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渤海红色文化与高职思政教育融合路径研究

来源 :大学·思政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ger009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红色文化教育作为当代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能够提升大学生对历史认识的深刻程度,在红色文化教育中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以及制度自信,坚定理想信念,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高职院校作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基地,在思政教育中融入地区红色文化教育能够提升大学生对地区文化的认同感和使命感,从而能够在步入社会后更加积极地服务于地区经济发展。本文在发掘和总结老渤海红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探讨老渤海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结合点,进而对老渤海红色文化与当地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融合的路径进行研究,在课堂教育、网络教育、社会实践等多个方面进行融合实践。
  关键词:红色文化;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融合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28-0041-03
  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人要“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四个自信”。党的十九大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因此,文化自信是“四個自信”的重要动力和源泉,而红色文化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独特的价值。
  一、地区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结合点
  滨州市作为渤海革命老区的核心区,拥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渤海区是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战略区,是山东革命战争的重要战略基地[1]。“老渤海精神”,发源于渤海革命老区,成长于齐鲁大地,“老渤海精神”作为滨州地区典型的红色基因传承,在中国革命精神中具有极其独特的历史地位[2]。2020年,滨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佘春明提出滨州的“七强之路”,其中一强即“市之强,强在文化自信”。滨州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自信的表现就在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展示、传承,并赋予老渤海红色文化新的时代精神[3]。不屈不挠、锲而不舍、顾全大局、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是老渤海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新时代下,老渤海精神焕发新的活力,在新时代下坚持党的领导、忠于党的新时代事业,为公忘私,成为老渤海精神的新内涵。新时代的老渤海红色文化精神与滨州市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在其教化育人功能、归属认同感培育等多个方面具有天然的可结合性,二者结合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教化育人,传承红色精神
  滨州地区红色文化资源所秉持的教化育人功能同本地高职院校思政课程的教育目标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前者通过具体、形象甚至现实的内容来弘扬和传播艰苦奋斗、顾全大局的老渤海红色文化精神,从而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感受到红色文化精神的传承与熏陶;而后者则是通过理论化的、抽象的、升华后的红色文化精神的文字或者其他形式的描述,来从思想和理论上加深认识[4]。尽管方式方法不同,但二者对于红色文化所发挥出的教化育人功能是一致的,相辅相成的。
  (二)归属认同,服务地区经济
  滨州市内高职院校作为地方市属院校,主要致力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其招生范围覆盖整个山东地区,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中了解自己身边的红色文化,对弘扬和继承红色基因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老渤海红色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老渤海红色文化也是鲁北革命圣地重要的优质教育资源,是鲁北地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精神源泉。传承和弘扬地区红色文化精神对于提高学生对于地区文化的认同程度和归属感具有重要的作用,进而会对学生在择业时的地域选择产生明显的影响[5]。
  (三)取长补短,弘扬红色文化
  地区红色文化资源与高职院校思政课程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上能够相互补充,取长补短。前者带有浓厚的历史色彩,更多的是对历史的记录、重现和保护,而高校思政课程则更多地强调在历史中汲取前进的动力,以史为镜,与时俱进。两者在时间上具有承上启下的接续关系,借助地区红色文化资源,提高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教学效果,进而实现红色文化的弘扬[6-7]。
