丹药帮助解暑,丹药虽然免费但丹药的小包装上都印上了“胡庆余堂”四个字;朝廷花大力气镇压太平天国之时,“胡庆余堂”自主开发并炮制了大量避疫祛疬和治疗刀伤剑创的膏丹丸散,以最低廉的价格供应给朝廷的军队使用等等。用现代经营眼光来看,这些措施具有极好的扩大声誉、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知名度、开拓商品市场、建立商事信用的作用。正是靠了这些措施,“胡庆余堂”从开办之初就站稳了脚步,很快成为立足江浙、辐射全国的一流药店,且历数十年而不衰。
胡雪岩不仅在企业经营上获得成功,还常在国家危难时,以个人财力救国救民。左宗棠带领军队西征,胡雪岩出资购买粮草免除军队的后顾之忧;在救亡图强的洋务运动中,他积极聘请洋匠,引进新技术,购入洋设备,提高生产力;老百姓渡江不方便,他出资开设钱塘江义渡;杭州城收复之处,城内尸体遍地,他主动捐款赈灾,义葬城内尸体,还施粥给穷苦人民;得知中国文物流失海外,他两度前往日本并以高价购回。胡雪岩也因此在老百姓中建立了很高的声望和影响,其中形成的潜在效益对胡雪岩的生意如钱庄、丝茶、当铺等的经营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在短短的几十年间,胡雪岩积累下庞大的财富,成为晚清时期著名的红顶商人,世人尊其为“商圣”。
胡雪岩,名光墉,幼名顺官,字雪岩。生于公元1823年,卒于公元1885年,祖籍安徽绩溪,是我国徽商中的著名代表人物。胡雪岩幼年丧父,作为家中的长子,他只能挑起生活的重担,以帮人放牛赚取家用,家中生活十分贫苦。后经人介绍进入杭州“信和”钱庄当学徒,开始接触钱庄事务,凭着自己的勤劳努力和踏实的学习,年轻的胡雪岩很快地掌握了钱庄经营的各个方面。依靠过人的经商手腕和个人能力,胡雪岩从一个普通的小伙计逐渐成长为了家财万贯、富可敌国的大商人,由于与政界的特殊关系,亦官亦商,胡雪岩更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红顶商人。他还是老百姓口中的“胡大善人”“活财神”,经常赠医施药给贫苦的人民。
在商场上,信誉就是金钱。胡雪岩深谙此道,为人一诺千金,非常重视诚信,曾亲笔书写“戒欺”二字作为店训悬挂于胡庆余堂药房的店内,警示后人要坚持诚信戒欺的待客之道,切不可有违背之处。胡雪岩说过:“经商无非是讲个信义”,在其涉及的各项行当中他都坚守企业信用,信守“戒欺”二字,因而在老百姓心中建立了良好的信誉,树立了童叟无欺的形象。
据说胡雪岩创办阜康钱庄时,接待了一位存入一万两银子却既不要利息,也不要存折的特殊客户——绿营军军官罗尚德。这位军官告知胡雪岩自己之所以将银子存入阜康钱庄,一是他相信钱庄的信誉;二是因为自己要上战场,生死未卜,存折带在身上很麻烦。前往前线后不久,罗尚德战死沙场,临死前,他委托两位同乡将自己在阜康钱庄的存款提出来,并转给在老家的亲戚。罗尚德的两位同乡忐忑不安地来到钱庄,因为没有任何凭证,原以为会遇到一些刁难,担心钱庄会赖掉这笔账。但是出乎人意料的是,胡雪岩除了要求他们找人证明自己确是罗尚德的同乡外,没费一点周折,就为他们办理了手续,一并付清了本息一万五千两银子。因为钱财较多,胡雪岩还表示要派人亲自送银子去给罗军官的亲人。如此重诺的胡雪岩,被老百姓广为传唱,钱庄的生意也随之蒸蒸日上。
不以欺诈盈利,而以诚信仁义待人,胡雪岩做人讲究“信”,经商也遵循“仁义”。在胡庆余堂开张之初,胡雪岩头戴花翎,胸挂朝珠,身穿官服,郑重其事地站在药房门口亲自接待顾客。恰逢一个顾客前来买一盒避瘟丹,打开包装一闻后,觉得气味不正,便皱起了眉头,这一幕正巧被一旁的胡雪岩看到了,他立即询问顾客缘由,并当即将药品投入药房门口的香炉中焚之销毁,再三向顾客致歉,并让店员另换新药,不料当天药品刚好卖完了,胡雪岩便留住客人,亲自款待,并向他保证,三天内把新药赶制出来。三天后,胡雪岩亲自来到顾客的住处,将药品奉上。胡雪岩的举动感动了客人,这位顾客回到家乡后,到处传扬胡庆余堂大不欺客及“胡大官人仁义待客”的美誉。
做生意,胡雪岩很讲究以名创利,树立诚信戒欺、仁义经商的企业形象,获取老百姓的信任,从而获得更大的利润。为树立企业形象,胡雪岩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在“胡庆余堂”药房创办之初,他实施了几个扩大药房名声的措施方案来给“胡庆余堂”做广告:在三伏酷热天时,药房员工向过往的路人免费派发丹药帮助解暑,丹药虽然免费但丹药的小包装上都印上了“胡庆余堂”四个字;朝廷花大力气镇压太平天国之时,“胡庆余堂”自主开发并炮制了大量避疫祛疬和治疗刀伤剑创的膏丹丸散,以最低廉的价格供应给朝廷的军队使用等等。用现代经营眼光来看,这些措施具有极好的扩大声誉、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知名度、开拓商品市场、建立商事信用的作用。正是靠了这些措施,“胡庆余堂”从开办之初就站稳了脚步,很快成为立足江浙、辐射全国的一流药店,且历数十年而不衰。
胡雪岩不仅在企业经营上获得成功,还常在国家危难时,以个人财力救国救民。左宗棠带领军队西征,胡雪岩出资购买粮草免除军队的后顾之忧;在救亡图强的洋务运动中,他积极聘请洋匠,引进新技术,购入洋设备,提高生产力;老百姓渡江不方便,他出资开设钱塘江义渡;杭州城收复之处,城内尸体遍地,他主动捐款赈灾,义葬城内尸体,还施粥给穷苦人民;得知中国文物流失海外,他两度前往日本并以高价购回。胡雪岩也因此在老百姓中建立了很高的声望和影响,其中形成的潜在效益对胡雪岩的生意如钱庄、丝茶、当铺等的经营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在短短的几十年间,胡雪岩积累下庞大的财富,成为晚清时期著名的红顶商人,世人尊其为“商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