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红色文化教育作为当代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能够提升大学生对历史认识的深刻程度,在红色文化教育中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以及制度自信,坚定理想信念,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高职院校作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基地,在思政教育中融入地区红色文化教育能够提升大学生对地区文化的认同感和使命感,从而能够在步入社会后更加积极地服务于地区经济发展。本文在发掘和总结老渤海红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探讨老渤海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结合点,进而对老渤海红色文化与当地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融合的路径进行研究,在课堂教育、网络教育、社会实践等多个方面进行融合实践。
关键词:红色文化;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融合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28-0041-03
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人要“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四个自信”。党的十九大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因此,文化自信是“四個自信”的重要动力和源泉,而红色文化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独特的价值。
一、地区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结合点
滨州市作为渤海革命老区的核心区,拥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渤海区是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战略区,是山东革命战争的重要战略基地[1]。“老渤海精神”,发源于渤海革命老区,成长于齐鲁大地,“老渤海精神”作为滨州地区典型的红色基因传承,在中国革命精神中具有极其独特的历史地位[2]。2020年,滨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佘春明提出滨州的“七强之路”,其中一强即“市之强,强在文化自信”。滨州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自信的表现就在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展示、传承,并赋予老渤海红色文化新的时代精神[3]。不屈不挠、锲而不舍、顾全大局、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是老渤海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新时代下,老渤海精神焕发新的活力,在新时代下坚持党的领导、忠于党的新时代事业,为公忘私,成为老渤海精神的新内涵。新时代的老渤海红色文化精神与滨州市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在其教化育人功能、归属认同感培育等多个方面具有天然的可结合性,二者结合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教化育人,传承红色精神
滨州地区红色文化资源所秉持的教化育人功能同本地高职院校思政课程的教育目标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前者通过具体、形象甚至现实的内容来弘扬和传播艰苦奋斗、顾全大局的老渤海红色文化精神,从而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感受到红色文化精神的传承与熏陶;而后者则是通过理论化的、抽象的、升华后的红色文化精神的文字或者其他形式的描述,来从思想和理论上加深认识[4]。尽管方式方法不同,但二者对于红色文化所发挥出的教化育人功能是一致的,相辅相成的。
(二)归属认同,服务地区经济
滨州市内高职院校作为地方市属院校,主要致力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其招生范围覆盖整个山东地区,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中了解自己身边的红色文化,对弘扬和继承红色基因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老渤海红色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老渤海红色文化也是鲁北革命圣地重要的优质教育资源,是鲁北地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精神源泉。传承和弘扬地区红色文化精神对于提高学生对于地区文化的认同程度和归属感具有重要的作用,进而会对学生在择业时的地域选择产生明显的影响[5]。
(三)取长补短,弘扬红色文化
地区红色文化资源与高职院校思政课程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上能够相互补充,取长补短。前者带有浓厚的历史色彩,更多的是对历史的记录、重现和保护,而高校思政课程则更多地强调在历史中汲取前进的动力,以史为镜,与时俱进。两者在时间上具有承上启下的接续关系,借助地区红色文化资源,提高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教学效果,进而实现红色文化的弘扬[6-7]。
二、地区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融合路径研究