  二、地区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融合路径研究
  本课题进一步探究了如何使二者在形式、内容以及精神等多个方面实现融合,从而促进红色文化的传承,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教学的效果,课题从课程内容设置、学校党团组织建设、学术活动、融媒体等多种路径展开了实践研究。
  (一)丰富课程内容,创新教育教学形式
  滨州市高职院校以滨州职业学院为代表,在传承和弘扬老渤海红色文化精神的实践中,突破常规思政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形式,不再以单纯的教材内容作为教学内容,而是将老渤海红色文化资源,包括图片、视频、文字故事等引入课堂教学中,如浦滨战役老兵访谈纪实等,以丰富思政课程的内容构成。
  此外,思政课程的教学形式也颇具创新性,学生上课的地点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室,而是根据不同课程内容的设置,到老渤海红色文化资源地开展实地教学,如战役纪念馆、老兵家访等,让学生设身处地了解和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以及所承载的厚重历史。通过与老渤海红色资源推广官方进行合作,建立了展馆、纪念馆等VR和AR演示课堂,让学生在无法实地参观学习的情况下,能够随时参观、学习和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
  (二)建设融媒体矩阵,红色思政继续深入
  红色文化融媒体渠道的建设对于弘扬地区红色文化,提高思政教育与地区红色文化的融合深度具有重要作用。滨州职业技术学院利用老渤海红色文化资源,打造了以微信公众号、抖音平台、今日头条等平台为依托的“红色文化+”思政教育融媒体矩阵教育基地,建立了包括承载滨职红色文化宣传视频、思政教育资源放送等职能的不同短视频、公众号和头条号,并有教师及专业团队进行运维。此外,滨职与老渤海红色文化推广相关部门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以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政教育为目标,同步推广地区红色文化,提高地区红色文化影响的范围以及深度。   对融媒体矩阵及相关资源的推广,学校利用现有融媒体资源,包括学校公众号、校内论坛、校报以及学校广告位等进行推广。融媒体矩阵在推广期间开展了多种推广活动,如鼓励学生拍摄相关红色文化宣传视频并进行有奖投稿活动,该活动受到学生的一致追捧和好评,参与投稿的小视频和长视频总计500余部,学生们从多个角度展示了自身对于红色文化资源的尊崇以及理解,是一次成功的融媒体推广尝试。此外,在学校融媒体矩阵推广期间,组织了与校园网红和部分网络舆论领袖的合作,通过平等合作让校园红人等利用自身所带的流量资源进行融媒体推广,也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融媒体矩阵的活跃粉丝数量有了较为明显的增长。
  (三)加强组织引领,提高党团建设水平
  高职院校的党团组织是引导学校和学生开展组织建设,提高组织建设水平,提高学生思想政治觉悟,保持意识形态认识的正确性和形成正确三观的主要途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培养的成功与否与党团组织建设水平直接相关。在党建活动引领团建活动中,滨州职业学院开展以地区红色文化资源作为党建团建活动的主要内容,将滨浦战役等纪念馆、遗址作为实地教育开展基地的尝试,丰富了高职院校党团建设工作内涵和党建工作模式。
  利用红色文化融媒体矩阵,完善高职院校党团建设线上平台功能。高职院校利用红色文化融媒体矩阵资源宣传线上平台,定期开展党团组织成员教育活动,如参观党史馆,包括线上AR和VR资源,以及线下参观,寻访抗战老兵、老党员等活动,一方面提升党员队伍的思想觉悟水平,提高党建工作水平,另一方面,提高共青团组织的领导和教育能力,为党员队伍的发展壮大提供后备人才。滨州职业学院利用逐步完善的党团建设线上平台功能,开展党费缴纳、党团建设会议及活动记录等,同步开展线上党课并组织入党积极分子积极参加。
  定期开展党团日常线下活动并结合红色文化资源,以及“三会一课”、党日团日、党员政治生日等活动的组织加强仪式感和认同感的培育。“三会一课”活动作为大学生党员教育的线下主阵线,定期开展相应活动,组织党员同志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探讨红色文化资源价值,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提高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觉悟,以学生党员作为带头模范,进一步深化思政教育结合红色资源的教育成果,弘扬老渤海地区红色文化精神。
  三、结语
  地方红色资源与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在教化育人、认同感建立以及内容形式互补等方面具有天然的结合点,且弘扬地方红色文化与提高思政教育教学效果方面相辅相成,滨州职业学院以丰富课程内容、创新教学形式的方式让学生更加贴近红色文化资源,通过党团建设工作以及融媒体矩阵的建设实践等,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顾雪霏. 老渤海精神的价值内涵及教育路径探析[J]. 现代职业教育,2020(05):10-11.
  [2] 齐艳,邹卫卫. 文化自信视域下老渤海精神与美国精神的对比研究[J]. 青年与社会,2020(27):194-195.
  [3] 葛伟阳. 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境遇及路径研究[J]. 改革与开放,2021(01):58-61+67.
  [4] 黃秀艳.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加强意识形态凝聚力的路径探究[J]. 改革与开放,2021(02):28-32.
  [5] 赵文杰,张丽.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究[J]. 改革与开放,2021(04):51-55.
