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和播音员主持人专业资格考试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日益扩大,考点工作能否规范、高效地开展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分析当前考,最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就进一步提升考点工作规范化的途径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结合浙江考点2009年在规范与创新方面的实践,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广电专业;专业资格考试;考点工作
作者简介:杨旭丹(1978-),女,浙江平阳人,浙江传媒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助理研究员,工程硕士,主要研究方向:继续教育管理与研究。(浙江杭州510018)
基金项目:本文系2009年国家广电总局部级社科研究“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及培训工作研究”项目(项目编号:GDZJ200908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和播音员主持人专业资格考试是一项国家级的专业资格考试,它致力于提升考生的专业技能与素养,规范行业用人机制,适应了广电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极大地促进了传媒行业队伍的建设。自2005年组织实施以来,资格考试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考点作为资格考试官方指定的特定机构,承担着考试考务方案的指定和考试全部环节的组织实施工作。考点考务工作的规范运行,直接维系着考试工作的质量与水平,关系到整个考务工作的成败。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和播音员主持人专业资格考试实施以来,全国考点工作整体上具有组织严密、程序严谨、管理严格和督察严肃等特点,表现了很高的信度,在国内行业资格考试系列中独树一帜,获得了很高的社会评价。然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仍暴露了一些问题。如何使考点考务工作进行得更加顺利流畅并予以实施,达到规范、有序、高效、高质?本文结合全国广电专业资格考试浙江考点的创新实践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一、广电专业资格考试考点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组织领导不到位
考点的组织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工程,责任重大,完成任务是第一要务。高标准的工作质量,只有在确保任务能够完成的情况下,才能较好地得以实现。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由于时间紧迫、任务艰巨,考试组织者大多把主要精力放在整体的工作协调上,重结果轻过程,重宏观轻微观,以致对具体工作的指导或落实不够。
2.规章制度不到位
自资格考试举办以来,国家广电总局先后颁布了《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办法(试行)》、《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管理暂行规定》、《关于加强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管理工作的通知》等规章制度,各省广电局也相继出台了相应的规范性文件。这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对考点的工作具有面上的指导意义,但是作为运作主体的考点大部分缺乏具体明确的、可操作的配套制度或规则,导致工作流程的规范化、合理化、科学化程度不高,难以达到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
3.业务培训不到住
作为严肃、权威的资格考试,有着成套的操作规范与流程,因此,事先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必不可少。可是,有的考点的业务培训流于形式,满足于开个会泛泛布置。有的考点甚至只在考前几小时仓促集合,简单交待有关事项。由于培训不深入、不到位,自然引发实际操作环节出现问题,考场布置没有统一标准,指示标志不明确,如考务材料发放与回收局面混乱,监考行为不规范,巡考缺乏督查力度,突发事件处理不当,试卷、录像介质未按规定封装等等。
4.应急预案不到位
一些考点由于对影响考试潜在的风险估计不足,事先应急准备不充分,缺乏应有的预案或预防和预警措施不完善,加上管理人员应变能力不强,当考场内出现诸如违纪违规、试题泄露、打架斗殴、停电等突发事件时,往往会出现考场秩序混乱的现象,甚至造成考试被迫中断的严重后果。
5.服务考生不到位
部分考点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不高,服务意识淡薄。对考生的诉求爱理不理,引起考生不满。考点后勤、安保、医疗,餐饮等配套工作也滞后,不能很好地体现人文关怀。
以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资格考试考点工作水平的提升,为此必须予以重视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二、推进考点考务工作规范化建设的措施