本课题进一步探究了如何使二者在形式、内容以及精神等多个方面实现融合,从而促进红色文化的传承,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教学的效果,课题从课程内容设置、学校党团组织建设、学术活动、融媒体等多种路径展开了实践研究。
(一)丰富课程内容,创新教育教学形式
滨州市高职院校以滨州职业学院为代表,在传承和弘扬老渤海红色文化精神的实践中,突破常规思政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形式,不再以单纯的教材内容作为教学内容,而是将老渤海红色文化资源,包括图片、视频、文字故事等引入课堂教学中,如浦滨战役老兵访谈纪实等,以丰富思政课程的内容构成。
此外,思政课程的教学形式也颇具创新性,学生上课的地点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室,而是根据不同课程内容的设置,到老渤海红色文化资源地开展实地教学,如战役纪念馆、老兵家访等,让学生设身处地了解和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以及所承载的厚重历史。通过与老渤海红色资源推广官方进行合作,建立了展馆、纪念馆等VR和AR演示课堂,让学生在无法实地参观学习的情况下,能够随时参观、学习和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
(二)建设融媒体矩阵,红色思政继续深入
红色文化融媒体渠道的建设对于弘扬地区红色文化,提高思政教育与地区红色文化的融合深度具有重要作用。滨州职业技术学院利用老渤海红色文化资源,打造了以微信公众号、抖音平台、今日头条等平台为依托的“红色文化+”思政教育融媒体矩阵教育基地,建立了包括承载滨职红色文化宣传视频、思政教育资源放送等职能的不同短视频、公众号和头条号,并有教师及专业团队进行运维。此外,滨职与老渤海红色文化推广相关部门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以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政教育为目标,同步推广地区红色文化,提高地区红色文化影响的范围以及深度。 对融媒体矩阵及相关资源的推广,学校利用现有融媒体资源,包括学校公众号、校内论坛、校报以及学校广告位等进行推广。融媒体矩阵在推广期间开展了多种推广活动,如鼓励学生拍摄相关红色文化宣传视频并进行有奖投稿活动,该活动受到学生的一致追捧和好评,参与投稿的小视频和长视频总计500余部,学生们从多个角度展示了自身对于红色文化资源的尊崇以及理解,是一次成功的融媒体推广尝试。此外,在学校融媒体矩阵推广期间,组织了与校园网红和部分网络舆论领袖的合作,通过平等合作让校园红人等利用自身所带的流量资源进行融媒体推广,也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融媒体矩阵的活跃粉丝数量有了较为明显的增长。
(三)加强组织引领,提高党团建设水平
高职院校的党团组织是引导学校和学生开展组织建设,提高组织建设水平,提高学生思想政治觉悟,保持意识形态认识的正确性和形成正确三观的主要途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培养的成功与否与党团组织建设水平直接相关。在党建活动引领团建活动中,滨州职业学院开展以地区红色文化资源作为党建团建活动的主要内容,将滨浦战役等纪念馆、遗址作为实地教育开展基地的尝试,丰富了高职院校党团建设工作内涵和党建工作模式。
利用红色文化融媒体矩阵,完善高职院校党团建设线上平台功能。高职院校利用红色文化融媒体矩阵资源宣传线上平台,定期开展党团组织成员教育活动,如参观党史馆,包括线上AR和VR资源,以及线下参观,寻访抗战老兵、老党员等活动,一方面提升党员队伍的思想觉悟水平,提高党建工作水平,另一方面,提高共青团组织的领导和教育能力,为党员队伍的发展壮大提供后备人才。滨州职业学院利用逐步完善的党团建设线上平台功能,开展党费缴纳、党团建设会议及活动记录等,同步开展线上党课并组织入党积极分子积极参加。
定期开展党团日常线下活动并结合红色文化资源,以及“三会一课”、党日团日、党员政治生日等活动的组织加强仪式感和认同感的培育。“三会一课”活动作为大学生党员教育的线下主阵线,定期开展相应活动,组织党员同志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探讨红色文化资源价值,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提高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觉悟,以学生党员作为带头模范,进一步深化思政教育结合红色资源的教育成果,弘扬老渤海地区红色文化精神。
三、结语
地方红色资源与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在教化育人、认同感建立以及内容形式互补等方面具有天然的结合点,且弘扬地方红色文化与提高思政教育教学效果方面相辅相成,滨州职业学院以丰富课程内容、创新教学形式的方式让学生更加贴近红色文化资源,通过党团建设工作以及融媒体矩阵的建设实践等,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顾雪霏. 老渤海精神的价值内涵及教育路径探析[J]. 现代职业教育,2020(05):10-11.
[2] 齐艳,邹卫卫. 文化自信视域下老渤海精神与美国精神的对比研究[J]. 青年与社会,2020(27):194-195.
[3] 葛伟阳. 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境遇及路径研究[J]. 改革与开放,2021(01):58-61+67.
[4] 黃秀艳.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加强意识形态凝聚力的路径探究[J]. 改革与开放,2021(02):28-32.
[5] 赵文杰,张丽.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究[J]. 改革与开放,2021(04):51-55.
[6] 尹欢,谷松岭. 思政视域下新时代高校红色文化教育的五维度研究[J].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21,23(02):126-129.
[7] 马炯. 红色文化助力新时代大学生党性教育[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02-25(06).
