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的教育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告诉我,我会忘记;分析给我听,我可能记住;如果让我参与,我就会真正理解。”而体验学习正是充分展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中,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创造,在创造中发展。
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追求有效的体验学习。
一.情境创设,体验数学生活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并可以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述和交流。”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也发现在情境中学数学,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而贴近生活去学数学,又是最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和生活实际,抓住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创设丰富的课堂情境。比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我设置了这样一个生活情境:同学们,我们班有没有出现过一不小心把同桌的作业本带回家去这种情况?前不久,四年级的张明和陈波就发生过这样一个情况。同学们想想看,不只是丢失了作业本的张明着急,陈波也很着急。谁来给他们出出主意?经过片刻,同学们纷纷想出了办法,有人说:“陈波应该打电话,让张明来拿。”也有人说:“我认为是陈波错拿了作业本,应该送去。”还有同学说:“有个办法最节省时间,就是打电话约好,一起从家出发,在中途相遇。”这时,课件一步步出示同学们想到的三种办法。这样的生活情境,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很快想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老师根据学生想的办法,与学生一起编出了两道学生已熟悉的简单行程问题,和一道相遇问题。前两道题即起到了复习的目的,又为后面的学习作好了铺垫。知道一人的速度和时间能求路程,知道路程和速度也能求时间,那么,知道两人的速度和走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能求路程吗?怎么求?引发了认知冲突,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实践操作,体验知识的形成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而体验学习正是开启这扇大门的金钥匙。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就能体验到数学知识的形成。比如,在教学“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10厘米、6厘米、5厘米、4厘米的四根小棒,任意选三根围一围。学生小组合作,在操作中发现有的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有的不能围成三角形。在此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教师积极组织引导、师生探讨总结,得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规律。整个教学活动都让学生在做中想,想中学,亲身经历知识习得的过程,同时,发展了思维能力,培养了创新意识。
三.应用拓展,体验数学的价值
《课标》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指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数学教学必须尽可能地注入生活的新鲜血液、新鲜内涵,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应用。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数学的思考方法。同时,在数学应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比如,学完了“9加几”后,我安排了这样一个情境:1.小朋友们,圣诞节快到了,圣诞老人正准备礼物呢。我们一起跟着他去看一看。(多媒体显示:书、文具盒、魔方、水彩笔、玩具熊及价钱。)在这些礼物中,你最想得到哪两样?算一算,一共要多少钱?2.圣诞老人差点还忘了买圣诞袜和圣诞帽呢。(多媒体显示:圣诞袜7元,圣诞帽9元)可他只带了15元,小朋友想一想,15元够吗?为什么?这样,在学生学会必要的知识后,及时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既起到了巩固知识、应用知识的作用,又有利于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
(作者通联:336300江西省宜丰县新昌一小)
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追求有效的体验学习。
一.情境创设,体验数学生活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并可以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述和交流。”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也发现在情境中学数学,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而贴近生活去学数学,又是最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和生活实际,抓住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创设丰富的课堂情境。比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我设置了这样一个生活情境:同学们,我们班有没有出现过一不小心把同桌的作业本带回家去这种情况?前不久,四年级的张明和陈波就发生过这样一个情况。同学们想想看,不只是丢失了作业本的张明着急,陈波也很着急。谁来给他们出出主意?经过片刻,同学们纷纷想出了办法,有人说:“陈波应该打电话,让张明来拿。”也有人说:“我认为是陈波错拿了作业本,应该送去。”还有同学说:“有个办法最节省时间,就是打电话约好,一起从家出发,在中途相遇。”这时,课件一步步出示同学们想到的三种办法。这样的生活情境,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很快想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老师根据学生想的办法,与学生一起编出了两道学生已熟悉的简单行程问题,和一道相遇问题。前两道题即起到了复习的目的,又为后面的学习作好了铺垫。知道一人的速度和时间能求路程,知道路程和速度也能求时间,那么,知道两人的速度和走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能求路程吗?怎么求?引发了认知冲突,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实践操作,体验知识的形成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而体验学习正是开启这扇大门的金钥匙。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就能体验到数学知识的形成。比如,在教学“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10厘米、6厘米、5厘米、4厘米的四根小棒,任意选三根围一围。学生小组合作,在操作中发现有的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有的不能围成三角形。在此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教师积极组织引导、师生探讨总结,得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规律。整个教学活动都让学生在做中想,想中学,亲身经历知识习得的过程,同时,发展了思维能力,培养了创新意识。
三.应用拓展,体验数学的价值
《课标》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指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数学教学必须尽可能地注入生活的新鲜血液、新鲜内涵,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应用。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数学的思考方法。同时,在数学应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比如,学完了“9加几”后,我安排了这样一个情境:1.小朋友们,圣诞节快到了,圣诞老人正准备礼物呢。我们一起跟着他去看一看。(多媒体显示:书、文具盒、魔方、水彩笔、玩具熊及价钱。)在这些礼物中,你最想得到哪两样?算一算,一共要多少钱?2.圣诞老人差点还忘了买圣诞袜和圣诞帽呢。(多媒体显示:圣诞袜7元,圣诞帽9元)可他只带了15元,小朋友想一想,15元够吗?为什么?这样,在学生学会必要的知识后,及时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既起到了巩固知识、应用知识的作用,又有利于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
(作者通联:336300江西省宜丰县新昌一小)