全国广电专业资格考试针对性强,关系到传媒从业人员的切身利益,考试组织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党和政府的形象,考点则是形象体现的首要窗口。而考点工作的全部基础和根本在于规范。笔者认为,衡量考点的工作是否规范,主要应看三方面:一是考点考务工作相关制度是否完善。二是组织者与参与者的规范意识及执行能力是否足够,三是相应的考试考务配套保障措施是否到位。推进考点考务工作的规范化建设应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要大力开展规范化考试活动,使资格考试成为行业内具有权威性的考试形态之一,进一步促进考务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具体方法包括:将工作质量目标贯穿整个考点工作的始末,细化权责,明确奖惩,实行目标管理;强化资格考试的过程管理,建立科学完备的应急管理系统;考前培训与考后总结双管齐下以学习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做好推广交流工作。
第二,健全和完善资格考试第一责任人制度,落实考务管理工作连带责任追究制,明确考试每个环节的责任人。专业技术考试具有很强的规范性,应将考务工作人员的工作流程明细化、条理化、具体化、程序化,这样才便于他们把握自己的工作职责,进行规范操作。强化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应急预案管理体系,形成规范的管理体系。加强安全保密、考风考纪等管理工作,对违规违纪行为要严肃处理。
第三,建立一支素质好,作风良、能力强,业务精、水平高、服务意识强的考务管理队伍,并在广电主管部门的组织领导下考点要配备专职的考务工作人员。考务管理人员以及工作^员要恪尽职守,严格执行考试制度。加强考务人员学习和培训,努力营造公平、公正的考试氛围。
第四,应积极与教氖后勤、医疗,保卫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并按确定的分工,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此外,还应加强与考点所在行政区域的公安、卫生疾控、城管、电力等部门沟通并争取他们的支持。用强有力的考点组织和管理工作,保障考点秩序井然有序。
三、浙江考点考务工作的创新实践
2009年10月17日和18日,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在浙江传媒学院举行,编辑记者考生1295人,播音员主持人考生309人,共设立55个考场。浙江传媒学院是首次承担全国性专业资格考试的任务,在借鉴兄弟院校经验的基础上,敢于创新,探索出一套严格、严谨、规范且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保质保量地完成了考点工作任务。
1.分组协作,实行一岗一责制
浙江传媒学院是2009年浙江唯一的考点,在省广电局的指导下’专门成立了浙江传媒学院西校区考点领导小组,下设综合组、接待组、考务组、机要组、保卫组、医务组、后勤组等 七个工作小组。并根据工作需要将任务最重的考务(机要)组进一步细分为试卷组、采购组、材料组、布置组、技术组、联络组和引导组等7个小组。以上划分,使岗位工作明确具体,责任落实到人,分工与协作并举,保证了较高的工作效率。
2.完善流程,规范指导文件
在综合组的统筹下制定并修改了《2009年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考务手册》,囊括了考点工作的方方面面,内容详尽。其中《笔试、口试的监考操作程序》、《巡考员(验收员)工作流程表》、《监考员工作流程表》等是新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分别将监考员与巡视员(验收员)的工作流程化,各个时间段的主要工作要求一目了然,同时要求监考员、巡视员记录执行情况。考务手册同时也是考务培训的辅助材料,人手一份,弥补了现场培训时间有限所产生的不足,工作人员对照相应的任务责任开展工作,真正实现了“零误差”。
3.主考一考务办公室主任一巡视员—监考员一线贯通的工作模式
主考对考点考务工作负有领导责任,考务办公室主任负责具体工作,而巡视员和监考员则是考务工作的施行者。跟以往专业技术考试不同的是,浙江考点在巡视员与监考员之间也建立起了工作对接关系。浙江考点为55个考场配备了11名巡视员,各承担5个考场的巡视任务。监考员一并归口为管辖考场的巡视员管理,由巡视员对监考员进行工作指导、任务分配、考务材料收发、检查监督等,而监考员则需向巡视员汇报监考实施情况。此外,巡视员同时兼任验收员的工作,对管辖考场的试卷进行验收。职责权限有统有分,统分结合,工作方式灵活,信息沟通渠道畅通,大大提高了考务工作人员的执行力。
4.考务材料打包,减少收发时耗
每场考试开考前所有考务人员需到考务办公室集合,参加考务会。在短短的一个多小时里,不仅要完成考试任务的布置,强调应注意的事项,还要完成试卷、证件图章、各类表格等的发放,其场面像战场一样紧张,必须争分夺秒。为减少时耗,使试卷、考务材料的发放有条不紊地进行,浙江考点事先为每位巡视员整理好一个资料袋,袋中分别装有考场安排表、巡视员工作流程表、巡考证、监考材料领取表、考场情况汇总表、印章印泥以及所负责考场的材料袋(内装考生签字表、监考流程表、考场规则、监考证),待所有考试结束后再将各物品重新装袋,交还考务办公室。
5.发动楼层联络员和学生志愿者,考试服务水平更上新台阶
楼层联络员是浙江考点首创的一个服务岗位。根据实际情况为10个楼层配备了相应的楼层联络员,其职责就在于协助监考老师完成监考任务,包括考场的开门、关闭与清场。维持考场外秩序,协助处理考试期间的突发事件,充当监考员与考务办公室、巡视员的通讯员。
在两天的考试过程中,学生志愿者完成了浙江考点的全部引导工作。包括校内校外各个路口的道路指引、车辆停放引导,以及播音员口试期间按规定引导考生进入候考室、备考室、考场、休息室等。志愿者整齐划一的服装和优质周到的服务,楼层联络员悉心引导和感人微笑都不失为浙江考点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同时也体现了浙江考点的高度文明素养和高尚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1]陈少波.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和播音员主持人专业资格考试的实践和思考[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7.(10):61-62.