(荐稿人:仝丙昌,滨州职业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陈华康)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度山东省滨州市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老渤海红色文化资源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价值及实践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1—SZZX—31)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顾雪霏(1991—),女,硕士,滨州职业学院团总支书记,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职业教育。
关键词:红色文化;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融合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28-0041-03
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人要“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四个自信”。党的十九大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因此,文化自信是“四個自信”的重要动力和源泉,而红色文化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独特的价值。
一、地区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结合点
滨州市作为渤海革命老区的核心区,拥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渤海区是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战略区,是山东革命战争的重要战略基地[1]。“老渤海精神”,发源于渤海革命老区,成长于齐鲁大地,“老渤海精神”作为滨州地区典型的红色基因传承,在中国革命精神中具有极其独特的历史地位[2]。2020年,滨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佘春明提出滨州的“七强之路”,其中一强即“市之强,强在文化自信”。滨州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自信的表现就在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展示、传承,并赋予老渤海红色文化新的时代精神[3]。不屈不挠、锲而不舍、顾全大局、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是老渤海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新时代下,老渤海精神焕发新的活力,在新时代下坚持党的领导、忠于党的新时代事业,为公忘私,成为老渤海精神的新内涵。新时代的老渤海红色文化精神与滨州市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在其教化育人功能、归属认同感培育等多个方面具有天然的可结合性,二者结合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教化育人,传承红色精神
滨州地区红色文化资源所秉持的教化育人功能同本地高职院校思政课程的教育目标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前者通过具体、形象甚至现实的内容来弘扬和传播艰苦奋斗、顾全大局的老渤海红色文化精神,从而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感受到红色文化精神的传承与熏陶;而后者则是通过理论化的、抽象的、升华后的红色文化精神的文字或者其他形式的描述,来从思想和理论上加深认识[4]。尽管方式方法不同,但二者对于红色文化所发挥出的教化育人功能是一致的,相辅相成的。
(二)归属认同,服务地区经济
滨州市内高职院校作为地方市属院校,主要致力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其招生范围覆盖整个山东地区,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中了解自己身边的红色文化,对弘扬和继承红色基因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老渤海红色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老渤海红色文化也是鲁北革命圣地重要的优质教育资源,是鲁北地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精神源泉。传承和弘扬地区红色文化精神对于提高学生对于地区文化的认同程度和归属感具有重要的作用,进而会对学生在择业时的地域选择产生明显的影响[5]。
(三)取长补短,弘扬红色文化
地区红色文化资源与高职院校思政课程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上能够相互补充,取长补短。前者带有浓厚的历史色彩,更多的是对历史的记录、重现和保护,而高校思政课程则更多地强调在历史中汲取前进的动力,以史为镜,与时俱进。两者在时间上具有承上启下的接续关系,借助地区红色文化资源,提高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教学效果,进而实现红色文化的弘扬[6-7]。
二、地区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融合路径研究
本课题进一步探究了如何使二者在形式、内容以及精神等多个方面实现融合,从而促进红色文化的传承,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教学的效果,课题从课程内容设置、学校党团组织建设、学术活动、融媒体等多种路径展开了实践研究。
(一)丰富课程内容,创新教育教学形式
滨州市高职院校以滨州职业学院为代表,在传承和弘扬老渤海红色文化精神的实践中,突破常规思政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形式,不再以单纯的教材内容作为教学内容,而是将老渤海红色文化资源,包括图片、视频、文字故事等引入课堂教学中,如浦滨战役老兵访谈纪实等,以丰富思政课程的内容构成。