  [6] 尹欢,谷松岭. 思政视域下新时代高校红色文化教育的五维度研究[J].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21,23(02):126-129.
  [7] 马炯. 红色文化助力新时代大学生党性教育[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02-25(06).
  (荐稿人:仝丙昌,滨州职业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陈华康)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度山东省滨州市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老渤海红色文化资源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价值及实践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1—SZZX—31)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顾雪霏(1991—),女,硕士,滨州职业学院团总支书记,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职业教育。
其他文献
摘 要:“新工科”背景下,人才的培养模式面临新的变革,实践教学是工程教育的重要组成环节,应该更新发展,以适应“新工科”时代的需求。本文对当前的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实验”教学进行分析,指出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并建议建立以学生为中心,多样性、差异性和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端“雨课堂”的实践教学改革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使教改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电工电子;实践教学;雨课堂;教
摘 要:新兴技术与新应用场景发展的推动,使嵌入式系统成为技术热点方向之一,然而高校嵌入式系统教学存在学习门槛高、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等难点。本文提出项目案例与学习评估结合的嵌入式系统教学新方法。通过引入项目案例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结合学习评估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建立了持续评估改进的方法应用模式。该方法在高校嵌入式系统课程的教学中进行了应用实践,能够有效提升教学的整体成效,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知识掌
摘 要:高校教育工作的开展中,爱国主义教育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从一定程度来说,爱国主义教育和家国情怀的培养是提升高校学生对国家认同感的有效措施。本文以国家认同为研究视角,分析现阶段高校硕士爱国主义教育的相关问题,意在通过研究分析,以国家认同为基本视角,寻找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路径。研究分析可知,现阶段高校在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存在与国家认同理念联系紧密度不高、教育载体缺乏合理性、
摘 要: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动了各行各业的发展,而计算机已被大范围普及和应用,在各领域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民办校园内,党建工作逐步向信息化、科学化方向发展。为提高民办院校党建活动水平,必须对党建活动形式进行创新,用信息技术提高党组织活动效率和成果。互联网时代为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带来了考验和机遇,也为党建工作带来了新发展路径,通过分析智慧党建平台对高校党建的积极影响,探讨智慧党建平台对大学生党建过
摘 要: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与道德哲学虽然在本质上是两门独立的研究性学科,但是二者在某些方面却具有异曲同工之妙。20世纪80年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才逐步发展为一门单独的课程。这门学科是一个起步较晚的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必然需要从伦理学中借鉴主要规范、基本问题、重要方法等学科资源,以此更好地实现完成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专业的学科使命——立德树人。  关键词:伦理学;思想政治教育学;资源借鉴 
摘 要:当前,在职警务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在学制、教学方式、课程内容等方面未能充分适应警察职业特点,也无法满足培养目标需求。在线教学模式天然具有灵活、开放、可控、可拓展等特性,通过有针对性的设计、管理,可成为满足学生需求、改善教学成效的重要工具,有助于探索在职警务硕士研究生的全新培养方式。  关键词:警务硕士研究生;警察职业特点;在线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大数据时代到来,我国高校教学模式也与时俱进,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促进教学体系与大数据时代的深度融合。由于教育教学工作环境的特殊性,教师应树立主人翁意识,增强使命感与责任感,不断提升自身职业素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有效提升高校教育教学质量与效率,为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提供保障,为高校教师党员发展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高校教师;党员组织发展工作;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时代的飞速发展,许多传统教育理念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高校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等方式方法上也必须与时俱进,满足当代大学生的人才培养需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完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工作,提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是一个思想非常活跃的群体,又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關键时
摘 要:意识形态工作是高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業培养人才的思想保障,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是该工作的检验标准和实践旨归,其重要性在新时代背景下尤为突出。思政课作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载体,可与微课结合,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思路,为掌握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提供新路径。基于思政微课背景,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路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把握话语导向、畅通话语渠道、设置话语议题、创新话语表达、贴近话语对象。  
摘 要:双一流高校建设背景下,党建工作与拔尖人才培养工作存在一定的融通性,且在培育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在阐述学生党建工作与拔尖人才培养工作的融通性基础上,着重探讨学生党建工作助力拔尖人才培养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建;拔尖人才;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D26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28-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