[2]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办法(试行)[z].
关键词:广电专业;专业资格考试;考点工作
作者简介:杨旭丹(1978-),女,浙江平阳人,浙江传媒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助理研究员,工程硕士,主要研究方向:继续教育管理与研究。(浙江杭州510018)
基金项目:本文系2009年国家广电总局部级社科研究“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及培训工作研究”项目(项目编号:GDZJ200908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和播音员主持人专业资格考试是一项国家级的专业资格考试,它致力于提升考生的专业技能与素养,规范行业用人机制,适应了广电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极大地促进了传媒行业队伍的建设。自2005年组织实施以来,资格考试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考点作为资格考试官方指定的特定机构,承担着考试考务方案的指定和考试全部环节的组织实施工作。考点考务工作的规范运行,直接维系着考试工作的质量与水平,关系到整个考务工作的成败。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和播音员主持人专业资格考试实施以来,全国考点工作整体上具有组织严密、程序严谨、管理严格和督察严肃等特点,表现了很高的信度,在国内行业资格考试系列中独树一帜,获得了很高的社会评价。然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仍暴露了一些问题。如何使考点考务工作进行得更加顺利流畅并予以实施,达到规范、有序、高效、高质?本文结合全国广电专业资格考试浙江考点的创新实践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一、广电专业资格考试考点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组织领导不到位
考点的组织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工程,责任重大,完成任务是第一要务。高标准的工作质量,只有在确保任务能够完成的情况下,才能较好地得以实现。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由于时间紧迫、任务艰巨,考试组织者大多把主要精力放在整体的工作协调上,重结果轻过程,重宏观轻微观,以致对具体工作的指导或落实不够。
2.规章制度不到位
自资格考试举办以来,国家广电总局先后颁布了《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办法(试行)》、《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管理暂行规定》、《关于加强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管理工作的通知》等规章制度,各省广电局也相继出台了相应的规范性文件。这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对考点的工作具有面上的指导意义,但是作为运作主体的考点大部分缺乏具体明确的、可操作的配套制度或规则,导致工作流程的规范化、合理化、科学化程度不高,难以达到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
3.业务培训不到住
作为严肃、权威的资格考试,有着成套的操作规范与流程,因此,事先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必不可少。可是,有的考点的业务培训流于形式,满足于开个会泛泛布置。有的考点甚至只在考前几小时仓促集合,简单交待有关事项。由于培训不深入、不到位,自然引发实际操作环节出现问题,考场布置没有统一标准,指示标志不明确,如考务材料发放与回收局面混乱,监考行为不规范,巡考缺乏督查力度,突发事件处理不当,试卷、录像介质未按规定封装等等。
4.应急预案不到位
一些考点由于对影响考试潜在的风险估计不足,事先应急准备不充分,缺乏应有的预案或预防和预警措施不完善,加上管理人员应变能力不强,当考场内出现诸如违纪违规、试题泄露、打架斗殴、停电等突发事件时,往往会出现考场秩序混乱的现象,甚至造成考试被迫中断的严重后果。
5.服务考生不到位
部分考点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不高,服务意识淡薄。对考生的诉求爱理不理,引起考生不满。考点后勤、安保、医疗,餐饮等配套工作也滞后,不能很好地体现人文关怀。
以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资格考试考点工作水平的提升,为此必须予以重视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二、推进考点考务工作规范化建设的措施
全国广电专业资格考试针对性强,关系到传媒从业人员的切身利益,考试组织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党和政府的形象,考点则是形象体现的首要窗口。而考点工作的全部基础和根本在于规范。笔者认为,衡量考点的工作是否规范,主要应看三方面:一是考点考务工作相关制度是否完善。二是组织者与参与者的规范意识及执行能力是否足够,三是相应的考试考务配套保障措施是否到位。推进考点考务工作的规范化建设应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要大力开展规范化考试活动,使资格考试成为行业内具有权威性的考试形态之一,进一步促进考务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具体方法包括:将工作质量目标贯穿整个考点工作的始末,细化权责,明确奖惩,实行目标管理;强化资格考试的过程管理,建立科学完备的应急管理系统;考前培训与考后总结双管齐下以学习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做好推广交流工作。