此外,思政课程的教学形式也颇具创新性,学生上课的地点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室,而是根据不同课程内容的设置,到老渤海红色文化资源地开展实地教学,如战役纪念馆、老兵家访等,让学生设身处地了解和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以及所承载的厚重历史。通过与老渤海红色资源推广官方进行合作,建立了展馆、纪念馆等VR和AR演示课堂,让学生在无法实地参观学习的情况下,能够随时参观、学习和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
(二)建设融媒体矩阵,红色思政继续深入
红色文化融媒体渠道的建设对于弘扬地区红色文化,提高思政教育与地区红色文化的融合深度具有重要作用。滨州职业技术学院利用老渤海红色文化资源,打造了以微信公众号、抖音平台、今日头条等平台为依托的“红色文化+”思政教育融媒体矩阵教育基地,建立了包括承载滨职红色文化宣传视频、思政教育资源放送等职能的不同短视频、公众号和头条号,并有教师及专业团队进行运维。此外,滨职与老渤海红色文化推广相关部门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以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政教育为目标,同步推广地区红色文化,提高地区红色文化影响的范围以及深度。 对融媒体矩阵及相关资源的推广,学校利用现有融媒体资源,包括学校公众号、校内论坛、校报以及学校广告位等进行推广。融媒体矩阵在推广期间开展了多种推广活动,如鼓励学生拍摄相关红色文化宣传视频并进行有奖投稿活动,该活动受到学生的一致追捧和好评,参与投稿的小视频和长视频总计500余部,学生们从多个角度展示了自身对于红色文化资源的尊崇以及理解,是一次成功的融媒体推广尝试。此外,在学校融媒体矩阵推广期间,组织了与校园网红和部分网络舆论领袖的合作,通过平等合作让校园红人等利用自身所带的流量资源进行融媒体推广,也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融媒体矩阵的活跃粉丝数量有了较为明显的增长。
(三)加强组织引领,提高党团建设水平
高职院校的党团组织是引导学校和学生开展组织建设,提高组织建设水平,提高学生思想政治觉悟,保持意识形态认识的正确性和形成正确三观的主要途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培养的成功与否与党团组织建设水平直接相关。在党建活动引领团建活动中,滨州职业学院开展以地区红色文化资源作为党建团建活动的主要内容,将滨浦战役等纪念馆、遗址作为实地教育开展基地的尝试,丰富了高职院校党团建设工作内涵和党建工作模式。
利用红色文化融媒体矩阵,完善高职院校党团建设线上平台功能。高职院校利用红色文化融媒体矩阵资源宣传线上平台,定期开展党团组织成员教育活动,如参观党史馆,包括线上AR和VR资源,以及线下参观,寻访抗战老兵、老党员等活动,一方面提升党员队伍的思想觉悟水平,提高党建工作水平,另一方面,提高共青团组织的领导和教育能力,为党员队伍的发展壮大提供后备人才。滨州职业学院利用逐步完善的党团建设线上平台功能,开展党费缴纳、党团建设会议及活动记录等,同步开展线上党课并组织入党积极分子积极参加。
定期开展党团日常线下活动并结合红色文化资源,以及“三会一课”、党日团日、党员政治生日等活动的组织加强仪式感和认同感的培育。“三会一课”活动作为大学生党员教育的线下主阵线,定期开展相应活动,组织党员同志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探讨红色文化资源价值,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提高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觉悟,以学生党员作为带头模范,进一步深化思政教育结合红色资源的教育成果,弘扬老渤海地区红色文化精神。
三、结语
地方红色资源与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在教化育人、认同感建立以及内容形式互补等方面具有天然的结合点,且弘扬地方红色文化与提高思政教育教学效果方面相辅相成,滨州职业学院以丰富课程内容、创新教学形式的方式让学生更加贴近红色文化资源,通过党团建设工作以及融媒体矩阵的建设实践等,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顾雪霏. 老渤海精神的价值内涵及教育路径探析[J]. 现代职业教育,2020(05):10-11.
[2] 齐艳,邹卫卫. 文化自信视域下老渤海精神与美国精神的对比研究[J]. 青年与社会,2020(27):194-195.
[3] 葛伟阳. 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境遇及路径研究[J]. 改革与开放,2021(01):58-61+67.
[4] 黃秀艳.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加强意识形态凝聚力的路径探究[J]. 改革与开放,2021(02):28-32.
[5] 赵文杰,张丽.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究[J]. 改革与开放,2021(04):51-55.
[6] 尹欢,谷松岭. 思政视域下新时代高校红色文化教育的五维度研究[J].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21,23(02):126-129.
[7] 马炯. 红色文化助力新时代大学生党性教育[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02-25(06).
(荐稿人:仝丙昌,滨州职业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陈华康)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度山东省滨州市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老渤海红色文化资源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价值及实践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1—SZZX—31)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顾雪霏(1991—),女,硕士,滨州职业学院团总支书记,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