第二,健全和完善资格考试第一责任人制度,落实考务管理工作连带责任追究制,明确考试每个环节的责任人。专业技术考试具有很强的规范性,应将考务工作人员的工作流程明细化、条理化、具体化、程序化,这样才便于他们把握自己的工作职责,进行规范操作。强化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应急预案管理体系,形成规范的管理体系。加强安全保密、考风考纪等管理工作,对违规违纪行为要严肃处理。
第三,建立一支素质好,作风良、能力强,业务精、水平高、服务意识强的考务管理队伍,并在广电主管部门的组织领导下考点要配备专职的考务工作人员。考务管理人员以及工作^员要恪尽职守,严格执行考试制度。加强考务人员学习和培训,努力营造公平、公正的考试氛围。
第四,应积极与教氖后勤、医疗,保卫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并按确定的分工,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此外,还应加强与考点所在行政区域的公安、卫生疾控、城管、电力等部门沟通并争取他们的支持。用强有力的考点组织和管理工作,保障考点秩序井然有序。
三、浙江考点考务工作的创新实践
2009年10月17日和18日,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在浙江传媒学院举行,编辑记者考生1295人,播音员主持人考生309人,共设立55个考场。浙江传媒学院是首次承担全国性专业资格考试的任务,在借鉴兄弟院校经验的基础上,敢于创新,探索出一套严格、严谨、规范且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保质保量地完成了考点工作任务。
1.分组协作,实行一岗一责制
浙江传媒学院是2009年浙江唯一的考点,在省广电局的指导下’专门成立了浙江传媒学院西校区考点领导小组,下设综合组、接待组、考务组、机要组、保卫组、医务组、后勤组等 七个工作小组。并根据工作需要将任务最重的考务(机要)组进一步细分为试卷组、采购组、材料组、布置组、技术组、联络组和引导组等7个小组。以上划分,使岗位工作明确具体,责任落实到人,分工与协作并举,保证了较高的工作效率。
2.完善流程,规范指导文件
在综合组的统筹下制定并修改了《2009年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考务手册》,囊括了考点工作的方方面面,内容详尽。其中《笔试、口试的监考操作程序》、《巡考员(验收员)工作流程表》、《监考员工作流程表》等是新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分别将监考员与巡视员(验收员)的工作流程化,各个时间段的主要工作要求一目了然,同时要求监考员、巡视员记录执行情况。考务手册同时也是考务培训的辅助材料,人手一份,弥补了现场培训时间有限所产生的不足,工作人员对照相应的任务责任开展工作,真正实现了“零误差”。
3.主考一考务办公室主任一巡视员—监考员一线贯通的工作模式
主考对考点考务工作负有领导责任,考务办公室主任负责具体工作,而巡视员和监考员则是考务工作的施行者。跟以往专业技术考试不同的是,浙江考点在巡视员与监考员之间也建立起了工作对接关系。浙江考点为55个考场配备了11名巡视员,各承担5个考场的巡视任务。监考员一并归口为管辖考场的巡视员管理,由巡视员对监考员进行工作指导、任务分配、考务材料收发、检查监督等,而监考员则需向巡视员汇报监考实施情况。此外,巡视员同时兼任验收员的工作,对管辖考场的试卷进行验收。职责权限有统有分,统分结合,工作方式灵活,信息沟通渠道畅通,大大提高了考务工作人员的执行力。
4.考务材料打包,减少收发时耗
每场考试开考前所有考务人员需到考务办公室集合,参加考务会。在短短的一个多小时里,不仅要完成考试任务的布置,强调应注意的事项,还要完成试卷、证件图章、各类表格等的发放,其场面像战场一样紧张,必须争分夺秒。为减少时耗,使试卷、考务材料的发放有条不紊地进行,浙江考点事先为每位巡视员整理好一个资料袋,袋中分别装有考场安排表、巡视员工作流程表、巡考证、监考材料领取表、考场情况汇总表、印章印泥以及所负责考场的材料袋(内装考生签字表、监考流程表、考场规则、监考证),待所有考试结束后再将各物品重新装袋,交还考务办公室。
5.发动楼层联络员和学生志愿者,考试服务水平更上新台阶
楼层联络员是浙江考点首创的一个服务岗位。根据实际情况为10个楼层配备了相应的楼层联络员,其职责就在于协助监考老师完成监考任务,包括考场的开门、关闭与清场。维持考场外秩序,协助处理考试期间的突发事件,充当监考员与考务办公室、巡视员的通讯员。
在两天的考试过程中,学生志愿者完成了浙江考点的全部引导工作。包括校内校外各个路口的道路指引、车辆停放引导,以及播音员口试期间按规定引导考生进入候考室、备考室、考场、休息室等。志愿者整齐划一的服装和优质周到的服务,楼层联络员悉心引导和感人微笑都不失为浙江考点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同时也体现了浙江考点的高度文明素养和高尚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1]陈少波.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和播音员主持人专业资格考试的实践和思考[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7.(10):61-62.
[2]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办法(试行)[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